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堂深静无冉,满院春风。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语还慵。日暮疏钟,双燕归栖画阁郑
五月刚刚过半,又到了吃樱桃的季节。
安平县吴宅,院子之中就有一棵樱桃树。
起樱桃算是这边的特产,在太平县那边是没有的。去年林淑玉之后过来不久,刚好是吃樱桃的时节,她尝过之后赞不绝口。后来买院子的时候特意挑了这处带着樱桃树的宅子,就是为了每年能吃上樱桃。
此时树上已经挂满了红红的果实,看起来是那么的诱人,还能闻到浓浓的果香。
林淑玉正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做衣服,丫鬟月正在一旁帮忙。马上就六月了,气渐渐热了,她正准备给吴迪亲手做两件薄的衣衫。
大儿子晃悠悠的跑了过来,手里还捧着一把樱桃,递了过来道:娘,你尝尝这樱桃,可好吃了。
林淑玉微笑着望着儿子,拿了几颗尝了尝,各别的还有些酸。
谁给你摘的呀,你还,千万不能爬树知道吗?
我知道了娘,是平叔给我摘的。
哦,你平叔回来了呀。去把平叔叫过来一下。
不到片刻平儿就过来了,开口道:夫人,你叫我。
嗯,你这么快就从秦州回来啦,吴二牛送到了吧。
送到了夫人,我还在一品鲜酒楼住了两,尝陵里出的几道新菜,真不错,嘿嘿。
林淑玉微微一笑:你呀,还是那么的贪吃,回来的时候见到公子了吗?有没有跟他刘公子的事?
夫人,我回来经过柳树乡的时候见到公子了,跟他了下个月刘公子大婚的事,公子下个月应该能赶回来。
好,也不枉刘公子特意请他一回。
原来过完年,经过林淑玉的多番努力,终于促成了刘福跟朱家姑娘的好事。二人心中本就对彼此有意,之前因为刘老爷的关系才无奈分开,如今县令夫人亲自媒,刘老爷也表示不再插手此事,两家才冰释前嫌重结秦晋之好。
刘福多次上门感谢,更是希望吴迪能给他们做证婚人,林淑玉哪里好拒绝。刚好平儿带着吴二牛回来了,要送他去秦州,回来的时候刚好路过柳树乡,就让他跟吴迪明此事。
吴迪过完年不久就去柳树乡,中间只回来过一次,这次听夫人果真还促成了刘公子跟朱家姑娘的好事,也是十分高兴,就答应到时候回来一趟。
林淑玉又接着问道:柱子回来了吗,嘉州那边刘掌柜准备的怎么样呢?
平儿道:柱子前两日回来了一趟,之后又赶回了凤阳县,听他刘掌柜在那边都准备好了,已经买好霖盖好了房,长工也已经找好了,马上就能开始酿酒了,估计七八月份酒就出来了,到时候就能开始卖了。
好,回头给吴磊写封信,商行的事情可以准备忙活起来了。
知道了夫人,我会找时间亲自过去跑一棠。
也好,钱都存进钱庄了吧。
已经存好了夫人,等到用的时候直接去钱庄里取就好了。
原来平儿年前回去除了替吴迪给几位拜年之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吴迪打算让吴磊开商行,做船运就需要大量的银子,这些银子不能全让瑞王一个人出,他们也需要出一部分银子,这就需要从益州城的知味酒店和临安城的吴氏商行调集银子。
本来太平县的知味酒店也要出的,可娘亲跟妹妹一家老都要生活,最后只是拿了五千两,益州城的知味酒店时间比较短,调集了一万五千两,临安城吴庸那里因为之前酒跟船的缘故,虽然被晋王占了,可还是转移了一部分,出了三万两银子。
平儿秘密的带着这五万两银票从太平县回到了安平县,这一路可谓是心谨慎,不敢有一丝马虎大意,总算平安的到达了。
这边柳树乡也是干的如火如荼,如今早已焕然一新了。
过了柳树乡的路牌,路就不一样了,一看就是压的新土,重新修官道显然不现实,吴迪就在原本的路基上重新修了一番。
以前的柳树乡就是一条路贯穿,如今有四条东西南北四条街道,三条分别通往九华县,秦州府城和均州界,一条连接着安平县城。只是几条简单的街道,虽不能与县城比,可也初具规模了,毕竟才四个多月的时间。
有敏锐的商人已经在街道边开起了酒肆和客栈,街口还有一个茶棚,有不少路过的行脚商人 闲汉在此喝茶聊。
其中一人道:诶,你们这安平县的县令到底想干嘛呀,把这一个柳树乡弄成这样,有必要嘛,嘿嘿。
另外一人道:你子要是能明白县令老爷的心思,你不也成县令了嘛,哈哈哈
又有人附和道:就是,以前我们去安平县,哪儿有地方歇脚啊,只能去县城里。现在好了,在这里不光能吃饭,还能住店,比以前方便不还省了不少钱。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却没注意到旁边听热闹的二人,其中一人就是他们口中的县令大人。
吴迪声道:如意姑娘,过两日刘公子大婚,我就要回去了,你是跟我一起回去喝杯喜酒还是……?
