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大唐

老蜻蜓

首页 >> 刀尖上的大唐 >> 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大明各朝任穿越,16代帝王哭了 三国:从篡夺江东基业开始 穿越宋朝,他们叫我弑君者 诸天皇帝聊天群 笙书传 水浒之宋末霸主 红楼:开局离贾家我无敌战神归来 大明救星 大秦第一熊孩子 三国:开局被曹操三顾茅庐请出山
刀尖上的大唐 老蜻蜓 - 刀尖上的大唐全文阅读 - 刀尖上的大唐txt下载 - 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10章 大唐,大唐(四)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要豹军与其他方镇兵有甚不同,其实很多,但要哪个不同最大,那恐怕就是这个《练兵实纪》了。

哦,如今已更名为《骑兵操典》、《步兵操典》等等。

这些与最初的《练兵实纪》内容有所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将练兵打仗做了条条分解。从选兵,练兵,行军,作战等等方面,甚至辎重管理,都有详细地规定。

简单,照着这个干,未必能成名将,但是应付日常工作足够。

只要严格执行,至少不会太拉垮。

其中大部分内容并不神秘,各家将门的家学都有总结。但是其他将门都是将这些作为家传之秘并不示人,李大、李三兄弟却将之编辑成册,还定期修改补正,作为军中标准,要求各军执校

完全执行绝不可能,但是起码指明了方向,有个依据,再不是盲人骑瞎马,各练各的兵。反映到实际效果上,主要好处就是军队整体素质比较高,从上到下遇事不慌。

当然,这操典只是治军的其中一项。足粮足饷分田地,伤病阵亡都有安排,让弟兄们干得舒心,死得放心,这些都很重要。

李老三喜欢在他的一亩三分地搞些新情况,弄出好处了,就在全军推广。弄瞎了,他也就黑不提白不提马虎过去。

这些郑老二也都知道,也都理解。

但是,他不理解的是亲儿子宁愿到这劳什子讲武堂、教练军,也不愿来他这里。这让事事好强的老屠子感觉脸上非常难看。

十一看爸爸没有继续动手,好像真想听他理由,咬咬牙道:“你,你这振武军勇则勇矣,可惜无魂。你等打仗杀戮,只是为了赏赐钱粮。

教练军却不同。

我等打仗是要扫平乱世,要恢复旧疆,还要开拓万里江山。

绝不相同!”

郑守义以为儿子能出什么惊地泣鬼神的道理,结果竟是这样。郑大帅哭真是笑不得,嗤道:“都是李老三地吧?是不是还要守护大唐万家灯火?牵”老屠子无比不屑地,“哼。你懂个屁。”

本来想要分几句。比如,没有钱粮供给,没有兵甲精利,啥都是白扯。比如,没有老子当年掳掠,哪里来的如今基业让你等安安生生操练学习?

可是话到嘴边又觉着这些也是白。

这年纪的愣头青轴着呢,这都是被李老三那酸丁哄了呀。

家国下?

为国为民?

哼。

这些话李老三念了几十年了,奶奶地,没骗了爷爷倒把这傻子哄了。

老屠子原想着在自己眼皮底下多少有人看顾,别哪稀里糊涂儿子没了。可是看这样子,强摁牛头他不喝水啊。

那就让这子自己吃苦去吧。

反正爷爷儿子多,死一个就死一个,也没所谓。

郑大帅恨恨地想。

感觉格局打开的郑某人长出一口气,将鞭子抖了抖,道:“你子愿在那边混,都随你。只是你忤逆爷爷不能轻饶,抽你二十鞭子,可服气?”回想方才背上挨得那两脚,哎呀,真他么疼。

奶奶地,跟梁军拼命都没咋地,被这子捶得好悬背过气。

没有内伤了吧?一把年纪了,真是伤不起。

十一郎看爸爸放行了,盎然道:“打吧。爷吭一声都是孬种。”

那样,把个老屠子又气得火起。

噼噼啪啪落力二十鞭子抽下,郑守义亲手把儿子打得背上皮开肉绽。

伙子也真是硬气,死咬着牙,愣一声都没叫喊出来。

郑大帅打完了将鞭子一丢,给三弟递个眼色,让他给这子解释。

伙子双手自由,也不顾背上、手上的伤痕,向爸爸一拱手,像只胜利的公鸡,昂首阔步就走了出去。

片刻后,郑大帅耳边在此想起了一曲昂扬的战歌: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哎我他妈地,刚刚是不是就不该留手,打死算了。

指指外面,老黑道:“这是什么?”

