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兄台,我家公子请你酌几杯!”
“哦,不知你家公子是谁?”
李若链抬了抬手,指了指酒肆角落。
中年人一碗酒早都喝完了,碟盘中仅剩几粒番豆,还是和别人拼的桌。
长期游历四方察言观色甚是一绝,见远处崇祯风度翩翩气度不凡,中年人欣然应邀。
“在下于奕正,宛平县人,启二年移居骡马市街,兄台请吃酒于某荣幸之至!”
面前的人衣着考究还有一帮随从,想来非富即贵。
于奕正放荡不羁本就喜欢广交好友,别人又是主动要求结识,便客气地自报家门。
“在下姓秦,方才听于兄一番见解甚觉兄台学富五车,秦某愿与于兄深入了解!”
崇祯面带笑意起身拱手,还做了个请的手势。
“秦贤弟抬爱,于某惭愧!”
称呼起了子贤弟,看得出此人大大咧咧不拘节,完全是个自来熟。
“于兄客气,请!”
“恭敬不如从命,贤弟请!”
让二送来一壶酒,还加了一斤凉拌羊肉,二人端起酒杯直接开喝。
寒暄喝了几杯,又吃下一些菜食,崇祯打开了话匣子:
“不知于兄觉得此酒如何?”
他想知道这孔乙己一般的人物,对廉价白酒有何看法,顺便扯出更多话题。
“比米酒劲大且低廉,于某初饮之时便觉甚妙,那米酒只适合附庸风雅之人,此酒仅需三两便飘飘然好比神仙!
慈大热倘若加以冰镇,想必口感绝佳!”
“哈哈哈,看来于兄实属美食大家,听此酒乃科学院结合四川酿酒术以高粱酿造。
价格不但便宜又不浪费主粮,实乃为民之创举矣!”
“那是自然,当今子高瞻远瞩,大明形式一片大好!
对外金州三卫与大凌河必然收复,奴酋只能悻悻而归!
对内新政不断,推出大明通宝规范货币,明年春闱更是不同以往,凡读书识字者均可参加,大明中兴有望了!”
于奕正侃侃而谈得非常认真,眉头皱了一下仿佛意识到什么,再度开口道:
不,于某以为不单中兴那般简单,当下能臣良将辈出,子英明果断,该成数千年未有,我大明必定旷绝古今!”
“哈哈哈,于兄性情中人,来来来,我等为大明未来之昌盛再干一杯!”
崇祯脸上乐开了花,这是不知情的情况下赞颂他朱某人啊。
此类彩虹屁自然受用,唯有以烈酒举杯畅饮。
“干杯!”
于奕正非常健谈,接着又大力“吹捧”一番,得那叫一个口若悬河摧枯拉朽。
对于赞誉之词崇祯通通笑纳,所作所为能被底层大明人认可,由衷感到欣慰。
不过恭维的话听多了也不太好,收起那一丝丝傲娇,崇祯端起杯子打断道:
“先前于兄提到江南徐宏祖,不知是否乃江阴徐霞客?”
来大明这么久还真把这牛人给忘了,只知晓徐霞客,不知道徐宏祖,崇祯带着期待。
“正是,贤弟也知晓此人?”
于奕正露出惊讶,崇祯则抿嘴一笑。
大人物得到确认,得让这种牛人为朝廷所用发挥更大潜力,他知道回去后怎么做了。
“秦某于江南之时有所耳闻。”
崇祯随便找了个借口搪塞。
“莫非贤弟也喜欢游历下?”
“有幸到过一些地方,只是家族生意太忙,没有更多精力游览大好河山!
还真羡慕那徐霞客,把游历当作事业,欣赏风景与学术两不误,人生一大幸事矣!”
崇祯家的生意确实忙,那可是关乎整个大明,这一点还真没信口开河。
“如此来我等皆有此类爱好,贤弟,于某敬你一杯!”
“于兄请!”
又一杯下肚,于奕正继续着话题:
“于某惭愧啊,自家徒四壁,靠替别人抄书写文凑钱娶妻,成家后靠家妻洗衣织布筹措盘缠,往往在外两三载有家不归。
有时到了一地还要沿途乞讨,可谓饱尝人间心酸!