如意笑了笑:有喜酒喝,我当然不能落下了,嘻嘻
是啊,安平县好久没有喜事了,是要热闹热闹
吴公子,你只是在县衙待的少,安平县可是都有喜事的。
吴迪嘿嘿一笑没有话,自己确实在县衙待的少,这次回去了可要好好陪陪两个儿子。
六月初五 宜嫁娶 纳彩 定盟 忌动土 安葬 迁宅
城里的首富家迎亲,全城都跟着热闹。
吴宅里倒是十分的宁静。吴迪正在吃着饭,还时不时喂喂儿子,林淑玉望着略显黝黑的相公,知道他在柳树乡吃了不少苦,一直给他加着菜。
只听吴迪道:夫人,这竹笋什么时候掰的呀,有些老了,不过配上这腊肉还是那么的美味,跟娘做的一模一样,嘿嘿
林淑玉笑了笑:你呀,也不看看现在什么月份了,五月初的时候最新鲜了,我还带着麟儿他们去连山那里动手掰了一些,还有那满山的菌菇,可好吃了,嘻嘻
吴迪道:是啊,的我都馋了。看来今年连乡的百姓日子还过得不错。
是啊,我们去的时候,好多商人在那里收山货,百姓高心嘴都合不拢了,这还多亏了你给他们修了那条路。
吴迪笑了笑没话,又让丫鬟给自己盛了一碗饭,林淑玉见了笑着道:你少吃些吧,晚些还要去刘府做客,留着点肚子。
还是夫人做的饭好吃,尤其是这个腊肉,嘿嘿。
看他吃的那么香,就连挑食的儿子也多吃了半碗饭。
林淑玉望着父子二饶吃相,也是一脸的幸福。
酉时过半,城南的街道上已经热闹起来了。娶亲的嫁女的两家都住在城南,还都是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盛况可以想象是多么的热闹。
几乎整个安平县有头有脸的都去了。吴迪来的时候刘老爷子更是亲自招待他,单单他县令身份不,这次儿子愿意成婚,全靠县令夫人牵线搭桥,他更要重视。
婚礼还没开始,刘老爷子就领着他来到了后院的一间客厅。只见屋中坐着一名妇人,怀中还抱着一名不到一岁的婴儿,那妇人长得珠圆玉润,很是富态,吴迪见了已经有了猜测,这妇人应该就是刘公子的姐姐了。
果然,刘老爷子向他们双方介绍了彼此认识。吴迪先开口道:刘姐有礼啦。
吴县令客气了,我在秦州城就听安平县县令年少有为,为官清廉,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二人一番寒暄,直到要出去参加宴席才结束,那刘家姐还有意无意的了一句:吴县令可曾听,年初都城出了一件事,圣上让晋王入朝啦。
吴迪听完一愣:啊,我未曾听此事。
刘姐却并未多言,径直出去了。
直到宴席结束,吴迪也没想明白刘姐告诉自己这件事的目的所在。
新婚之夜,他也没时间跟刘公子叙旧,早早就回了家。
林淑玉见他回来了,还问起了婚礼时的趣事,他却一直想着刘姐告诉他晋王入朝的事情。
林淑玉见他心不在焉问他缘由,他才把事情的原委告诉给了夫人。
林淑玉听完也有些莫名其妙的道:刘姐为何告诉你这件事啊?
吴迪道:是啊,我也有些想不明白原因。晋王入朝,最应该担心的应该是瑞王,刘姐的意思难道指的是瑞王,莫非……?
相公,瑞王怎么了?
吴迪自言自语的道:莫非瑞王来了秦州。他如果来了秦州,那晋王恐怕也不会闲着呢?
林淑玉已经听清了他的话,担忧的道:确实有可能,那瑞王还真是会找麻烦。
吴迪微微一笑,安慰的道:算了,不去想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我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这里有圣上的人盯着我,他要真敢胡来,倒还是好事了。
完二人一起回了卧房。
喜欢寒门望族的崛起之路请大家收藏:(m.6xxs.com)寒门望族的崛起之路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