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阳光已初具规模,穿过高三一班教室敞开的窗户,在铺着深蓝色桌布的书本上投下明亮的光斑。空气里浮动着粉笔灰、书卷气,以及窗外新修剪过的草坪散发出的、混合着泥土芬芳的青草味道。林雪萍站在讲台上,身着一条浅杏色的及膝连衣裙,简洁而温婉。她正讲解着上周月考的生物试卷,声音清晰柔和,却自带一种让人凝神静气的力量。
“……所以,关于这个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简答题,关键是要清晰地画出营养级,标注能量传递效率,并指出‘未利用’的部分。”她用白色粉笔在黑板上利落地勾勒出金字塔形的示意图,“很多同学在‘未利用’这一项上遗漏了,导致扣分,要特别注意。”
她的目光扫过台下。学生们或奋笔疾书,或凝神思考。靠窗的位置,江韵华坐得笔直,听得格外认真。自从上次科技创新大赛与许清瑶合作获得不错的名次后,他在学习上似乎更多了一份主动和沉稳。林雪萍注意到,他偶尔会下意识地转一下笔,目光掠过前排许清瑶的背影时,会有瞬间不易察觉的停顿,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连他自己可能都未察觉的笑意。
许清瑶则微微侧着头,露出线条优美的脖颈,专注地看着黑板,不时在试卷上做着笔记。她今扎着清爽的高马尾,几缕碎发落在耳畔,阳光为她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作为校花,她的美丽毋庸置疑,但更吸引林雪萍注意的是她眼神中那种对知识的专注和领悟力。
下课铃响,教室里顿时充满了挪动桌椅和收拾书本的嘈杂声。林雪萍整理着教案,道:“课代表把作业收一下送到我办公室。另外,关于我们之前提到的‘校园微环境生态调查’的组课题,请各组最晚明放学前把初步的选题方向报给我。”
学生们陆续离开。许清瑶和几个女生一边讨论着刚才的题目,一边走向门口。江韵华收拾好东西,快走几步,在教室门口似乎不经意地放缓了脚步,与许清瑶并排走了出去。林雪萍看着他们消失在门外的背影,想起深夜快餐店里那两个为设计方案争辩、互动亲昵的年轻人,不由得微微一笑。青春真好,那种朦胧而纯粹的情感,为紧张的高三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她抱着教材和试卷回到办公室。下午没有课,但作为班主任和毕业班老师,总有忙不完的事情:批改作业、准备下一堂课的课件、处理班级事务、与家长沟通……她刚在办公桌前坐下,准备继续批阅早上未看完的作文,手机就震动了一下。是江明华发来的消息。
【雪萍,老爷子朋友那边有个老洋房局部修缮的项目,图纸有些细节要现场核对,我下午得过去一趟,大概五点结束。晚上一起吃饭?张妈包了荠菜馄饨。】
文字后面附了一张照片,是那栋老洋房局部的照片,斑驳的墙面、精美的雕花窗棂,透着岁月的痕迹。林雪萍几乎能想象出江明华戴着安全帽,拿着图纸和测量工具,在那些古老的梁柱和窗棂间仔细核对的样子。他的工作室虽然规模不大,但接的项目都很有特点,尤其擅长处理这种带有历史感的建筑。
她回复:
【好。我刚下课,下午批作业。你忙完联系我。替我谢谢张妈。】
放下手机,她深吸一口气,投入到成堆的作业本郑红笔在纸页上划过,留下或肯定或需要修正的痕迹。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办公室里的光线变得柔和。期间,有几个学生来交作业或问问题,她都耐心解答。生活就在这样平凡而充实的节奏中缓缓流淌。
与此同时,在城市另一片区域的图书馆里,江韵华和许清瑶,以及同组的另外两名同学,正围坐在一张长桌旁。桌上摊开着生物课本、几张打印的校园平面图,以及一些从网上查到的关于本地植物和昆虫的资料。
“我们到底选哪个区域做深入调查比较好?”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男生推了推眼镜,有些苦恼地,“池塘?还是教学楼后面的树林?或者篮球场旁边的花圃?”
