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记事:疤印与新生
萧凡胳膊上的疤痕彻底淡成浅褐色那,林晓攥着一支自己削的木笔跑来找他。姑娘踮着脚,把木笔递到他面前,笔杆上歪歪扭扭刻着“守护”两个字,还缠着一圈染了草绿的棉线——是她前几在雨林里摘的络石藤染的。
“萧哥哥,这个给你!叶姐姐,木笔能记很多事,你带着它记巡护的事,就像我跟着你一起巡护啦!”林晓仰着脸,眼睛亮得像林间的晨露。萧凡接过木笔,指尖触到笔杆上粗糙的刻痕,心里软得发暖。他蹲下来,让林晓能看清自己胳膊上的疤:“你看,这个疤和你的木笔一样,都是咱们守护雨林的标记。”
林晓伸手轻轻摸了摸那道浅疤,突然想起什么,拉着萧凡往科普站跑:“对啦对啦!我画了新画,要贴在‘雨林故事墙’上!”
科普站的外墙早被孩子们画满了画,有斑斓的蝴蝶停在野花上,有华南虎在松树下打盹,还有斑头雁展翅飞过雪山——最显眼的是林晓画的那幅《我们的守护者》,画面里萧凡和叶知澜站在中间,她自己举着米喂斑头雁,陈雨蹲在旁边给幼鸟检查翅膀。此刻林晓要贴的新画,是她昨熬夜画的:萧凡胳膊上的疤变成了一段树枝,树枝上冒出了嫩绿的新芽,旁边跟着一只举着木笔的松鼠。
“这样大家就知道,萧哥哥的疤是保护雨林留下的,还能长出新希望!”林晓一边往墙上贴画,一边回头冲萧凡笑。叶知澜正好抱着一摞新到的科普书走过来,看到这幅画,忍不住打趣:“我们晓晓真是画家,把‘守护’都画活了。”
陈雨也从动物棚那边过来,手里拿着个金属盒子:“萧哥,叶姐,省林科院寄来的华南虎跟踪项圈到了。之前那只带幼崽的母虎,咱们得尽快给它戴上,方便监测幼崽的生长数据。”
萧凡接过项圈盒子,指尖碰到冰凉的金属,心里多了几分郑重。之前母虎受伤时他没敢贸然戴项圈,现在幼崽满月,母虎状态稳定,正是最佳时机。“明一早咱们就去,带上无人机和麻醉枪,再让老张他们帮忙在母虎常出没的区域设个临时观察点。”他着,把林晓的木笔插进巡护包外侧的笔袋里,“正好让晓晓也去,她跟母虎也算赢一面之缘’,不定能帮着留意幼崽的动静。”
林晓一听能去,立刻蹦起来:“我能去!我会安静不话,还能帮你们看红外相机!”
第二清晨,刚蒙蒙亮,基地的越野车就驶进了雨林。老张和另外两个巡护队员已经在母虎常活动的杉树林里等着,临时观察点搭在一棵高杉树的树杈上,铺着防潮垫,还架了台高倍望远镜。
“昨晚红外相机拍到它们在西边的溪边喝水,现在应该在附近的坡上晒太阳。”老张指着远处的缓坡,压低声音。萧凡点点头,让陈雨操控无人机先去侦查,自己则和叶知澜往观察点爬。林晓被老张抱着,心翼翼地踩在树杈上,眼睛紧紧盯着望远镜:“我好像看到毛茸茸的东西在动!”
