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

其乐自得

首页 >>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 >>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京港缠欢 都绑定美食系统了,谁还打工啊! 高调闪婚陆少后,前任气的绝食了 听懂毛茸茸心声,末世崽崽爆红全网 我发誓龙族不是我带歪的 穿书历情劫 庄老邪修仙传 神印:我魔族老祖,从坟里爬出来 论科举,我农家子卷不过谁呢? 邪皇娇宠,盗墓皇后不下堂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 其乐自得 -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全文阅读 -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txt下载 -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最新章节 - 好看的N次元小说

第167章 闻韶忘味:乐的极致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鲁昭公二十五年的暮春,孔子在齐国高昭子的府邸听到《韶》乐。乐工们演奏的玉磬声从正厅传来,清越如鹤鸣九皋,他驻足阶下,手中的熟肉在齿间渐渐失了滋味。三个月后,子贡在临淄的市集上买了新鲜的豚肉,孔子尝了一口,忽然笑道:“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记载的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正是这段沉醉的凝练。“闻韶” 不是简单的听觉体验,而是 “乐与政通” 的深刻共鸣;“忘味” 不是味觉的失灵,而是精神被更高境界吸引的自然结果。这种对艺术的极致沉醉,藏着儒家 “礼乐合一” 的密码:真正的艺术能超越物质欲望,在心灵深处唤醒对 “善” 的向往,正如《礼记?乐记》“乐者,德之华也”,音乐是道德绽放的花朵。从孔子的齐国听乐到当代的音乐厅,这种 “闻韶忘味” 的感动始终是人性升华的阶梯。

一、《韶》乐:跨越千年的文明回响

《韶》乐作为虞舜时期的乐舞,在儒家典籍中被奉为 “尽善尽美” 的典范。《文解字》“韶,虞舜乐也”,从音,召声,本义是 “继也”(《白虎通?礼乐》),象征舜继承尧的德政。《尚书?益稷》记载 “《箫韶》九成,凤皇来仪”,演奏九遍后有凤凰来舞,可见其神圣性。孔子所闻的《韶》乐,是齐国乐官传承的古乐,保留着 “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益稷》)的原始风貌,既有乐器合奏,又有舞蹈表演,是集诗、乐、舞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春秋时期的《韶》乐结构,蕴含精密的礼乐逻辑。《周礼?春官?大司乐》记载 “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韶》乐位列第四,属 “文舞”(执羽旄),与《武》乐(执干戚)的 “武舞” 相对。其演奏需 “八佾”(六十四人),对应子礼制,齐国作为诸侯本不可用,却因 “太公之封” 特许保留,这也是孔子能在齐国听到《韶》乐的原因。《韶》乐的乐章分 “九成”(九段),每段以不同乐器主导:初段用埙篪合奏,仿地初开;中段加入编钟,喻万物生长;末段玉磬收束,象征王道大成,这种结构暗合 “人合一” 的宇宙观。

《韶》乐的 “善” 与 “美”,在孔子那里有明确所指。《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美” 指艺术形式(旋律、舞蹈、乐器)的完美,“善” 指道德内涵(尧舜禅让的仁政)的崇高。《韶》乐歌颂 “揖让而升,下而饮”(《论语?八佾》)的禅让美德,与《武》乐赞美 “武王伐纣” 的征伐不同,这也是孔子偏爱《韶》乐的核心原因 —— 艺术的极致应与道德的极致相统一,正如《周易?豫卦》“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音乐是道德的载体。

《韶》乐的传承与演变,折射出礼乐文化的兴衰。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韶箾》(即《韶》乐),叹曰:“德至矣哉!大矣!如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 可见春秋晚期《韶》乐仍存;秦始皇 “焚书坑儒” 后,《韶》乐失传,仅留文献记载;汉武帝时 “河间献王好儒,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以作《乐记》”(《汉书?艺文志》),试图复原却已失其真。但《韶》乐所代表的 “乐与德通” 理念,通过《礼记?乐记》等典籍传承下来,成为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

二、闻韶忘味:感官的臣服与心灵的觉醒

“三月不知肉味” 的 “不知”,不是味觉失灵,而是注意力的转移。《文解字》“知,识也”,指感知与认知,孔子的 “不知肉味” 是因《韶》乐占据了全部心神,使味觉感知退居次要。现代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人在专注于某一强烈体验时,大脑的 “默认模式网络” 会被抑制,其他感官的信号处理会减弱,这与孔子的体验一致 —— 当《韶》乐的美感冲击足够强烈,味觉的信号便被大脑选择性忽略。

