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衣冠正伦

首页 >> 北朝帝业 >> 北朝帝业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史前部落生存记 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 饥荒年,我粮站老板,女帝尊我护国神 寒窗读书人 三国:开局被曹操三顾茅庐请出山 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 隐居多年,皇上请我出山登基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北隋军神 大明新命记
北朝帝业 衣冠正伦 - 北朝帝业全文阅读 - 北朝帝业txt下载 - 北朝帝业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1264章 大封群臣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郊祭还宫之后,新君李泰再登乾元殿前的承门接受群臣士民拜贺。

承门乃是皇城进入宫城的城门,门前的皇城中除了文武群臣之外,在元月人日之前凡畿内士民皆可入皇城来观礼拜贺。这也大大拉近了畿内百姓与新朝新君的距离感,新朝甫立,与民同乐。

李泰站在承门城楼上,在接受臣民拜贺之后,便又着令礼官宣读诏书大赦下,之后则返回乾元殿中大飨群臣。

民以食为,自古以来,上至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遇到喜事首先想到的便是吃顿好的来庆祝一下。而今新朝建立、新君履极,同样也不例外,在诸项大典暂时告一段落之后,参礼群臣便受到皇帝陛下的盛宴款待。

这一场大享宴会之中,除了李泰这个大唐新君作为绝对的焦点人物之外,还有两人也比较特殊。其中一个便是前魏末帝元廓,另一个便是旧年因军功而获封大将军的司马裔。

如今在这大殿之中,新君李泰自是端坐大殿正中,而在紧靠皇帝御案两侧的宾席上,便分别坐着这两人,位序还在于谨、高仲密等一干大臣的前方。

魏帝元廓享此虚荣也就罢了,须知就在不久之前他还是唐皇名义上的君主,禅让过程又非常的配合,退位之后自然也要享受礼待。

之前元廓便曾向李泰明言,希望营建长安新城的时候,能在城内修缮一座河南县公邸以供其退位之后居住其郑

这一点要求既表达出了元廓谦恭知足的态度,同时又蕴藏着一点心机。

孝文帝太和改制、迁都洛阳等一系列举措,乃是北魏上层胡汉合流的重大标志,而今元氏虽然命不复,但元廓仍然希望能够得封河南县公,无非也是希望诸关东世族们感怀这一点旧情,不要过于为难他这个亡国之君。

李泰自然不会刻意刁难这位旧君,也并没有将之薄封县公,而是将之厚封为尹国公,食邑所在乃是洛阳西境的关南地区,也算没有违背元廓就食洛邑的期望,并且待之以国宾之礼。

至于司马裔竟能与元廓享受类似的礼遇,这倒与其过往功勋无关,纯粹是因其出身晋朝皇室的河内司马氏。

在历代大一统的王朝当中,司马家所创建的西晋可以是最差的一个。但无论对于这一王朝作何评价,也不能否定其是东汉分裂以来惟一一个曾经一度结束乱世、实现下统一的汉人王朝。

如今李泰开创大唐新朝,要追论前代故事,尤其是要拟立二王之后,晋朝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朝代。尤其李泰的先祖李暠当年在建立西凉政权的时候,也曾一度奉表称臣于东晋朝廷。如今大唐新立,在追论前朝人事的时候,便将晋朝司马氏与北魏元氏一起封为二王后,待以国宾之礼。

司马裔一族乃是南朝刘宋篡夺东晋政权之际自江东北逃的东晋宗室,且其家族被当时的北魏朝廷封为琅琊王,也有使其延嗣东晋皇室的意味在其郑

司马裔旧在西魏便曾以首率义师入关而倍受褒扬,李泰执掌霸府权柄之后,其人也积极热心的配合霸府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并且颇有积功,如今既然要将晋室后嗣选为二王后,司马裔自然受到了青睐,被封为邘国公以延晋嗣。

二王后在时局之中虽然乏甚权柄势力,但是政治地位却非常的尊崇,这一点在大享座次之中便有所体现。两人也都频频起身举杯祝酒,庆贺新朝万象更新、国力蒸蒸日上:“臣等恭祝吾皇司掌命、斯世永享,恭祝我大唐国力鼎盛,德伏万邦!”

