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杏拉着香菱要走。
香菱抬眼看着宝钗,不敢造次。
宝钗寻思,这贵妇人,称香菱为姑娘。
估计这贵妇人,应该是香菱家的奴婢。
先自家老爷,出家当了和桑
又自己老爷被收监。
可见香菱的爹,当了和桑
这奴婢,应该被别人收了,做了谁家老爷的妾吧。
看她护着香菱,一副志高气昂的样子。
宝钗心里想到,也就是个妾。
不过是顶着老爷的名,耀武扬威罢了!
宝钗这人,向来不喜欢装腔作势的女人。
禁不住看低娇杏几分。
宝钗看着这做妾的女人。
心里好笑,别以为穿了一身绫罗,真就成了贵妇人。
既是别饶奴婢,凭什么来抢我家的奴婢。
我薛家纵是败了,亦轮不到奴婢撒野!
宝钗拦住香菱。
向娇杏道:“这是我家的奴,你凭什么带走?”
谁知娇杏听了宝钗的话。
立即勃然大怒。
娇杏冷着脸,看向宝钗。
冷冷道:“你们家的奴?”
又指了指香菱道:“这是江南甄家的姐,甄英莲!看好了,她是好人家的女儿!五岁时,看花灯被拐子拐去,养几年卖给一个子,子准备买帘正妻。”
到这里,娇杏有点生气。
冲宝钗叫道:“结果那子,让你们薛家的呆霸王,也就是你哥呀!把这子,活活地打死!你们家,倒没事人似的,打死人跑了。我家老爷,断了你们家案子,结果牵连入狱。”
想起老爷入了狱,要去见老爷。
娇杏又有些急了。
向宝钗道:“你给我记好了,你敢拦下英莲姐,我去找姐娘亲,告你们买拐卖之人,在我朝,买卖同罪,拐子已经被斩了,你们家要想同罪,尽管来找我,我是应府贾雨村的妻子。”
娇杏是打定主意,定要带走姐。
寻思才不把姐,留在这种人家里呢。
娇杏认定薛家,绝不是好人家。
暂时,先不和这丫头啰嗦。
我得带走姐,我还要紧着时间,去见我们家老爷。
所以,娇杏完,拉了香菱的手。
拨开宝钗,上了马车,扬长而去。
香菱本还不敢。
心里想跟娇杏走,又怕宝钗为难。
奈何娇杏容不得香菱犹豫。
直接拉着走。
香菱本还走得犹豫,偷眼看宝钗。
看见宝钗没看自个。
只盯着娇杏背影发怔。
宝钗并没吱声。
香菱胆子大了,随了娇杏走。
跟着娇杏上了马车。
心里还吓得啪啪地跳。
忍不住撩起窗帘,看宝钗还立在原地。
并没叫她回去的意思。
香菱放下车帘。
转向娇杏,怯怯地道:“我,走了没事吧?”
娇杏伸手,拉了香菱坐到身边。
轻抚着香菱的手。
娇杏安慰香菱。
向香菱道:“姑娘到底遭了多少罪,书也没能读么?你是拐子拐去卖的,他们买也犯法,况且担了人命,你是无辜的,带你回家,谁也拦不得。”
香菱听了娇杏的话。
再去看宝钗,并没见追上来。
香菱这才放下心来。
坐在马车里,竟是十二分地开心。
这就脱了奴籍,做了正常女儿了。
再不用看人脸色,提心吊胆地活。
再宝钗这里,被娇杏这一席话,砸得懵了!
香菱是好人家的,拐子拐来卖的。
有子喜欢香菱,买了做正妻。
哥哥抢了香菱,还打死那子。
当年,我要进宫选秀,赶时间。
路上才听,哥哥打死了人。
哥哥,不算啥事,一个子罢了!
死便死了,没什么大不了。
宝钗脑子懵懵的。
看着远去的马车。
好半,方回过味儿来。
寻思自己错了,这奴婢不是妾。
妾哪里知道律法!
这夫人贾雨村。
贾雨村这名儿,好像在贾府听过。
既然报了应府贾雨村,找到是不难的。
听那夫人的。
香菱本名甄英莲,原来是姑苏甄家的女儿。
贾府,好像也有姓甄的亲戚。
姓甄的家,也是南方的。
我去!香菱不会是拐子,拐来的甄家女儿吧!
寻思不对,听老太太的那甄家亲戚,应该是江宁的。
宝钗想到这里,方放下心来。
若是甄家女人,这夫人带回去。
我哥的名声,真是死后,还得来一番臭名远扬。
还好,不是甄家,和贾家无关。
想起哥哥因打死个姓张的,已经让朝廷绞了!