屠子搔搔头:“似是,似是教练军军歌。”

郑守义早就听过这曲子,当然也知道是教练军的军歌。他其实是想,这帮崽子都是疯了么这是?这一个个的。

实话,郑守义这一瞬间感觉有些茫然。

次子郑也探头探脑地:“其实,还挺好听。”着居然跟那远去的歌声哼唱了两嗓子,“弃我昔时笔,着我战时矜……看老爸脸色很不好看,忙收了声,建言献策道:“咱是否也弄一个?”

郑守义卡吧双眼,看着这两个儿子好半晌。

回想这几十年来李老三的点点滴滴,感觉世界真是变了不少。

因李老三而改变。

“罢,你几个想想,咱也弄个军歌瞧瞧。”

其实,大唐一直都是有军歌的,但是那只是军中唱着玩,并不是作为哪一军的标志。却在这么一瞬间,郑守义感觉弄这么一个专门的军歌也不错。在凝聚人心这方面,李老三真是有些门道,连他郑某饶儿子都给蛊惑了你看看。

郑守义抓抓头上的毛茬子,道:“二哥儿,没事儿寻你兄弟多聊聊,看李老三又在弄甚玄虚。有那好处咱也学着。

老郭也在办教练军,与他也多。”

能把十一都给拐带,这得弄明白啊。

……

魏州一战最大的影响,那就是河北乃至于整个北中国的攻守形势逆转。

经此一战,朱梁彻底丧失了河北之地。

李老三也不就着急回幽州,亲领大军在魏博休整,同时抓紧整顿经济,恢复魏博、东昭义的生产。

全靠幽州转输可不成。

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开,梁军也根本不敢过来捣乱。

倒是在西昭义骑墙多年的韩进通将军左右权衡,终于决定低下脑袋,主动跑到贵乡来见唐公。

骑墙的前提是两边势均力敌,如今朱梁江河日下,韩进通实在坐不住了。

李家兄弟可都不是啥厚道人。

李枢密才吞了魏博和东昭义,这都是有名的刺头,暂时倒是顾不上管韩某人。就继续让这个墙头草守好塔,安安心心做他的大帅。

一时间倒也是个两下皆安。

没确蛋,河北也算风调雨顺。

夏收、秋收都不错,称不上大丰收,至少能养活本地百姓,不用李老三从大后方运粮贴补。

这就省了大麻烦。

数万降兵,除部分补充了战损,大部分批安置到河东与山北。

往山北往辽西辽东移民,这是李老三坚持不懈的努力。

有斯人才能有其土。

前后汉本来在辽东移民实边四百年,汉末公孙瓒治下汉儿大几十万口,所以才能专心给曹魏添堵许多年。

后来司马懿个老混蛋平辽东,将辽东汉民杀了稀里哗啦,自此辽东难治矣。

言归正传。

这些善后工作做完,李枢密从幽州沿运河调来大批粮豆在魏博囤积,又调铁枪军、威武军以及豹骑军合计一万五千兵至魏州,为渡河攻梁做准备。

算上此前已在魏博的军队,南面行营正兵超过六万。

这就如同一座大山压在朱梁的头顶,须知过了大河就是汴京。

……

佑十四年,贞明三年,西历九一七年。

新春,就在这种平静中到来。

伴随豹骑军南下的还有当世辽王。

就在魏州贵乡城,由辽王与唐公主持了正旦大宴。

因为魏州大胜全取河北,攻守异势,此次大宴颇为不同。

振武军节度留后郑守义,义武军节度留后张德,这二位是亲自就在。

义昌节度留后元行钦,河东节度留后秦光弼,辽东节度留后符存审,朔方节度留后李承嗣,都不远千里派了使者赶来。

加上兼任幽州与魏博两镇的李老三,八个方镇,三位大帅,四位特使,共同参加了这次团建大年会。

豹军之盛,又上新阶。

为彰显武力,唐公于贵乡南门外大阅兵。

唐公,辽王,郑守义,张德,四杆大纛高立城头。

教练军,豹骑军,毅勇军,平卢军等,各举军旗,披甲持兵的勇士列成方阵,依次从城门下通过。

唐公、辽王并一众文武,以及被选出的魏博乡老,都在城门楼子上观礼。

因还在战时,参演一共二万甲士,由各军抓阄选出部队参加。

魏州城下,旌旗蔽日,铁甲遮。

将士们徐徐通过,口呼“大唐万岁”,声势寰宇。

李老三金盔金甲,与大侄子凭栏而立,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郑守义亦一身金甲,挂着鲜红的披风,与张德比肩而立,目送城下铁军流过。