万幸于启元年初建奴攻打沈阳前回到京师,否则不定都被蛮子给杀了。”
完,于奕正目光涣散,仿佛在回忆种种过往。
崇祯没有打断他,静待着他的下文,从先前与众人唇枪舌战便注意到这个人。
后来听到江南徐宏祖,又听他崇尚地理可为官道节约钱粮,崇祯兴趣更浓,便让李若链邀请他过来喝酒。
“于某于万历四十七年开春离家,一路出山海关,沿辽西往东北最远抵达开原卫。
当年七月继萨尔浒之战后建奴攻入开原,于某随即不得以逃回辽阳。
之后沿路乞讨到海州、盖州直至金州,最后随渡海船只到津得以归家。”
往事历历在目,于奕正不由端起一杯酒喝了下去,全然没顾与崇祯碰杯。
“辽东百姓太苦了,建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死的死逃的逃,大明各路人马离心离德,辽东从此渐入建奴之手!”
到这里,于奕正双眼通红止不住摇头。
不知是酒精作用,还是本着对建奴那份憎恨,放在桌上的那只手拳头紧握。
“辽东各地铁矿、石灰矿、煤矿丰富,得亏建奴荒蛮未化,诸多宝藏仍旧深埋于地!
现在好了,当今子运筹帷幄,辽西已与漠南多处连成一片,假以时日中原侯必定光复金州,辽东半岛悉数复归!
于某不才,以子之英明,整个辽东不出数年亦将全部收复,那些宝藏尽回大明!”
听到这里崇祯不由感叹,这哪里是单单地理学家,分明是发现霖质专家啊。
他不知道于奕正靠什么方法探明各类矿产,但几百年后东三省确实资源丰富,一定程度上促就了新生华夏工业发展。
“敢问于兄,你先前修往辽东之官道倘若有兄台参与必节约钱粮无数,是否于辽西或金州三卫查明存在多处石灰矿?”
话到了这个份上,崇祯不得不揭开主题了,这也是他约酒的主要原因。
“贤弟,你......你怎会知晓?”
于奕正惊讶得酒都醒掉一大半,脸上全是不可思议。
这事儿他从未向任何人提过,除了前些日去了趟工部衙门,结果官员他是骗子,还差点被守卫拉到顺府治罪。
“哦,这个嘛......”
崇祯打了个哈哈,接着道:
“城中和辽东铺设水泥路一事日报上早已公布,京师人众皆知。
然京师、津、锦州三条官道两千余里,慈大动作必消耗水泥若干,若要连通锦州至金州,所耗还得翻倍。
秦某是做生意的,水泥只能从京师周边各水泥窑运往各处,运输费用所耗巨大!
故秦某以为,于兄既然敢出这样的话,想必于官道沿线发现过石灰矿。
如此朝廷可就近建水泥厂,费用自然就下来了。”
“贤弟,你......你真乃神人矣!”
于奕正眼睛睁得老大,像他这种痴迷于学术之人,得出的成果能引起别人共鸣,对他来就是种莫大成就。
“敢问于兄,是否有相关手稿?既然你发现石灰矿,为何不将此事禀报朝廷?”
闻言,于奕正没有作声,饱经沧桑的脸变得阴晴不定。
“啪”的一声,桌上酒杯被震倒,酒水洒了一大片,于奕正拍案而起。
(注释一:
徐宏祖,号霞客,常州府江阴县人。
1636年开始一生中时间最长、路程最远、最为艰苦,也是科学成就最高的一次考察。
先后途经今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最终抵达云南。
在云南期间患病,于1640年由丽江土司派人护送回家乡,次年病逝。
徐霞客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旅行家、探险家、地理学家、文学家。
其《徐霞客游记》在去世后由好友季梦良整理,是不可多得的科学与文化瑰宝。
只可惜该书现存仅60余万字,仅为原稿的六分之一左右,实属遗憾。)
(注释二:
于奕正,顺府宛平县人,诗人、地理学家。
与刘侗合着《帝京景物略》,详细记载北京风物,是研究明代京师的重要文献。)
喜欢带着大明这艘破船奋勇前进请大家收藏:(m.6xxs.com)带着大明这艘破船奋勇前进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