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图虎

青灯轻剑斩黄泉

首页 >> 巴图虎 >> 巴图虎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替嫁渣男?和离后庶女转嫁反派大佬 星穹铁道:转生之后变得太无敌了 复仇漩涡 修仙小书生 【柯南】在柯学世界科学摇号 渔村小雪 我的抗战有空间 天道烬长生 十里芳菲 四合院,开局何雨水送走一大爷
巴图虎 青灯轻剑斩黄泉 - 巴图虎全文阅读 - 巴图虎txt下载 - 巴图虎最新章节 - 好看的N次元小说

第982章 假信诱敌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982 章:假信诱敌(至元四十五年春的史宅之诈术谋)(至元四十五年春?临安元军羁押营与中都白虎殿情报房)

至元四十五年春,临安城破后第三日,史宅之被关押在元军羁押营的单间内 —— 房内仅一桌一椅,墙角堆着粗布被褥,与他此前史府的奢华截然不同。他靠在墙边,指尖反复摩挲着袖口残存的丝绸纹样(曾是南宋户部尚书的官服碎片),心里满是不甘与愤懑:他并非忠于南宋宗室,而是无法接受 “权力尽失” 的结局,更无法容忍自己沦为元廷的阶下囚。

“我掌江南粮道数年,岂能就此认输?” 史宅之喃喃自语,眼前闪过元军入城时的场景 —— 巴图额尔敦的骑兵呼啸而过,赵昀瘫倒在地,而他自己被元军按在互市场的泥地里,尊严尽失。这种屈辱,让他燃起 “绝地反击” 的念头:若能诱萧虎轻进中都,元军首尾不能相顾,他便可趁机联络徐党残余,夺回临安,重掌权力。“萧虎虽谋深,却也盼着速定江南,” 史宅之眼神变得阴鸷,“中都若‘空虚’,他定会动心 —— 这便是我的机会。”

他的动因,本质是 “权欲凌驾于一潜。此前他挑拨赵昀猜忌萨仁,是为夺织坊与农耕管理权;如今设计假信,仍是为了权力 —— 他不在乎南宋宗室的存亡,也不在乎临安百姓的安危,只盼着借元军的混乱,重回权力巅峰。“就算南宋亡了,我也要做最后的赢家,” 史宅之对着墙壁冷笑,“萧虎想安稳接管江南,我偏要让他后院起火。”

关押期间,元军按萧虎的指令 “待其宽厚”—— 每日供应粗粮、允许在营内走动,这反而给了史宅之观察与谋划的时间。他留意到羁押营的元军守卫多是新募士兵,对南宋内部事务不熟;营外常有元廷细作与城内萨仁的人联络,传递情报的频率很高 —— 这让他意识到 “情报传递是突破口”:仿元廷核心细作的笔迹传假信,既能避开元军的直接监控,又能精准打击萧虎的决策。

更关键的是,他想起此前与楚兰的几次接触 —— 楚兰作为萨仁的侍女,常代表萨仁与南宋户部对接,他见过楚兰写的 “双法协作文书”,对其笔迹与行文风格有印象。“楚兰是元廷在临安的核心联络人,她的信,萧虎定会重视,” 史宅之心里有了计划,“只要仿得逼真,让萧虎信中都空虚,他便会分兵袭中都,临安的元军兵力减弱,我便可趁机翻盘。”

史宅之要实施计划,第一步便是获取楚兰的真实笔迹与行文样本 —— 没有足够的参照,假信极易被识破。他将希望寄托在仍潜伏在临安城内的亲信李福身上:李福此前是他的幕僚,元军入城后伪装成 “普通商贩”,未被元廷察觉,仍是他与外界联络的唯一通道。

史宅之通过羁押营的 “送饭杂役”(徐党残余,被他早年收买),传递密信给李福,信中写道:“速去西暖阁,取楚兰与中都往来的文书,重点是‘涉及中都军情’的信件,需完整,勿遗漏笔迹细节。” 为确保李福明白重要性,他还在密信中画了一个 “虎符” 简笔画 —— 暗示假信将围绕 “中都军事” 做文章。

李福接到密信后,不敢耽搁。他知道西暖阁是萨仁与楚兰的居所,守卫虽不严,但文书多藏在萨仁的书房,需格外谨慎。他选在深夜,穿着元军护治千户的粗布服(此前从溃败的元军士兵身上夺得),伪装成 “巡查护治千户”,来到西暖阁外。

