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南山脚下有个叫甜水村的地方,村里有个叫阿蜜的养蜂人。阿蜜不过二十出头,却有一手祖传的养蜂绝活。他养的蜜蜂酿出的蜜非同一般,金黄透亮,闻着有淡淡花香,喝上一口,整个人神清气爽,干活都有使不完的力气。
村里张老汉常年咳嗽,喝了阿蜜的蜜水,不出半月竟好了大半;樵夫李大哥每日上山砍柴,带上一竹筒蜜水,一都不觉得累。阿蜜心地善良,无论贫富,只要来求蜜,他都分给人家,收几个铜板意思意思,穷苦人家更是分文不取。
甜水村往东五里,有个赵家庄,庄主赵富贵是方圆百里最有财势的地主。他有一座大果园,种满了桃、李、杏、梨各种果树。这赵地主虽家财万贯,却贪得无厌,恨不得下的好东西都归他一人所樱
这一日,赵地主在县城赴宴,席间知县大人偶然提起:“听甜水村有个叫阿蜜的养蜂人,酿的蜜有奇效,饮之精神焕发,堪比仙露。”
者无心,听者有意。赵地主回家后,立刻派管家去甜水村买蜜。管家带回一罐,赵地主打开一闻,果然异香扑鼻,冲水饮下,顿觉神清气爽,连日来的疲惫一扫而空。
“妙啊!真是妙啊!”赵地主眯着眼睛,摸着山羊胡子盘算起来:“这蜜如此神奇,若我能独占蜜源,专供达官贵人,岂不是财源滚滚?”
第二,赵地主便亲自带着管家家丁,一路寻到甜水村后山阿蜜的蜂场。只见山坡上错落有致地摆放着数十个蜂箱,四周花开正盛,蜜蜂嗡嗡飞舞,好不热闹。
阿蜜见有贵客到,忙迎上前。赵地主假意称赞一番后,直接明来意:“伙子,你这养蜂的手艺不错,不如带着蜂箱搬到我赵家庄去,我果园里花开得更多更好,给你单独辟块地方,工钱少不了你的。”
阿蜜摇摇头笑道:“赵老爷有所不知,蜜蜂恋旧地,不宜随便搬迁。再它们已熟悉这里的花木,突然换地方反而不美。”
赵地主脸色一沉:“那你把养蜂的秘方卖给我,价钱随你开。”
“这只是祖传的寻常法子,哪有什么秘方。”阿蜜如实道,“关键是善待蜜蜂,顺应时,哪有什么捷径可走。”
赵地主见软的不行,当即甩袖而去,心里却已打定主意:既然你不识抬举,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几后的一个深夜,一伙蒙面人悄悄摸到阿蜜的蜂场,一把火将蜂箱烧了个精光。阿蜜被惊醒时,已救之不及,只得眼睁睁看着多年心血化为灰烬。那些侥幸逃生的蜜蜂在空中盘旋哀鸣,久久不散。
第二,赵地主又来了,假惺惺地:“哎呀,怎么遭此横祸!定是你得罪了什么人。不如这样,我果园旁边有间空屋,你先搬过去避一避,蜂箱我让人给你做新的。”
阿蜜心如明镜,知道是赵地主搞的鬼,却苦无证据,只是摇头:“多谢赵老爷好意,蜜蜂既已散去,便是意。我打算离开这里,去外面闯荡闯荡。”
不出三日,阿蜜果然收拾行囊,离开了甜水村。赵地主得意洋洋,立即派人将自己果园一角围起来,买了上百个新蜂箱,又高薪从外地请来几个养蜂人,一心要酿出比阿蜜更香的蜜。
谁知事与愿违。新来的蜜蜂不但不肯好好采蜜,还经常蜇人;就算勉强收点蜜,也平平无奇,毫无特殊花香。更糟的是,往年这时候,阿蜜的蜜蜂在果园里飞来飞去,果树结果又多又好;如今蜜蜂少了,果树开花后坐果稀稀拉拉,眼看今年收成要减大半。
赵地主急得团团转,加倍给养蜂人施压,结果养蜂人受不了,一个个都辞工走了。果园里的情况越来越糟,不但果子结得少,连树叶都开始发黄枯萎。
转眼到了夏,本该是果香四溢的赵家庄果园,如今却一片萧条。赵地主愁得茶饭不思,一算账,今年损失惨重不,连明年果树的生机都成问题。
甜水村的村民这半年也不好过。往年有阿蜜的蜜蜂授粉,村里庄稼长势都好;如今蜜蜂少了,庄稼收成减了不,生病了也没有阿蜜的蜜调理。大家这才明白,阿蜜和他的蜜蜂对全村多么重要。
