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改弦更张
楔子:
唐大顺二年。春夜。长安兴庆宫。
“舅父,不日你将离京,出任黔南节度使,朕甚感欣慰,大唐复兴即将迎来千载难逢的转机。只不过——,朕心内甚是疑惑,阉人杨复恭因何会主动举荐你?曾经,朕一度将你外放,他却推三推四,千般阻挠。今日,他却一反常态,异常得紧。”
“陛下,微臣亦是有所疑惑。但是,陛下大可宽心。无论阉贼是何居心,所图为何。当下,已是无可更改。只要微臣外放黔南之后,定会勠力而为,助陛下铲除阉贼,重振朝纲,复兴昔日荣光。”
“舅父,朕信你。现在,祖业荣光不复,是朕之过,心甚惶恐。回想先人开元之盛,贞观之治,唉——,汗颜啊!如不能复兴昔日荣光,百年后到得泉下,如何向列祖列宗启齿过往,又有何颜面地下相见!”
片刻沉默。
“在此长兴庆宫,我李晔对列祖列宗立下铮铮誓言:余年勇挺,定不负李氏宗祠,不负祖宗传承,复兴我大唐,复兴我宗业。”
几声啜泣。
“陛下——,陛下英明!陛下威武!我大唐复兴将指日可待,指日可待啊。”
几声重重地叩头,触地生响。
“舅父,快快平身。时下只有你我君臣二人,不必拘礼。唉——,话易,事难为。正所谓知易行难。眼下,朝廷内忧外患,举步维艰。外,藩镇强兵,对朝廷征遣置若罔闻;内,宦官当道,于我政令处处掣肘。难啊——”
“陛下,时局多艰,步履惟难。但,有陛下宏图之志,再有你我君臣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定能复兴大唐荣耀,还万民一个朗月晴。”
“好,好,好。舅父,得甚好!朕现在能仰赖者,惟舅父一人也。昔日,阉贼杨复恭拥立朕登临大统之时,口吐莲花,花乱坠,忠心似日月可鉴。但,朝言夕改。现而今,更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把持朝堂,乱我朝纲。细思极恐啊!朕能否登基,需要这些阉贼首肯。朕颁布政令,需要这些阉贼首肯。”
“陛下,那些都是过往,权当云烟。”
“是。过往终须往,云烟终须散。”
“陛下,恕微臣斗胆多言。朝纲如此,非陛下一人之过。正所谓日积月累,积重难返。先皇时期,贼寇王仙芝、黄巢作乱,下已经糟如麻缠,给陛下您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一路西去,蜀中避难,又让下黎民对朝廷失去了应有的信心,更令各地藩王、各路节度使不把皇权放在眼里。正如陛下所言,内外交困。眼下局势,不是您之过,是先之过。陛下登临大统之时,可谓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更之后,坊间便传,您赢会昌之遗风’(是指唐武宗会昌年间中兴之举)。足见陛下是选之人,定可复兴大唐之荣光,造福万民于百代。更何况,现在陛下夜以继日,殚精竭虑,励精图治,此乃大唐之幸,苍生之福啊。难,不讳言。但又当如何?披荆斩棘,你我君臣一路同校”
“好,好,好,舅父,你我君臣一路同校现在,令朕相较欣慰的是,各地藩王、各路节度使虽大多包藏祸心,但明面上还是拥戴朝廷,不敢造次,不敢招摇,更不敢直面对抗。前些时日,有藩王和节度使与朕私下提起,已对这些阉贼的所作所为甚为不满,微辞日深。舅父,到得黔南,你将不再受杨复恭这个阉贼节制。可全身心厉兵秣马,广泛联络一心向我的各路节度使和藩王。稍后,朕给你列一清单。待时机成熟,你我君臣便里应外合,以‘清君侧,正朝纲’为由,带兵杀回长安,斩杀殉,重振朝纲。”
“微臣遵旨!陛下,微臣还有一层担忧?”
“舅父,有何担忧?”
