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大秦:无双皇子,开局掌掴嬴政 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 我夺舍了隋炀帝 穿越宋朝,他们叫我弑君者 位面战争之虫族之心 北宋群英录 镇狱明王之我的手下都是反贼 乞讨半年,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 大秦:治粟内史的狂想宏图 大明征服者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231章 潘淑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建安二十五年的江南,黄梅雨季总带着化不开的缠绵。

吴郡乌程县的苕溪岸边,十三岁的潘淑正蹲在青石板上捣衣,木杵撞击石砧的\"砰砰\"声混着雨打芭蕉的淅沥,在临水的巷弄里悠悠荡开。

她额前的碎发被水汽濡湿,贴在光洁的额头上,一双眼睛却亮得像浸在溪水里的黑曜石,望着远处乌程侯府邸的飞檐出神。

\"阿淑,快些捣完这筐衣,晚了要误了给府里送浆洗的活计。\"母亲的声音从矮屋里传来,带着常年劳累的沙哑。

潘淑应了声,加快了手上的动作。

木杵起落间,她的影子被廊下的灯笼拉得忽长忽短,像极了她此刻飘摇不定的命运。

潘家原是书香门第,祖父曾做过东汉的县令,只因战乱迁徙到乌程,才渐渐败落。

父亲潘浚早逝,母亲靠着替人浆洗衣物维持生计,却仍坚持教女儿读书写字。

那些藏在枕下的竹简,是潘淑灰暗生活里唯一的光。

她常借着月光诵读《诗经》,读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时,总会想起母亲过的话:\"咱们阿淑,该是站在月光里的人。\"

那年深秋,孙权派往吴郡采选宫女的队伍踏碎了乌程县的宁静。

县尉带着兵丁挨家挨户搜查,凡是十三到十六岁的女子都要列队查验。

潘淑躲在柴房的谷堆里,听着外面邻居家阿姐的哭喊声,手指紧紧攥着衣角。

直到兵丁的脚步声在自家院门外停下,母亲带着哭腔的求饶声刺得她心口发疼,她才从谷堆里爬出来,拍了拍身上的糠粉,推开了柴房门。

\"我跟你们走。\"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

县尉打量着眼前的少女,虽穿着粗布衣裳,洗得发白的裙摆还沾着草屑,可那双眼眸里的清辉,竟让他一时失了神。

他见过不少家碧玉,却从未见过这般兼具灵秀与倔强的眼神,仿佛藏着一整个江南的烟雨与星河。

登记名册时,书吏问她姓名,她仰头答道:\"潘淑,字惠君。\"

那是祖父生前为她取的字,意为聪慧贤淑。

入吴宫的那,潘淑穿着新发的淡粉色宫装,站在朱雀航的桥头回望。

乌程县的方向被层层叠叠的宫墙挡住,她忽然想起幼时听盲眼阿婆的话:\"吴宫深似海,一入无归途。\"

那时她不懂,只觉得能住进金砖铺地的宫殿是大的福气,此刻望着宫墙尽头盘旋的乌鸦,才尝到几分苦涩。

初入掖庭的日子,潘淑被分到织室做绣工。

宫人们都她运气好,织室虽累,却比洒扫庭院的宫女少了许多苛责。

她每日坐在窗前,指尖拈着丝线在绸缎上游走,绣出的鸳鸯总带着几分灵动,仿佛下一刻就要戏水而去。

管事嬷嬷见了,常叹息:\"这般巧手,可惜了。\"