村里最年长的周老爷子召集大家商议:“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得把阿蜜找回来。”
“可是去哪找呢?”张老汉问。
“我听有人在北山见过他,他在那边也养起了蜂。”李大哥。
周老爷子点头:“明咱们几个就去北山找阿蜜,诚心诚意请他回来。”
第二一早,周老爷子带着几个村民,走了整整一山路,终于在太阳落山前,在北山一个山谷里找到了阿蜜。只见那里蜂箱整齐,花开正盛,比之前在甜水村的蜂场还要兴旺。
阿蜜见到乡亲,又惊又喜。周老爷子明来意,诚恳地:“阿蜜啊,以前是我们不懂珍惜,如今全村人都盼着你回去。赵地主那边你放心,我们替你做主。”
阿蜜本是念旧的人,见乡亲们亲自来请,心里早已软了,便答应回去。
消息传到赵家庄,赵地主正为果园的事焦头烂额,听村民要去请阿蜜,起初还拉不下面子。管家劝道:“老爷,再这样下去,咱们果园就全毁了。不如顺水推舟,请阿蜜回来,到时候再从长计议。”
赵地主长叹一声,只得点头。
阿蜜回到甜水村那,全村人都出来迎接。赵地主也硬着头皮来了,当着众饶面,向阿蜜赔礼道歉,还答应赔偿之前所有的损失。
阿蜜摆摆手道:“赵老爷,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只是养蜂之道,在于共享而非独占。蜜蜂采百花而成蜜,本就取之于自然,还之于众人。若想独占,反而一无所得。”
赵地主满面羞愧,连连称是。
阿蜜回到原来的蜂场,重新安置蜂箱。也奇怪,那些散去的蜜蜂仿佛知道主人回来了,纷纷飞回。更神奇的是,赵地主果园里的果树,仿佛一夜之间焕发生机,叶子由黄转绿,残留的果子也渐渐饱满起来。
阿蜜不负众望,不但重操旧业,还开办养蜂学堂,手把手教村民养蜂。他:“独木不成林,一人难成事。大家都养蜂,蜜蜂采的花更多,蜜的质量反而更好。”
赵地主也放下身段,虚心向阿蜜请教。阿蜜不计前嫌,耐心指导。慢慢地,赵地主明白了许多道理:原来阿蜜的蜜之所以有特殊花香,是因为他熟知各种花性,让蜜蜂按季节、按时辰采集特定花源;更关键的是,他待蜜蜂如友,从不强取蜜糖,总是留给蜜蜂足够过冬的储备。
一年后,甜水村和赵家庄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蜂胜地。这里的蜜不仅香甜可口,更有提神醒脑的功效,商贩争相采购,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又是一年春,百花盛开,蜜蜂嗡嗡。赵地主在自家果园设宴,请来阿蜜和全村老人。他亲自为阿蜜斟上一杯蜜水,感慨道:“阿蜜兄弟,多谢你不计前嫌,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甜味独尝反成苦,与人分享才是真甜。”
阿蜜笑道:“赵老爷言重了。您看这蜜蜂,终日忙碌,采百花而酿蜜,自己吃得少,却让众人尝到甜头。我们做人做事,何不学学这蜜蜂?”
此后,甜水村一带成了有名的蜜乡,阿蜜的养蜂法也代代相传。人们都,那里的蜜特别甜,不仅甜在嘴里,更甜在心头。
而那句“独尝不甜,众享方蜜”的俗语,也就此流传开来,成为老人们教育后辈的常用语。
喜欢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请大家收藏:(m.6xxs.com)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