西暖阁的侍女翠(曾是史宅之派去的眼线,后被萨仁感化,却仍对史宅之有忌惮)正在门口值夜,见李福过来,紧张地问:“千户大人,深夜来此何事?” 李福故意板起脸:“奉萨仁姑娘之命,取楚兰姑娘的旧文书,核对双法协作记录,耽误不得。” 翠虽有疑虑,却也不敢违抗 “萨仁的命令”,只能引李福进入书房。

书房内的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类文书,李福按史宅之的叮嘱,重点翻找 “标注楚兰署名” 的信件。他找到三封:一封是楚兰写给中都李默的 “双法进展信”,提及临安流民织坊的情况;一封是楚兰与耶律楚材的 “军情简报”,提到中都虎卫营的部署(此前的常规信息);还有一封是楚兰写给萧虎的 “生辰贺信”,行文更随意,有大量关于中都的日常描述。李福不敢多待,将三封信用粗布包好,假装 “核对无误”,匆匆离开西暖阁。

回到藏身的 “周记木斜(之前元廷细作老周的据点,已被李福接管),李福仔细检查三封文书:楚兰的笔迹特点很明显 ——“互” 字的横画略斜,“直 字的竖画收笔较轻,行文常用 “姑娘”(指萨仁)、“中都白虎殿” 等特定称呼,且喜欢在信尾加 “盼速复” 三字。这些细节,被李福一一记录在桑皮纸上,连夜送往羁押营,交给史宅之。

史宅之看着文书与李福的记录,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有了这些,假信便有了七分真。”

史宅之明白,“仿笔迹” 非普通工匠能胜任,需找 “精通书法、熟悉文书体例” 且 “忠于自己” 的人。他想起南宋内府曾有一位擅长 “仿帖” 的老吏张墨 —— 张墨曾在文书房任职三十年,因得罪史宅之被罢官,后靠抄书为生,对史宅之既有敬畏,又有求复职的渴望,是理想人选。

李福按史宅之的指令,在临安城的 “抄书坊” 找到张墨。张墨年近六十,头发花白,正伏在案上抄录《论语》,案上摆着一支磨得光滑的狼毫笔、一锭松烟墨。“张老,史相公有请,” 李福低声道,“若能帮史相公办成一件事,你不仅能复职,还能升为文书房主事。” 张墨闻言,眼睛一亮 —— 他蹉跎数年,早已盼着重回官场,立刻答应:“只要能为史相公效力,老朽万死不辞。”

李福将楚兰的三封文书与史宅之的 “笔迹分析” 交给张墨,叮嘱道:“你需模仿楚兰的笔迹写一封信,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 —— 史相公了,差一点都不校” 张墨接过文书,仔细研究:他先将楚兰的 “互”“直“都” 等常用字剪下来,贴在纸上反复临摹;再分析其行文节奏 —— 楚兰写信多是 “先述实务,再提建议,最后盼复”,语气偏急切,符合年轻细作的特点。

史宅之还通过李福,给张墨送去 “专项培训”:一是 “工具适配”—— 提供与楚兰常用的 “中都狼毫笔” 同款的笔、“松烟墨”(楚兰的墨色偏淡,张墨需加少量水调和)、“桑皮纸”(元廷细作用纸),确保书写载体与楚兰一致;二是 “语气模仿”—— 让张墨反复朗读楚兰的生辰贺信,体会其 “对萧虎的敬畏”“对萨仁的关潜,避免假信中出现 “语气生硬” 的破绽;三是 “细节修正”—— 张墨每写一个字,李福便对照楚兰的原字检查,若 “互” 字的横画不够斜、“盼速复” 的收笔过重,便要求重写,直到与原字几乎无差别。

培训过程中,张墨曾因 “楚兰的连笔” 犯难 —— 楚兰写 “虎卫营” 时,“卫” 与 “营” 常连笔,张墨初写时总显得刻意。史宅之得知后,通过李福传话:“连笔需自然,就像你抄书时的顺手而为,别刻意模仿,要记在心里,形成习惯。” 张墨按此方法,每临摹楚兰的连笔字百遍,直到不用思考,也能写出自然的连笔。