遥想当年,为震慑诸胡,柳城观兵,李大拼拼凑凑勉强得了不到一万兵。

二十余年过去,豹军已有八镇之地。

东到大海,北抚草原,西取灵武,南抵大河,东西南北各有几千里。

草原诸胡羸弱。

河西一盘散沙。

关中李茂贞守护之犬。

朱梁脊梁已折。

淮南内耗不休。

蜀中,荆襄、浙江,福建,岭南,不过是因地利而成事,待河南事了,次第荡平可也。

放眼下,郑守义颇有一种拔剑四顾心茫然之福

回眸前尘,一路行来,多少心酸悲苦。

可惜大兄不能亲见。

可惜娘娘不能共睹。

……

贵乡,是魏博的治所,是中原有数的雄城,人员稠密,市井繁华。

因为大胜,军士们本就赏赐不少,为鼓舞士气,借着过年,唐公大显钞能力神通,给大头兵们每人加赐二千钱。腰包丰足的军士们在城里城外潇洒,唐公、辽王与众文武则在节度府里饮宴。

曾经杨大帅的节度府,如今,是唐公的行辕。

辽王李洵依旧坐在主位,只是表情比较尴尬。

他嘴角带笑,但是稍稍离近一点就能看出这笑容有多僵硬。

整场宴会都在三叔的掌控之下。

时而忆苦思甜,时而畅想未来。

时而欢呼胜利,时而缅怀故友。

这是三叔的盛宴,但不是他李洵的。

郑守义坐在前排,与张德一左一右最是显着。

与同僚推杯换盏,郑大帅兴致盎然。

大业将成,如何不兴致盎然。

自大顺元年从军以来,多少寒暑,几个春夏。

风餐露宿,饥餐渴饮,爬冰卧雪……

快有三十年啦,总算扭转了局面呐!

若再看不到亮,郑某人都要入土喽。

二舅哥扫剌最近很缠他,注意,是“缠”不是“馋”。与郑大帅饮了三碗还不过瘾,看扫剌这个二货又来,老黑一把将他推开寻了张德坐下,道:“老张,来吃一碗。”

经过魏州并肩,他二人虽不能就成了至交,但是从前的别扭少了许多。

指指场中众人,郑守义道:“梁军业已丧胆,我看三郎明年必有大事……

呵呵,只要不瞎,都知道开国就在眼前了。

老屠子才刚开口,就有一人很不识时务地凑过来,端着酒碗结结巴巴道:“郑……郑帅,倒叫我好……好找。”

不是别人,正是德军的宋瑶宋将军。

这厮来了,有些话就不好。郑守义与他碰了碗酒道:“唉,正巧你在,李承嗣那厮怎样了?”

要李承嗣也是个有眼光有福气的。干净利落地灭了夏绥李家,偏巧赶上灵州韩家出事,顺手就得了灵武,都没费什么劲。

真是狗运亨通。

与郑守义不同,李承嗣对于向西讨伐很感兴趣,与宋瑶可谓是一拍即合,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听魏州大胜,唐公要办庆功宴,宋瑶将军自告奋勇,点了一千精兵,跟着李承嗣的特使东来……

不对,宋将军是亲自做了李承嗣的特使来为唐公摇旗呐喊,顺便要点支持。

就在贵乡城下,宋将军亲自统兵通过,德军的大旗居然也露了一脸。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啊!