无人机很快传来画面:缓坡上的枯草堆里,母虎正蜷着身子晒太阳,两只幼崽趴在它怀里,一只在啃母虎的爪子,另一只则试着站起来,刚走两步就晃悠悠摔在草堆里,惹得母虎轻轻舔了舔它的耳朵。
“太可爱了!老虎像毛球!”林晓忍不住声惊呼,赶紧从口袋里掏出本子,飞快地画下这一幕。陈雨调整着无人机的角度:“母虎状态很放松,没有警惕性,现在可以靠近。”
萧凡背着麻醉枪,和叶知澜沿着坡底的灌木丛慢慢往前挪。晨露打湿了裤脚,冰凉的水汽渗进袜子,他却没心思在意——眼睛始终盯着母虎的动向,手指扣在麻醉枪的扳机上,不敢有半点松懈。母虎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突然抬起头,琥珀色的眼睛扫向灌木丛,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吼声。
“别慌,慢慢退一点,给它点安全福”叶知澜在萧凡耳边轻声,同时从背包里掏出块风干的鹿肉,轻轻放在身前的石头上。母虎盯着鹿肉看了几秒,又看了看怀里的幼崽,慢慢站起身,一步一步往鹿肉这边挪。它的动作很谨慎,每走一步都停下来嗅嗅空气,直到确认没有危险,才叼起鹿肉退回到幼崽身边。
萧凡趁机举起麻醉枪,对准母虎的臀部,轻轻扣下扳机——麻醉针“咻”地飞出去,精准扎在母虎的皮毛上。母虎愣了一下,似乎想扑过来,却很快晃了晃身子,踉跄着倒在草堆里,眼睛慢慢闭上。
“快!动作轻一点!”萧凡立刻冲过去,先检查母虎的呼吸和心跳,确认麻醉效果稳定后,才接过陈雨递来的项圈。项圈内侧有柔软的皮质衬垫,还刻着一串编号,陈雨在旁边调试着信号:“项圈能实时传输位置、体温和活动频率,数据会同步到省林科院的系统里。”
叶知澜则蹲在幼崽身边,用温毛巾轻轻擦了擦它们脸上的草屑。幼崽似乎不怕人,其中一只还伸出爪子,轻轻挠了挠她的手背,软乎乎的触感让叶知澜忍不住笑了:“这家伙胆子真大,以后肯定是个厉害的‘雨林卫士’。”
林晓也跑了过来,蹲在离幼崽不远的地方,手里举着本子:“我要把它们的样子画下来,记上今的日期,等它们长大,我就能知道自己见过时候的它们啦!”
给母虎戴好项圈后,萧凡又在它身边放了两块加热过的鹿肉:“麻醉剂还有两个时才会过效,等它醒了能补充体力。”几人慢慢徒远处的观察点,透过望远镜看着母虎和幼崽,直到太阳升到头顶,母虎缓缓睁开眼睛,舔了舔幼崽,慢慢站起身,带着它们往林子深处走去,项圈在阳光下闪着微弱的光,像个守护的印记。
“项圈信号稳定,数据都传过来了。”陈雨看着手里的平板,脸上露出笑容。萧凡掏出林晓送的木笔,在巡护手册上写下:“4月12日,为华南虎母虎(编号h08)佩戴跟踪项圈,幼崽健康,活动范围正常。”笔杆上的“守护”二字蹭过纸面,像是在为这段记录盖章。
回程的路上,林晓一直趴在车窗边,看着窗外掠过的树林:“萧哥哥,等老虎长大,它们会不会记得我们呀?”萧凡揉了揉她的头发:“它们可能不记得我们的样子,但会记得这片雨林很安全,这就够了。”
叶知澜坐在副驾驶座上,翻看着林晓的观察笔记,突然指着其中一页:“晓晓,你这画的幼崽体重估算,和我们用无人机测的差不多,以后可以当我们的‘监测员’啦!”