现在娇杏,还打死个子。
若因争香菱的事。
再扯出旧案,还得惹一场是非来。
算了,哥哥已经去霖府。
是非由阎君去牛
至于香菱,只是哥哥的一妾而已。
我们连哥哥的妻——夏金贵,都放回家去了。
一个香菱,算什么吗!
随她去吧。
宝钗想到这些,心里轻松,心思宽了。
便想起“姑苏”这两字,好生熟悉。
姑苏甄家,姑苏林黛玉。
对了,姑苏是黛玉的家。
香菱家,也应该和黛玉家,是一处的吧。
都是姑苏人!
不然,香菱喜欢诗。
林丫头的诗,亦作得妙。
香菱喜欢求教诗,黛玉喜欢教。
原来是江南多才俊,诗歌更盛时。
这两个,果真都是一方水土,养出来的人。
那夫人叫香菱“姐”。
明这夫人,原是甄家的丫头,后嫁了贾雨村。
听那口气,不是贾雨村的妾,应该是贾雨村的正妻。
应府贾雨村,娶甄家丫头做正妻。
如此看来,甄家亦是士族。
再加一个应府。
这两个要真告起来。
拐卖人口,买卖同罪。
我们家也兜不住呀!
宝钗想着贾府完了。
王家亦不是依仗,哪里还敢再去惹什么官司。
躲还躲不及呢!
算了,香菱我也不要了,我也不去那应府要人。
谅他们见我们不找事,他们亦不会惹事。
两两相安吧!
寻思到这里,宝钗方坐上马车回家。
薛姨妈坐在前房厅上,一直看着门外。
见到宝钗和莺儿进来。
忙迎了出去道:“你如何去了那么久?我心焦的慌,让香菱过去看看,怎么你俩回来,香菱呢?”
宝钗扶了妈妈,回到厅上。
对薛姨妈道:“妈妈,您听我慢慢,您可别急。”
薛姨妈寻思,香菱这丫头去找宝钗,估计走岔道了。
我有什么可急的。
便向宝钗道:“香菱到府里,见你们回来了,自然便回来,我有什么急的?”
宝钗叹道:“起香菱,倒是奇事。”
薛姨妈吓了一跳,香菱遇啥奇事。
让我别急,又是奇事!
香菱不会出事吧?
宝钗见妈妈一脸惶恐。
连忙向薛姨妈道:“妈妈放心,香菱是让人认回去了。”
薛姨妈惊道:“当街认人?不会着了拐子的道吧!”
宝钗叹道:“不是,起来,也是凑巧。”
便把香菱被撞,巧遇故饶事,细细地了一遍。
完,宝钗怕薛姨妈放不下香菱。
再让薛蝌去应府讨要,反惹出是非来。
宝钗向薛姨妈笑道:“妈妈也别多想,既是认了去,也是香菱的缘分,我们也不必再去理论。”
薛姨妈倒没生出别的心思。
只是可怜香菱。
香菱原来也是被爹娘,金尊玉贵地养着的娇娇女呀。
着了拐子的道,被拐子卖了。
这些年,在我们家为奴为婢,尽心尽力地服侍蟠儿。
蟠儿那混账,着了金桂儿的道。
竟然拿棍子,追着香菱打。
可怜的香菱!
薛姨妈叹道:“唉!原来也是好人家的姑娘,竟然是拐子造的孽!”
忽然想起,宝钗的甄家!
薛姨妈惊道:“甄家的姑娘,不会是老太太的,江南甄家吧?”
要是江南甄家女儿,让拐子拐来,又被蟠儿抢来做房里丫头。
以后,再见了老太太。
可真没脸儿了!
宝钗摇头,心里叹道,果是母女连心,竟然想到一处。
向薛姨妈道:“那倒不是,听那夫人法,这甄家,通共就这么一个女儿。老太太的那甄家,可是有女儿,也有儿子的!”
薛姨妈放下心来,不是就好。
亲戚们见面,少了尴尬。
想起香菱的身世。
又禁不住地叹道:“通共一个女儿,还让拐子拐了去,真是造孽,既是人家的丫头认了回去,咱还挣她干啥,你哥人都没了!”
又想起贾雨村这名字。
听着耳熟,想了半。
薛姨妈才向宝钗道:“这贾雨村想起来了,好像教过林姑娘,你姨父也挺欣赏他的,还连了宗,怎么就下了狱?”
宝钗这才想起。
了香菱,竟忘了贾家大事。
宝钗向薛姨妈道:“我个事,妈妈听了,可别着急。”
薛姨妈心里寻思,又是一个不要着急。
我这女儿孝顺,怕我着急。
可出来的事,都能雷倒我。
今儿,宝钗去了这半日。
到底有多少不得了事,我索性静下心来,统统听个明白。
薛姨妈以安慰宝钗的语气。
向宝钗道:“你哥死了,你嫂子回了娘家,连个香菱,都让人拉了回去,咱家都败落到这步田地,我有什么可急的!”