经过五日的培训,张墨写出的 “练习信” 已能以假乱真 —— 李福将练习信拿给曾见过楚兰文书的南宋户部老吏看,老吏竟未察觉异常,还道:“这是楚兰姑娘的字吧?跟之前的文书一模一样。” 李福将结果汇报给史宅之,史宅之终于松了口气:“仿字的人,选对了。”

史宅之设计假信时,遵循 “七分真、三分假” 的原则 —— 以楚兰过往文书中的真实信息为基础,掺入 “中都空虚” 的假情报,再用 “紧急语气” 与 “具体细节” 包装,让萧虎难以分辨真伪,同时精准击中萧虎 “速定江南” 的心理。

假信的开篇,先以 “真实实务” 铺垫,降低警惕:“孙女楚兰谨禀萧将军:临安双法如常推进,流民织坊已恢复十处,萨仁姑娘专注农耕,未察他异 —— 前日与中都驿馆联络,听闻燕云粮车已抵临安,心甚安。” 这段内容,与楚兰此前的 “双法进展信” 高度契合,萧虎看到后,会先认定 “信的来源可靠”。

接着,自然过渡到 “中都军情”,掺入假情报:“然近日从元军守卫口中听闻,中都虎卫营主力随巴图额尔敦驻临安西郊,仅留两千老弱守白虎殿;军器库的箭矢不足三成,粮储仅够十日 —— 守卫还,萧将军盼速定江南,已密令中都减少防备,集中兵力于临安。” 这些假情报,每一条都有 “具体细节”:“两千老弱”“箭矢不足三成”“粮储十日”,而非笼统的 “中都空虚”,让信息更显真实;同时提及 “元军守卫口中听闻”,为情报来源找了合理借口,避免被质疑 “楚兰为何能知晓核心机密”。

然后,抛出 “诱饵”,刺激萧虎行动:“孙女以为,中都空虚是赐良机 —— 若将军率精锐袭中都,元军首尾不能相顾,临安元军必回援,萨仁姑娘在此孤立无援,我可趁机控制织坊与农耕试点,助将军速定江南。此事需速行,若拖延,中都恐补防,错失良机。” 这番话,既符合楚兰 “为元廷治世着想” 的表面身份,又精准击中萧虎 “速战速决” 的需求 —— 萧虎虽谋深,却也希望减少江南的抵抗时间,若中都真的空虚,袭中都确实是捷径。

假信的结尾,模仿楚兰的常用格式:“萨仁姑娘未察此况,孙女不敢当面禀报,恐误事,故修此书,盼将军速复,定后续之策。楚兰顿首,至元四十五年春。” 落款处还按楚兰的习惯,盖了一个的 “兰” 字私印(张墨按史宅之的指令,仿刻了一枚,材质为木,与楚兰的铜印颜色相近,不细看难以分辨)。

史宅之看完张墨写好的假信,反复检查:“‘虎卫营’的连笔是否自然?‘粮储十日’的表述是否像楚兰的语气?” 确认无误后,他让张墨将假信折成块,用 “隐墨” 在信尾加了一行字(非关键信息,仅为 “验证笔迹” 的附加项):“西郊互市场的木栅栏已拆,元军骑兵出入方便。” 这行字,是楚兰日常会提的 “实务细节”,进一步增加假信的可信度。

“这封信,足以让萧虎动心,” 史宅之将假信交给李福,“下一步,就是把它送到中都,送到萧虎手里。”

假信写好后,如何 “安全送到中都、让萧虎相信是楚兰所发”,成了史宅之计划的关键 —— 传递人需熟悉元廷情报网络的运作方式,能避开元军的盘查,且身份不易暴露。经过筛选,史宅之选定了王二(原南宋细作,曾潜入元廷驿路传递情报,后因南宋溃败藏匿,被李福找到)。

王二的优势有三:一是 “懂元廷情报流程”—— 他曾冒充元廷细作,知道元廷细作传递情报需携带 “桑皮纸碎片”(信物)、用 “隐墨” 写信,且传递路线多走 “燕云驿路”;二是 “有伪装经验”—— 他熟悉元军的着装与话术,能轻松混入元廷的细作网络;三是 “对史宅之忠心”—— 王二的家人在南宋粮荒中饿死,史宅之曾资助过他,他对史宅之有感激之情,愿意冒险。