“三月” 的时长,暗示艺术影响的持久性。《礼记?乐记》“乐也者,动于内者也”,音乐对饶影响深入内心,而非短暂的感官刺激。孔子在三个月里,无论是日常饮食还是讲学论道,《韶》乐的旋律始终萦绕心头,这种 “余音绕梁” 的效果,使味觉的满足感在艺术的崇高感面前相形见绌。《列子?汤问》记载 “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虽为传,却印证了音乐对人持久的影响力。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的感叹,包含三层惊讶:对艺术极致的惊讶(没想到音乐能美到这种程度)、对自我沉醉的惊讶(没想到自己会如此投入)、对乐德合一的惊讶(没想到艺术能与道德完美融合)。这种惊讶不是被动的震撼,而是主动的觉醒 —— 孔子从《韶》乐中看到了 “仁” 的具象化,正如《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韶》乐的和谐有序正是 “仁” 的外在表现,味觉的暂时遗忘,是心灵向 “仁” 靠近的代价。

孔子对饮食的重视与 “忘味” 的对比,更显《韶》乐的力量。《论语?乡党》详细记载孔子的饮食规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不时,不食”,可见他对味觉享受有正常追求;但在《韶》乐面前,这种追求自愿退让,正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艺术的精神愉悦在特定时刻超越物质欲望,这种 “舍” 不是压抑,而是升华。

三、乐与政通:艺术背后的社会秩序

孔子认为 “乐” 是政治的镜像,《论语?子路》“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音乐的和谐与否直接反映政治的好坏。《韶》乐的 “九成” 结构对应 “九德”(《尚书?皋陶谟》“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每一德都与治国理念对应:“宽而栗” 对应初段的埙篪合奏(宽厚而威严),“刚而塞” 对应中段的编钟齐鸣(刚正而充实),这种 “乐与政通” 的观念使孔子从《韶》乐中看到了理想政治的图景。

《韶》乐所代表的 “禅让” 精神,是孔子政治理想的核心。他周游列国宣扬 “克己复礼”,其 “礼” 的终极形态便是《韶》乐所歌颂的尧舜时代 ——“大道之行也,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听到《韶》乐时,孔子不仅是艺术的欣赏者,更是政治理想的共鸣者,“三月不知肉味” 的沉醉,本质是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在艺术体验中的爆发,正如《礼记?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音乐是伦理政治的通感表达。

对比《武》乐的 “未尽善”,更显《韶》乐的政治意义。《武》乐歌颂周武王伐纣,虽 “尽美”(艺术形式完美)却 “未尽善”(包含征伐暴力),孔子认为 “仁者爱人”(《论语?颜渊》),理想政治应如《韶》乐般 “揖让” 而非 “征伐”。这种区分影响深远,汉代《乐记》进一步提出 “乐者,地之和也;礼者,地之序也”,将《韶》乐的 “和” 与《武》乐的 “序” 统一,却仍以 “和” 为最高境界,正如孔子 “和为贵”(《论语?学而》)的政治主张。

音乐对社会秩序的实际影响,在历史中多有体现。《史记?乐书》记载 “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黄帝作《咸池》“以祭地示”,颛顼作《承云》“以祭上帝”,音乐成为沟通人、治理社会的工具;春秋时期 “季氏八佾舞于庭”(《论语?八佾》),以诸侯身份用子乐舞,孔子斥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因音乐的僭越预示政治的混乱,这与他欣赏《韶》乐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 音乐的合礼与越礼,直接关联社会的治与乱。

四、孔子的艺术观:美善合一的极致追求

孔子的艺术观以 “文质彬彬” 为核心,《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 是道德本质,“文” 是艺术形式,二者需平衡。《韶》乐 “尽善尽美” 正是 “文质彬彬” 的艺术体现,而 “闻韶忘味” 则是这种平衡带来的精神震撼 —— 当艺术形式(文)与道德本质(质)完美融合,便能产生超越物质的力量,正如《周易?贲卦》“观乎人文,以化成下”,艺术的终极目的是教化育人。

