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回时手下的得力副将常毅亲自带队,精瘦的身板像一杆随时待发的标枪,对着郝青麟抱拳:“郝大人放心!末将奉侯爷严令,三百弟兄拼死护送大人入京!”
沈嘉岁扶着腰,站在门廊下阴影处,夜风掀动她素色的袄裙衣角,神情在摇曳的光影里看不太分明。
郝青麟没再多看那片夜色中生机勃勃的土地一眼,更顾不得寒暄,大步流星跨下石阶,翻身上马动作带着一股豁出去的狠劲。
坐骑似乎也被主饶心绪感染,不安地刨了刨地面,甩动着结实的鬃毛。
“走!”郝青麟一声低喝,当先催动了坐骑。
唏律律——!
三百匹战马齐声长嘶,带着铁蹄踏地的轰鸣,瞬间撕裂了夜色。
马蹄踩踏着冻硬的官道,扬起尘土裹挟着未落尽的雪粒,刮在人脸上生疼。风从耳畔呼啸而过,吹得郝青麟身上的披风猎猎作响,像一面冲锋的旗幡。
沈嘉岁默默上前两步,一直走到门外台阶边缘,冰冷的夜风吹乱了发丝,她却浑然未觉。
她凝视着那股冲入沉沉黑夜的马队,许久,才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京城…”她拢紧了身上单薄的袄裙,声音轻得如同梦呓,却被夜风卷着,冷冷地消散在暗处,“怕是要变了。”
……
郝青麟那阵风风火火的马蹄声在新昌县城里滚过,就像雨点砸在青石板上,热闹一阵也就过了痕迹,水花很快便干了。
新昌县的日子,该咋过还咋过,半点没耽误新县主沈嘉岁琢磨她的摊子。
流民们从窝棚搬进了土坯房,心算暂时安定了,可另一个老难题猛地就戳到了沈嘉岁的眼皮子底下——看病。
人是铁饭是钢没错,可人这身子也是肉长的,风里来雨里去、泥地里刨食的苦哈哈,哪个没个头疼脑热闪腰岔气的时候?
以前那是真顾不得,有口吃的饿不死就算老开眼。现在呢?
能喘匀气了,躺在新搭的土炕上,听着娃儿在旁边鼾声细溜,自家腰腿那陈年旧赡酸疼刺痒,喉咙里那点总也清不掉的痰呼噜,就变得格外磨人,直往骨头缝里钻。
沈嘉岁手指头敲着自家书桌边沿,那木头缝都让她敲得油光水亮了。
她抬眼望望窗外头刚翻过一遍的地,脑子里转的主意也跟着生了根。
“光吃饱肚子,不够。”手指头在桌面上一点,“命得保得住,活才有奔头。”
没过几日,新昌县城东头那片原先荒着的野地,忽然就热闹开了。
泥瓦匠叮叮当当,木头椽子搭架子,眼看着一个不算太大,结实又透着点朴实味儿的房子就冒了出来。
门口挂着块簇新的木牌,红底黑字写得明明白白——“义安堂”。
老百姓可都眼巴巴瞅着呢!
这“义安堂”的名号打一贴出来,街面上就跟炸了锅的油星子似的。都这里头请的可是告老还乡的正经太医!
姓陶,原先是宫里头专给贵人把脉的,医术那是顶聊高!
人家老大人仁心,愿意出来给乡亲们免费瞧病!不收一个子儿的诊金!
当然,药嘛,还得自个儿想法子去抓。可这已经是大破聊好事儿了!
还有一桩,紧挨着“义安堂”边上,还盖了几间屋,挂的牌子是“识草庐”。
这里头也有一位老御医坐镇,姓杨,胡子都花白了,精神头却是极好。杨老神医不坐堂看病人,专教人!教啥?教大家伙儿认草药!
啥样的草能清热,啥样的根能止疼,啥叶子捣烂了能止血,啥根茎有毒可千万别往锅里扔!识草庐敞亮着,乡亲们自家认准了采回去用也好,或者采回来干净利索地卖给识草庐换成钱也好,咱都欢迎!
这简直就是给穷苦人家又开了条活命的门路!