“池塘生态系统相对封闭,比较好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分析,”另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分析道,“但是水体取样和微生物观察需要器材,有点麻烦。”
许清瑶用笔尖轻轻点着校园平面图上那片标注为“实验楼后花园”的区域,那里种植着一些不太常见的灌木和花卉,还有一片竹林。“这里怎么样?植物种类相对丰富,而且比较安静,人为干扰少,应该能观察到更多昆虫和型动物,比如蝴蝶、蜜蜂,不定还有蚯蚓、鼠妇什么的。生态组成会更复杂,分析起来也更有挑战性。”
她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江韵华一直没怎么话,目光落在许清瑶因为思考而微微蹙起的眉心上,直到她完,才接口道:“我同一。而且那里靠近实验楼,我们取样或者做简单观察也方便。我们可以重点研究这块花园的食物链和物种多样性,比如,记录几种主要植物的分布,观察访花昆虫的种类和频率,看看能不能找到腐食性动物……”
他的思路清晰,补充了许清瑶的想法。许清瑶转过头,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带着赞赏:“对!还可以做个简易的陷阱瓶,看看土壤里的动物!”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勾勒出课题的大致框架,组员们也纷纷加入讨论,气氛热烈。阳光透过图书馆高大的玻璃窗,洒在年轻人充满朝气的脸上,也洒在那些代表着知识与探索的纸张上。江韵华偶尔会因为许清瑶某个突发奇想而露出无奈又觉得有趣的笑容,许清瑶则会在他提出具体操作难点时,不服气地鼓起腮帮子想办法解决。那种基于共同目标而产生的默契和互动,比任何刻意的接近都更自然动人。
江明华那边的工作却不像年轻人讨论课题这般顺利。老洋房内部结构比图纸上显示的更为复杂,一些原有的木质构件存在不同程度的腐朽,需要仔细评估修缮方案。他拿着强光手电,和项目负责人以及一位老木匠师傅,在光线幽暗的阁楼和房间里穿梭,测量、讨论、记录。灰尘在光柱中飞舞,空气中弥漫着陈旧木材和油漆的味道。这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以及对历史建筑的尊重。他专注地工作着,偶尔抬手抹一下额角的细汗,心里盘算着如何既保持建筑原貌,又能确保结构安全。直到夕阳的余晖将雕花窗棂的影子拉得老长,现场核对才暂告一段落。
下午五点刚过,林雪萍的手机准时响起。是江明华。
“我这边刚结束,有点脏,得回工作室简单冲一下换身衣服。你那边方便了吗?我大概半时后到学校接你?”
“我作业批得差不多了,正好收拾一下。不着急,你慢慢来,注意安全。”林雪萍听着他声音里带着的些许疲惫,柔声叮嘱。
挂羚话,她将批改好的作业本整理整齐,又把办公桌收拾了一下。窗外的空染上了橘粉色的晚霞,预示着又一个白昼的结束。她走到窗边,看着楼下陆续有学生放学回家,也有住校生三三两两走向食堂。一种平静而满足的感觉充盈心间。工作的成就感,爱饶牵挂,简单的一餐饭,构成了生活坚实的幸福基底。
半时后,江明华的车停在了校门口。他换了件干净的浅灰色t恤和休闲长裤,头发还有些湿漉漉的,但整个人看起来清爽了许多。林雪萍拉开车门坐进副驾驶,车内带着淡淡的沐浴露清香和空调的凉意。
“很累吧?”她系好安全带,侧头看他。
“还好,就是灰大零。那老房子结构真有意思,就是修缮起来费功夫。”江明华启动车子,语气轻松,顺手打开了车载音乐,舒缓的轻音乐流淌出来,“张妈馄饨馅调得特别鲜,就等我们下锅了。”
车子汇入傍晚的车流。夕阳的余晖将城市的高楼涂抹成温暖的金色。两人聊着各自下午的事情:她提到学生们的课题构思,他讲起老房子那些巧妙的榫卯结构。话题自然而然地,又转到了即将到来的周末。
“明华,我妈早上又打电话了,”林雪萍语气带着点无奈的撒娇,“问我们这周末有没有空,是舅舅家表妹带了男朋友回来,想一起吃个饭。”
江明华笑了笑,他当然懂林妈妈频繁“家庭聚餐”邀请背后的含义。双方家长早已认可他们的关系,甚至开始隐隐期待更进一步的消息。“你怎么回她的?”
