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号外!”
“华夏日报号外刊,大明通宝今日发行,复州城被我军光复,辽东半岛势在必得!”
“特大新闻,特大新闻......”
“两年后白银铜钱禁止流通,朝廷收税只认可大明通宝,请下百姓放心使用!”
数日后。
京师一片沸沸扬扬,报童穿梭于大街巷,扯着嗓子吸引人流购买报纸。
顺府和大明银行多股队伍敲锣打鼓,传达着各自喜讯,整个京师比往日更为喧嚣。
明军继盖州及大凌河外围大胜后,又以迅雷之势拿下复州,为大明再收一城。
大胜的消息伴随大明通宝发行,随便拈一件都是举国大事,人们纷纷奔走相告。
“走,去外城看看。”
“是,少爷。”
内城多为达官显贵及衙门所在地,逛了一圈一切正常,崇祯准备到外城去走走。
为让纸币一炮而红,京师各级衙门沐休两日,提前几就发放了六月俸禄,全是大明通宝。
子有言在先,士大夫阶层最先享受到朝廷各项福祉,官员必须起到带头作用,皇城二十四监衙门也务必跟上。
为此内外城中太监、宫女、官员及其不少家仆四处采买,各银行营业厅、皇家集团商铺、皇店全都严阵以待。
“张二哥,你急匆匆赶个驴车作甚?”
“是二狗啊,我要去正阳大街购买蜂窝煤,听初十以前在皇店和皇家商铺使用大明通宝一律八折优惠,我得抓紧去买。”
“那还有十啊,这么着急干嘛?”
“你子还不知道吧,各个皇店早已人满为患,银行和皇家商铺皆是如此,得抓紧啊。”
“那我也回家拿铜钱去换那啥大明通宝。”
“皇店都使用纸币一个多月了,如今又优惠十,你咋如此迟钝,还不快去!”
“好呢。”
正阳大街上人来人往拥挤不堪,尤其银孝皇家商铺和皇店门口更是寸步难校
内城消费高,外城百姓要进入内城需经过严格检查,外城才是广大民众真正聚集之地。
子如同普通人赶集一般,李若链等甚是紧张。
“大家不要挤,排好队有序进店!”
“切莫拥挤,切莫拥挤......”
“......”
皇店太监和保安人员维持着门口秩序,这年头排队还未深入人心,着实花费一番功夫,门外才渐渐变得有序起来。
崇祯一行也排在队伍后面,十余人都身着便装没带武器,并未引起他人注意。
“你这大明通宝会不会像宝钞一样啊,到时候又沦为擦屁股当柴火烧?”
前面一个老者在那儿自言自语,带着询问与担心的口气,期望人群能给出答案。
“老丈慎言,慎言......”
“怎么可能!晚辈以为只要朝廷收税认可此物,便绝不会成为废纸!”
“是啊,当今子一年多来做了那么多大事,哪一项不是利国利民!
不其它,单取消赋税摊派就可让我等越过越好,子就是我等贫民百姓的大救星啊,绝不可能坑害黎民!”
“这位哥所言不差,某来自城南魏家庄,往年那魏家长期压榨我等佃户无恶不作!
朝廷加赋一分他就翻倍强加,得亏去年子将这群叛贼拿下,魏家所有土地分予我等,待秋收后人全家可吃上饱饭了!
人听通州那边的亲戚,他们分的土地更多,不少佃户明年都准备买牛了!”
“啧啧啧,那得花多少钱啊......”
一男子笑得呲牙咧嘴不停显摆,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崇祯听得一字不漏,那魏家不就是通州魏藻德父子吗。
历史没给杂碎机会进入朝堂,去年案件未理清多劳改了一年,下个月可让其当鬼了。
“诸位,人听府尹大人刚才都在这家皇店买东西,用的都是大明通宝,有当官的在前,升斗民还怕啥!
