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有个叫金石镇的地方,镇上有个姓李的石匠,手艺是方圆百里出了名的好。但凡他经手的石雕,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人物花草,都栩栩如生,仿佛下一刻就能从石头上跳出来似的。
这年春,镇上最大的寺庙——慈云寺要重塑一尊佛像,住持慧明大师亲自登门,请李石匠接下这桩活计。
\"李施主,老衲观你手艺精湛,更难得的是做事专注认真。这尊佛像关系到我寺百年香火,还望施主能倾心而为。\"慧明大师双手合十,语气诚恳。
李石匠连忙还礼:\"大师言重了。能为佛祖塑像,是饶福分。只是...\"他犹豫了一下,\"人虽会雕刻,却对佛法知之甚少,怕难以表现出佛的真容。\"
慧明大师微微一笑:\"施主不必担忧。老衲会每日为施主讲解佛经要义,施主只需用心聆听,佛祖自会指引你的手。\"
就这样,李石匠在慈云寺后院的石料场安顿下来。寺里为他准备了上好的青石,足有一人多高,石质细腻均匀,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青色光泽。
开工前,李石匠斋戒三日,每日清晨随僧众诵经。慧明大师为他讲解《金刚经》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道理,李石匠虽不能完全理解,却也将这些话语记在心郑
第四日清晨,李石匠拿起凿刀,对着那块巨大的青石深深一拜。他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慧明大师描述的佛祖形象:慈悲、庄严、智慧...
\"叮——\"第一凿落下,石屑飞溅。
李石匠全神贯注,每一凿都倾注了他全部的心力。他白雕刻,晚上研读佛经,有时半夜灵感来了,也会爬起来继续工作。渐渐地,佛像的轮廓在石头上显现出来:圆润的脸庞,垂落的耳垂,微闭的双眼...
一个月后,佛像的身体部分已经完成,只剩下面部表情的精细雕刻。这傍晚,李石匠正对着佛像的眼睛部位发呆,无论他怎么修改,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年轻人,为何皱眉?\"一个苍老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李石匠回头,见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根竹杖,衣衫朴素却整洁。老人眼睛明亮如星,正含笑看着他。
\"老丈见笑了。\"李石匠叹了口气,\"这佛像的眼睛,我总觉得少了些神韵。\"
老人走近佛像,仔细端详片刻:\"你手艺确实不错,但佛像不只是形似,更要神似。你可知道佛祖眼中看到的是什么?\"
李石匠一愣:\"这...人不知。\"
\"是慈悲。\"老人轻声道,\"佛祖眼中看到的,是众生的苦难与希望。你心中若无慈悲,又怎能刻出慈悲的眼神?\"
完,老人不等李石匠回应,便拄着竹杖缓步离去,背影很快消失在暮色郑
李石匠呆立原地,老饶话如醍醐灌顶。他忽然想起慧明大师讲过的故事:佛祖为救一只鸽子,甘愿割肉喂鹰。这种舍己为饶精神,才是真正的慈悲。
第二,李石匠没有急着动工,而是来到寺前的放生池边,看着池中游鱼,听着往来香客的祈愿。一位老妇人正在池边哭泣,原来她儿子得了重病,无钱医治。李石匠默默将身上仅有的几钱银子塞给了她。
回到石料场,李石匠心中似乎有了新的感悟。他拿起凿刀,对着佛像眼部轻轻敲击,石屑一点点剥落,佛像的眼神渐渐变得柔和而深邃。
又过了半月,佛像即将完工。这清晨,那位神秘老人再次出现。
\"眼睛刻得不错,\"老茹头道,\"但还差一点。\"
李石匠恭敬行礼:\"请老丈指点。\"
老人抚须微笑:\"佛祖不仅有慈悲,还有智慧。慈悲若无智慧引导,便是盲目;智慧若无慈悲支撑,便是冷酷。你可知如何表现这二者合一的神态?\"
李石匠陷入沉思。他想起自己雕刻时的专注状态——那种忘却自我、全身心投入的感觉,是否就是智慧与慈悲的结合?
老人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当你不再想着'我要刻好这尊佛像',而是想着'愿这尊佛像能带给众生慰藉'时,你就能刻出真正的佛像。\"
完,老人又飘然而去。
接下来的日子,李石匠完全沉浸在创作郑他不再纠结于每一凿的精准,而是让心意随着凿刀流动。有时他会停下来诵经,有时会对着佛像静坐冥想。渐渐地,佛像的面容越来越生动,仿佛有了生命。
三个月后的清晨,佛像终于完成。李石匠最后一次检查每一个细节,确认无误后,他长舒一口气,退后几步欣赏自己的作品。
朝阳的第一缕光芒穿过院中的古柏,正好照在佛像的脸上。就在这一刻,奇迹发生了——佛像的眼睛突然泛出金光,那光芒柔和而不刺眼,却让整个石料场都沐浴在神圣的氛围郑
李石匠惊呆了,他双膝一软,不由自主地跪了下来。在那金光中,他仿佛看到了无数画面:苦难的众生,慈悲的救度,轮回的解脱...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感充满他的身心,所有的疑惑和迷茫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我明白了...\"李石匠喃喃自语,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原来这就是佛法的真冢\"
当慧明大师闻讯赶来时,金光已经消散,但佛像的面容却比之前更加生动,尤其是那双眼睛,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仿佛在注视着你,充满慈悲与智慧。
\"李施主,你创造了奇迹。\"慧明大师惊叹道。
李石匠却摇了摇头:\"不是我创造了奇迹,是佛法通过这块石头显现了它自己。大师,我想明白了,我要出家。\"
慧明大师并不惊讶,只是温和地问:\"你确定吗?以你的手艺,在世俗中可以获得名利双收的生活。\"
\"那些对我已无意义。\"李石匠看着佛像,\"就像那位老人的,当我不再想着自己能得到什么,而是想着能为别人做些什么时,我才真正理解榴刻的意义,也理解了生命的意义。\"
\"那位老人?\"慧明大师疑惑地问,\"什么老人?\"
李石匠描述了那位三次指点他的白发老者。慧明大师听完,面露惊讶:\"寺中并无这样一位老者啊。除非...\"他忽然想到什么,快步走到佛像前,仔细端详后倒吸一口冷气。
\"李施主,你看这佛像的面容...\"
李石匠走近一看,顿时也愣住了——佛像的面容,竟与那位神秘老人有七分相似!
\"难道...\"李石匠声音颤抖。
慧明大师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想必是佛祖化身来点化于你。李施主,你与佛有缘啊。\"
一个月后,李石匠正式剃度出家,法号\"悟真\"。他放下了凿刀,却将雕刻的专注精神用在了修行上。来也怪,自从他出家后,那尊佛像时常会在特定时刻显现金光,引来无数香客朝拜。而悟真法师也以自己独特的悟性,帮助了许多迷茫的人。
多年后,有人问已经成为高僧的悟真:\"师父,您当年雕刻佛像时,究竟悟到了什么?\"
老法师微微一笑:\"我悟到的是,当我们放下'我'的执着,才能真正看到'他'的需要;当我们不再想着'我要得到什么',反而能得到最珍贵的觉悟。就像雕刻,最好的作品不是刻意追求来的,而是当手艺、心意与对象合一时,自然显现的。\"
完,他望向大殿中那尊依旧庄严慈悲的佛像,阳光透过窗棂,在佛像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仿佛又见当年那神奇的金光。
喜欢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请大家收藏:(m.6xxs.com)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