“陛下,现在各地藩王和各路节度使势大,已经尾大不掉。大多更是对朝廷阳奉阴违,如狼似虎般盯紧朝堂,或剥一层权,或分一杯羹。如果联络他们勤王,微臣担心尾越来越大,一发不可收拾。”
“舅父,朕何尝不知啊!但形势所迫,实无良策,只能以此为基,有所取舍。眼下,搬掉殉这块拦路巨石才是当务之急。好在各地藩王和各路节度使为了稳定军情和民心,他们尚需要朝廷的官爵威加,对朝廷还有所求。故而,他们还不敢明目张胆地造次,不敢硬来硬干。可趁此时机,假借他们之手,除掉殉。而后,我们腾出手来,再整治那些不听话的藩王、节度使。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陛下圣明!是微臣愚钝了。微臣还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舅父,你我无隙,但无妨。”
“微臣以为,大唐开国之初,诚如我高祖、太宗皇帝高瞻远瞩,谋略过人,创一时丰功伟业。期间,高祖、太宗皇帝亦深明‘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广揽能人义士,不避仇,不避亲,共襄伟业。其中,瓦岗寨那些草莽英雄便为我大唐立下了赫赫功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更是有五人出自瓦岗。他们皆是开国功勋,封王拜相。还有,曾经嵩山少林僧众,救太宗于危难,灭王世充于洛阳,为我大唐立朝,同样居功至伟。眼下,殉如狼,藩王似虎,驱狼逐虎,不得两全。微臣出长安,可否联络江湖有识之士?就像曾经的瓦岗群雄,形成另外一股不可觑的势力。如在驱狼逐虎紧要关头,可派上大的用场。”
几声酣畅淋漓的大笑。
“哈哈哈,舅父,你我君臣想到一处了,真的想到一处了。既然朕准你外放,自然要有所依仗。舅父,你看这是什么?”
一阵窸窣之声。
“大唐江山令?”
“对,大唐江山令。舅父,你再细读一下上面之内容,便知朕因何如此高兴了。”
“大唐江山令。见此江山令者,如朕亲临。此令乃朕亲笔。凡持此令者,可节制文武百官,各地藩王,各路节度使,亦可号令下文武英才。违此令者立斩。
陛,陛下,您的名讳是血书吗?”
“舅父,‘李晔’两字是朕咬破中指所书,然后令司珍坊精工巧匠专门处理过,已将朕的精血镂刻在这块江山令里面。江山令上面的每个字都是朕亲自手书。”
“陛下,真乃圣明之主!早先便想到了江湖群雄这股子力量,并且阔大胸襟与眼界,更把下读书英才囊括其郑陛下圣明啊!”
又是几下触地磕头之声。
“舅父,你知道朕为什么打造这块江山令吗?”
“微臣不甚明了,请陛下明示。”
“舅父,其实你心里是明白朕意的,只是不想明言而已。不错,这就是朕送给你的出京礼物。这块江山令到底分量多重,舅父,朕无需言明。总之,朕的身家性命,朕的江山社稷都托付给舅父了。”
“陛下,臣定不辱使命,定不辱使命。”
又是一阵触地磕头之声。
“舅父,大唐江山令如此重物,是为国器都不为过,务必要妥善保管,慎重使用。切勿落到他人之手。”
“陛下,微臣明白。但是——”
“舅父,有话直。”
“陛下,大唐江山令仅此一块,且应仅此一块。但是司珍坊那些工匠知道有此令牌,他们是否会——”
“舅父,朕明白你的意思。放心吧,朕已经有所安排,不会让世间出现仿品。”
“陛下圣明,如此最好。那微臣告退了。”
“舅父,你先去吧。今晚夜黑风高啊——”
忽然,兴庆宫窗户上有一个影子一闪即逝,来的突然,去的更突然。虽然只是一个瞬间,但恰被告退之饶余光一眼搭上。
“陛下,窗外似有人。”
“什么?有人?”
君臣二人顿时大惊,疾步走出大殿。大殿外却空空如也。只有春风在兴庆宫的夜里吹起,谢过的花红落满殿前,四散伶仃。
是夜,皇宫司珍坊突然走水,火势熊熊,扑救不及。好在司珍坊与其他殿宇相隔较远,并未连营而起,殃及池鱼。待大火熄灭,司珍坊已经烧成了一片瓦砾,那些工匠全部葬身火海。
喜欢大唐江山令请大家收藏:(m.6xxs.com)大唐江山令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