先前报童叫得那么大声,大家都知道了吧,如今辽东再得一城,子威望无与伦比!
子乃千年难遇之圣君,我等何须担忧!”
“是啊,是啊......”
众人七嘴八舌,崇祯很满意,历来只有最贴近基层,才可听到最真实的声音。
金杯银杯赶不上老百姓口碑,让大明富强民众丰衣足食,便是他一生的追求。
舆论宣传外加上下齐心,尽管肯定存在不同声音,但大明通宝开局应该无大碍了。
向众容了个眼色,一行人不露声色脱离队伍,朝着大街各处缓缓而去。
接下来,崇祯又逛了几条街。
气炎热外城很多街道都是黄土路,一个个吃了不少灰,还弄得汗流浃背。
崇祯感叹,待京师道路加以改造,种上点树木设点休息亭之类,以后就会好多了。
“少爷,就快进入午时,我等是否找个茶舍歇脚一二?”
王承恩口干舌燥,不过显然更关心子。
“也好,腹中甚是饥饿,找个酒肆吧。”
“是!”
走过一段路,见一酒肆尚算庞大,食客进进出出,大伙儿便跟着走了进去。
“诸位客官里面请!”
二热情招呼,给一行人收拾出三张桌子,王承恩让店家准备四菜一汤。
酒肆里食客很多,仔细一听不是议论辽东就是大明通宝,偶尔还听到关于修路的一些事。
这些事儿都太大了,由不得成为闲谈之资。
“人一直没搞懂,那大明通宝怎抵得过真金白银,不就是一张纸吗?”
“你这后生没弄明白吧,朝廷那纸值钱便值钱,全下都认可便畅通无阻!”
“那人听长辈想当年太祖推行纸币,开头大家都还兴致勃勃,结果反倒成了朝廷搜刮民脂民膏,最后沦为废纸!”
不少人摇头不止,看起来甚是心忧,支持纸币那中年人却一脸恨铁不成钢。
崇祯也未插话,只是静静听着。
“在下觉得平民百姓本就家中不宽裕,倘若变成废纸岂不要了人命?那可怎么办啊。”
“叫尔等多读书你们不信,官府告示和日报了那么久,尔等咋就不明白呢?”
“你倒是一人吃饱不顾家,没当家不知柴米油盐啊!”
“有钱人都不怕,我等怕什么,叫于某如何你们才好!”
中年人滔滔不绝,向对大明通宝质疑的人高声驳斥。
那人衣衫旧得发白还打满补丁,却干干净净眼睛甚是有神。
“你于老二读过几本书又怎样,这么多年还不是连一个童生都考不上!
一年到头游山玩水不知挣钱,长期在各个酒肆混吃混喝,媳妇都跟着你受罪!”
一旁有人不禁挖苦,看来是无言以对换个话题怼回去,另几个也指指点点。
“你......”
中年人微怒,白了那些人一眼,收起怒容,正色道:
“要考童生难得了于某吗?某是不屑那四书五经八股作文,不想变成迂腐之辈!
现如今圣上推行新学,京师社学堂如雨后春笋,与于某一直以来之理想何等相似!
于某并非游山玩水,是乃游历我大明大好河山,于某没那江南徐宏祖有钱,无法涉足更远,却也踏遍北直隶乃至辽东诸城!
听工部本月就要修建往辽东官道,倘若有于某出谋划策,定会节省若干钱粮!
于某所学那叫地理,懂吗?尔等还是让自家孩去社学读,千万别又愚昧无知!”
中年人言辞凿凿,旁边的人不再开口,不屑地埋头吃饭。
明显大家都是熟人,以往或许也发生过争执,不愿再和他口舌之争了。
朝李若链耳边声了两句,崇祯又瞄了瞄那中年人,李若链心神领会。
喜欢带着大明这艘破船奋勇前进请大家收藏:(m.6xxs.com)带着大明这艘破船奋勇前进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