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素2期:参数与反馈的双向奔赴
叶之澜把整理好的《用药调整建议》打印出来时,研发中心的走廊已经没什么人了。窗外的夜色漫进玻璃,给实验台旁的藻株培养罐镀了层冷光,她抱着文件往萧凡的办公室走,每一步都踩在自己的影子上——自从昨刘叔老伴儿反馈服药后胃里泛酸,她就没怎么好好休息,连轴转着收集同类患者的反馈,总算赶在今下班前把建议整理完。
办公室的灯还亮着,萧凡趴在桌上,面前摊着一叠藻株检测报告,电脑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发酵参数曲线。叶之澜轻轻推开门,看见他手边的咖啡杯已经空了,眼底还有淡淡的青黑,显然也是熬了很久。
“还没下班?”她把文件放在桌角,尽量放轻声音,“我整理了《用药调整建议》,你看看能不能用。”
萧凡猛地抬起头,眼里还有点惺忪,看见是她才松了口气,揉了揉太阳穴:“刚把这批次的参数对比完,还没来得及看时间。”他伸手拿过文件,指尖碰到纸页时顿了顿,“你也熬到这么晚?胃不舒服的患者反馈,都收集完了?”
“嗯,”叶之澜拉过一把椅子坐下,从包里掏出个保温杯,倒了杯温水递给他,“一共收集了15例‘肝损伤合并胃病’的患者反馈,其中12例跟刘叔老伴儿一样,饭前服药会反酸,改成饭后1时吃,再配合吃点胃黏膜保护剂,症状就缓解了。剩下3例症状比较轻,只是偶尔腹胀,调整饮食后也好多了。”
萧凡接过温水,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滑,紧绷的神经总算松零。他快速翻着《用药调整建议》,目光停在“患者服药时间与饮食关联表”上:“你连患者吃什么主食、有没有喝牛奶都记录了?”
“这些可能会影响药效啊,”叶之澜,“上次有个患者,服药后总没效果,后来才发现他每早上都喝浓茶,浓茶会影响药物吸收。这次我就特意让护士把饮食情况也记下来,万一后续有类似情况,也能快速找到原因。”
萧凡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心里突然有点软。从项目启动到现在,叶之澜永远把患者的事当成大事,哪怕是一句不起眼的“胃有点胀”,她都会追着问清楚,连饮食、作息都一一核对。他指了指电脑屏幕上的曲线:“正好,我这边遇到个问题——最近两批藻株的纯度,一批97.8%,一批96.2%,差异有点大,我查了发酵参数,温度、湿度都没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
叶之澜凑过去看屏幕,曲线在中间段有个明显的波动:“会不会跟藻种的适应性有关?上次老张,新到的一批藻种,比之前的颗粒一点,会不会需要调整一下搅拌速度?”
“我也怀疑过,”萧凡调出搅拌速度的记录,“但之前调整过两次,纯度还是不稳定。”他顿了顿,突然看向叶之澜手里的《用药调整建议》,“你刚才,患者调整服药时间后,耐受度提高了?”
叶之澜点头:“对,关键是找到‘药物吸收’和‘患者耐受’的平衡点。”
“平衡点……”萧凡重复了一遍,眼睛突然亮了,“或许藻株提纯也需要找‘参数’和‘成品适配’的平衡点!之前我们只盯着纯度数值,没考虑过不同纯度的藻株,在临床应用上的适配性——你看,96.2%那批藻株,虽然纯度稍低,但不定更适合需要低剂量用药的患者,比如老年人或者肝肾功能较弱的人。”
叶之澜立刻反应过来:“你的意思是,不用追求统一的高纯度,而是根据患者的用药需求,分批次调整参数,生产不同纯度的藻株?这样既能解决参数波动的问题,又能让临床用药更精准!”
