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前方有无数的困难需要克服,有无数的关系需要疏通,有无数的细节需要落实。
但他更知道,这件事必须有人去做。为了那些在疫情中无助的患者,为了那些被质疑所困的中医同道,为了这门古老医学的未来。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明德中医研究院”几个大字下面,重重地画了一条线。
“好!那我们就从今开始,把这件事,提上日程!”
“明德中医研究院”的构想如同一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在明德堂这片土壤中悄然埋下。虽然破土而出尚需时日,但整合资源、积蓄力量的行动已然开始。
而首要任务,便是将已然打出名声的“孵化计划”进行全面升级,并将其作为未来研究院最核心的人才培养引擎。
张景深知,理想需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研究院的宏大楼阁,必须从一砖一瓦垒起。而经过两期实践、尤其是在抗疫中得到检验的孵化计划,就是最坚实的那块基石。
升级的第一步,是“课程体系化与模块化”。
之前的孵化计划,更多是张景和黄彪基于自身经验的倾囊相授,虽然实用,但缺乏系统性。张景 no的目标是,将那些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
他闭门数日,结合自身所学、系统模拟的浩瀚知识、以及此次抗疫的实战心得,开始着手编写《明德中医临床实战培训大纲》。
大纲不再按照传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科目划分,而是紧紧围绕“临床解决问题”这一核心,设计了四大模块:
模块一:基础与思维重塑:重点强化《伤寒论》六经辨证、《温病学》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的核心思维,摒弃死记硬背,强调“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活学活用。增设“古今疫病防治思想源流”专题,由张景亲自讲授。
模块二:专病专题突破:将临床最常见、中医优势最突出的病种进行深度剖析。如“外感热病专题”(涵盖感冒、流涪新冠等)、“脾胃病专题”、“妇儿常见病专题”、
“颈肩腰腿痛专题”(由王森主导)。每个专题都包含理论精讲、典型医案沙盘推演、跟诊实战、常用方剂精析、误治案例反思。
模块三:急症与公共卫生应对:这是此次升级的重中之重!新增内容,旨在培养学员应对突发状况和公共健康事件的能力。
包括中医急症处理(如高热、厥脱、痛症)、简易针灸急救技术、群体性疾病的辨证思路与预防方案制定、以及如何与现代医疗体系协作等。
模块四:跟师临证与独立实践:延长跟师时间,实邪多师制”轮转,不仅跟张景,也必须跟黄彪学习经方应用,跟王森学习外治法。考核更加严格,最终必须通过独立接诊一定数量病例的实战考核方能结业。
这份大纲内容之新颖、之务实、之紧扣前沿,让黄彪看了都直呼“子,你这真是要把家底都掏出来,弄出个武林秘籍啊!”
第二步,是“师资力量的扩充与整合”。
张景明白,单靠明德堂原有的力量,无法支撑升级后的计划,更遑论未来的研究院。他必须借力。
他首先找到了杨主任,将《大纲》和研究院的构想和盘托出。
杨主任看完,久久不语,然后猛地一拍桌子,激动道:“好!太好了!张,你这一步棋,看得远!这才是中医传承该有的样子!不是办个班赚点钱,而是真正要培养顶用的、能打硬仗的人才!这事,我必须支持!”
他当场承诺:一、全力帮助明德堂申请成为“市中医药学会临床培训基地”,解决一部分资质问题;
二、亲自担任孵化计划的名誉导师,并利用自身人脉,邀请省市内几位真正有水平、不保守的老中医(尤其是擅长温病、内科杂病的)不定期前来开设专题讲座;
三、争取将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作为孵化计划的辅助教学点,让学员能接触到更丰富的病种。
有了杨主任的鼎力支持,师资难题迎刃而解。一张汇聚了明德堂骨干、学会专家、医院名医的柔性师资网络初步织就。
第三步,是“硬件与管理的升级”。
桂翠主动承担起了这份重任。她负责将新扩建的区域合理规划出理论教室、案例讨论室、模拟诊室(用于考核);建立了详细的学员档案管理和考核系统;制定了更严格的纪律规定和退出机制。
她还提出:“我们的‘黄素中医门诊管理系统’需要增加一个新的‘教学管理’模块,用来记录学员跟诊病历、处方分析、考核评分,实现学习过程的可追溯、可评价。”
这个想法得到了张景的高度赞赏,立刻联系了杨海俊进行开发。
王森则忙着整理他的推拿正骨手法,准备制作成标准的教学图谱和视频,嚷嚷着:“咱这也得弄个‘王氏手法标准化教程’,不能丢了份儿!”
就连黄彪,也戴起老花镜,开始认真整理自己几十年应用经方的心得体会,准备写成教案,嘴里嘟囔着:“这可是要传下去的东西,不能马虎…”
明德堂上下,因为一个共同的、宏伟的目标,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孵化计划的升级、为未来研究院的梦想添砖加瓦。
张景看着忙碌的众人,心中充满感动和力量。
他知道,这只是整合资源的第一步,后面还有更多的困难:招生生源的质量把控、与更多机构的合作洽谈、长期资金的可持续投入……
但此刻,他信心满怀。
升级后的第三期“明德中医临床实战孵化计划”招生简章,即将正式发布。这一次,它的背后,不再仅仅是一个诊所的野心,而是一个即将起航的研究院的梦想与责任。
中医传承的火炬,正在以更科学、更系统、更高效的方式,传递到新一代的手郑
而张景,正是那个坚定的掌灯人。
喜欢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请大家收藏:(m.6xxs.com)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