史宅之通过李福,对王二进行 “专项培训”:一是 “身份设定”—— 让王二伪装成 “楚兰派往中都的亲信细作”,任务是 “紧急传递中都军情”,并编造了一套 “履历”:“你是临安流民织坊的工匠,因懂蒙古语,被楚兰选中做细作,已为元廷传递过三次情报。” 二是 “应对盘查”—— 教王二如何回答元军的盘问:若被问 “为何单独传递情报”,答 “楚兰姑娘怕人多眼杂,走漏消息”;若被问 “信中内容”,答 “仅知是中都军情,具体不知,姑娘叮嘱不可拆看”;三是 “应急方案”—— 若被元军怀疑,可将假信销毁(信中藏有 “火硝”,遇火即燃),自己则假装 “被胁迫”,避免暴露史宅之。

传递物资的准备也格外细致:给王二配备 “元廷细作的标准装备”—— 一身粗布蒙古袍(左襟绣团花,元廷细作的标识)、半块桑皮纸碎片(从楚兰的旧文书上剪下,确保与元廷信物一致)、一个装有 “干粮与水” 的皮囊(干粮为草原常见的 “炒米”,避免被识破);假信则藏在王二的 “蒙古袍夹层” 中 —— 夹层缝在衣襟内侧,用与袍料同色的线缝制,不仔细摸难以发现。

史宅之还特意叮嘱王二:“到了中都,直接去白虎殿找李默(萧虎的亲信),别找其他人 —— 李默是楚兰的老联络人,他的信任,能让假信更快送到萧虎手里。” 王二点头应诺,将假信藏好,又反复背诵 “履历” 与 “应对话术”,直到烂熟于心。

出发前,李福将王二送到临安北门 —— 这里是元军管控相对宽松的城门,守卫多是新募的江南士兵,对元廷细作的识别能力较弱。王二深吸一口气,穿着蒙古袍,手持桑皮纸碎片,大踏步走出城门,踏上了前往中都的驿路 —— 他不知道,自己携带的假信,不仅是史宅之的 “翻盘希望”,也是元廷与南宋残余势力最后的情报博弈。

王二离开临安后,沿燕云驿路向北行进 —— 这条驿路是元廷传递情报与粮援的主要通道,沿途设有多个驿站,元军的盘查虽不如临安严格,却也暗藏风险,每一步都需谨慎。

第一站是扬州驿站:驿站外的元军守卫正在检查过往行人,王二按培训的话术,主动上前出示桑皮纸碎片:“人是楚兰姑娘派往中都的细作,有紧急军情需传递给李默大人。” 守卫接过碎片,与驿站内的 “信物样本” 比对(元廷细作的信物都有备案),见碎片的材质与纹路一致,便问道:“可有文书?” 王二道:“有,是楚兰姑娘亲手写的,叮嘱不可拆看,需亲手交给李默大人。” 守卫虽有疑虑,却也不敢擅自拆看元廷核心细作的文书,只能放行,但在王二离开前,悄悄让一个驿卒跟在后面,观察他的动向 —— 这是元军的常规 “跟踪监控”,王二早有准备,一路上只按正常路线行进,未与任何人接触,驿卒观察半晌,见无异常,便返回驿站。

第二站是燕云驿站:这里是元廷南下的重要枢纽,盘查比扬州更严。守卫见王二是 “楚兰派来的细作”,便将他带到驿站的 “情报房”,让他等待 “中都来人对接”。王二心里紧张,却故作镇定,坐在情报房的角落,假装 “闭目养神”,实则留意周围的动静 —— 他看到情报房内的元军正在整理 “中都粮储报表”,报表上的数字虽模糊,却能看到 “十万石”“五月” 等字样,这让他暗自心惊:史宅之 “中都粮储仅够十日”,难道是假的?但他不敢多想,只能按史宅之的指令,继续伪装。

半个时辰后,中都派来的 “对接人” 到了 —— 是李默的亲信张五,张五与楚兰有过几次联络,对楚兰的细作流程有所了解。他问王二:“楚兰姑娘让你传递情报,可有口信?” 王二按培训的内容答:“姑娘,信中之事紧急,需速交李默大人,晚了恐误事。” 张五见王二的回答流畅,又查看了他的蒙古袍标识与桑皮纸碎片,未发现破绽,便带着王二,换乘快马,前往中都 —— 燕云到中都的驿路需两日路程,快马可一日抵达,这让王二松了口气:最危险的盘查已过,假信很快就能送到萧虎手里。