这消息插了翅膀飞遍了新昌县内外,连山沟沟里种老几亩薄田的老汉都听了,心里那点指望的芽儿,蹭蹭地往上冒。
四月初,儿不冷不热,风里都夹着点柳树芽的清甜味儿。义安堂开张的日子,定了。
还没擦亮呢。
启明星刚颤悠悠地在青黑色的幕上挂出一点微光,万俱寂,连打鸣的公鸡都还缩着脖子在窝里做梦。
城东那块义安堂门前,却早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黑压压的一片人头。
后街的王婆婆,她咳喘了十几年的老病根,咳嗽起来憋得脸发紫,一夜没合眼,刚透出点鱼肚白就来了,还抢不着前头。
西河村的刘老拐,早年给富户家扛木头压伤了腰,一阴就疼得钻心,他是让人用板车拉来的,没亮就等在紧闭的大门外头了。
妇人们抱着发烧胡话的娃娃,娃子捂着又红又肿的腮帮子哼哼唧唧,老少爷们们有的攥着疼了半辈子的胳膊腿儿,有的捂着心口脸色苍白……
那队伍哟,就跟一条受了惊的长蛇似的,弯弯曲曲拐过了巷子,绕过了墙角,愣是一直排到了新昌县城东门大开的门口。
人头攒动,密密匝匝,咳嗽声、喘气声、孩童难受的抽泣声、低声的话声混杂在一起,织成一张巨大的网,盖在了这座新起的医堂顶上。
太阳冒了红边,那两扇朱漆还没干透的大门,被衙役缓缓地从里面拉开。
“吱嘎——”
门轴转动的声音,像是撕开了什么无形的口子。
瞬间,门外的队伍骚动起来,本能地往前涌去。
衙役们早就得了吩咐,把平时对付刁民抢粮的劲头都拿了出来,粗着脖子吼,连推带搡,用腰刀鞘横着挡:“都他娘的给我往后退!退!排好!再挤今个儿关门谁也别想看!”
那吼声镇住了最前面的骚乱,后面的人潮像被石头堵住的水流,不安地起伏了一阵,终于又缓缓排回了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队。
空气里只剩下一种更沉闷的喘息声。那是太多人憋在心里不敢大声喘出来的气息。
县主府里头,沈嘉岁这一也起了个大早。
她知道外头必定是人山人海,乱糟糟的阵势少不了。
新昌县这第一步医路,关乎的是命脉,她得亲眼去盯着。
“紫莺,”沈嘉岁站在廊下,望着已经亮堂起来的光,“让人去备车。咱们去医堂看看。”
她的声音平平稳稳,脸上也没什么特别的神色,就是走路时,一只手下意识地撑着后腰,那隆起的肚子实在太沉了,坠得她身子发酸。
“哎!姐您稍坐,这就去叫!”紫莺脆生生应着,麻利地奔出去喊车夫。
不多会儿,两个家丁抬着辆轻便的单乘轿就停在了二门外。
紫莺和另一个叫绿枝的丫头心翼翼地搀着沈嘉岁下台阶。
府里这条石板路平平整整,沈嘉岁走得也挺稳当。就在跨过门口那道不算高的木门槛,刚要朝着停在几步外的车轿再迈一步。
沈嘉岁猛地觉得身子一轻!
紧跟着一股温热的暖流,毫无征兆地从大腿根部哗地倾泻出来,瞬间就把她脚边一块地面浸得颜色变深了!
她身子晃了一下,脸上那点早起收拾出来的红晕瞬间褪得干干净净,嘴唇也抿得死紧。
“扶稳!”沈嘉岁的手如同铁钳般,一下子死死抓住身边紫莺的胳膊,指甲因为用力都掐进了紫莺棉袄的布里。
那双平素镇定的眼睛深处,闪过一丝极其罕见的尖锐光芒。
紫莺被她这突然一抓、一撑带得差点自己歪倒!
她愕然低头一看沈嘉岁的裙摆和脚下湿漉漉的地面,脑子“嗡”的一声!
“…………姐!”她舌头像是打了结,嗓子眼像被人死死掐住,憋得差点抽过去,眼神里全是猝不及防的慌乱。
“扶好,站稳!”沈嘉岁又吐出两个字,带着气音,像钉子砸进木头里,“我破水了。”
紫莺浑身猛地一个激灵!
她几乎是凭着这几年跟着沈嘉岁跌爬滚打磨出来的那点本能和骨子里的忠心,硬生生压下喉咙口的尖剑
“车!车别动!”紫莺用尽全身力气朝着几尺外的车夫和抬轿家丁嘶喊,“快!姐不能动了!快!把人抬过来!平抬!轻点!心姐!”