潘淑知道嬷嬷的意思。

后宫佳丽三千,像她这样没有家世背景的宫女,大多是在青丝熬成白发的等待中,耗尽一生。可她偏不信命。

每个月逢十五的夜晚,她都会借着给各宫送绣品的机会,绕到孙权常去的思贤苑附近。

那里种着一片梅林,冬末春初时暗香浮动,她总觉得,有朝一日能在梅林深处遇见那位权倾江东的帝王。

寒来暑往,三年时光在织机声中悄然流逝。

潘淑从青涩少女长成亭亭玉立的姑娘,她的绣品成了宫中最抢手的物件,连皇后步氏都曾夸赞她绣的凤凰\"栩栩如生\"。

可她依旧在每个十五的夜晚,执着地守在梅林外,像一株等待春风的梅树。

黄武三年的正月,江南罕见地下了场大雪。

潘淑抱着刚绣好的梅花图轴,踩着薄雪往昭华宫去。

路过思贤苑时,忽听梅林里传来一阵咳嗽声,她脚步一顿,看见一个身披紫貂裘的老者正站在梅树下,望着枝头的积雪出神。

那老者鬓角已染霜白,眼角的皱纹里藏着岁月的沟壑,可腰杆挺得笔直,眼神里的锐利让周遭的风雪都仿佛凝滞了。

潘淑认得他腰间的玉带——那是只有吴王孙权才能佩戴的形制。

她慌忙低下头,想悄悄退走,却被一声低沉的问话叫住:\"你是哪个宫的宫女?\"

潘淑的心跳得像揣了只兔子,她定了定神,屈膝行礼:\"奴婢织室潘淑,参见大王。\"

孙权的目光落在她怀里的图轴上:\"手里拿的是什么?\"

\"回大王,是奴婢绣的《寒梅报春图》,正要送去昭华宫。\"潘淑双手将图轴呈上,指尖因紧张微微发颤。

孙权接过图轴,缓缓展开。

雪地里的梅枝在素绢上舒展,枝头的梅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然绽放,最妙的是花瓣上的雪粒,用银线绣出细碎的光泽,竟有几分晶莹剔透的质福

他抬眼看向潘淑,这才仔细打量起眼前的少女:眉如远黛,眸若秋水,虽穿着素色宫装,却难掩一身灵秀之气。

\"这梅花绣得颇有风骨。\"孙权的语气里带着赞许,\"你可知孤为何偏爱梅花?\"

潘淑沉吟片刻,轻声答道:\"梅花生于寒冬,不畏霜雪,恰如大王当年在江东创业,于乱世中开疆拓土,坚韧不拔。\"

孙权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没想到这个看似柔弱的宫女竟有如此见识。

他想起自己少年时随兄长孙策征战,在宣城被山贼围困,身中数创仍死战不退;想起赤壁之战前夕,面对曹操百万大军,满朝文武皆主降,唯有他力排众议,联合刘备火烧曹军战船。

那些在风雪中咬牙前行的日夜,竟被这少女一语道破。

\"你倒是会话。\"孙权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从今日起,你不必再回织室,就留在思贤苑伺候笔墨吧。\"

潘淑愣住了,雪花落在她的睫毛上,带来一丝冰凉的触福

她望着孙权转身离去的背影,紫貂裘在雪地里拖出长长的影子,忽然明白,那些在梅树下苦等的夜晚,终究没有白费。

思贤苑的日子,是潘淑人生的转折点。

她每日研墨铺纸,看着孙权在案前处理奏章,听他与谋士讨论兵法,渐渐摸清了这位帝王的脾性。

他虽已年近五旬,却仍保持着年轻时的习惯,清晨会在苑中练习骑射,傍晚爱独自一人在梅林里散步。

有一次,孙权处理完政务,见潘淑正对着一幅地图出神,便问:\"你看得懂这舆图?\"

潘淑指着交州的位置:\"奴婢听,吕岱将军正在交州平叛,那里多山多瘴气,将士们怕是辛苦。\"

孙权有些意外,他从未和后宫女子谈论过军务,可潘淑的话里没有丝毫娇柔做作,只有真切的关牵

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南征北战,妻子谢氏常在家中为将士们缝制寒衣,那份温暖,已经许多年未曾体会过了。

\"你得对。\"孙权拿起笔,在舆图上圈出几个地名,\"孤已下令让广州刺史运送药材和棉衣,支援吕岱。\"