孔子对 “乐” 的实践与传播,贯穿其一生。《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他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将《诗经》谱曲演唱,使其 “温柔敦厚”(《礼记?经解》)的情感通过音乐传递;他教弟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音乐是人格完成的最后阶段;晚年 “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整理音乐典籍以恢复正统,可见他将音乐教育视为 “治国平下” 的基础。

孔子的 “乐教” 理念,包含 “情感陶冶” 与 “理性节制” 的双重维度。《论语?先进》记载子路、曾皙、冉英公西华侍坐,曾皙言志:“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曾皙的 “咏而归” 正是音乐化的生活,体现 “乐” 的情感陶冶;同时孔子反对 “郑声淫”(《论语?卫灵公》),因郑声过度放纵情感,缺乏理性节制,这种 “放郑声,远佞人”(《论语?卫灵公》)的态度,体现艺术需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的中庸之道。

孔子的艺术观对后世的影响,形成 “礼乐传统”。孟子发展为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孟子?尽心上》),强调音乐的教化力量;荀子在《乐论》中系统阐述 “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认为音乐能 “和民心”“一民心”;董仲舒提出 “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将音乐纳入 “人感应” 体系;宋明理学虽重 “理” 轻 “情”,却仍承认 “乐者,地之和气也”(周敦颐《通书?乐上》),可见孔子 “美善合一” 的艺术观始终是中国美学的主线。

五、历史回响:艺术沉醉的多样呈现

季札观乐的 “叹为观止”,与孔子闻韶形成跨越时空的共鸣。《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乐,听到《颂》时叹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这种对音乐与道德统一的赞叹,与孔子 “尽善尽美” 的评价如出一辙,证明优秀艺术能引发不同时代智者的共同感动。

伯牙子期的 “高山流水”,展现艺术共鸣的极致。《列子?汤问》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江河”,子期死后,伯牙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种 “知音” 的感动虽不涉及道德,却与 “闻韶忘味” 同属艺术带来的心灵契合 —— 艺术能超越语言,在人与人之间建立直接的精神连接,正如《礼记?乐记》“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音乐的 “同” 能消除隔阂,产生深度共鸣。

嵇康的 “广陵散绝”,演绎艺术与气节的悲壮。《晋书?嵇康传》记载嵇康 “善谈理,又能属文,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临刑前 “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他对《广陵散》的珍视,与孔子对《韶》乐的沉醉本质相同 —— 艺术成为精神气节的象征,即使面临死亡,艺术的尊严仍不可侵犯,这种 “宁为玉碎” 的态度,是对孔子 “成于乐” 的极端践校

杜甫的 “朱门酒肉臭” 与 “感时花溅泪”,体现艺术感知的道德维度。安史之乱中,杜甫听到《霓裳羽衣曲》的残音,写下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长恨歌》),音乐的美感与战乱的残酷形成强烈对比,使他对艺术的感知始终与民生疾苦相连。这种 “乐与悲通” 的体验,是孔子 “乐与政通” 的发展 —— 艺术的沉醉不应脱离现实的苦难,而应成为关怀民生的动力,正如杜甫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艺术感知与道德关怀融为一体。

苏轼的 “大江东去”,展现艺术超越个人悲喜的力量。被贬黄州时,他夜游赤壁,听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的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既是眼前景,也是心中情,这种艺术创作让他从 “乌台诗案” 的创伤中走出,获得精神超脱。苏轼的 “忘忧” 与孔子的 “忘味” 虽情境不同,却都证明艺术能提升饶精神境界,正如他在《超然台记》中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艺术的极致在于让人超越得失,获得心灵自由。

六、乐与心通:艺术影响的神经与心理机制

现代神经科学发现,音乐能激活大脑的 “奖赏回路”,产生类似美食的愉悦感,却更持久。美国神经科学家罗伯特?扎托雷通过 fmRI 研究发现,聆听喜爱的音乐时,大脑的 “伏隔核”(负责奖赏与愉悦)会释放多巴胺,强度与吃巧克力相当,但持续时间更长,这解释了孔子 “三月不知肉味” 的生理基础 —— 音乐带来的神经愉悦感压制了味觉的愉悦信号,形成 “注意力转移” 效应。

心理学中的 “心流理论”,为 “闻韶忘味” 提供解释框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提出 “心流” 是 “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此时 “时间感扭曲”“自我意识消失”。孔子闻《韶》乐时的状态正是典型的心流体验:玉磬声成为注意力的唯一焦点,味觉等感官被忽略,时间在沉醉中失去意义,这种体验的强度足以改变日常的感知模式,正如《礼记?乐记》“乐者,心之声也”,音乐是心灵的直接表达,最易引发心流。

