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紧张忙碌中悄然流逝。在全市上下众志成城的努力下,尤其是在中西医紧密结合的防治策略作用下,疫情蔓延的势头被成功遏制。
新增确诊病例数逐日下降,从高峰时的每日数十例,降到个位数,最终迎来了连续多日的零新增。
越来越多的患者康复出院,隔离点陆续关闭,临时征用的煎药点也逐步停止运转,城市开始恢复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官方宣布,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下调,疫情进入扫尾和常态化防控阶段。
胜利的曙光,终于穿透了疫情的阴霾。
表彰大会在市大礼堂隆重举校张景作为中医药抗疫领域的杰出代表,被授予了“全市抗疫先进个人”称号,并作为典型人物上台发言。
聚光灯下,他穿着略显宽大的西装(临时借来的),看着台下那些熟悉或陌生的面孔——有一同奋战的中西医专家、有疲惫却面带笑容的一线医护、有来自各个行业的志愿者代表……他的心情复杂而平静。
他没有过多讲述自己的功劳,而是将篇幅留给了团队协作,留给了中医药在抗疫中发挥的“扶正祛邪”的整体思路,留给了那些默默奉献的志愿者和基层工作者,最后,他郑重感谢了信任并配合中医药治疗的所有患者。
他的发言朴实无华,却赢得了全场最持久、最热烈的掌声。许多人直到这时才清晰地认识到,这个年轻的医生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又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明德堂也因其在抗疫中的突出贡献(提供煎药点、捐赠药材、张景的核心作用)获得了“抗疫先进集体”的荣誉牌匾。
黄彪、桂翠、王森作为代表上台领奖,激动得手都有些发抖。那块沉甸甸的牌子被带回明德堂后,被郑重地挂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荣誉加身,赞誉纷至。媒体采访、机构邀请、社会活动……各种机会如同潮水般涌向张景和明德堂。他们似乎一夜之间成为了这座城市的英雄和明星。
然而,在一片欢庆与赞誉声中,张景却显得异常冷静,甚至有些忧思忡忡。
庆功宴后的深夜,他独自一人留在已然安静下来的明德堂新扩建的诊区内。空气中似乎还隐约残留着消毒水和草药混合的味道。
他摩挲着那块崭新的“先进集体”牌匾,目光却投向了窗外依旧闪烁的霓虹。
喜悦是真实的,但他无法忘记疫情初期中医被边缘化的尴尬,无法忘记网络上那些尖锐的质疑,无法忘记重症监护室里与死神搏斗的惊心动魄,更无法忘记那些因各种原因未能挽回的生命。
一场疫情,如同一面巨大的放大镜,将中医药在现代公共卫生体系中的优势与困境,无比清晰地暴露出来。
优势在于其“治未病”的预防理念、整体调节的治疗思路、以及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时基于“辨证论治”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但困境同样显而易见:
体系缺失:平时,中医药大多分散在各个医院的中医科或私人诊所,缺乏统一的指挥协调机制。疫情来时,往往需要临时组建专家组,协调沟通成本高,难以快速、高效、成建制地融入主流防控体系。
人才断层:真正能像张景这样熟练运用中医理论处理急症、重症,尤其是应对新型疫病的高水平中医师凤毛麟角。
大部分中医师习惯于处理慢性病,缺乏应对大规模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和信心。
药事保障薄弱:中药饮片质量参差不齐,煎煮配送能力平时闲置、战时严重不足,中药注射液等现代剂型又常常陷入争议漩危整个中药的供应链和应急保障体系十分脆弱。
循证壁垒:中医药的评价体系与现代医学的循证要求之间存在巨大鸿沟。“辨证论治”的个体化特点使得大规模、标准化Rct研究难以开展,导致其疗效常常被质疑“缺乏科学证据”,难以获得广泛的学术认同和政策支持。
公众认知割裂:信者奉若神明,不信者斥为迷信。这种两极分化的认知,使得中医药在推广和应用中常常面临不必要的阻力。
“我们不能只沉浸在胜利的喜悦里。”第二,在明德堂的内部结会上,张景将自己的忧虑和盘托出,
“疫情就像一次突然的考试,我们侥幸考得还不错。但考试结束后呢?中医药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国家公共卫生体系中常备不懈、运转高效的一部分,而不是每次都要临时抱佛脚?”
黄彪、桂翠、王森都沉默了下来,脸上的喜悦渐渐被沉思取代。他们都是亲历者,深知张景所的每一个问题都切中要害。
“那…那我们能做点什么?”桂翠轻声问。
张景的目光扫过明德堂崭新的诊区,扫过墙上“大医精诚”的匾额,缓缓道:“我们不能改变整个体系,但我们可以从我们能做的事情做起。”
一个更加宏大、也更加艰难的构想,开始在他心中酝酿、清晰。
“这次疫情证明,我们‘孵化计划’培养实用型中医的路子是对的。但规模太,速度太慢。”他的眼神越来越亮,
“我们需要一个更强大的平台,不仅能更快地培养人才,还能系统地整理和研究这次抗疫中获得的宝贵经验,甚至能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疫情进行预研和准备。”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出了那个在心中盘旋已久的名字:
“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可以,以明德堂为基础,尝试筹建一个——明德中医研究院?”
“研究院?”黄彪瞪大了眼睛。
“对,研究院。”张景肯定地点头,“一个非营利性的、专注于中医临床传尝疑难病研究和疫病防治研究的型学术机构。
我们可以把孵化计划纳入其中,作为人才培养部;设立临床研究中心,系统总结医案;甚至可以和杨主任他们合作,建立一个型的古籍文献和疫病数据库……”
他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语速也越来越快。这个构想,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历了疫情洗礼后,对中医未来发展之路的深刻反思与迫切呼唤。
荣誉已成过去,而真正的责任与挑战,才刚刚开始。
明德堂的下一个目标,不再仅仅是开好几家诊所,培养几个学生,而是要为中医药的传尝发展与革新,蹚出一条更坚实、更宽广的道路来。
窗外,阳光正好,城市正在复苏。而明德堂内,一个关于未来的全新蓝图,正在徐徐绘就。
喜欢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请大家收藏:(m.6xxs.com)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