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凯旋的欢迎仪式持续了整整一。
次日,一场更为庄严肃穆的典礼,在京城拉开了序幕。
献俘太庙。
这是自古以来,子在取得重大军事胜利后,祭告祖先,彰显武功的最高典礼。
还未亮,整个京城就已经戒严。
从皇宫到太庙的数里御道,被禁军清理得一尘不染,每隔十步,便有一名身穿明光铠的羽林卫肃立,金戈铁马,气象森严。
陈平川身穿最为隆重的十二章衮服,头戴十二旒冠冕,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乘坐着六马驾辕的玉辂,缓缓驶出宫门。
在他的身后,是一支由玄甲重骑组成的仪仗队,他们高举着缴获的倭国大名旗帜和兵器,其中最显眼的,便是织田信长的“下布武”旗。
再往后,便是被押在囚车里的倭国战犯。
羽柴秀吉以及其他在战争中被俘的倭国高级将领,一个个披头散发,身着囚服,被牢牢地捆绑在囚车里。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绝望和麻木。
在这些倭国战犯的最前面,还有一辆特殊的囚车,里面押送的,正是大夏的叛徒,前登州水师军械监副监——吴三保。
相比于那些倭国人,吴三保的下场更为凄惨。他被剃光了头发,脸上刺着“叛国”二字,四肢的筋脉都已被挑断,像一滩烂泥一样瘫在囚车里,只有胸口微弱的起伏,证明他还活着。
对于叛徒,陈平川从来不会有丝毫的怜悯。
队伍的最后,则是高丽国王李峼和德川家康等归降的藩属首领。他们身穿本国最隆重的朝服,跟在囚车之后,表情恭敬而畏惧。这种强烈的对比,无声地向世人宣告着顺逆的两种不同下场。
太庙之外,早已是人山人海。
除了文武百官,还有数千名特殊的观礼者——阵亡将士的家属。
他们被安排在最前排的位置,每个人都表情肃穆,眼含热泪。
当陈平川的玉辂抵达时,钟鼓齐鸣,礼乐大作。
他走下玉辂,一步步踏上通往太庙的白玉石阶。每一步,都走得沉稳而有力。
他来到太庙殿前,从礼官手中接过三支点燃的巨香,对着供奉着大夏列祖列宗牌位的殿堂,深深三拜。
“列祖列宗在上!陈平川,禀告先祖!”
他的声音,通过内力加持,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广场。
“今有东瀛倭寇,狼子野心,侵我藩属,扰我海疆,更妄图染指中原神器!朕,为保我大夏疆土,护我万民安宁,遂兴兵,御驾亲征,跨海东讨!”
“历时近载,破敌百万,斩将千员,克城百座!终将倭国全境荡平,使其俯首称臣,永为藩属!”
“更有国贼吴三保,利欲熏心,卖国求荣,资敌利器,罪不容赦!今朕已将其生擒,与一众倭寇首恶,同押于此,听候发落!”
“朕今日,以敌酋之首,叛贼之血,告慰我大夏历代先祖之灵!告慰我大夏数万阵亡将士之英魂!”
“自此,东亚百年,再无战事!我大夏国威,远播四海!”
“佑我大夏,江山永固!佑我万民,福祚绵长!”
一番慷慨激昂的祭文念罢,陈平川将手中的巨香,插入令前的青铜大鼎之郑
广场上,无论是文武百官,还是将士家属,无不听得热血沸腾,许多人已是泪流满面。
“陛下万岁!大夏万岁!”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紧接着,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响彻了整个太庙广场。
陈平川转身,面向广场,高举手臂,示意众人安静。
他走到囚车前,目光冰冷地扫过每一个人。
“来人!将叛国贼子吴三保,给朕押上来!”
两名如狼似虎的禁军,将瘫软的吴三保从囚车里拖了出来,扔在了祭台之下。
吴三保抬起浑浊的眼睛,看到了高高在上的陈平川,看到了周围无数双充满鄙夷和仇恨的眼睛。他张了张嘴,似乎想求饶,却只能发出“嗬嗬”的声响。
“吴三保,”陈平川的声音不带一丝感情,“你身为大夏官员,食朝廷俸禄,却为一己私利,出卖军国利器,致使我大夏将士在异国他乡,血染沙场!你可知罪?”
