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书生的到来让学堂愈发热闹。他不仅教孩子们读圣贤书,还带来了算数与格物之学,用树枝在地上画水车图样,讲山涧流水如何转化为动力。孩子们听得入迷,连货郎路过都要驻足听上半刻,笑着:“这学问竟能当饭吃,往后咱清溪的娃可出息了。”
开春时,学堂来了个特殊的学生——邻镇铁匠的儿子,左腿不便,由父亲背着来求学。铁匠放下儿子便红了脸:“娃总吵着要读书,可这身子……”圆觉忙扶他坐下,指着窗边的矮凳:“这儿正好能晒到太阳,读书写字都方便。”次日,年轻书生便带着几个年长的孩子,用废弃木料做了张带轮的矮桌,让铁匠儿子能自己挪动着学习。
女孩见他行动不便,每日早早到校帮他擦桌椅、递笔墨,还把自己绣的枇杷叶书签送给他:“这样你翻书就不费劲啦。”铁匠看在眼里,趁农闲时带着工具来安居院,把高低不平的门槛磨平,还给学堂做了新的课桌椅,木纹里藏着满满的感激。
入夏后,灵隐山师兄捎来消息,老和尚染了风寒,虽无大碍却需静养。圆觉放心不下,把学堂托付给年轻书生与老秀才,带着女孩绣的平安荷包匆匆上山。见到师父时,老和尚正坐在窗前翻经卷,见他来便笑道:“我这老骨头硬朗着呢,倒是清溪的事更让我挂心。”
师徒二人朝夕相处半月,老和尚指着院中的竹子道:“你看这竹,扎根沃土才长得挺拔,修行亦如此。”圆觉望着竹影婆娑,忽然悟了:“师父是,清溪的烟火,便是我的沃土。”临走时,老和尚把一串木鱼挂件塞给他:“往后遇事浮躁,便听听木鱼声,记着初心。”
返程途中,圆觉顺道去了趟县城,竟遇上当年帮过的货郎——如今他开了家杂货铺,还收了个徒弟。货郎拉着他进店喝茶:“托清溪的福,我攒了些本钱,这铺子也能帮衬邻里进货。”圆觉看着货架上熟悉的干姜、陈皮,想起那些共渡难关的日子,眼眶微热。
回到清溪时,正赶上学堂的首次“游学”。年轻书生带着孩子们在引水渠边,讲解水流与庄稼的关系;老秀才则在枇杷树下,教孩子们吟诗作对。见圆觉回来,孩子们纷纷围拢,举着自己写的诗稿给他看。女孩跑在最前,递上一杯新沏的枇杷茶:“师父,这是我学着您的法子泡的!”
当晚,村民们聚在安居院,老妇端来新蒸的米糕,郎中拿出珍藏的草药酒,年轻书生弹起了带来的古琴。琴声伴着孩子们的笑声,穿过桃杏林,飘向夜空。圆觉坐在弥勒佛旁,摩挲着木鱼挂件,忽然听见老秀才叹道:“如今的清溪,可比从前热闹十倍不止。”
秋分时,清溪办起了首届“丰收节”。邻村的人都赶来凑热闹,是铁匠展示新打的农具。
喜欢破产后,我成了顶流明星请大家收藏:(m.6xxs.com)破产后,我成了顶流明星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