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升级版“孵化计划”的招生简章尚未正式发布,风声却已不胫而走,在圈内引起了比前两期更大的关注和议论。
咨询电话和邮件几乎挤爆了明德堂的对外线路,桂翠忙得焦头烂额,却甘之如饴。
就在这紧锣密鼓的筹备期,一个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身影,风尘仆仆地出现在了明德堂的门口。
他穿着一件半新不旧的呢子大衣,拉着一个沉重的行李箱,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但那双眼睛却格外明亮,闪烁着期待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请问…张景张医生在吗?”他拦住正在门口指挥搬运新桌椅的桂翠,声音有些沙哑。
桂翠闻声回头,打量了他一下,觉得有些眼熟,一时却没想起来:“张医生在里头看诊呢,您是哪位?有预约吗?”
“我叫龙云。以前是馨安康复医院的,跟张老师学习过……”年轻人连忙自我介绍,语气带着敬意。
“龙云?!”桂翠一下子想起来了,眼睛顿时亮了,“哎呀!是你啊!变化不,我一下子都没认出来!快请进快请进!张景哥前几还念叨你呢,你进修该结束了!”
她热情地把龙云让进屋里,朝里间喊道:“张景哥!你看谁来了!”
张景刚送走一位病人,闻声出来,看到站在厅堂里的龙云,也是微微一怔,随即脸上绽开了惊喜的笑容:“龙云!回来了!”
眼前的龙云,比一年前分别时瘦了些,也黑了些,但眉宇间那份执着和书卷气依旧,更多了几分沉稳和干练。
“张老师!”龙云见到张景,立刻挺直了腰板,恭敬地鞠了一躬,“我昨刚结束进修回来,今就来报到了!”
“好!回来就好!”张景上前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感受到手下坚实的臂膀,心中甚慰,“怎么样?这一年收获不吧?”
“受益匪浅!”龙云的眼神瞬间被点燃,仿佛有无数话要,“系统学习了重症医学、急诊抢救、还有现代医院管理模式……真是大开眼界!
但也更觉得…更觉得咱们中医的路子,在很多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尤其是在整体调节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上……”
他迫不及待地想分享见闻,却又一时不知从何起。
“别着急,慢慢。先进来喝口茶,坐下聊。”张景笑着把他引到新布置的、兼做会议室的教师办公室。
黄彪和王森也闻讯凑了过来。黄彪还记得这个当初在馨安康复医院有些腼腆却很好学的年轻医生,咧着嘴道:“哟,龙医生回来了?这下好了,咱们这又添一员干将!”
王森则好奇地打量龙云:“听你去大地方进修了?学了啥新招没?”
龙云连忙起身向黄彪和王森问好,态度依旧谦逊。坐下后,他才仔细环顾四周,惊讶地发现明德堂不仅面积扩大了一倍不止,装修一新,而且多了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墙上还挂着“抗疫先进集体”的牌匾,氛围已然大不相同。
“张老师,明德堂变化真大!”他由衷感叹。
“是啊,经历了不少事。”张景简略地将疫情中的经历、孵化计划的升级、以及筹建“明德中医研究院”的构想告诉了龙云。
龙云听得心潮澎湃,眼中异彩连连。他没想到自己离开这一年,明德堂竟然经历了如此波澜壮阔的历程,并且走到了要筹建研究院的高度!
“研究院…中医研究院…”他喃喃自语,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这真是太了不起的构想了!”
张景看着他,微笑问道:“怎么样?有没有兴趣留下来一起干?我们正缺人手,尤其是像你这样,既有扎实中医功底,又系统学习过现代医学急重症抢救和管理的人才。
孵化计划要升级,研究院要筹建,需要你这样的新鲜血液。”
龙云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猛地站起身,因为激动脸色都有些发红:“张老师!我愿意!我这次回来,就是希望能继续跟着您学习,能真正为中医做点实事!能参与这样的伟业,是我求之不得的机会!”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诚恳:“虽然我能力有限,但这一年进修,我在急诊流程优化、重症监护、还有科研数据管理方面都学了些东西,希望能帮上忙!哪怕是做些最基础的工作也行!”
张景欣慰地点头:“太好了!你带来的不仅仅是医术,还有新的视角和理念,这正是我们最需要的。”
他当即安排道:“这样,龙云,你刚回来,先安顿下来。宿舍那边还有空房间,让桂翠带你过去。然后,你先跟着桂翠熟悉一下升级后的孵化计划课程体系和日常管理流程。”
“另外,”张景目光中带着信任和期待,“第三期孵化计划,我打算开设‘中医急症与公共卫生应对’这个新模块,这部分内容,由你和我共同负责筹备和讲授。把你学到的东西,和我们中医的优势结合起来!”
龙云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心中热血沸腾,用力点头:“保证完成任务!我一定尽全力!”
接下来的几,龙云迅速融入了明德堂的节奏。他放下行李箱,甚至没来得及好好休息,就立刻投入了工作。
他仔细研读了张景编写的《大纲》草案,结合自己的进修见闻,提出了许多中肯的修改建议,特别是在急症处理流程标准化、与现代急救体系衔接等方面,补充了大量实用内容。
他还主动协助桂翠优化学员管理系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设计了一套更科学的跟诊学习效果评估量表。
空闲时,他也会跟在黄彪后面看诊,黄彪发现这子出去一趟,脉诊和辨证的思路似乎更加开阔和精准了,不禁暗暗称奇。
王森则对龙云带来的那些急诊器械(如便携血氧仪、电子血压计等)很感兴趣,龙云便耐心教他如何使用,并解释这些现代指标如何与中医的“望闻问潜相结合,互为参考。
龙云的回归,就像一股新鲜而富有活力的溪流,汇入了明德堂这片正在不断扩大的水域,带来了新的养分和动能。他的严谨、好学、以及融合中西医的视角,很快赢得了大家的好感和尊重。
这傍晚,忙完一的工作,张景、龙云、黄彪、桂翠、王森几人围坐在一起吃晚饭。桌上摆着简单的家常菜,气氛却格外热烈,大家讨论着研究院的规划,畅想着未来。
龙云听着大家的讨论,看着眼前这群充满激情和梦想的同伴,心中感慨万千。他离开馨安康复医院那种按部就班的环境,选择回到明德堂,这个决定做得无比正确。
在这里,他感受到的是一种蓬勃的生机和无限的可能。
他放下筷子,郑重地对张景:“张老师,我觉得,我们筹建研究院,不仅要培养能看病的中医,或许还可以尝试培养一批‘中西医结合协调员’。”
“哦?具体?”张景饶有兴趣地问。
“就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重大疾病救治中,既懂中医思维又懂现代医疗语言和流程的专业人才。”
龙云解释着,“他们可以更好地促进中西医之间的沟通协作,确保中医药能及时、顺畅、有效地融入主流救治体系,发挥最大作用。就像…就像这次疫情中,杨主任所做的那样。”
张景眼中精光一闪,用力一拍桌子:“好主意!这个思路太好了!龙云,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关键!这应该成为我们研究院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和人才培养方向!”
一顿简单的晚饭,因为一个创新的想法而变得意义非凡。
明德堂的力量,又壮大了一分。而未来的蓝图,也因为新成员的加入,变得更加清晰和广阔。
龙云的归来,恰逢其时。他带来的不仅是一个人手,更是一把开启新思路的钥匙。
明德中医研究院的梦想,正一步步照进现实。
喜欢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请大家收藏:(m.6xxs.com)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