吴三保浑身剧烈地颤抖起来,涕泪横流,拼命地点着头。
“朕曾过,对于叛徒,绝不姑息!”陈平川厉声道,“今日,朕就在此,在列祖列宗面前,在下人面前,判你——凌迟处死!用你的血,来洗刷你的罪孽!来祭奠那些因你而死的忠魂!”
“拖下去!立刻行刑!”
“不……不……”吴三保终于发出了嘶哑的声音,但很快就被堵住了嘴,被禁军拖向了一旁的行刑台。
紧接着,羽柴秀吉等人,也被一一押了上来。
“羽柴秀吉,尔等身为倭国大名,不思安分守己,反而助纣为虐,入侵高丽,屠戮无辜,罪大恶极!朕判尔等——斩立决!首级传示高丽、倭国,以儆效尤!”
“斩!”
随着陈平川一声令下,刽子手手起刀落,数颗人头滚落在地,鲜血染红了祭台。
广场上的百姓爆发出震的叫好声。大仇得报的快意,让所有人都感到无比的舒畅。
最后,德川家康等归降者,被带到了台前。
他们看着地上的鲜血和人头,吓得两腿发软,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陈平川看着他们,语气缓和了一些:“尔等,虽曾为敌,但能迷途知返,顺应命。朕过,既往不咎。尔等的性命,朕留下了。回到倭国后,好生辅佐丁总督,治理地方,若有二心,吴三保和羽柴秀吉,便是尔等的前车之鉴!”
“外臣不敢!外臣不敢!谢陛下不杀之恩!”德川家康等人如蒙大赦,拼命地磕头。
一场血腥而庄严的献俘典礼,就此落下帷幕。
它用最直接,最残酷的方式,向整个东亚宣告了大夏帝国的强势崛起,也彻底奠定了陈平川一不二的霸主地位。
……
献俘太庙的血腥气尚未完全散去,一场关乎整个东亚未来格局的朝会,便在皇宫的太和殿内召开了。
这一次,不只是大夏的文武百官,高丽国王李峼、倭国降将德川家康等藩属国代表,也破例获准列席旁听。
陈平川高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神情各异的众人。
他知道,用武力征服一个地方,只是第一步。如何通过制度和政策,将胜利的果实牢牢巩固,并使其为大夏所用,才是真正的考验。
“诸位爱卿,藩属使臣,”陈平川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征倭之战,已经结束。但朕以为,战争的结束,不应仅仅是杀戮的停止,更应该是一个新秩序的开始。”
“朕今日召集大家,便是要商议,如何建立一个以我大夏为核心,辐射高丽、倭国,乃至整个东亚的,长治久安的新秩序。朕称之为——‘华夏共荣’之策。”
“华夏共荣”四个字一出,殿内众人皆是精神一振。
首相赵康出列,躬身道:“陛下高瞻远瞩,臣等钦佩。敢问陛下,此策具体将如何推行?”
陈平川赞许地点零头,伸出三根手指。
“朕的‘共荣’之策,主要有三点。其一,通商;其二,同文;其三,联军。”
他首先看向户部尚书张盛财:“张爱卿。”
“臣在。”张盛财连忙出粒他现在对这位女婿是又敬又怕,尤其是听倭国每年要进贡五百万两白银后,他这几日走路都是飘的。
“朕命你户部,即刻牵头,联合礼部、工部,制定《大夏与藩属国互市条例》。核心原则是,我大夏的丝绸、瓷器、茶叶、铁制农具、书籍等,可以低关税甚至零关税进入高丽、倭国。而高丽的人参、皮毛,倭国的硫磺、铜料、海产,则由我大夏官方统一收购,价格由我方厘定。同时,大夏宝钞,将作为三国之间官方贸易的唯一指定结算货币。”
陈平川的这番话,让在场的聪明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哪里是通商,这分明就是经济上的全面掌控!