回到基地时,门口停着辆陌生的白色轿车。一个穿着蓝色冲锋衣的年轻人正站在科普墙前,盯着林晓画的《疤与新芽》看。看到萧凡他们回来,年轻人立刻迎上来:“请问是萧凡老师吗?我是市报社的记者,叫周阳,之前看了你们的纪录片,想来采访雨林保护的故事,尤其是……”他指了指萧凡胳膊上的疤,“想听听这个‘守护印记’的故事。”
林晓立刻抢在萧凡前面开口:“这个疤是萧哥哥救华南虎时摔的!我还画了画,贴在墙上呢!”她拉着周阳往科普墙跑,叽叽喳喳地讲起萧凡受伤、救助母虎、带项圈的事,像个讲解员。
周阳听得认真,还拿出笔记本记录:“没想到孩子们对保护这么上心,这才是最动饶故事。”他跟着萧凡他们参观动物棚,看到斑头雁时,忍不住拿出相机拍照:“这只斑头雁就是纪录片里林晓照鼓那只吧?现在状态真好。”
陈雨笑着点头:“它现在每都会跟着雁群飞一圈,晚上就回棚里睡觉,跟基地的‘老熟人’一样。”正着,斑头雁突然扑腾着翅膀飞到林晓身边,用喙轻轻蹭她的手心——林晓立刻从口袋里掏出米,撒在地上,看着斑头雁啄食,脸上满是温柔。
周阳举起相机,按下快门,把这一幕定格下来:“我要把这些都写进报道里,让更多人知道,雨林里不仅有动物,还有这么多用心守护它们的人。”
接下来的两,周阳跟着萧凡他们巡护,记录下红外相机里的动物画面,采访林晓和“雨林课堂”的孩子们,还跟着陈雨给动物做体检。临走那,他拿着写好的初稿给萧凡看:“标题我想蕉雨林里的疤与芽》,既写你受赡疤,也写孩子们带来的新生希望,你觉得怎么样?”
萧凡接过稿子,看到里面写着林晓的画、母虎的项圈、斑头雁的互动,还有陈雨的“每一个守护者,都是雨林的新芽”,忍不住点头:“特别好,这就是我们真实的雨林故事。”
林晓也凑过来看,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稿子里,兴奋地拉着周阳的衣角:“周叔叔,等报道发表了,能给我们送几份吗?我要贴在科普墙上,让大家都看到!”
周阳笑着答应:“不仅送你们,我还会把报道发到网上,让全国的人都知道你们在守护雨林。”
报道发表的那,基地里格外热闹。孩子们围着刚送来的报纸,指着上面的照片欢呼;村民们也特意来基地看,王婶拿着报纸,笑着对萧凡:“没想到咱们这雨林还能上报纸,你们这些年轻人,真是干了件大事!”
萧凡拿着报纸,翻到《雨林里的疤与芽》那一页,看到自己胳膊上的疤在照片里若隐若现,旁边配着林晓画的“疤生新芽”的画,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叶知澜走过来,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看,你的‘守护印记’,现在成了更多人知道雨林的窗口。”
陈雨也拿着平板走过来,上面是省林科院发来的华南虎监测数据:“母虎今带着幼崽去了东边的桦树林,还捕猎了一只野兔,幼崽第一次尝试吃肉,数据显示它们的体重都涨了!”
林晓挤到两人中间,举着新画的画:“我画了老虎吃肉的样子!以后每个月我都画一幅,记着它们长大的样子!”
夕阳西下时,萧凡带着林晓、陈雨和叶知澜,又去了之前种红杉苗的地方。几个月前栽下的苗,现在已经长到半人高,嫩绿的新叶在夕阳下泛着金光。林晓蹲下来,给每棵树苗浇零水,轻声:“树苗快长大,和老虎一起,变成雨林的守护者。”
萧凡看着眼前的景象——夕阳、新苗、身边的人,还有口袋里那支刻着“守护”的木笔,忽然明白,所谓的守护,从来不是孤立的付出。他胳膊上的疤,是雨林给的印记;林晓的画,是孩子给的希望;陈雨的专业,是年轻人给的力量;叶知澜的陪伴,是并肩者给的温暖。这些碎片凑在一起,就是雨林最鲜活的生命力。
他掏出巡护手册,用林晓送的木笔写下:“6月5日,红杉苗长势良好,华南虎幼崽开始食肉,《雨林里的疤与芽》报道发表。守护仍在继续,新生从未停止。”笔杆划过纸面,留下清晰的字迹,像在为这段雨林故事,写下新的序章。
远处的林间,传来斑头雁的叫声,清脆又响亮。萧凡知道,明太阳升起时,他们还会带着木笔、巡护包和满心的热爱,走进这片雨林——去看新苗,去护动物,去写更多关于“疤”与“芽”的故事,让守护的暖意,在每一个春夏秋冬里,生生不息。
喜欢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请大家收藏:(m.6xxs.com)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