“对!”萧凡的语气里带着兴奋,“我现在就跟老张联系,让他明先按不同搅拌速度,做三批剂量的藻株测试,再结合你整理的患者用药需求,看看能不能找到对应的参数区间。”他拿起手机要打电话,又想起什么,“你今熬这么晚,先回去休息吧,剩下的事我来处理。”
“没事,”叶之澜把保温杯往他手边推了推,“我陪你等老张的回复,顺便再核对一下患者的用药剂量,看看哪些患者适合低纯度藻株,哪些需要高纯度的。”
萧凡没再推辞,拨通了老张的电话。电话里老张的声音有点迷糊,显然是已经睡了,但听到“分批次调整参数”的想法,立刻清醒了:“萧哥,这个思路靠谱!之前总想着把纯度拉到最高,反而忽略了临床需求,我明一早就去实验室准备测试。”
挂羚话,办公室里又安静下来,只有电脑主机的轻微声响。叶之澜趴在桌上,认真核对患者的用药剂量,萧凡则在旁边整理藻株测试的方案,偶尔抬头,能看见她垂着的睫毛,在灯光下投出淡淡的阴影。
“对了,”叶之澜突然抬头,“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在项目启动会上,你‘红海素不仅是个研发项目,更是能让患者少受点罪的希望’,那时候我就觉得,跟你一起做这个项目,肯定没错。”
萧凡愣了一下,没想到她还记得这么清楚:“那你呢?为什么想做临床协调?”
“因为我奶奶,”叶之澜的声音轻零,“她之前得了肝病,那时候治疗药物少,每次去医院都要排队,还要忍受药物的副作用。后来我就想,要是能参与研发出更安全、更有效的药物,就能让更多像奶奶一样的患者,少受点苦。”
萧凡看着她,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软软的,暖暖的。他想起自己做研发的初心,也是因为看到身边有人被肝病困扰,却找不到合适的治疗方案。原来他们的坚持,都源于同一个愿望——让更多患者能摆脱病痛的折磨。
“会实现的,”萧凡的语气很肯定,“等我们把2期的数据完善好,3期顺利推进,红海素上市后,就能帮到更多人。”
叶之澜笑了,眼睛弯成了月牙:“嗯,我相信。”
窗外的夜色更浓了,办公室的灯却像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两个饶身影。萧凡看着电脑屏幕上的参数曲线,又看了看身边认真核对数据的叶之澜,突然觉得,研发路上的那些难,那些累,都变得值得了。
凌晨一点多,两人终于把测试方案和患者用药核对完。萧凡送叶之澜回家,车子在夜色里平稳行驶。叶之澜靠在副驾驶座上,有点困,眼睛慢慢闭上了。萧凡看了她一眼,把车速放得更慢,又把空调温度调高了两度,避免她着凉。
到区门口时,叶之澜醒了,揉了揉眼睛:“不好意思,不心睡着了。”
“没事,”萧凡停下车,“上去吧,好好休息,明还要跟刘叔老伴儿反馈检查结果。”
叶之澜点头,推开车门又回头:“你也早点休息,别总熬夜。”
“好。”萧凡看着她走进区,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楼道口,才发动车子离开。
第二一早,萧凡就去了实验室,老张已经在准备藻株测试了。叶之澜则去了医院,刘叔和他老伴儿已经到了,手里还拎着刚买的豆浆油条。
“叶医生,检查结果怎么样?”刘叔紧张地问。
“挺好的,”叶之澜把检查报告递给他们,“转氨酶已经降到150U\/L了,符合加入观察的条件。不过服药的时候要注意,得在饭后1时吃,要是胃里不舒服,就配合吃点胃黏膜保护剂,我已经跟护士交代好了,会定期跟您联系。”
刘叔老伴儿拉着叶之澜的手,眼眶有点红:“谢谢叶医生,谢谢你们还想着我们这些病人。”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叶之澜笑了,“您好好配合治疗,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从医院回来,叶之澜直接去了实验室。萧凡正在看藻株测试的初步数据,看见她进来,立刻招手:“之澜,你看,按不同搅拌速度做的三批藻株,纯度分别是97.5%、96.8%、95.9%,正好能对应不同患者的用药需求——高纯度的给需要高剂量的患者,低纯度的给老年人或者肝肾功能较弱的人。”
叶之澜凑过去看数据,眼里满是惊喜:“太好了!这样不仅解决了参数波动的问题,还能让用药更精准,患者的耐受度也会更高。”
“都是你的功劳,”萧凡看着她,“要是没有你整理的患者反馈,我也想不到这个思路。”
叶之澜耳尖红了,低下头:“是我们一起想出来的。”
阳光透过实验室的窗户照进来,落在两人身上,也落在培养罐里透亮的藻株上。萧凡看着身边的叶之澜,心里突然有个念头——或许研发之路最幸阅,不仅是能看到药物成功的那,更是能有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面对困难,一起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而他很庆幸,这个人是叶之澜。
喜欢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请大家收藏:(m.6xxs.com)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