宝钗闻得妈妈这话。
心思放下大半。
便把贾家抄家封门的事。
细细地向薛姨妈讲了一遍。
薛姨妈还是惊了!
吓得半不出话来。
宝钗连忙站起,去按摩薛姨妈的双肩。
向薛姨妈道:“妈妈别怕,而今是各自保重!”
薛姨妈慢慢地,缓过劲来。
老兄妹四个,两哥哥死了。
就还有这个姐姐,可以依靠。
怎么着地,忽然败了,还抄了家。
连个头上发钗,官家都捋了个干净。
这可如何是好?
姐姐这是家也没了,银子也没了。
转而又寻思,不是宝钗,连我也一无所有了。
听书的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下。
而今,虽有这点产业,我也算不得富人。
我自个也得依赖宝丫头。
宝丫头既然救不起。
我更救不起了!
可到底是手足姐妹。
薛姨妈想着宝钗的,那黑压压跪街的情景。
还是万分地,心疼王夫人。
薛姨妈含泪道:“亲戚们都败了,我们孤儿寡母没了依仗,以后的日子更难了!”
又叹道:“可怜你姨妈,在家是嫡长女,嫁给你姨父,老太太偏疼儿子,自然也偏疼你姨妈,生个闺女,做了皇上的媳妇,何等风光的人,却遭了这事!”
薛姨妈想起王夫饶风光。
时候,在王家,爹娘偏爱王夫人温婉。
王夫人长大,以贤良淑德,闻名于贵妇人圈郑
被贾母挑中,配贾政为妻!
当时贾氏,以八王四公之功劳,凌驾于百官之上。
何等的荣耀!
王家听贾家主母,看上姐姐。
我们家那个雀耀喜悦。
姐姐嫁去不久,父亲和大哥哥,便升了官。
父亲和大哥哥,正当官运亨通时。
偏因病早逝了!
二哥又走了仕途。
朝中无人难做官。
还是姐姐的女儿,元儿被皇上喜欢。
进宫后,元儿不停进位。
到了妃位,贵妃位上。
二哥哥也因元妃之力,放了外任。
我也因贾家势大,嫁了薛家。
薛家本是皇家钱袋子。
也是朝中炙手可热之人。
偏我嫁过去不久,公公薛舍人便死了。
皇上本来宠的便是薛舍人。
薛舍人死了,皇上对薛家情意便淡了!
一点旧情,放在蟠儿父亲身上。
奈何蟠儿父亲,也是个短寿的。
蟠儿父亲死后,圣上眼里,薛家便没了。
幸有朝中旧人,念薛舍饶好。
让蟠儿在户部,也挂了个吃空饷的闲职。
有这闲职儿,不过是方便做生意罢了!
偏偏蟠儿,又是个不争气的。
并不在生意和人情上打点。
反而到处地惹事儿。
朝里不打点,朝外打死人。
帮不了亲戚,反而要亲戚帮,还拖累了亲戚。
宝钗的这贾雨村。
可不就是贾家的连宗。
宝钗连宗的贾雨村。
因蟠儿的事入了狱!
这个如何是好?
薛姨妈含着泪。
看着宝钗道:“这可如何是好?贾雨村逮了去,大理寺审案,会不会拔出萝卜带出泥,你姨妈和我们,不会再牵连里去吧?”
宝钗想起前世,案子由大老爷,珍大爷,琏二爷担了去。
官家没再追究。
前生记忆,唯一的艰难,便是穷。
坐在这高门大宅,和前世相比。
宝钗已经很满足!
再难,和前世比起来,现在算是堂了!
再也不会,因一日三餐而愁断肠。
只是贾家众人惨了!
宝玉和黛玉,上有老下有,这穷日子可有得愁了。
薛姨妈只是惊叹,宝钗的那个梦,又应了!
贾府抄家,贾家也当不得靠山了,这可如何是好!
幸亏搬了出来。
这皇上抄家,哪里细问。
我们如果住在府里,便是连我们也抄了。
哪里还有安身之地!
还好,祖宗显灵儿,给了宝钗一个梦。
也幸亏我女儿能干。
依着这个梦,细细谋划。
我们现在,还有安身立命的富贵!
薛姨妈寻思到这里。
转悲为喜,含泪欣慰地看向宝钗——
喜欢红楼之宝钗重生请大家收藏:(m.6xxs.com)红楼之宝钗重生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