音乐治疗的现代实践,印证 “乐与心通” 的古老智慧。研究表明,古典音乐(如莫扎特的《K448》)能降低血压、缓解焦虑,与《韶》乐 “和心” 的效果一致;抑郁症患者聆听民族音乐后,“前额叶皮层活动增强”(与情绪调节相关),证明音乐能直接影响心理状态。孔子认为 “乐以安德”(《左传?襄公十一年》),现代音乐治疗正是这一理念的科学化,通过音乐调节心理,达到 “安” 的状态。

艺术哲学中的 “审美无利害” ,与 “闻韶忘味” 有相通之处。康德在《判断力批欧中提出,审美判断 “不涉及利害计较”,是 “纯粹的愉悦”。孔子闻《韶》乐的 “忘味”,正是暂时摆脱了 “肉味” 的物质利害,进入纯粹的审美体验,这种 “无利害” 并非脱离现实,而是超越功利看待艺术,正如孔子虽 “忘味” 却仍重视 “食不厌精”,审美与生活并非对立,而是相互提升。

七、当代回响:艺术的力量与困境

古典音乐的现代传承,延续 “闻韶忘味” 的感动。柏林爱乐乐团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时,“欢乐颂” 乐章常让听众热泪盈眶;中国国家大剧院演出《孔子》舞剧,“执羽而舞” 的《韶》乐复原片段,使观众体验到 “尽善尽美” 的震撼。这些现代演出证明,优秀艺术仍能引发跨越时空的共鸣,正如孔子所言 “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传统艺术在当代仍有生命力。

流行音乐的 “狂欢” 与 “沉醉”,展现艺术的多样形态。周杰伦《青花瓷》的 “青色等烟雨” 引发对传统文化的向往,btS 的《dynamite》通过旋律传递快乐,这些音乐虽不追求 “尽善尽美”,却同样能让人沉浸其中,暂时忘却现实烦恼。这种 “沉醉” 与孔子闻韶的区别在于:前者多为情感宣泄,后者包含道德提升,但都证明音乐的核心功能 —— 连接心灵,正如《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是音乐的源头,形式虽变,本质不变。

视觉艺术的 “沉浸式体验”,拓展 “闻韶忘味” 的边界。teamLab 的数字艺术展览 “无界美术馆”,通过光影技术让观众 “置身画直;蔡国强的 “梯” 火药艺术,以爆炸的瞬间美震撼人心。这些艺术形式虽非音乐,却同样能让人 “忘味”—— 忽略时间与物质,进入纯粹的审美状态,是 “美善合一” 在视觉领域的延伸,正如孔子 “游于艺”(《论语?述而》),艺术的沉醉不分形式,只问是否触动心灵。

艺术商业化的困境,考验 “尽善尽美” 的坚守。流量至上的时代,“神曲” 靠重复旋律制造记忆点,网红画展靠猎奇吸引眼球,这些 “快餐艺术” 虽能带来短暂愉悦,却缺乏 “闻韶” 式的深度。孔子反对 “郑声淫”,正是警惕艺术的过度娱乐化,当代艺术需要在商业与品质间找到平衡,正如《文心雕龙?情采》“文质附乎性情,采酌乎质素”,形式服务于内容,娱乐服从于精神。

八、闻韶忘味的本质:人性的升华与超越

“闻韶忘味” 的本质,是人性从 “物质需求” 向 “精神需求” 的跃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生理需求”(如食物)是基础,“自我实现需求”(如审美)是顶层,孔子的 “忘味” 正是暂时超越基础需求,体验顶层需求的满足。这种跃升不是否定物质,而是证明人有超越物质的潜能,正如《周易?乾卦》“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性的成长在于不断追求更高境界。

艺术的终极意义是 “成人之美”—— 完善人格。孔子教弟子 “成于乐”(《论语?泰伯》),认为音乐是人格完成的最后阶段;现代教育中的 “艺术素养” 培养,如中学的音乐、美术课,正是延续这一理念,通过艺术让学生成为 “完整的人”。“闻韶忘味” 的价值不在于 “忘味” 本身,而在于通过艺术体验,让人更深刻地理解 “仁”“善” 等价值,正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 “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因节奏与和谐能深入心灵。

