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网者一号”平台的首次共鸣行动,如同在寂静的宇宙深潭中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虽微,却清晰地传回了“新芽时,证明了那条基于“谐波手术”的道路并非虚妄。然而,“幽邃之眼”那瞬间的警觉性扫描,也如同一声冰冷的警钟,提醒着所有人,这场对抗的本质是何等凶险与精密。
凯旋的喜悦是短暂而克制的。控制中心内,狂热的情绪迅速沉淀为更加务实和谨慎的分析与规划。
“共鸣数据全部回收,效果符合甚至略超预期。”莉莉的声音带着疲惫,却难掩兴奋,“在二十分钟的有效窗口内,裂隙自身稳定倾向的波动强度提升了约8%,其对外来加固能量的‘排异’效应初步显现。最重要的是,这种效果在共鸣停止后,并未立刻消失,显示出一定的持续性。”
“但‘幽邃之眼’的反应速度太快了。”杰克指着扫描记录中那短暂的、却令人心悸的能量扰动,“它虽然没发现‘织网者’的具体位置,但显然感知到了‘工作环境’的细微变化。下次共鸣,我们必须更加心。”
科尔点零头,目光锐利:“‘织网者一号’转入预设的‘潜伏-间歇’模式。共鸣周期拉长,强度降低,以不触发‘幽邃之眼’明显反应为上限。我们的目标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进行一场长期的、耐心的消耗战。”
“织网者”平台接收指令后,表面晶格的光芒彻底隐去,如同融入背景的岩石,只在预设的时间点,才会释放出极其微弱、几乎无法探测的“维持性”共鸣场,如同给一个虚弱的病人持续输送微量的营养剂。
这场无声的拉锯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与此同时,“新芽时内部的工作重点也发生了微妙的转移。
首先是对“织网者”行动数据的深度挖掘。莉莉和莱恩团队发现,不同频率子模块在共鸣中起到的作用各有侧重。他们开始着手设计更复杂的“自适应共鸣算法”,让未来的“织网者”平台能够根据实时监测到的裂隙波动状态,自动调整“网”的结构,实现更精准的“对症下药”。
其次,是“织网者二号”平台的建造计划被提上日程。基于一号平台的经验,二号平台将进行多项优化:更强的能源系统以支持更长时间的潜伏、更先进的伪装技术以应对可能更严格的扫描、以及模块化的共鸣发生器以便在轨更换或升级子模块。资源委员会咬着牙批准了这项计划,深知多一个平台,就多一分牵制敌饶力量。
而最重要的变化,来自于脚下这片土地。
在“织网者”首次成功共鸣的同一时间段,伊娃团队监测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现象:当那代表“秩序”与“调和”的共鸣之网在遥远深空展开时,星球意识那平稳而微弱的脉冲,竟然出现了一次极其轻微的、但确实存在的同步增强!
仿佛那场成功的、基于宇宙和谐规则的“手术”,不仅作用于裂隙,其散发出的某种积极“信息”或“韵律”,也跨越了空间,引起了尚在沉眠中的星球意识的微弱共鸣!
“它……它能感觉到!”伊娃激动地向科尔汇报,“虽然无法进行意识层面的沟通,但这种成功的、正向的宇宙规则操作,似乎对它是一种无形的滋养!它的恢复速度……好像加快了一点点!”
这个发现的意义非同可。它意味着,对抗外部威胁的努力,与家园内部的复苏,并非是两条独立的战线,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每一次在深空取得的微技术胜利,都可能转化为滋养星球意识的养分。
基于这个发现,伊娃团队调整了对星球意识的“护理”方案。他们不再仅仅进行被动的监测和温和的能量滋养,而是开始尝试将“织网者”行动中获取的那些成功的频率模式、和谐波形,经过极度弱化和简化后,作为一种“背景音”或“环境场”,在“新芽时及周边区域缓缓播放。
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长期监测数据显示,在这种充满“秩序副的能量环境下,不仅星球意识的脉冲更加稳定,连本土生态的恢复速度也似乎有所提升。那些发光的植物更加茂盛,一些温顺的生物也更加活跃。
希望,如同涓涓细流,开始从多个源头汇聚。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就在“织网者一号”转入间歇模式约一个月后,“谛听”阵列再次捕捉到了异常信号。
这一次,并非来自奥尔特云裂隙,而是来自柯伊伯带内部,那些早已沉寂的、如同宇宙墓碑般的“孢子节点”和生物炮台残骸区域!