快马行进途中,张五偶尔会聊起楚兰的近况:“楚兰姑娘在临安还好?萨仁姑娘的双法推进得如何?” 王二按史宅之编造的 “履历” 回答:“姑娘一切安好,萨仁姑娘的织坊已恢复,流民都很感激元廷。” 他刻意避开 “中都军情” 的话题,只聊实务,避免言多必失。张五见王二 “谨守细作本分”,对他的信任又多了几分。

至元四十五年春五月十六日傍晚,王二在张五的护送下,终于抵达中都白虎殿,见到了李默。他从蒙古袍夹层中取出假信,双手递给李默:“李大人,这是楚兰姑娘让人送来的紧急文书,姑娘需您亲手交给萧将军。” 李默接过信,见信封上写着 “萧将军亲启,楚兰谨上”,笔迹与楚兰以往的书信一致,便点头道:“辛苦你了,先下去歇息,等将军看过信,再做安排。” 王二躬身退下,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 —— 假信,成功送到了元廷核心。

李默拿到假信后,不敢耽搁,立刻送往白虎殿的议事厅 —— 萧虎正与耶律楚材、合丹王商议 “江南治世司的官员任免”,见李默神色匆匆,便问:“何事紧急?” 李默道:“将军,临安楚兰姑娘派细作送来紧急文书,有中都军情。”

萧虎接过信,先看信封上的笔迹 ——“楚兰谨上” 四字,与他之前收到的楚兰生辰贺信几乎无差别,连 “兰” 字的收笔都一样轻。他拆开信封,取出桑皮纸假信,仔细阅读:当看到 “中都虎卫营仅留两千老弱”“粮储仅够十日” 时,萧虎的眉头微微皱起;看到 “若将军率精锐袭中都,元军首尾不能相顾” 时,他的指尖在信纸上停顿片刻,没有立刻表态。

耶律楚材凑过来,也看了假信,看完后立刻道:“将军,此信恐有诈!” 他指着信中的 “中都粮储仅够十日”,道:“三日前,燕云粮站刚向中都调运五万石青稞,粮储至少够一月,楚兰不可能不知;且巴图额尔敦的骑兵虽驻临安西郊,却也留了五千精锐守中都,何来‘仅留两千老弱’?” 耶律楚材长期掌管元廷粮储与军权,对中都的虚实了如指掌,假信中的明显破绽,让他第一时间产生怀疑。

合丹王也附和道:“楚兰姑娘向来谨慎,若中都真有如此紧急的军情,她应先与萨仁姑娘商议,再派细作传递,怎会‘不敢当面禀报’?这不合常理。” 他与楚兰打过几次交道,知道楚兰 “凡事以萨仁的安全为先”,若真要袭中都,定会告知萨仁,避免萨仁在临安孤立无援。

萧虎却没有立刻否定,而是道:“笔迹与行文风格,确实像楚兰的 —— 她的‘互’字横画略斜,‘盼速复’的结尾,都与以往一致。” 他将假信与之前楚兰的生辰贺信放在一起比对,肉眼几乎看不出差别。“会不会是楚兰真的从元军守卫口中听到了假消息?” 萧虎提出疑问 —— 他虽信任耶律楚材,却也不敢完全排除 “情报误差” 的可能。

为稳妥起见,萧虎决定 “先验证,不妄动”:“李默,你去传我的令,让中都情报房的细作立刻核查‘虎卫营兵力’与‘粮储情况’,务必在明日午时前回报;张五,你去询问那个送信的细作(王二),问他楚兰派他出发前,是否见过萨仁,具体了什么 —— 若他答不上来,或回答有破绽,便将他控制起来。” 李默与张五躬身应诺,立刻去执校

耶律楚材看着萧虎的安排,点头道:“将军谨慎,此举甚好 —— 假信虽有破绽,却也不能掉以轻心,若真有内鬼,需尽早揪出。” 萧虎道:“史宅之虽被关押,却未必安分,这封信,不定就是他的手笔 —— 咱们需沉住气,看他下一步怎么走。”