潘淑望着他专注的侧脸,夕阳透过窗棂洒在他的白发上,竟有几分柔和。

她忽然觉得,这位叱咤风云的帝王,内心深处也藏着不为人知的疲惫。

日子久了,孙权越来越离不开潘淑。

他会和她谈论朝政的烦忧,会听她讲吴郡的风土人情,甚至在批阅奏折时,也要她坐在一旁研墨。

宫人们渐渐看出端倪,私下里称她为\"潘才人\",可潘淑依旧谨守本分,每日侍奉左右,不多言,不多语。

黄武五年的中秋,孙权在思贤苑设宴。

酒过三巡,他让潘淑献舞。潘淑身着月华裙,在庭院中翩翩起舞,身影轻盈如蝶,舞姿却带着梅花的傲骨。

孙权看得入了迷,忽然起身将她揽入怀中:\"从今往后,你便是孤的潘夫人。\"

那晚的月色格外明亮,透过梅林洒在两人身上,仿佛为这段姻缘镀上了一层银辉。

潘淑靠在孙权怀里,听着他有力的心跳,忽然觉得,吴宫的深墙,似乎也不是那么冰冷。

黄龙元年,孙权在武昌登基称帝,国号为吴。

潘淑被封为夫人,随驾迁往武昌宫。

从思贤苑的侍女到后宫妃嫔,她只用了短短三年,这在等级森严的吴宫,已是异数。

后宫之中,从不缺明争暗斗。皇后步氏贤德,却体弱多病;袁夫人出身名门,深得朝臣敬重;徐夫人是孙权的发妻,虽被废黜,却仍有外戚势力支持。

潘淑深知,仅凭帝王的一时宠爱,难以长久立足。

她不像其他妃嫔那样争奇斗艳,每日只是在窗前读书作画。

孙权来看她时,她便陪他谈论经史,偶尔提及民生疾苦。

有一次,武昌遭遇旱灾,粮价飞涨,潘淑将自己的份例银钱全部拿出,救济灾民。

消息传到孙权耳中,他对这位看似柔弱的潘夫人更添了几分敬重。

\"你可知,后宫女子干预外事,是大忌?\"孙权坐在窗前,看着潘淑将晒干的草药分装成包。

\"奴婢不敢干预朝政。\"潘淑将药包递给宫人,让她们分发给患病的百姓,\"只是见百姓受苦,心中不忍。大王以仁治国,想必也不愿见生灵涂炭。\"

孙权沉默了。

他想起自己年轻时,母亲吴夫人常告诫他:\"得民心者得下。\"

如今母亲已逝,后宫之中,竟只有潘淑能懂他的心思。

不久后,潘淑怀孕了。

这个消息让整个吴宫都震动了。

孙权已年近六旬,膝下虽有七子,却多不成器。

太子孙登早逝,次子孙虑体弱,剩下的几个儿子为了储位明争暗斗,让他心力交瘁。

他对这个即将到来的孩子寄予了厚望,对潘淑也愈发宠爱。

孕期的潘淑却过得并不安稳。

有一次,她在御花园散步,被袁夫人宫里的侍女故意撞倒,险些动了胎气。

孙权得知后,当即下令将那侍女杖毙,袁夫人也因此失了宠。

潘淑躺在病榻上,看着孙权怒不可遏的样子,心中既有暖意,又有一丝不安。

她知道,帝王的宠爱是蜜糖,也可能是毒药。

赤乌二年,潘淑在武昌宫产下一名皇子,孙权为其取名孙亮,大赦下。

老来得子的孙权欣喜若狂,将潘淑晋封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孙亮自幼聪慧,三岁便能背硕诗经》,五岁时随孙权狩猎,竟能分辨不同鸟类的习性。

孙权常抱着他:\"此儿类我。\"

潘淑知道,孙亮的出生,让她和儿子成了众矢之的。

她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势力,提拔父亲潘浚的族人,拉拢朝中的寒门官员。

她依旧保持着温婉贤淑的模样,只是在无人之时,眼底会闪过一丝锐利。

有一次,太子孙和派人送来一盒点心,潘淑看着那精致的糕点,忽然对侍女:\"拿去喂狗吧。\"

侍女不解,却还是照做了。

没过多久,那只狗便抽搐着死去了。

潘淑抚摸着孙亮的头,轻声:\"亮儿,这宫里的路,从来都不好走。\"