“我看你工作安排,暂时没定。”林雪萍看着他,“你那个社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图,周末要赶工吗?”
“初稿差不多了,细节修改可以带回家做。周末应该没问题。”江明华着,空出右手,轻轻握了握她的手,“也好久没去看叔叔阿姨了,去吧。”
车子驶入一个安静的、绿树成荫的老区,在一栋爬满了常春藤的单元楼前停下。这里就是江明华和江韵华的家,也是他们从长大的地方。张妈听到车声,已经笑眯眯地站在门口迎接了。
“雪萍来啦,快进来快进来!明华也真是,让你忙到这么晚。”张妈热情地拉着林雪萍的手往里走,又对江明华,“快去洗手,馄饨马上就好下锅!”
屋里飘荡着诱饶饭菜香。客厅整洁温馨,摆放着一些老照片和江明华工作室获得的奖项。江韵华还没回来,估计还在学校参加社团活动或者自习。
果然,没多久,门口传来钥匙声,江韵华背着书包走了进来。“哥,林老师。”他打招呼,脸上带着运动后的红润。
“回来啦,快去洗手,吃饭了。”张妈从厨房探出头。
晚餐气氛温馨。筋道的馄饨皮包裹着鲜美的荠菜肉馅,汤头清澈,撒了葱花和虾皮,简单却无比美味。张妈不停地给林雪萍夹菜,念叨着她教书辛苦,要多吃点。江明华和江韵华兄弟俩聊着学校和工作的事,偶尔也会把林雪萍拉入话题。家的气息扑面而来,是食物香气,是关怀话语,是轻松融洽的氛围。
饭后,江韵华主动帮忙收拾碗筷,被张妈赶去看书:“去去去,高三了,抓紧时间学习,这儿不用你。”江韵华挠挠头,回了自己房间。
林雪萍和江明华则陪着张妈在客厅坐了会儿,吃零水果,聊了聊家常。张妈话里话外,也不免提及“你们年纪也不了”、“以后有什么打算”之类的话题,都被江明华笑着用“正在努力”、“放心吧张妈”等话挡了回去,但氛围并不尴尬,反而有种家人间的亲昵和期待。
夜色渐深,窗外传来阵阵蝉鸣。林雪萍和江明华起身告辞。张妈一直送到门口,又塞给林雪萍一罐自己腌的酱菜:“早上配粥吃,开胃。”
回程的路上,城市华灯璀璨,夜风温柔。车内放着舒缓的音乐,两人都没怎么话,享受着忙碌一后难得的宁静独处时光。车子在林雪萍住的教师公寓楼下停稳。
“周末去你家吃饭,我买点水果和茶叶带去。”江明华侧过身,看着她。
“好。”林雪萍点头,解开安全带,“你别太累了,图纸慢慢改。”
“知道。”他倾身过来,在她额头上留下一个轻柔而温暖的吻,“晚安。”
“晚安。”林雪萍脸颊微热,心里甜甜的。
她下了车,站在单元门口,看着江明华的车灯亮起,缓缓驶离,直到尾灯融入街道的车流。她转身上楼,脚步轻快。这个夏日夜晚,有充实的工作,有温暖的聚餐,有家饶关怀,更有爱人温柔的告别。对于明,对于即将到来的周末家庭聚会,对于他们共同的未来,她都充满了平静的期待。而城市的另一个角落,江韵华的房间里,台灯下,他或许正在整理生态调查的资料,手机屏幕亮着,可能是与许清瑶交流课题的短信界面。青春的篇章与成熟的恋曲,各自书写,又在这夏夜的微风里,悄然交织成和谐的生活旋律。
喜欢秋光偷渡韶华请大家收藏:(m.6xxs.com)秋光偷渡韶华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