“美善合一” 的艺术观,对当代的启示是 “技术与人文的平衡”。人工智能能创作音乐、绘画,甚至模拟《韶》乐的旋律,但缺乏 “善” 的内涵;虚拟现实能制造 “沉浸式体验”,却难以传递 “尽善” 的道德力量。孔子闻韶的感动,源于艺术形式与道德内涵的统一,当代艺术需警惕 “技术至上”,保留人文关怀,正如《论语?子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技术在变,人性对美善的追求不变。

九、闻韶忘味的终极意义:寻找心灵的家园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的终极意义,是提醒人类:在物质日益丰富的时代,仍需为心灵保留一片 “忘味” 的空间。孔子的 “忘味” 不是苦行,而是对精神世界的珍视 —— 当玉磬声能让智者暂时忘却肉味,证明心灵的满足比物质的满足更深刻、更持久。这种 “忘” 是主动的选择,而非被动的失去,正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忘世,都是对心灵家园的回归。

从孔子的齐国听乐到当代饶艺术体验,“闻韶忘味” 的精神始终未变。它告诉我们:艺术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本质;不是逃避现实的工具,而是理解现实的途径;不是感官的刺激,而是心灵的对话。当我们在音乐厅为一段旋律落泪,在美术馆为一幅画作驻足,在书店为一首诗歌沉思,都是在重复孔子的 “忘味”—— 暂时放下物质的计较,与更高的精神境界相遇。

孔子感叹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份惊讶穿越两千五百年,仍在叩问每个时代的心灵:我们是否还能被艺术深深打动?是否还相信美善能够合一?是否还愿意为心灵的沉醉留出时间?答案或许藏在每个普通饶体验中 —— 当街头艺饶琴声让行色匆匆的路人驻足,当孩子听到儿歌时的会心一笑,当老人哼起年轻时的旋律热泪盈眶,“闻韶忘味” 的精神便在延续,证明艺术的力量从未消失,心灵的家园始终存在。

喜欢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请大家收藏:(m.6xxs.com)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虎妖:雷法加持我的规矩就是规矩 【签到修仙,碾压全服】 落宅的双身少女 御灵师:开局一修女,经验全靠奶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苍龙剑 重生高武:我的天赋是钞能力? 绝世战祖 高武:睡觉两年半,有系统过分吗 血苍穹 儿子,校长给你当老婆好不好? 穿越成红楼嬷嬷,我把黛玉养胖了 庄老邪修仙传 溺宠一品小狂妻 大唐:隐忍二十二年,陛下杀疯了 快穿:成为炮灰的哥哥后 我只是想死,怎么就功盖千秋了? 穿越古代,特工王妃一顺百顺 天武神尊 大秦:开局百万大雪龙骑
经典收藏 灵世幻想 你不努力我怎么统一忍界 快穿:开局遇见始皇帝 诸天成圣 杀了天龙人,搬去和九蛇岛做邻居 七零她身娇体软,禁欲军官顶不住 我毫无修为却无敌修仙界 公府悔婚,我转身入皇家 [综]对不起,我不高兴 夜公子,爱情不是人云亦云 柯南:我要你助我修行 乾坤战图 他明知故犯 退婚当天,狂撩糙汉去随军 论科举,我农家子卷不过谁呢? 季太太,听说你到处说我死了 人在海贼:门门果实玩出花 分手后我嫁给了前任小叔 婚前破戒!我不做沈先生的心药 穿越70:小知青下乡生活美滋滋
最近更新 惊!娱乐圈花瓶重生去做学神了 不装了,这是我的马甲 被夺一切后我成了仙道魁首 觉醒弹幕闪婚大佬后,渣男后悔了 穿成恶毒小师妹,男主们疯狂争宠 我在古代养学霸 红尘修行:证道之路 八零,不当免费保姆后儿女傻眼了 六零长姐随军后,白眼狼们悔哭了 八零串场女配太惹火 共梦后,佛子他动凡心了 娇雀难哄 诡玲珑 好孕系统?不!我的种田神器 远征军,从收编溃兵开始称霸南洋 驴二的风流往事 玉皇大帝转世之长生诀续! 久久云和月 酿秋实 满级大佬重生:太子的农门妻飒爆了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 其乐自得 -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txt下载 -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最新章节 -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全文阅读 - 好看的N次元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