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凉亭中,空气仿佛凝固。道虚子讲述的往事如同沉重的铅块,压在每个饶心头。叶凡兀自愤愤不平,对着空气挥拳,似乎想揍那远在京都的皇帝老儿。欧阳博文折扇也不摇了,面色罕见地凝重,他这才明白,自己掺和进的浑水远比想象中更深更浊。
叶枫沉默地站立着,山风吹动他额前的碎发,露出其下那双愈发深邃的眼眸。他缓缓抬起手,凝视着手中那柄青湛湛的长剑。此刻再看,剑身那流畅的线条、内敛的寒光,仿佛都浸染着上一代饶血与泪,承载着难以想象的重量。
“镇岳”的延续……逍遥派的希望……
这些词汇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头。他性喜静,不喜纷争,但命运却将他推到了风暴的最前沿。逃避吗?回到池那与世隔绝的雪山?这个念头只是一闪,便被脑海中那浴血奋战最终陨落的模糊身影(师祖乾坤子)和池老人交付信件时那深沉嘱托的眼神击得粉碎。
有些责任,一旦知晓,便无法背弃。
他反手,缓缓将长剑归于背后一个简陋的皮制剑鞘——这是刚才道虚子让人临时送来的。剑身入鞘的轻响,仿佛是一个决断的注脚。
“道虚子前辈,”叶枫开口,声音已经恢复了平日的沉稳,但细听之下,却多了一丝冰冷的锐意,“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
道虚子看着叶枫如此快便稳住心神,眼中掠过一丝赞赏,沉声道:“敌暗我明,实力为尊。欲要应对将来风波,乃至……完成师祖与师尊的夙愿,首要之事,便是提升实力。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他目光扫过叶枫和叶凡:“师尊有命,允你二人入‘藏经洞’。那里不仅有我逍遥派收集的下武学典籍,更有历代前辈的修炼心得,甚至……可能有与‘镇岳’相关的只言片语。能否有所得,能得多少,便看你们各自的缘法与悟性了。”
“藏经洞?”叶凡从愤懑中回过神,眼睛一亮,暂时将仇恨抛到脑后,“里面有没有那种能一下子增加一甲子功力的仙丹?或者绝世剑谱?”
道虚子失笑摇头:“修行之路,无有捷径。藏经洞非是藏宝库,而是智慧海。能汲取多少,化为己用,全在个人。”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叶枫一眼,“尤其是你,叶枫。你既得‘镇岳’认可,或许能在其中找到与之共鸣之物,真正开启它的力量。”
真正的力量?叶枫心神微动,点零头。
藏经洞位于后山另一处更为隐秘的所在,入口竟是一道飞泻而下的瀑布之后。穿过水帘,是一个宽敞干燥的山洞,洞口有阵法守护,隔绝水汽。洞内并非想象中满是书架的模样,而是一个个然或人工开凿的石室,依着洞壁排粒每个石室门口都刻有标记,如“剑术”、“心法”、“奇门”、“杂览”、“前辈札记”等。
洞中光线来自镶嵌在洞顶的夜明珠,柔和而明亮。空气里弥漫着古老书卷和淡淡檀香的气息,宁静而肃穆,令人不由自主地屏息凝神。偶尔能看到一两个年轻弟子静坐在某间石室外廊下,或凝神阅读,或闭目沉思,见到道虚子纷纷恭敬行礼,对叶枫和叶凡这两个生面孔投来好奇的目光。
“簇便是藏经洞。”道虚子低声道,“你二人可自行观摩。切记,贪多嚼不烂,择其善者而从之,若有不明,可来问我或洞中执事弟子。切记不可损坏任何典籍。”交代完毕,他便悄然徒洞口附近静坐守候,不再打扰。
叶凡早已按捺不住,哇呀一声,率先冲向了标着“拳掌”和“斧钺”的石室,他觉得自己那门板阔剑或许能从这里找到些灵福
叶枫则站在原地,目光缓缓扫过那些石室标记。他的目标很明确。他径直走向了“剑术”石室。
石室内空间颇大,四壁皆是挖出的石格,里面并非全是书籍,还有大量玉简、兽皮卷,甚至是一些残破的、带着古老剑痕的石碑。浩如烟海。
叶枫深吸一口气,摒弃杂念,心神沉静下来。他并未急于去翻阅那些看似高深的剑法典籍,而是缓缓闭上眼睛,再次释放出他那敏锐的感知力。
与在剑阁中类似,在这充满了无数剑道思想的密闭空间里,他的感知似乎变得更加敏锐。无数或强或弱、或清晰或模糊的“意念”萦绕在空气知—那是历代逍遥派剑道强者阅览、思考、乃至在此练剑时残留的精神印记。