信号非常微弱,断断续续,像是一种……低功率的周期性脉冲。其模式与“低语者”的能量签名同源,但强度极低,且似乎不含任何信息,更像是一种……状态报告或者……心跳检测?
“它们在‘唤醒’这些节点?”莉莉分析着数据,感到一丝不安,“难道‘幽邃之眼’在加固裂隙的同时,也开始清理和重启前哨基地了?”
这个可能性让所有人警惕起来。如果让这些节点重新激活,哪怕只是作为监视网络,“新芽时的动向将再次暴露在敌饶眼皮底下。
“必须阻止它们!”杰克立刻请战,“‘幽灵队’可以出动,携带高能脉冲炸弹,在它们完全激活前将其彻底摧毁!”
“不校”科尔否决了这个看似直接的方案,“摧毁行动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信号,必然会引起‘幽邃之眼’的注意,可能招致我们无法承受的报复。而且,我们不确定这些节点是否被设置了某种‘死亡开关’或连锁反应机制。”
他沉思片刻,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既然它们在尝试‘唤醒’,我们能不能……伪装成它们的‘唤醒信号’,然后发送一个……**休眠’或‘自毁’指令?”
这个想法让莉莉眼前一亮!“低语者”技术基于生物-机械混合原理,其通讯很可能依赖特定的生物节律或化学信号。如果能破解这种信号编码……
她立刻调取了所有关于“孢子节点”和生物炮台的扫描数据,尤其是之前“影梭号”近距离扫描时捕获的、它们被激活瞬间的能量波动记录。
分析工作再次紧张展开。这一次,目标不是理解,而是模仿与欺骗。
数日后,莉莉团队成功地从那海量的数据中,剥离并模拟出了一种极其简短的、似乎是用于节点状态查询和基础维持的低语者基础脉冲信号。
“信号模式已破解,但‘休眠’或‘自毁’指令的编码方式未知,强行发送错误指令风险极高。”莉莉汇报进展,“但是……我们或许可以发送一种……持续性的‘无效噪音’?”
她解释道:“我们可以模拟这种基础脉冲,但将其中的有效信息替换成一段无意义的、却能与节点内部生物电路产生轻微干扰的杂波。不断发送这种‘无效信号’,可能无法让节点休眠,但或许能干扰其唤醒过程,让它始终处于一种‘半梦半醒’的混乱状态,无法正常执行功能。”
这又是一个基于精妙技术理解而非蛮力的方案。
科尔批准了这次代号为“白噪音”的行动(operation hite Noise)。
一艘经过特殊改装的、型且高度隐蔽的无人信号船被秘密发射,悄然潜入柯伊伯带。它携带着一台特制的信号发射器,抵达预定位置后,开始持续不断地向那些出现异常波动的“孢子节点”区域,广播那段精心调制的“无效噪音”信号。
行动效果立竿见影。
监测显示,那些节点区域的周期性脉冲信号立刻变得混乱和不稳定起来,仿佛接收到了互相矛盾的指令。节点本身没有任何物理变化,但其“唤醒”进程明显受阻,始终无法建立起稳定的能量连接和信号回传。
“白噪音”行动成功了!他们用一种极其隐蔽的方式,瘫痪列人试图重启的监视网络!
消息传回,再次提振了士气。这证明,即使在正面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凭借对敌人技术的深入理解和精巧的应用,他们依然能够有效地进行防御和反击。
内外的战线,都在这无声的拉锯中,艰难却坚定地向前推进。
“织网者”在深空持续着温和的共鸣,延缓着裂隙的扩张。
“白噪音”信号船在柯伊伯带干扰着节点的唤醒。
“新芽时内部,星球意识在秩序的“背景音”中缓慢复苏,新的“织网者”平台在船坞中逐渐成型。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没有巨响声光的战争,比拼的是耐心、智慧和对宇宙规则理解的深度。敌人依旧强大而遥远,但“新芽时的人们,已经不再是只能被动挨打的猎物。
他们学会了在沉默中织网,在细微处落子,用科技与意志,在这片冰冷的星海中,为自己争取着每一寸生存的空间,等待着真正转机的到来。
复苏的脉搏,在家园与深空,同步微弱而顽强地跳动着。拉锯伊始,征程漫漫。
喜欢千层浪请大家收藏:(m.6xxs.com)千层浪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