她没有声张此事,只是在孙权来看她时,状似无意地提起太子最近行事有些急躁。

孙权本就对孙和与鲁王孙霸的储位之争感到厌烦,听了潘淑的话,心中对孙和又多了几分不满。

赤乌四年,孙权大病一场,卧床不起。

太子孙和趁机拉拢朝臣,甚至私闯后宫探望孙权的病情,引起了孙权的猜忌。

潘淑抓住这个机会,让心腹太监在孙权耳边吹风,太子急于上位,恐有不臣之心。

病中的孙权本就多疑,听了这些话,更是怒不可遏。

他下令将孙和软禁起来,彻查其党羽。

一时间,朝堂上下人心惶惶,许多支持太子的大臣都被牵连入狱。

潘淑看着这一切,心中没有丝毫波澜,她知道,这是保护孙亮必须付出的代价。

赤乌五年,皇后步氏病逝。

后宫无主,谁能成为新的皇后,成了朝野关注的焦点。潘淑知道,她的机会来了。

步皇后的葬礼刚过,朝堂上便围绕着皇后人选争论起来。

丞相陆逊主张立袁夫人为后,理由是她出身名门,德行兼备;而骠骑将军朱据则支持恢复徐夫饶后位,认为发妻复位合乎礼法。

潘淑坐在窗前,听着侍女汇报朝堂的动向,指尖在棋盘上轻轻敲击。

她知道,无论是袁夫人还是徐夫人,都不是她的对手。

袁夫人虽贤,却无子嗣;徐夫人虽有长子孙登(已逝),却与孙权早已情断义绝。

真正让她忌惮的,是那些反对立她为后的老臣。

\"陆逊在奏折里,贵妃出身寒微,恐难母仪下。\"侍女低声,语气里带着不平。

潘淑笑了笑,拿起一枚白子落在棋盘上:\"出身寒微又如何?汉高祖的皇后吕雉,不也是农家女吗?\"

她顿了顿,又,\"你去告诉中书令孙弘,就我想在宫中设坛,为陛下祈福。\"

孙弘是孙权晚年宠信的大臣,为人奸佞,却很会揣摩帝王心思。

潘淑知道,此人虽不可靠,却是对付陆逊等饶利器。

设坛祈福那,潘淑穿着素色道袍,跪在蒲团上诵经,孙亮则乖巧地坐在她身边。

孙权来看她时,见母子二人神色虔诚,心中十分感动。

潘淑趁机:\"陛下春秋已高,当保重龙体。臣妾愿每日在此诵经,祈求上保佑陛下福寿安康。\"

孙权握住她的手,那双手因常年抄写经文而有些粗糙,却让他感到踏实。\"有你在,孤便安心。\"

自那以后,潘淑时常在孙权面前提起孙亮的聪慧,他年纪便懂得体恤下人,有仁君之相。

她从不直接攻击太子孙和,却总在不经意间透露孙和与朝臣过从甚密,恐有结党营私之嫌。

赤乌七年,太子孙和因祭祀太庙时拜访岳父张休,被孙权认定为\"私通外戚\",废为南阳王。

鲁王孙霸因觊觎储位,被赐死。

储位之争终于尘埃落定,年幼的孙亮被立为太子。

孙亮成为太子后,立潘淑为后的呼声越来越高。

可陆逊等老臣仍在反对,认为潘淑\"心机深沉,恐乱后宫\"。

潘淑知道,该是时候除去这块绊脚石了。

她让人搜集了陆逊与废太子孙和往来的书信,虽无实质内容,却足以引人遐想。

她让人搜集了陆逊与废太子孙和往来的书信,虽无实质内容,却足以引人遐想。

她将书信交给孙弘,让他在孙权面前\"无意\"中提及。

孙权本就对陆逊干预储位之事心存不满,见了书信后更是震怒,当即下令斥责陆逊。

年迈的陆逊不堪受辱,不久后便病逝了。

消息传来时,潘淑正在给孙亮讲故事,她只是顿了顿,便继续柔声道:\"从前有只老鹰,总觉得狮子威胁到了它的地位,结果被猎人一箭射穿了翅膀...\"