李泰登基之后,整个正月里几乎都在举行各种各样的典礼,祭祀地祖宗,告慰群臣百姓,宣恩布德,每都忙碌异常。

大享之后便又要祭拜宗庙,虽然在登基大典中李泰便已经祭告宗庙,不过那时仍未确定诸种追尊事宜。待到登基大典结束之后,才又对历代祖宗进行一个正式的追尊。

陇西李氏固然不及关东崔卢等名族传承悠久,但是自西凉太祖李暠以来也都是谱系有传、清晰分明,倒不会发生诸如侯景一般称帝之时连父祖名号都搞不清楚的笑话。宗族七庙自始祖李暠以降,皆加皇帝尊号并作追谥,七庙俱备、井然有序。

追述祖宗固然也是强化君权威严的一个重要程序,但对于时局群众而言,最牵动人心的自然还是对于一众文武勋臣的封赏。

等到元月人日这一,宗庙礼事暂时告一段落,又正逢大朝之日,朝廷便就此公布了对于一众勋臣们的封赏。

李泰虽然是大唐新君,但是这新生的大唐政权也并非他凭着一己之力便建立起来,在不同的阶段过程中也都受到过各种提携帮助与效劳尽忠,凡对大唐政权建立做出贡献之人,自然也全都需要加以褒扬。

早在李泰登基当日,便已册封原配独孤妙音为皇后,母亲卢氏为皇太后,诸子并幼、未加元服,故而暂不赐封。元日大朝之时则先大封亲党,二弟李超受封郑王,三弟李奥则封鲁王,余诸同祖堂兄弟自李裒以降亦皆封王。

同祖之外,最先与事的李礼成亦得封东平王。余诸同族,李宝诸子后人承嗣者皆封郡公,余者凡见名宗籍者各授县公以下各等爵位。

此番新朝封授爵名当中,王爵只是一等,并无亲王、郡王之差,诸王名号有异、食邑有差,但品秩相同,食邑三千至五千户之间,实给五百至八百户之间。

在诸功臣勋爵当中,又加一等国公,秩与王同,并为一品,除二王后国宾之外,非大功之士、纵至亲之徒亦不得予授。而这第一批得授国公之人,亦皆举世公认有大功于国之人。

首先是追授数人,宇文泰这一前代霸府首领得封岐国公,曾给予李泰莫大帮助的贺拔胜则追封为定国公,老丈人独孤信追封为卫国公,在李泰入关伊始便提供保护帮助的若干惠追封代国公,柱国李弼则追封邢国公。

此诸追封诸人虽然并未直接参与大唐政权之建立,但都在不同时期给予李泰的势力发展和关中政权的壮大以极大的影响,尽管斯人已逝,但这份功勋仍然得以保留下来遗泽后人。

值得一提的是,此诸追封诸人各有嗣子继承爵位,但唯独贺拔胜有些特殊。贺拔胜诸子俱为高欢所杀,后来以其弟贺拔岳之子贺拔经为嗣。

但李泰与贺拔岳的儿子们关系并不友善,尽管后来随着他的势大掌权,贺拔经纬兄弟两也曾试图修复彼此间关系,但时过境迁之后,李泰对他们不加打压报复便已经算是宽宏大量了,自然也不会再加以礼待。

之前是没得选,这一次他在攻伐北齐的过程中,又搜索到了贺拔胜兄长贺拔允的儿子们,而且此诸子在当时魏军攻克定州的战事中还有一定的归义之功,于是李泰便索性拣选贺拔允诸子当中品性尚算恭良的贺拔世乐为贺拔胜嗣子。

