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济尔哈朗被几名亲兵扶着,走出中军大帐,看着中军大帐周围稀疏的士兵,济尔哈朗的心都在滴血。
而他不过短短这么点时间,但整个人就似乎像是苍老了二十岁一样,整个人看起来,精气神都没了。
一名亲兵将济尔哈朗扶着在一根木头上坐下,还心的道:“主子,您不用如此,不就是损失点人嘛!
过个几年咱们就能恢复过来。到时候再狠狠的教训这些南蛮子!”
济尔哈朗听后苦笑两声。
“你们不会懂的,这不是损失一点人口的事。这一战过后,未来五年内,我们镶蓝旗都失去了入关劫掠的能力。
今后我们没有兵力入关,我们镶蓝旗的人就会缺吃少穿的,下面的奴才们更难过。”
济尔哈朗着又伸出手道:“扶我起来,去看看营帐完善的如何了。
现在我们要警惕起来,防止常经文这个诡计多赌狗东西又来袭击。”
济尔哈朗着还不断的咳嗽起来。
咳嗽了好一阵过后,才算是结束。
这个时候他才接着道:“常经文这崽子就不是一般人,他的战法我看不明白。
我仔细想过,我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九月四日晚上,第一次夜袭过后,居然又发动第二次夜袭,再次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九月五日又来斗将,坏我军士气,紧接着便是本王中计,被他调离大营。
如今想来,要是当时本王再克制一下就好了。
可惜啊!一时不甚酿成大错!”
济尔哈朗着这些,心中就有些遗憾。
他要是能看明白才有鬼了。
常经文打仗,其实本质上就是没章法。
........
济南城,山东都司衙门
常经文坐在案桌后面,看着下面呈递上来的一个个公文。
现在山东各位所总算是慢慢进入到了正轨。
特别是自己给军户发粮食,分田地的事落实下去后,更是让自己在山东卫所体系内的威望暴涨。
要他们目前各卫所的卫指挥使是谁,军户们可能不是很清楚,但要都指挥使谁,那肯定清楚,就是常经文。
现在不少军户都已经把常经文的长生牌位给供奉起来了。
可以这样,常经文把先前各卫指挥使给宰了,然后重新洗牌的行为。
从政治的角度来讲,常经文这样做风险很大,也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现。
但对于下面的军户而言,效果出奇的好。
而现在,常经文也暂时任命了一些军官作为各卫的代指挥使。
之所以是代指挥使,而不是正指挥使,这是因为兵部的任命文书还没下来。
像卫指挥使这种职位的武官,不论是现在,还是洪武年间,都是需要兵部审核,皇帝朱批才能生效。
而像山东都指挥使这样的职位,可以任命千户及其以下的官职。
像卫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等官职,需要上奏朝廷。
他做不了主!
所以是代!
不过后面皇帝的任命下来,他们这些人也就可以转正了。
现在常经文重新把各卫指挥使的职责给划分了一下。、
各卫指挥使,已经不再具备统兵的权力,统兵权收归山东都司衙门负责。
其实常经文的这种行为是不符合规矩和规定的。
但没办法,谁让常经文把之前的指挥使给宰了,然后现在还是战争时期,特事特办,下面的各卫代指挥使也不可能什么,更不敢。
各卫指挥使的职责就是屯田以及打造武器装备,这就是他们的职责。
纪匀给到处找来一些工匠后,常经文又让一些流民去跟着工匠学点手艺,然后分配到各个卫所。
而统兵权收到都司衙门后,常经文也对军队的编制和官职任命做出过一些调整。
以前的什么千户,百户啥的,那是真的统辖之民有一千户之上的军户。
每一个家庭出一名兵,一个千户统帅一千一百多名士兵,是不是一千户之上嘛?
不过现在不需要了,由低到高,则是由旗、总旗、百总,千总等由低到高的进校
而千总则是统帅一千一百多名士兵,其中包括他自己的亲卫队。
五个千人队为一个营。
营设立参将统帅,参将有直属的指挥部,亲卫队,传令兵,辎重等组成。
一个营的兵力大约是六千人上下。
在营之上,本来常经文还准备设立军这个编制的。
军这个编制,自古以来就有,其中在宋朝时期,使用的最为频繁,到了明朝使用的就不多了。
基本上就是属于临时编制,只有当爆发大战时,由皇帝下旨组建,然后再差遣一名武将前去统帅。
只是常经文没设立的原因是,他手下没这么多人才。
现在,常经文最想要的就是将才,越多越好。
目前他手底下,连营参将都是属于赶鸭子上架。
其他的千总啥的,基本上都是矮个里面拔高个!
为此,常经文还在济南卫里面设立了一所军校,叫山东都司讲武堂。
所有的军官,全都得来进学,不会识字都不行,得重新开始认字。
会认字的,那就跟着上课。
但在开始后,常经文才发现,明朝的识字率,好像高的有点过分。
基本上,许多人都能认一些字。
这件事让常经文想到了一件事,他记得在杨继宗传中有这样一句话。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这句话啥意思呢?
意思就是,杨继宗在成化初年的时候,被人举荐担任了嘉兴知府。
他下令了,民间的娃,要是八岁还不去上学,就要对他的父亲或者大哥罚款。
一句话,你得上学。
想一想嘛,明朝的时候,私塾遍地,而且不要忘了,明朝的,话本发展非常迅猛。
为什么发展迅猛?肯定是能赚钱啊!
那怎么赚钱?卖谁?卖读书人?
别逗了,这玩意儿就是读书人写的,你卖读书人。
这玩意儿就是卖市井民的。
如果,你不识字,看什么?看什么话本?这不开玩笑吗?
所以,明朝的识字率相当高,可不是什么清廷的百分之五都不到。
而且明廷国家养士两百年,真不是开玩笑。
地方官要搞点政绩啥的,首先就得把私塾,学院这些搞上来。
你不施教下,怎么好意思给上面的朝堂大佬你有政绩?
要知道,明朝自扬文抑武以后,普及教化就是朝廷考验地方官的一个重要指标。
喜欢大明:从纨绔到暴君请大家收藏:(m.6xxs.com)大明:从纨绔到暴君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