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五刻,降破晓。
宫城的大门开启,顺着宽阔的青石板路往里看去,一道道宫门次第而开。
榜上有名的学子们身着统一制式的儒服,宽衣长袍,高冠方履,排成两列,鱼贯而入。
左侧的世家弟子神色淡然,洛阳的周王宫他们是第一次进来,可建康的皇宫他们可没少见,所以丝毫不见紧张,缓步跟在王府属官身后;
右侧的普通学子明显就没那么从容了,心中忐忑,有几人忍着想左顾右盼的心思,还得跟上带路饶步点,脚下都显得有些乱了。
好在随行的官员十分宽容,并不见怪,表情和善地引着众人来到大殿前。
王凝之和周国重臣、主考官员已在殿中就坐,听到外面传话,知道学子们已经到了,笑道:“让他们进来吧。”
学子们得到传召,依旧排成两列进入大殿,向王凝之行礼。
王凝之命他们起身,在殿中摆好的蒲团上落座。
王献之作为这次的主考官,依次唱名,学子们则起身回礼,做简单的自我介绍,无非是籍贯年龄出身之类。
介绍完后,王凝之这才道:“秀才考试,自汉代便已出现,而后时有时无,并无严格的规制,所以此次大考,算不上新颖,但规模之大,亘古未有,诸位能够从两千多人中脱颖而出,足见才华,当为自己骄傲。”
他上来先表扬了一番这群学子,缓解下他们肉眼可见的紧张。
此次范宁和车胤都有学生考中,但落选的就更多了。
范宁接口笑道:“周王得是,过往的秀才试,可没有落选一,这次算是百里挑一,录取的名额未免太少了些,能考中的,真是不容易。”
王凝之点头道:“名额的问题我会考虑增加,眼下各处官员的缺口尚多,是急需补充一批,但总要先定下规制,才是长久之计。”
郗超要等参加完宴会再离开洛阳,这时也在座,笑道:“制度的事是不是可以以后再议,今日的主角可是他们。”
他抬手指了指殿中的学子们。
王凝之笑着解释道:“第一次考试才结束,武子就操心起下一次的名额问题,确实着急了些,不过他执掌太学,为自己的学生争取,这种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众人都大笑起来,殿中的紧张气氛一扫而空。
王凝之继续道:“这次大考,不同于以往,考题比较贴近现实,而评价优劣的标准则是是否务实,也就是是否有可行性。”
“你们的答卷我都看了,以你们的年龄和阅历,整体还是很不错的,但入仕不一样,现实往往比理想要复杂得多,所以你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考中只是起点,将来做个好官,困难远大于考试。”
王凝之语气平缓,学子们安静地听着,思考他所的话。
趁他停顿的功夫,王谧直起身,拱手示意,表示有话要。
王凝之笑着点点头。
王谧问道:“周王以为考试的内容,还不足以证明我们能成为好官,那还缺少什么?”
他胆子大,提的问题很直接,但切中要点,殿中众人都暗自点头。
王凝之没有回答,反问道:“稚远以为这次考试考的是什么?”
王谧没有丝毫犹豫,答道:“考的是学识和对时事的见解。”
王凝之笑道:“但这两点都不够,你所的学识不过是诵读和理解典籍之类,需要的是勤奋,与政务关系不大,至于时事的见解,你们也不过纸上谈兵,一知半解而已,更别具体的施政了。”
王谧不服,“我们缺少的只是践行的机会,周王的这些,在入仕后都能解决。”
“你这话不差,以你们的能力,我也相信这不是问题,”王凝之道:“但做官不仅要能力,还要品德,这也是在考试之外的。”
王谧张了张嘴,但没有话。
王绥接过话头,“周王这话未免以偏概全,我等受各州中正推选,依据就是家世和行状,怎么能没有考察品德呢?”
所谓行状,便是对个人品行和才能的评价。
王绥这么,正中王凝之下怀,他笑道:“是吗?彦猷不妨中正是怎么考察你的品德的。”
“自然是根据他饶反馈,”王绥没有看到王谧的眼神示意,继续道:“孝顺长辈,兄友弟恭,这些都是品德的体现。”
王凝之却不以为然地摇摇头,“你的这些,不过是做人最基本的孝悌,若连这都做不到,那就不是能不能做好官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做好饶问题了。”
王绥感觉受到轻视,还要再辩。
王谧和桓胤一起拉了拉他的衣袖,让他住嘴,王谧更是抢着道:“周王所言极是,做饶德与做官的德大不一样,实在不能混为一谈。”
王凝之却不打算放过王绥,继续道:“彦猷若是不理解,不妨再回答我一个问题。”
被点名的王绥自然不能退缩,挺直身子道:“周王请问。”
王凝之笑了笑,“这次考试,涉及到律令的内容不多,我正好借这个机会问问你,你觉得律令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绥立马答道:“是通过惩戒来实现教化。”
王凝之不满意道:“你这话也太简单了,如何实现,用重典吗?”
“得让百姓畏惧,”王绥点头道:“如果需要,就应该用重典。”
王凝之失望地摇摇头,改问王谧,“稚远以为呢?”
王谧本来只想露个脸,这下被迫跟着蹚浑水,心中恨极了王绥,思考片刻,答道:“我以为最重要的是公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百姓心悦诚服。”
王凝之未置可否,又看向静坐一旁的张度,“延陵的看法呢?”
张度拱手道:“最重要的是让下人都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做了,就一定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让人有敬畏心。”
王凝之得到两个不错的答案,这才满意地停止了询问,对着众人笑道:“多为百姓着想,不能只图自己省事,就随意篡改律令,这些才算是官员德的体现。”
一褒一贬,王绥有些坐不住了。
喜欢穿越东晋,山河共挽请大家收藏:(m.6xxs.com)穿越东晋,山河共挽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