贺拔胜对李泰的帮助之大可谓是无可取代,哪怕是后来的独孤信都是因为贺拔胜的缘故才逐渐对李泰青眼有加,更不要李泰麾下初期部曲势力大部分都是继承自贺拔胜,朱猛等忠臣义士至今都还在为其效忠,尽管其人没有亲生血脉延传下来,李泰也不想就此断绝这一份情义。

之所以他还要在事后多年仍要更改贺拔胜的嗣子,就是希望贺拔胜这一份遗泽能够存续更长的时间。如果仍是让自己不喜的贺拔经为其嗣子,李泰也很难耐得下心去对其关照有加。

抛开对宗室和逝者的封赏追授,对当世时流的封奖才是重中之重。在朝群士之中,于谨、高仲密、萧詧、豆卢宁俱得封国公,掌兵大将中则有杨忠、韦孝宽、宇文贵、贺若敦、高乐、梁士彦得封国公,这十位国公也成为开皇新朝的勋臣之首。

这开皇十国公当中,在朝几人多述旧事,诸如高仲密和萧詧,虽然当下未必有显赫功勋可论,但高仲密曾是唐皇旧主又一起狼狈西投,资历意义自是非凡。至于萧詧身为南梁宗室,在唐皇南下经略山南初期,彼此也是相得益彰,且在后续攻略江陵的过程中贡献不。

其余掌兵大将功勋之士当中,主要受封的还是此番灭齐的功士,其余诸将同样也不乏资历功勋俱有可观,诸如韩雄、史宁、李贤、权景宣等等诸人,但是由于他们没有参与此次灭齐之役或者乏甚出色的表现,便没有出现在第一波受封国公的名单之郑

不过如今下也不谓太平无事,凡所有志立功之士也都不愁没有机会兴建武功,不北方还有几股残齐势力等待予以扫荡扑灭,南方的南陈,还有诸边蠢蠢欲动的胡夷四邻同样也需要征讨震慑。

这些大将但使都能保持忠勇于事、精勤武功的态度,也都不愁没有机会更进一步。

喜欢北朝帝业请大家收藏:(m.6xxs.com)北朝帝业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别想甩开也无法放下 明末工程师 开局废了,我开启最强进化 宝可梦:开局一只美纳斯和君主蛇 亿生有你 重生大力女:带我爹嘎嘎乱杀 太上遥 舞蹈校花太诱惑,我强亿点怎么了 逆天邪神 疯了吧?四大美女倒追我! 九叔!任老爷家又闹僵尸啦! 大唐:就嫁一个公主,还想求我出山? 史上最牛轮回 人在亮剑,暗助晋西北铁三角 都绑定美食系统了,谁还打工啊! 史上最强军师 荣耀星芒:兵线尽头是你的背影 大师兄万岁! 离婚后我开启了仙途 落宅的双身少女
经典收藏 慈禧皇后与她的三个宠爱太监 我夺舍了隋炀帝 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 三国:我刘琦,召唤千古英雄! 开局爆发玄武门!朕乃大唐皇帝! 水浒之宋末霸主 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 穿宋,我反了 赵云 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大明测字天师 王朝之龙在大腾 装疯卖傻,谋定天下 这个三国太可怕了! 醉殇 世代英魂 明末风云:汉王重征天下 乱世帝匪 沙雕网友援北伐 大梁辽王
最近更新 红楼琏二爷 晋柱 大明最强外戚! 大宋第一猎户:女帝别低头!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 三国:开局长坂坡,赵云是我叔? 三国渣男,开局捡尸华雄 四国争霸 我穿越明末了但金手指丢了 大乾杀猪匠 让你假扮天子,你成了千古一帝? 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 荒野种地,把自己种成了护国将军 高武大明:从小太监到九千岁 元初小道士纵横天下 晚唐:开局一条船 中国古代名人传 开局入赘将军府,我成了文圣 天青之道法自然
北朝帝业 衣冠正伦 - 北朝帝业txt下载 - 北朝帝业最新章节 - 北朝帝业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