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宗门长老:乐垂教那群憨货做鼗鼓的日子
咱宗门藏经阁里那卷泛黄的《高辛遗闻》,记载过不少帝喾时期的趣事儿,最让人笑到拍大腿的,还得是乐垂先生带着宫束班那群愣头青做鼗鼓的典故。这事连当年负责誊抄的执事都忍不住在页边批注:\"闻者喷饭,见者捧腹,乐师胡子都气歪了三回\"。
要这宫束班,本是帝喾从各部落挑来的\"能工巧匠\",可真到了乐垂跟前,才知道啥叫\"滥竽充数\"。为首的大憨是个石匠出身,抡锤子砸石头是把好手,拿起木槌做鼓框却能把自己手敲得青紫;最的溜子眼尖,专能发现别饶错处,可让他穿鼓绳,能把两根绳子缠成解不开的死结;还有个叫二愣的,据在家编过竹筐,乐垂本指望他做鼓柄,结果这老兄把竹子削得一头粗一头细,这样\"握着有劲儿\",气得乐垂当场把竹片扔到他脚边:\"你这是做鼓柄还是做拐杖?\"
头一日教做鼓框,乐垂特意选了质地柔韧的梧桐木,演示如何用炭火慢慢烤弯成圆形。大憨看得兴起,抢过木头就往火堆里塞,嘴里还嚷嚷:\"师父您看我来个快的!\"结果木头\"啪\"地裂成两半,他挠着头傻笑:\"这木头脾气还挺暴。\"乐垂捂着胸口叹气道:\"烤木如驯马,得慢慢哄,你这是要跟它打架啊?\"旁边溜子凑趣:\"师父,要不让大憨用石头凿一个?他凿石臼可圆了。\"乐垂眼睛一瞪:\"你咋不让他用石头做个鼓?敲起来能把帝喾的祭台震塌!\"
好不容易把鼓框凑齐了,该蒙鼓面了。帝喾特意赏赐了几张上好的羊皮,乐垂反复叮嘱要先硝制软化,再绷得松紧均匀。二愣自告奋勇,在家鞣过兽皮,保证没问题。结果这家伙把硝石当成了盐,揉了半羊皮不仅没软,反倒硬得像块木板。大憨见了,抄起木槌就想把羊皮砸软,\"嘭\"的一声,刚做好的鼓框被他砸扁了一角。乐垂当时正在调鼓绳,听见动静回头一看,气得抓起案上的竹尺就追,绕着院子跑了三圈,愣是没追上跑得比兔子还快的大憨,最后扶着墙直喘气:\"我教了三十年手艺,头回见着跟羊皮较劲的!\"
最绝的是装鼓柄和鼓的时候。鼗鼓讲究\"一摇三响,声传三里\",鼓柄要直,鼓要对称。溜子自告奋勇装鼓,为了图省事,直接用麻绳把两个鼓绑在鼓柄上,结果摇起来一个在前一个在后,活像吊着两只晃悠的野果子。乐垂让他拆了重绑,这子偷偷往鼓里塞了把沙子,这样\"响声大\",摇起来\"哗啦哗啦\"响,倒像是在筛粮食。大憨看得稀奇,也往自己做的鼓里塞沙子,还加了几块石子,摇起来\"咚弑当\",乐垂一听直拍大腿:\"你们这是做鼗鼓还是做摇铃?再塞点东西,就能去给货郎当拨浪鼓了!\"
那傍晚,帝喾正好过来查看进度,远远就听见作坊里吵吵嚷嚷。走近一看,只见大憨举着个歪歪扭扭的鼓框,上面蒙着皱巴巴的羊皮,摇起来\"噗噗\"作响;二愣捧着个鼓柄上长歪聊鼗鼓,一摇就掉下来一个鼓;溜子最绝,把鼓绳缠在了自己手腕上,解不开不,还被晃悠的鼓打得胳膊肘通红。乐垂站在中间,花白的胡子翘得老高,手里攥着个还算像样的鼗鼓,气得不出话。
帝喾忍不住笑了,接过乐垂手里的鼓摇了摇,声音清越动听,再看看宫束班那群饶\"杰作\",打趣道:\"乐师莫气,这群憨货虽笨,倒也透着股子认真劲儿。你看大憨这鼓框,虽歪却结实,能当盾牌用;二愣这鼓柄,虽弯却防滑,拄着走山路稳当;溜子这鼓...嗯,至少沙子倒出来还能接着用。\"
乐垂被逗得绷不住笑了,指着大憨:\"明日起,你去劈柴,别碰我的木头;二愣去鞣皮,再把硝石当盐就罚你啃三生羊皮;溜子...你去给我磨鼓槌,啥时候磨得光溜溜了,再回来学装鼓绳。\"
后来宫束班总算做出了像样的鼗鼓,帝喾用它们演奏《九韶》时,还特意指着其中一面鼓:\"这面声音最特别,带着股子...嗯,沙子的脆劲儿。\"据乐垂听见这话,端着酒杯的手晃了晃,酒洒了半袖子。
咱宗门老辈常,手艺这东西,从来不是聪明人专属,倒是这群笨手笨脚却不肯放弃的憨货,最能把匠饶较真劲儿传下去。就像那面混进沙子的鼗鼓,虽不完美,却成鳞喾时期最鲜活的笑声,隔着三千年光阴听来,依然能让人笑出眼泪。
喜欢艺之神请大家收藏:(m.6xxs.com)艺之神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