萧虎的验证行动,分 “内查中都虚实” 与 “外审送信细作” 两路展开,每一步都细致入微,既避免 “因疏忽上当”,又防止 “错判误伤”,体现他 “谋定而后动” 的治世智慧。

内查中都虚实的任务,交给了中都情报房的总领刘七 —— 刘七是萧虎的老部下,擅长 “隐蔽核查”,曾多次识破南宋的假情报。刘七接到指令后,兵分两路:一路去虎卫营的驻地 —— 他伪装成 “军器库的清点官”,进入虎卫营,看到营内士兵虽不如平时多,却都是年轻精锐,正在操练,绝非 “老弱”;他还找到虎卫营统领,核实兵力 —— 统领道:“营内现有七千精锐,巴图额尔敦将军只带走三千,何来两千老弱?” 刘七悄悄数了营内的帐篷与马匹,帐篷数量与七千兵力相符,马匹也都是壮硕的战马,进一步确认 “虎卫营兵力充足”。

另一路去中都粮储库 —— 刘七的亲信伪装成 “粮商”,以 “向元廷售粮” 为由,进入粮储库,看到粮堆如山,库吏正在登记 “新到的五万石青稞”;亲信故意问:“最近中都粮荒,不知库内粮够不够用?” 库吏笑道:“粮够得很,别十日,就是三个月也够,你这粮,咱们暂时用不上。” 亲信将这些信息记在心里,连夜回报刘七。

次日清晨,刘七将核查结果汇总,向萧虎禀报:“将军,虎卫营实有七千精锐,粮储够三月之用,假信中的‘中都空虚’纯属虚构;且情报房的细作还查到,三日前燕云粮车抵中都时,楚兰的人并未在驿路出现,她不可能‘从元军守卫口中听闻’军情 —— 这封信,定是假的。” 萧虎看着核查报告,眼神变得锐利:“果然是假信,史宅之的心思,够深。”

与此同时,张五对送信细作王二的审讯,也露出了破绽。张五按萧虎的指令,问王二:“你出发前,楚兰姑娘是否见过萨仁姑娘?她们具体聊了什么?” 王二按史宅之编造的 “话术” 答:“姑娘见过萨仁姑娘,聊的是织坊的事,没提情报的事。” 张五又问:“楚兰姑娘给你的桑皮纸碎片,是从哪来的?她平时传递情报,用的是哪种墨?” 王二之前只被培训过 “应对盘查”,却没准备这些细节,顿时语塞,支支吾吾道:“碎片是姑娘给的,墨…… 墨是普通的墨。”

张五立刻察觉不对劲 —— 楚兰传递情报,用的是 “中都特供的松烟墨”,墨色偏淡,且桑皮纸碎片都是从 “旧文书上剪下的特定部位”(有元廷的暗纹),而王二携带的碎片,虽材质一致,却没有暗纹。“你根本不是楚兰派来的细作!” 张五厉声道,“老实交代,是谁派你来的?假信是谁写的?” 王二被张五的气势吓住,又想起史宅之 “若暴露就销毁假信” 的指令,便想点燃藏在身上的火硝,却被张五的手下按住,火硝被搜出。

张五将王二押到萧虎面前,王二见无法抵赖,只能如实招供:“是…… 是史宅之派人来的,假信是他让张墨仿楚兰的笔迹写的,目的是诱将军轻进中都,他好趁机翻盘。” 萧虎看着王二,冷笑道:“史宅之被关押,还敢搞这些动作,真是不知悔改。”

刘七的核查报告与王二的招供,彻底揭露了假信的破绽:假信中的 “军情” 与中都实际情况完全不符;送信细作的回答漏洞百出;假信的笔迹虽像,却缺少楚兰常用的 “松烟墨” 与 “暗纹桑皮纸”—— 这些证据,都证明这是史宅之精心设计的诈术。

萧虎将假信与核查报告、王二的招供放在一起,对耶律楚材道:“史宅之想借假信诱我轻进,我偏不上当 —— 他的计划,到此为止了。”

