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铮深知,这场反侵略战争的核心对手锁定在熊国与米国身上。他非常清楚,一旦米国这棵大树轰然倒下,那些依附其后的腐国、意国、高卢国、荷国和葡国等一干跟屁虫国家,必将随之土崩瓦解,失去继续顽抗的意志和能力。因此,整个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必须聚焦于对米国和熊国进行有效防守与精准打击。
战备工作的推进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短短一个月时间,跨越数大战区的庞大军事调动竟然已经全部部署完成,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然而,这看似迅速的行动背后,实则隐藏着无数的艰辛与努力。虽然实际的部队行动仅仅用了一周时间就宣告结束,但那些隐藏在行动背后的交接协调、物资调配、阵地构筑等繁琐细节,却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要将原本的防守兵力骤然提升四倍,这绝对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或者部队换防那么简单。这其中涉及到对未来作战态势的深远考量和精密安排。每一个部队的驻扎地点、防御纵深、进攻轴线,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一次规划准确,一步部署到位,绝对不能出现部队蜂拥而至、临时扎堆,然后再反复调整的低效局面。
而这种高效的部署,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前敌战区司令员丁伟。他对辖区内的每一寸山川地貌、每一处战略要点都了如指掌,仿佛这些地方已经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脑海里。同时,他对整体战局的走向也有着精准而独到的把握,这使得他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出如此完美的部署。
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无疑落在了火箭军司令孙铭的肩上。他需要将麾下的火箭旅规模从原有的十个旅急速扩编至二十个旅,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巨大。
虽然火箭军作为高技术兵种,其核心的技术骨干可以相对快速地集结到位,只要辅助操作岗位的士兵熟练掌握技能就能迅速形成战斗力,但孙铭对辅助兵种的要求同样严苛。他明确提出,每个辅助岗位的士兵,必须至少掌握一个相邻岗位的操作技能,确保关键岗位人员出现空缺时能随时顶替。
幸阅是,孙铭手中握有一张关键王牌——他亲手打造的教导团和各旅所属的保卫团。火箭军的编制虽不像其他战区那般庞大臃肿,但麻雀虽,五脏俱全。教导旅自不必,汇聚了全军顶尖的技术专家和具备特种作战能力的精英战士。而各旅的保卫团,则是孙铭极具前瞻性思维的产物,它们不仅是基地的守护者,更是专业技术兵种强大而可靠的储备池。
从征兵工作刚刚开始的时候,这些保卫团的兵员就已经被设定了严格的筛选标准。这个标准不仅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拥有成为技术兵的潜力。只有通过这样的筛选,才能确保进入部队的兵员具备良好的素质和发展潜力。
当这些兵员正式进入部队后,他们将接受一系列系统化、高强度的专业培训。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学习到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而在培训过程中表现特别优异的兵员,将会被直接选拔进入火箭旅的技术核心岗位,在实战环境中接受更深入的锤炼和考验。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兵员都能够一次性达到技术核心岗位的要求。对于那些暂时未能达标的兵员来,他们并不会被放弃,而是会继续留在保卫团内,一边学习深造,一边承担基地警戒、防卫等任务。同时,每隔三个月,他们还需要接受一次严格的技能考核。
通过考耗兵员,将立即被补充进入主力火箭团,成为其中的一员,开始承担更为重要的任务。而那些未能通过考耗兵员,则需要继续留在保卫团中学习并执行保卫工作,等待下一次考核机会的到来。
这样的训练模式,其最终目标是要将每个火箭旅的保卫团人员完全打散,然后分配到各个火箭团中去。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所有人员既能胜任技术操作,又能承担基地防卫任务,彼此之间可以灵活轮换,真正做到融为一体。
孙铭的这一系列举措,正是对刘铮核心战术思想的彻底贯彻:在自卫军中,人人皆为战斗员!无论你身处后勤保障、技术维护还是行政管理岗位,首先必须具备一名合格战斗员的军事素养和战斗技能,随时准备拿起武器投入战斗。自卫军坚决摒弃设置庞大臃肿、脱离战斗岗位的纯文职干部编制。所有的文职工作,均由具备战斗能力的战士在战斗间隙或轮休时兼任完成。
得益于全国范围内扎实的国防教育基础,孙铭的征兵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地方上,初中和高中阶段已实现学生全员常态化军训。当火箭军的招兵通知迅速下发至各级学校后,仅仅一周时间,所需兵员便全部招募完毕。所有应征入伍的新兵,以最快的速度被集中送往火箭军各基地军营,投入紧张的培训。此次大规模新兵运输,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空军战略投送能力的重要性:新兵们首先由县级单位统一送至市级军区,市级军区则直接动用大型军用运输机,将他们点对点地空运至火箭军基地机场,实现了“县-市-基地”三级无缝衔接,高效流畅。一次性招募十几万新兵,听起来规模惊人,但分摊到全国庞大的学校基数上,平均每所学校仅仅输送了十几名学生。因此,选拔过程得以优中选优,最终输送到火箭军的,都是各地品学兼优、身体素质过硬的青年学子。
这些青年学子一踏入火箭军军营,便跳过了普通新兵连的基础军事训练阶段,直接进入了紧张的专业技术学习。针对新兵的理论知识培训被高度浓缩,仅用一周时间便告完成。紧接着,所有新兵便被迅速打散,与经验丰富的老兵混合编组,立即投入高强度的实战化训练环境。
这次火箭军一次性成功征召并高效整训十万新兵的壮举,充分展现了华夏在战备动员、兵员储备和快速转化战斗力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未来打赢这场艰苦卓绝的御国保卫战,奠定了无比坚实的根基。
喜欢穿越亮剑:从苍云岭开始请大家收藏:(m.6xxs.com)穿越亮剑:从苍云岭开始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