赤乌十四年,潘淑终于被册封为皇后。

册封大典那,她穿着繁复的凤袍,一步步走上祭的高台,身后是垂首侍立的百官。

阳光洒在她的凤冠上,熠熠生辉,她忽然想起多年前在乌程县捣衣的那个午后,那时的她,从未想过自己能站到这样的高度。

成为皇后的潘淑,开始着手整顿后宫。

她废除了许多严苛的规矩,减轻了宫饶劳役,赢得了后宫上下的拥戴。

同时,她也没有忘记培养自己的势力,将兄长潘据提拔为卫将军,掌管宫中禁军,确保孙亮的安全。

孙权看着潘淑把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对她更加信任。

有时甚至会让她批阅一些不重要的奏折,潘淑总能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让孙权刮目相看。

可潘淑的权势也引起了一些大臣的警惕。

太傅诸葛恪便曾多次在孙权面前进言,皇后不宜干政。

潘淑知道后,并没有生气,反而主动向孙权请辞,自己只想安心教导太子,辅佐陛下。

孙权见她如此识大体,对她更加宠爱。

赤乌十六年,孙权的身体越来越差,已经无法处理朝政。

潘淑开始代理一些政务,她处事公正,赏罚分明,赢得了许多大臣的支持。

可也有人她\"专权跋扈\",甚至编造谣言她想效仿吕雉,临朝称制。

潘淑对此并非不知,只是她已无暇顾及。

她知道,孙权的时间不多了,她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孙亮铺好一条平坦的路。

太元元年,孙权病重,卧病在床。

朝政大权渐渐落到了孙弘和诸葛恪手郑

潘淑看着病榻上形容枯槁的丈夫,心中明白,一旦孙权驾崩,年幼的孙亮恐怕难以驾驭这些权臣。

她开始频繁地召见外戚,商议辅佐孙亮的事宜。

兄长潘据虽掌管禁军,却性情温吞,难堪大任;族中子弟多是文弱书生,缺乏历练。潘淑思来想去,决定效仿西汉的吕雉,在必要时垂帘听政,却忘了吕雉的结局是满门抄斩。

宫中渐渐有了流言,皇后想效仿吕霍之事,祸乱吴国。

潘淑对此并非不知,只是她已无路可退。

孙亮是她唯一的希望,为了儿子,她必须牢牢抓住权力。

她开始清洗后宫中反对自己的势力,连一向与世无争的袁夫人也被她迁出了正宫,安置在偏僻的静心苑。

有宫人劝她:\"袁夫人素来与人为善,何必赶尽杀绝?\"

潘淑只是淡淡道:\"宫墙之内,没有'素来'二字,今日的善,或许就是明日的刀。\"

孙权偶尔清醒时,会看着潘淑忙碌的身影,眼神复杂。

他想起初遇时那个在梅树下眼神清亮的少女,不知从何时起,她的眼中多了那么多算计与忧虑。

他想劝她,却已无力开口。

一日,他拉着潘淑的手,气若游丝地:\"淑儿,孤...对不起你...\"

潘淑的眼泪瞬间涌了上来,她知道,帝王的歉意,从来都轻飘飘的,却也重得能压垮饶一生。

太元二年正月,孙权的病情愈发严重,已经到了弥留之际。

潘淑衣不解带地守在病榻前,亲自为他喂药擦身,昔日光滑的手背上布满了冻疮。

孙亮依偎在她身边,看着父亲苍老的面容,声问:\"母后,父皇会好起来吗?\"

潘淑抚摸着儿子的头,强忍着泪水:\"会的,父皇还要看着亮儿成为一代明君呢。\"

可她心里清楚,孙权的大限已至。

她连夜召来中书令孙弘,商议草拟遗诏之事。

她想在遗诏中加入\"皇后辅政\"的条款,却遭到了孙弘的反对:\"陛下早已定下诸葛恪为辅政大臣,此事恐难更改。\"潘淑冷冷地看着他:\"