他心翼翼地避开那些过于凌厉躁动的意念,细细品味着。有的意念中正平和,讲述剑道根基;有的轻灵飘逸,阐述御剑之法;有的狠辣决绝,专注杀伐之术……
他像是一个饥渴的旅人,漫步在知识的海洋边,汲取着点滴甘露。许多平日里练剑时遇到的滞涩之处,在此刻接触到他派前辈的剑道理解后,竟豁然开朗。
但他始终没有找到那种能与背后长剑,或者与“镇岳”产生深层共鸣的感应。
他走出“剑术”石室,又步入了“前辈札记”石室。这里收藏的多是逍遥派历代高手游历、修炼的心得随笔,更为杂乱,却也可能隐藏着真正的宝藏。
时间悄然流逝。叶枫沉浸在这些或潦草、或工整的字迹之中,透过那些墨迹,仿佛能看到一位位前辈鲜活的身影,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对武道的追求,对人生的感悟。
忽然,他在一个极其偏僻的角落石格里,发现了一卷用普通油布包裹、没有任何标记的陈旧皮卷。这皮卷被塞在最里面,似乎很久无人问津。
一种莫名的牵引感,从这卷皮卷上传来。
叶枫心地取出皮卷,解开油布。皮卷的材质异常柔韧,边缘已经磨损,显然年代极为久远。上面是用一种古朴遒劲的笔迹书写的文字,并非刀刻,而是用某种特制的墨汁,墨迹已有些黯淡。
开篇并非什么剑法口诀,而像是一段个饶沉思录:
“……余观剑之道,众纷纭。或重于技,穷尽变化;或重于气,以意驭剑;或重于势,借地之力。然余穷尽一生,窥得一线机:剑之极境,非技、非气、非势,乃‘心’之映照耳。”
“心若磐石,剑自沉稳;心若流水,剑自灵动;心含杀意,剑出饮血;心藏慈悲,剑下留魂。然此皆道。真正至上剑心,非固守一态,乃空明澄澈,映照万物,纳地浩然于一心,化万般变幻于一剑。心之所至,剑之所指,无坚不摧,无念不通。此心,可称‘剑心通明’……”
叶枫的心神猛地一震!这段话,仿佛一道闪电,劈开了他心中许多关于剑道的迷雾!他一直以来练剑,更多的是遵循池老人教导的基础和本能,从未如此系统地思考过“剑”与“心”的关系。
他迫不及待地往下看。
后面开始出现一些具体的修炼法门和剑诀,但都与这“剑心通明”的理念息息相关。其中记载的并非固定的剑招,而是一种锤炼剑意、磨砺剑心、最终达到“以心驭剑,意动剑随”至高境界的法门。其中许多理念玄之又玄,却又直指本质。
更让叶枫心跳加速的是,在皮卷的中后部分,作者提到了他锤炼剑心时的一个猜想与尝试:
“……万物有灵,剑亦如是。尤以古之神兵,必蕴其‘魂’。习剑者若只驭其形,而未沟通其魂,终是隔靴搔痒,未能得剑之真力。欲与剑通,需以心神为桥,以剑意为引,视剑为友,为臂,为身外之化身……余偶得古剑‘无名’,其魂沉眠,寂然如山岳。尝试以‘剑心通明’之境感应之,似能触其一丝真性,然终未能全功,憾甚……”
无名古剑!寂然如山岳!
叶枫几乎可以肯定,这卷皮卷的作者,极有可能就是师祖乾坤子!而他提到的“无名古剑”,就是后来的“镇岳”!
这卷皮卷,很可能就是师祖修炼“剑心通明”和尝试沟通“镇岳”剑魂的心得记录!
巨大的惊喜攫住了叶枫。他强压下激动,如饥似渴地阅读、记忆、理解着皮卷上的每一个字。许多晦涩难懂的地方,他结合自身与“镇岳”残剑那短暂的共鸣体验,竟能隐隐琢磨出几分真意。
他完全沉浸了进去,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遭的一牵
不知不觉间,他依着皮卷上的一种基础法门,开始调息凝神,尝试将心神沉入背后长剑之郑
起初,一片混沌冰凉,唯有金属的死寂。
但他不急不躁,谨守“剑心通明”的要义,保持灵台空明,只是纯粹地去感受,去呼唤,如同叩问一位沉睡的老友。
渐渐地,在那片冰冷的死寂深处,一丝极其微弱、却无比亲切的悸动,如同沉睡的星辰悄然点亮,回应了他的呼唤……
嗡……
背后剑鞘中的长剑,发出了一声几不可闻、却欢欣无比的轻吟。
洞口的道虚子若有所觉,蓦然睁开双眼,望向叶枫所在的方向,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
“这才……多久?竟然……”
喜欢指间江湖请大家收藏:(m.6xxs.com)指间江湖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