史宅之在临安羁押营,满心期待着萧虎 “轻进中都” 的消息 —— 他早已通过李福,联络了临安周边的徐党残余(约两千人),在 “中都至临安的必经之路(燕云山谷)” 设下伏击:若萧虎率精锐袭中都,徐党残余便在山谷中设伏,断元军的后路;同时,李福会在临安城内联络被元军接管的南宋旧部,趁机夺取临安城门,释放被关押的南宋宗室,重立南宋旗号。

他还特意交代李福:“若萧虎率军离开临安,你便在临安城内散布‘中都危急,元军主力回援’的谣言,让流民误以为元军要放弃临安,引发混乱 —— 混乱中,咱们更容易得手。” 李福按史宅之的指令,在临安城内的流民安置点、商铺、驿站等地,悄悄散布谣言,只待萧虎行动的消息。

然而,约定的 “伏击日期”(史宅之算定萧虎若信假信,会在五月十八日出发)已到,却迟迟没有元军主力离开临安的消息。李福心里不安,派人去中都方向打探,却得知 “中都细作核查出假信破绽,送信细作已被萧虎控制”—— 这个消息,让李福吓得魂飞魄散,立刻去羁押营向史宅之汇报。

史宅之听到消息时,正坐在羁押营的桌前,想象着自己重掌权力的场景。“你什么?假信被识破了?” 史宅之猛地站起来,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王二怎么会招供?张墨的仿字难道不逼真?” 李福道:“萧虎派细作核查了中都的兵力与粮储,假信中的情报全是假的;王二被审讯时答不上细节,只能招供 —— 史相公,咱们的计划,败了。”

史宅之瘫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 —— 他精心设计的假信、遴选的细作、布局的伏击,全都成了泡影。他不甘心,又问:“徐党残余呢?他们还在燕云山谷吗?能不能让他们直接袭临安?” 李福道:“徐党残余得知计划失败,怕被元军报复,已经散了;临安城内的旧部也不敢动,元军最近查得严,咱们的人都被监控了。”

更让史宅之绝望的是,萧虎已通过李福的行踪,锁定了他的残余势力 —— 萧虎在识破假信后,便让萨仁加强临安城内的监控,李福去羁押营汇报时,早已被元军的暗哨盯上。汇报结束后,李福刚走出羁押营,就被元军抓获;徐党残余的头目也在当日被元军逮捕,史宅之的最后一点希望,彻底破灭。

萧虎得知史宅之的后续布局后,对耶律楚材道:“史宅之的败局,早已注定 —— 他只想着权力,却忘了‘民心’与‘实务’,假信再逼真,也抵不过中都的真实情况,抵不过元军的谨慎核查。” 耶律楚材道:“将军得对,治世靠的是民心与务实,而非诈术 —— 史宅之不懂这个道理,所以他必败。”

史宅之的假信诈术,最终以 “计划落空、势力尽灭” 告终,但其影响,却远超 “一次失败的反击”—— 它不仅标志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覆灭,更成为元代治世中 “情报管控” 与 “民心向背” 的重要警示,贯穿后续元廷的江南治理。

对史宅之个人而言,假信诈术的失败,意味着 “权力生涯的彻底终结”。萧虎按元廷的律法,将史宅之从 “羁押营” 转为 “终身监禁”—— 关押在中都的 “思过营”,每日仅供应粗粮,不允许与外界接触。史宅之在监禁中,常对着墙壁发呆,偶尔会想起自己掌江南粮道时的风光,却从未反思 “权力欲” 的危害。他晚年时,曾对看守的元军士兵道:“我若能再谨慎些,萧虎定会上当。” 士兵却道:“萧将军不上当,不是因为你不够谨慎,是因为元廷的治世,比你想的更稳固 —— 百姓盼安稳,谁会跟着你作乱?” 这番话,道破了史宅之失败的根本原因。

对元廷的情报体系而言,假信事件推动了 “情报验证制度” 的完善。萧虎让耶律楚材修订《双廷情报录》,新增 “三重验证” 条款:凡核心细作传递的情报,需经 “情报房核查”“实地验证”“人员审讯” 三重确认,方可上报;细作的身份也需 “多重备案”,不仅要有桑皮纸碎片,还要有 “暗号对接”“履历核验” 等附加验证项,避免被假细作混入。刘七在后续的情报工作中,严格执行 “三重验证”,再也未出现 “假信事件” 这样的漏洞。