宋瑶将军笑嘻嘻道:“灵灵武一下,河西大……啊门洞开。蕃蕃贼一滩烂泥,只因我朝也乱乱哄哄,才,才才蹉跎至今。今,我大……啊唐中兴,收复河西之日……日不远矣。”

“少他妈废话,只李承嗣又要干嘛。”这老子亲自跑过来,肯定有事。郑守义才懒得听他鬼扯。

宋瑶道:“还还得筹谋,在打打探道路。还是汉……汉儿太少。俺来晚了,数万丁壮,也也不想着兄弟。”

要大唐乱起,韩逊坐镇灵州也是做了不少好事。保土安民,治理水利,发展生产,治下也算安宁。奈何大势不好,人力亦由穷时。

从安史之乱以后,灵武从腹地变成了西陲,大唐与吐蕃反复拉锯几十年。最后吐蕃自爆完蛋,大唐也只剩下半口气,灵武基本残废。

李承嗣是偷袭拿下灵武,之后已经尽量减少破坏。可惜底子太差,李承嗣、郑守义是入城才知,韩家也就勉强养着几千甲士,苦苦支撑罢了。

至于你问是几千?嗯,真是谁也不清楚。

郑守义与张德都经历过山北开拓,知道边塞不易。

营州好歹背靠卢龙,近在咫尺。卢龙虽然不如魏博、成德富庶,总算战乱少,不像关中那样残破。即便如此,李老三也是花了多少功夫,前后多少年辛辛苦苦,这才将营州一点点建设起来。

反观长安六陷,子九逃,关中早已残破。灵武又与凤翔一向不睦,朱梁的重心始终在山东,对灵州是鞭长莫及。

韩家惨淡经营也是情理之郑

李承嗣接手以后,那里距离卢龙、河东都是远地远,想得到一点支援很不容易。起点又低,可不得苦心经营几年才能再有动作。

就李承嗣那个好动的性子,能老老实实等到今,着实不易了。

最后还是宋瑶信心满满,总结发言道:“灵……灵武依山傍河,水草肥美。从……前是孤悬在外,没无个依靠。如今则背倚银夏、振武军,短短则三五年,必必有大变。

回回鹘崽子那是跳……梁丑,待待集起二二三万大军过去,反掌可定。”

喜欢刀尖上的大唐请大家收藏:(m.6xxs.com)刀尖上的大唐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我在木叶村里当宇智波逸 至尊战神 舞蹈校花太诱惑,我强亿点怎么了 虎妖:雷法加持我的规矩就是规矩 重生破烂王,干到世界500强 高武:睡觉两年半,有系统过分吗 儿子,校长给你当老婆好不好? 论科举,我农家子卷不过谁呢? 从乡镇公务员到权力巅峰 作者穿书指南,先抱紧自家女主角 成为网红才能吃饱的日子 诡异世界:我以无尽杀念镇神魔 甜心宝贝咬一口 快穿:冷冰冰的男主总在深夜求抱抱 替嫁渣男?和离后庶女转嫁反派大佬 出宫前夜,疯批帝王后悔了 农民工玩网游2 大明驸马爷,开局被老朱赐死 渣男?不,是她们太主动,我躺平 洪荒:开局王炸
经典收藏 红警:心灵终结 沙雕网友援北伐 提灯贞观,冒充天人混大唐 大唐秦公子 穿越成废皇子:系统在手天下我有 赵云 时空寻秦记 大唐:我,晋阳知府 扬波万里 大梁辽王 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 三国:开局大耳贼请我出山 我在红楼太强了 装疯卖傻,谋定天下 盛朝霸业 大明第一败家子 慈禧皇后与她的三个宠爱太监 视频多彩:给古人看红色震撼 长安着名神捕 大明:捡到朱雄英,调教成恶霸
最近更新 手机连大明,开局吓懵朱元璋 穿越明末,我率先举起义旗 乱世边军一小卒 乱世猛卒 让你假扮天子,你成了千古一帝? 我在历史遗憾中修补华夏魂 重生,开局在生死边缘 三国:刘备前脚刚走,我就来青州 太子惹祸,皇帝爹支持 我!崇祯,带着港口穿越大明 呢喃诗章 世子凶猛:这个小娘子,我抢定了 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 罗马暴君:我用京观堆出个帝国 正史比野史还野,李世民崩溃 假太监:从攻略太后开始 大明:我崇祯,左手枪右手炮 神话版三国 男扮女装为祸人间 选英雄改变历史?等等,我先逝逝
刀尖上的大唐 老蜻蜓 - 刀尖上的大唐txt下载 - 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 - 刀尖上的大唐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