用大夏的工业品,去倾销他们的市场,摧毁他们的手工业。再用官方定价,廉价收购他们的原材料。最后,用大夏的货币,来绑定他们的经济命脉。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高丽和倭国,将彻底沦为大夏的经济附庸,永远也别想翻身。
张盛财听得两眼放光,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国库里堆积如山的金银和物资。他激动地道:“陛下圣明!此策一出,不出十年,我大夏国库之丰盈,将远超历朝历代!臣立刻去办!”
而跪在末席的李峼和德川家康,则是听得心惊肉跳,冷汗直流。
他们都是人精,哪里会听不出这“互时背后的刀子。但他们敢怒不敢言,只能将头埋得更低。
陈平川没有理会他们的反应,继续道:“第二,同文。”
他看向首相赵康和礼部尚书:“赵爱卿,礼部听旨。朕要你们在三年之内,在高丽和倭国的主要城市,建立至少三百所‘儒学学堂’。学堂的教材,由我大夏国子监统一编撰;教习先生,由我大夏选派。所有高丽、倭国的贵族子弟,必须入学。学业优异者,可推荐至我大夏国子监深造,甚至有机会参加我大夏的恩科,入朝为官。”
这一招,比刚才的经济控制,更为阴狠,也更为长远。
这是文化上的釜底抽薪。
用中原的儒家文化,去同化他们的上层精英。让他们从读汉饶书,汉饶话,以成为大夏的官员为荣。几代人之后,他们国家的精英阶层,思想上都会变成大夏人。
一个国家的精英都心向外邦了,这个国家还怎么可能独立?
“陛下……此乃万世之基啊!”赵康激动得浑身发抖,他作为一名儒家文官,最能理解这一政策的深远意义。“臣,遵旨!臣定将此事,办成我大夏教化四夷的千秋功业!”
李峼和德川家康的心,已经沉到了谷底。他们知道,这一招,比千军万马还要可怕。这是要从根子上,刨掉他们民族的魂。
但他们能怎么办?反对吗?太庙前的人头,血迹未干。
陈平川的目光,最后落在了兵部尚书李岩和秦锋、石头等一众将领身上。
“第三,联军。”
“李爱卿,秦锋、石头,你们听好。朕决定,组建一支‘华夏联合舰队’与‘华夏联合陆军’。兵员,由高丽、倭国按人口比例提供。军官,由我大夏将领担任。武器装备,由我大夏兵仗局统一提供。训练标准,参照我大夏京畿大营和神机营。”
“这支联军,名义上是为了共同防御海外之敌,但实际上,指挥权必须牢牢掌握在我大夏手郑朕要让高丽和倭国,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一支可以威胁到大夏的独立军队!”
这一条,是军事上的彻底缴械。
让他们出人,我们出枪,我们出军官。这样一来,他们的青壮年都被纳入了大夏的军事体系,既消耗了他们的战争潜力,又为大夏提供了大量的炮灰。
李岩和秦锋等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兴奋和钦佩。
“陛下英明!如此一来,藩属国再无叛乱之忧,我大夏亦可凭此联军,威慑四方!”李岩躬身道。
通商、同文、联军。
经济、文化、军事。
三策并出,如三把利剑,死死地锁住了高丽和倭国的喉咙,将他们彻底变成了大夏帝国的附庸。
整个大殿,鸦雀无声。
所有大夏的官员,都沉浸在对皇帝陛下这宏伟而周密布局的震撼之郑
而李峼和德川家康,则感到了深深的绝望。他们终于明白,战争的失败,仅仅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他们的国家和民族,将要面对的,是一个温水煮青蛙式的,漫长而无法反抗的被吞噬的过程。
陈平川看着殿下众人各异的神色,心中一片平静。
他不是圣母,他是一个帝王。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夏的利益,为了这个他亲手建立的国家的长治久安。
“此事,就这么定了。”他一锤定音,“即刻颁发诏书,昭告下。朕希望,在朕的有生之年,能看到一个真正‘共荣’的华夏。”
随着这道诏书的颁布,一个由大夏主导的全新秩序,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强势姿态,建立起来。
喜欢寒门书童:高中状元,你们卖我妹妹?请大家收藏:(m.6xxs.com)寒门书童:高中状元,你们卖我妹妹?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