对江南的治理而言,假信事件加速了 “民心的彻底归附”。萧虎将史宅之的假信与招供内容,在临安城内公开 —— 流民们看到史宅之为了权力,不惜编造 “中都空虚” 的假情报,想引发战乱,纷纷对其唾骂;而元军的 “谨慎核查” 与 “不妄动”,让百姓们更认可元廷的 “治世稳重”。流民王氏对萨仁道:“史相公真是黑心,若萧将军上当,咱们又要遭战乱了,还好元军英明。” 这种民心的转向,让元廷在江南的治世,再也无 “抵抗势力” 的生存空间。

对元代的军事策略而言,假信事件强化了 “以民生固后方” 的理念。萧虎在后续的南征与边疆治理中,始终强调 “后方稳固比前线进攻更重要”—— 中都的粮储与兵力,始终保持充足,避免因 “后方空虚” 给敌人可乘之机;同时,他还加强了 “细作的忠诚度培养”,通过 “改善细作待遇”“允许家属随军” 等方式,减少细作被收买或叛变的可能。

最深远的影响,是 “治世理念的传潮。萧虎在《双廷治世录》中,专门记录了 “假信事件”,并批注:“诈术可逞一时之快,却不能长久 —— 治世的根本,在民心,在务实,在内外稳固。若为速胜而轻忽后方,若为权力而罔顾百姓,纵有千般谋,终会败亡。” 这一理念,影响了元代后续的历任治世者,无论是管理江南,还是统一边疆,都以 “民心” 与 “务实” 为核心,而非 “诈术” 与 “武力”。

这场至元四十五年春的 “假信诱当,最终以 “史宅之的彻底失败” 收尾。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南宋残余势力 “权欲驱动下的盲目”,也映照出元廷 “治世为本、谨慎务实” 的成熟 —— 假信虽能暂时扰乱人心,却永远无法撼动 “民心向背” 与 “实务根基”,这便是治世的永恒法则,也是萧虎能最终统一江南的根本原因。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m.6xxs.com)巴图虎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儿子,校长给你当老婆好不好? 他重生带着先天灵宝,你惹他干嘛 以剑为名,骑士永恒 宝可梦:开局一只美纳斯和君主蛇 我发誓龙族不是我带歪的 虎妖:雷法加持我的规矩就是规矩 穿越古代,稳住别浪 异世游龙记 民国小脚女人奋斗记 京港缠欢 离婚后我开启了仙途 九叔!任老爷家又闹僵尸啦! 穿书历情劫 阴缘难逃 工程人生 乱世铜炉 重生2001,我是渣男我怕谁 反派师兄的千层套路 我就是绝代球星 开局废了,我开启最强进化
经典收藏 被她白嫖后,暴戾王爷要挥刀自宫 蓬莱剑仙传 守护与救赎与牺牲 唐突的爱情 穿越修仙之我捡的傻子是大佬 关于我在古代从零开始建国这件事 分手后我嫁给了前任小叔 前世惨被扒皮抽骨,重生后她杀疯 凤舞九霄 被气进棺材,她抛夫弃子二嫁京圈大佬 追随神迹 综影视之拜托我只是个辅助 前世被团灭?重生拉着残王入洞房 你不努力我怎么统一忍界 虫族之雌君的每一寸我都记得 五岁小富婆,救助了流放世子全家 公府悔婚,我转身入皇家 农门悍妻:傲娇王爷求抱抱 诸天祭祀从倚天屠龙记开始 当我有了钞能力
最近更新 不等式爱情 幽幽萱草香 阴阳快递员,时薪百万 从小欢喜开启的华娱生涯 天才的吃瓜修仙日常 快穿:宿主她总在偷偷装神明 明天的明天是今天 穿进侯府当后妈后每天都想和离 锦画昭昭 修勾修仙:我的男友是二哈 穿成七十年代大美人我去下乡了 全家穿到流放前夕,手握空间赢麻了 重生2014:一个人的豪门 嘘,京兆府来了位女杀神 混沌道生诀 美男要撩我,我有空间通通收下 快穿:炮灰你的名字叫影帝 穿书七零,手握空间搬空供销社 魔法文明与诸神之战 大唐山海行
巴图虎 青灯轻剑斩黄泉 - 巴图虎txt下载 - 巴图虎最新章节 - 巴图虎全文阅读 - 好看的N次元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