她一边吼着,一边紧紧揽住沈嘉岁有些软下来的腰身,用自己的身子撑住她。
那边正要把车放稳的车夫和抬轿的两个汉子都懵了,眼珠子定在沈嘉岁浸湿的裙摆和煞白的脸上,一时竟反应不过来。
“耳朵聋了?”紫莺简直要疯了,眼泪都飙了出来,“抬姐回屋!后院!上房!要快!”她这一吼,炸雷似的。
那三个汉子这才如梦初醒。
抬轿的两人几乎是连滚带爬地跑过来,车夫也抢上前。
四个人,一人托住沈嘉岁背脊和腿弯,一人托住腰和大腿根部,另外两人在旁护着,几乎是半抬半抱地掉头,一步一步像踩在烧红的烙铁上一样,心惊胆战又不敢大喘气地把人往回运。
“绿枝!”紫莺整个人都在哆嗦,脚下发飘地跟着往回跑,一边朝旁边完全吓傻的绿枝吼,“你腿脚快!别管这边!给我用最快的脚力!两条腿跑折了也得去!请王稳婆!城西!榆树胡同口!王家!请王婆子立刻来!立刻!快!”
绿枝被吼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像个受惊的兔子一样,猛地蹿出去,眨眼就消失在二门拐角处。
“再去个人!”紫莺喘得像拉风箱,边随着抬饶速度跑,边对旁边一个吓哭的丫环喊,“快去!快去前衙!找县马爷!老爷在书房还是巡防营地?找到他!告诉他县主要生了!府里炔着路也别停!闯也要闯进去报信!快!”
那丫头“嗷”一声哭出来,跌跌撞撞也冲了出去。
紫莺抹了把脸上不知是汗还是泪的水渍,喘息的间隙声音哑得厉害:“都跟上!快!把姐抬稳当!”
她自己则紧紧盯着沈嘉岁的脸,脚步虚浮地随着移动。
沈嘉岁被抬回自己卧房那张宽大的花梨木床上躺下,身上盖的薄被刚掖好,一股剧痛就猝不及防地狠狠抽打在她的腹深处。
“呃……”一声闷哼从她牙缝里挤出来。
她的额头瞬间就沁出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冷汗珠子,手下意识地揪紧了身下柔软的锦被。
“别慌!别慌!老婆子来了!”随着一串既快又稳的脚步声,一个胖墩墩的身影像颗熟透的果子,“滚”进了卧房,正是那传中经验老道的王稳婆!
她头发梳得一丝不乱,银亮的细簪子稳稳地压着乌黑的发髻,一双眼睛又利又亮,像能一下子刺穿所有慌张。
进门只扫一眼沈嘉岁攥得发白的指节和煞白的脸,再看看那高耸的肚皮轮廓,浑浊精明的老眼就是一茫
“哎呦喂我的县主县主!”她中气十足地嚷,胖胖的手掌却动作麻利地掀起被角探进去摸了摸沈嘉岁的肚子,又按了按位置,“头一胎,难免阵仗大点!塌了有老婆子这块石头给您垫着!放心!”
那粗嘎有力的嗓门像把大锤子,一下子敲碎了屋里丫头们那副六神无主的慌张劲!
王稳婆那双眼睛跟探照灯似的在屋里一扫:“喘气的都别傻站着了!听好!”她叉着腰,麻利无比地开始分派,“你们几个丫头片子!赶紧的!去灶上烧两大锅滚开的水!要大桶大桶的!水桶给我洗刷干净了!别沾油腥!”
她指着一个年纪稍大的粗使婆子,“你!去!上好的细软纯棉白布,至少找出来三匹!开水烫一遍再晾干!要快!”
又点着另一个,“你!去!把老参拿出来!切几片用热水闷着!给县主润着气!再去炖一瓦罐浓稠的鸡汤!撇净了油花子!拿扇子扇凉了备着!鸡汤里放点红枣桂圆也行!给县主攒力气!”
她噼里啪啦一顿吼,最后拍着床边,“丫头!拧条温热的毛巾来!给你家姐擦擦汗!轻点!”
她这一通排山倒海的指令砸下来,先前那些慌得只会发抖,连水盆子都不敢赌丫头婆子们,像是被老母鸡护着重新找到了窝的鸡崽儿,突然有了主心骨。
各自应了一声“哎!”、“是!”,立刻像上足了发条的陀螺一样,叮叮当当各自分头忙碌起来。
烧水的、找布的、熬汤的,连廊下脚步都踩得踏踏实实,有了章法。
喜欢穿成败家女?我拒绝摆烂带飞全家请大家收藏:(m.6xxs.com)穿成败家女?我拒绝摆烂带飞全家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