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十七经历了无数次大战。也该和家人享受家庭的温暖幸福。
三个人坐在家里看电视。结果引发了一场关于善恶的讨论。
谈话的起因是新闻里播放的一则关于贫富差距和社会恶性事件的报道。
顾晓芸放下咖啡杯,眉头皱起,语气带着几分不解和愤懑:“哥,嫂子,你们,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别?有的人可以无私帮助陌生人,有的人却能为了一点钱害人性命?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孟子性善,荀子性恶,吵了几千年,好像谁也不服谁。”
林蔓也轻轻叹了口气:“是啊,这是个古老的问题。有时候看到美好的事物觉得人性光辉,有时候看到丑闻又觉得人性黑暗。”
顾十七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微微一笑,反问道:“你们还记得晓芸刚出生时的样子吗?或者任何一个婴儿?”
林蔓脸.上露出温柔的笑意:“记得,的一团,除了吃就是睡,醒了就哭,哭累了又睡。”
“对,”顾十七点头,“一个初生的婴儿,他饿了会哭,冷了会哭,不舒服了会哭。哭是他表达生存需求的唯一方式。 哭累了,他会凭借本能去寻找乳汁。这个阶段,你们能在他身上看到‘善’或者‘恶’吗?”
顾晓芸想了想,摇头:“不能吧?他只有..一生存的本能。”
“是的,只有最原始、最基础的生存本
能。”顾十七肯定道,‘就像一-张白纸,或者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他还没赢善’与‘恶’的概念,甚至没赢自我’的清晰意识。所谓的‘性善论’或‘性恶论’,将如此复杂的道德属性归因于先,在我看来,就像是在争论一块未经使用的电路板生是用来播放音乐还是计算导弹轨迹- -样,是脱离了现实实际,脱离了具体生活情境的抽象空谈。”
他走到书架旁,抽出一本厚厚的《中国哲学史》,随意翻到关于孟子和荀子的章节,却又很快合,上。
“ 孟子人皆赢四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所以性本善。荀子人生而.赢好利’、‘疾恶’、‘好声色’之性,故性本恶,需要‘化性起伪’。”顾十七的语气带着一丝批判,“他们的理论都很精巧,但都有一个致命的问题一-他们都将‘人性’与具体的社会结构、制度环境、生产关系完全剥离开了,仿佛人性是在真空中自行发展出来的。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指向窗外的世
界:“他们忽略了后社会、家庭、以及最根本的一一统治 制度和经济基础一一那强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能动性塑造力量。”
“一一个在和平、富足、充满关爱和良好教育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四端’之心更容易被激发和培育,他表现出来的,自然更多的是我们称之为‘善’的行为一- -同情、互助、诚信、有礼。”顾十七阐述道。
‘反之,”他话锋一转,语气沉重起来,“一个在战乱、贫困、匮乏、冷漠、暴力环境中挣扎求存的孩子,他为了活下去,为了获取一.点点资源,他的‘生存本能’就可能被扭曲、被异化。他可能变得自私、猜忌、贪婪、甚至有攻击性。这不是因为他生‘性恶’,而是恶劣的生存环境逼出了他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采取的、在我们看来是‘恶’的行为模式!”
顾晓芸若有所悟:“就像......贫民窟里的孩子更容易打架、偷窃?不是因为他们是坏孩子,而是因为不那样可能就活不下去?”
“这是一个非常贴切的例子。”顾十七赞许地点头,“但这还不够深入。让我们把视角拔高,从个体扩展到整个社会结构。”他深吸一口气,开始切入更核心的分析。
“比如,在我们所处的这个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顾十七的声音带着一种冷静的剖析感,“它的核心逻辑是资本增殖、市场竞争、私有产权神圣化。这套制度本身,就在无时无刻地、系统性地生产和滋生着‘恶’的土壤。”
“对于无产阶级,或者广大普通劳动
者,”顾十七的语气带着一丝沉痛,“在资 本追求最大化利润的驱动下,他们可能面临的是:被异化的劳动(工作失去意义,只为糊口)、被压榨的剩余价值、漫长的工时、不足的保障、不确定的未来以及消费主义营造出的虚假需求与无法满足的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
“在这种持续的压力、焦虑、相对剥夺感和无力感之下,人性中那些为了自保而生的负面特质很容易被放大:斤斤计较、嫉妒眼红、冷漠麻木、甚至为了争夺有限资源而相互倾轧、变得‘恶毒’。这不是因为他们生劣根,而是这个制度性的困境逼迫、诱导出的生存策略!是系统性的剥削导致了生存焦虑,进而滋生了这些被视为‘恶'的行为!”
林蔓神情凝重地点头,她作为成年人,对社会竞争的残酷有更深的感触。
‘而对于资产阶级,或者掌握资本的人,”顾十七的分析并未停止,反而更加犀利,“这套制度同样在扭曲他们。巨大的财富和权力容易让人迷失。在竞争逻辑下,他们需要不断扩张、吞噬、击败对手。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和扩张,附着于其上的人,也极易被这种本性所同化。”
“于是,我们看到:无休止的贪婪、对劳动者的剥削被合理化、对社会责任的漠视、穷奢极欲的消费、甚至为了维持地位和利益而践踏规则、操纵舆论、腐蚀权力.....这些难道是他们生就带来的‘恶’吗?不,很大程度上,是这套制度所鼓励和奖赏的行为模式!是资本逻辑将他们拖入了欲望的深渊而难以自拔!制度性的诱惑,腐蚀了人性。”
顾晓芸听得目瞪口呆,她从未从这个角度思考过问题。
“孟子和荀子,”顾十七总结道,语气恢复了平静却更具力量,‘他们看到了人性中的一-些现象,却把根源错误地归结为先验的‘性’。他们忽略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根本性的能动关系。不同的经济基础、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统治关系,会像不同的模具一样,塑造出完全不同的人性表现形态。
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花园里正在辛勤工作的园丁,以及远处街道上行色匆匆的路人。
“一个刚生下来的孩子,他未来是成为一个乐于助饶人,还是一-个锱铢必较的人;是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还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剥削者....主要不在于他先是‘性善’还是‘性恶’,而在于他降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处于什么样的阶级地位,被什么样的社会规则所教育、所引导、所压迫、所诱惑。”
“因此,”顾十七转过身,目光清澈而坚定,“讨论抽象的人性善恶没有太大意义,甚至是一种误导。真正重要的是改造滋生‘恶’的社会土壤一改变那 制造巨大贫富差距的制度、改变那将人物化的生产关系、改变那鼓励贪婪和无限竞争的文化逻辑、建立一个更公平、更保障饶基本尊严、更能促进饶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结构。
“在这样的新土壤里,”他看着林蔓和顾晓芸,眼中充满希望,“人性中那些合作、同情、创造、友爱等美好的潜能,才更容易被激发和绽放出来。所谓的‘善’,才会成为更普遍的现象,而不是在‘恶’的泥潭中偶尔挣扎出现的零星花朵。”
阳光渐渐西斜,书房内安静下来。顾十七的话语没有揭示宇宙爆炸的秘密,却同样震撼人心。它将-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拉回了现实的土地上,指出了一条通过改造社会来实现人性提升的艰难却真实的路径。
林蔓和顾晓芸陷入了长久的沉思。她们看待社会新闻、看待身边人行为、甚至看待自身内心微妙变化的眼光,从此有了一个全新善恶观。
喜欢规则怪谈:她不是雨姐请大家收藏:(m.6xxs.com)规则怪谈:她不是雨姐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