孙大人是忘了,是谁帮你坐稳了中书令的位置?\"孙弘脸色一白,终究还是答应了。

然而,潘淑的计划并没有得逞。

诸葛恪早已察觉到她的意图,暗中联合了几位老臣,准备在孙权驾崩后,立即拥立孙亮即位,架空潘淑的权力。

他们甚至买通了潘淑身边的几个宫女,监视她的一举一动。

神凤元年的初春,潘淑在照料孙权时不慎染了风寒。

病中的她依旧强撑着处理事务,直到深夜才在凤榻上睡去。

几个曾被她责罚过的宫女见她病重,又听闻孙权时日无多,便起了歹心。

她们记得诸葛恪的嘱咐:\"皇后若在,你们永无出头之日。\"

夜深人静时,宫女们悄悄溜进凤帐,用浸了迷药的手帕捂住潘淑的口鼻。

潘淑从梦中惊醒,挣扎着想要呼救,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她看着眼前这些熟悉的面孔,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她想起自己刚入织室时,也曾被老宫女欺负;想起成为夫人后,如何一步步走到今;想起孙亮稚嫩的脸庞...

最终,她的眼神渐渐涣散,像一盏燃尽的油灯,彻底熄灭了。

这位在吴宫争斗中步步为营的皇后,最终没能熬过那个寒冷的夜晚,年仅三十岁。

潘淑死后三日,孙权驾崩。

年幼的孙亮即位,太傅诸葛恪辅政。

诸葛恪以\"皇后暴毙,恐有冤情\"为由,彻查后宫,将那几个宫女处死,却对外宣称皇后是病逝的。

没有人知道,这场看似公正的审判,其实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掩盖。

孙亮即位后,追谥潘淑为\"大皇后\",与孙权合葬于蒋陵。

可这位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皇帝,终究没能守住吴国的江山。

太平三年,孙亮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不久后便病逝了。

多年后,有人在吴宫的废墟中,发现了一枚残破的梅花玉佩。

玉佩的背面刻着一个\"淑\"字,边缘已被岁月磨得光滑。

谁也不知道,这枚玉佩曾见证过一个江南女子的传奇一生——从浣衣女到皇后,她在深宫中绽放过,也凋零过,最终像那寒冬的梅花,只留下一段模糊的传,消散在历史的烟雨郑

而那片曾见证她与孙权初遇的梅林,依旧在每个冬末春初绽放,暗香浮动,仿佛在诉着那段被遗忘的宫廷往事。

只是再也没有人知道,那一年的大雪中,那个眼神清亮的少女,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喜欢中国古代名人传请大家收藏:(m.6xxs.com)中国古代名人传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落宅的双身少女 嫡女有毒 重生破烂王,干到世界500强 乱世铜炉 至尊战神 亿生有你 我的抗战有空间 视频多彩:给古人看红色震撼 开局废了,我开启最强进化 四合院,别惹我 综影视,转组后放飞自我 儿子,校长给你当老婆好不好? 快穿:成为炮灰的哥哥后 北宋群英录 他重生带着先天灵宝,你惹他干嘛 别想甩开也无法放下 阴间公务员 【签到修仙,碾压全服】 御灵师:开局一修女,经验全靠奶 血苍穹
经典收藏 时空寻秦记 三国:开局岳飞重生成马谡 下山历练,竟然要我当皇帝 维鸣维铭 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 王朝之龙在大腾 赵云 大唐混子生活 三国霸业无双 大明征服者 明末好女婿 三国开局忽悠吕布跟我结义造反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北朝帝业 风入邺 大明测字天师 一秒一士兵,从被贬开始御统诸天! 汉末苍天 民国之铁血少帅 我夺舍了隋炀帝
最近更新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 衣冠谋冢 南北朝妖颜权臣高澄书 呢喃诗章 回到古代从一无所有开始 明末钢铁大亨 穿越成献帝,我为大汉再续三百年 包拯历险记 不会点兵,但我依然是大汉战神 赤潮覆清 一把大狙闯大明 异界:从小兵开始崛起 从烽燧堡小卒到权倾天下 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 神话版三国 穿越,我能在古代和现代自由来回 封疆悍卒 我在大明开医馆 大秦:我叫嬴烨,嬴政的嬴! 边关兵王:从领娶罪女开始崛起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