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步外的杨树叶,被成功击穿一个洞。
冯诚屁颠屁颠地跑过去,确认了这一事实,顿时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
“常兄!神器!此乃神器啊!”
还没等常升跟着感慨附和。
指导他们培训的火器营营长,笑着摆了摆手。
“这还不算什么神器,能拿出来给你们训练的,都是去年产的,最新的神器,都是装备给神机营的,能打三百步远呢。”
三百步远?!
冯诚眯起眼,朝着三百步外看去。
嗯,人影有些模糊。
“常兄,你眼力过人,看来这三百步的火枪,以后只有像你这样的人能用了,我只能望枪兴叹咯。”
常升听到冯诚的调侃,也是毫不客气的揶揄了一句。
“当初伯母让你少躲在被窝里看画本你不听,看坏了眼睛,现在反倒来打趣我,行啊,我开枪你装弹,有了功劳分你一半。”
火器营的营长,见已然封侯的两个年轻人,还想着上战场杀担
为了避免打击到冯诚的积极性,他压低声音。
“其实不用人眼,也能看清三百步外的东西,只是这东西工部还在制造中,要是成功了,就不拘泥于看多远了。”
“……”
“……”
常升和冯诚忽然间意识到。
离开南京两年,休整了半年,自以为已经跟上了城里的变化与发展。
现在他们才知道,自己还差得远得远呢!
“希望工部加把力气造出来。”
要不是工部的火器司没通行证不能进,冯诚都想亲眼瞧瞧到底在造什么神器。
而常升则想到了另一种可能性。
“要是造出这东西来,是不是在战场上遇到敌人,敌人看不见我们,我们能先看到他们了?”
冯诚闻言,顿时双眼一阵放光。
战场上敌我交手,能够优先判断敌方的精准方位和攻势的话,就占有了决胜的先机!
“也不知道陛下有没有往这方面想过?”
对于冯诚的担心,常升觉得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工部制造火器的那些奇人,思虑十分的周全,甚至让他怀疑,提出这些大胆想法的,可能是参加过多次战斗,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将。
只是。
这样的老将早已成为了公侯之身,并且不是在边关就是在练兵,根本没有符合条件的人选。
“真想见见这位奇才啊。”
……
“啊欠!”
正在趴在桌子上扒拉算盘的朱雄英,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
坐在对面的朱元璋,立即投来关切的目光。
“乖孙,昨晚睡觉踢了被子,不会着凉了吧?”
“这都要立夏了,不是着凉了,是在屋子里呆久了,闷得慌。”
朱雄英借机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轻轻拍了拍面前厚厚一摞的人口登记簿。
“爷爷,对于不到一年的时间,全国一下子多出来三百万隐户百姓的事,你有什么看法?”
自从免除人头税,又按人均削减了粮税,服徭役按工给钱以后,隐户就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并且还是主动的。
这三百万人要审查情况,核实身份,还要给他们安排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活计做,朱雄英真的是一个头两个大。
“乖孙,你要往好处想,这些都是青壮年,而且都是农家子,个个有力气,咱先征它五万的兵……”
“然后呢?”
朱雄英打断了老朱的侃侃而谈。
“征兵要预备发放土地,海军那边的数目,算上驻扎各岛的,已经达到了八万人,拿下倭岛也够用了,剩下的这些只是能进陆战队,蒙古那边的互市初见成效不能动,这五万往哪里派兵?”
穷兵黩武要不得。
要不还是让他们去开荒?
可玉米土豆和红薯的种粮还不太够用。
就在朱雄英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再提升一下哪方面的生产技术,让这些隐户由农转工时,东南急报。
南洋的一些国家,眼红大明商船赚取的利益,竟在大明商船支付了各种过关税以后,还在沿海港口劫掠了过往船只!
“咱就,有一就有二,倭寇不除,就会滋长这种歪风邪气,好在护航的船只把他们打服了,但这口气,咱得出,乖孙,咱想把南边的地盘,全部收复回来,你看行不行?”
朱雄英头不疼了。
只是脑子转得飞快,开始思考,要从哪里调集粮草,供应老朱的战事行动。
洪武十年,七月。
朝廷发布征兵告示,征召十万大军,收复东南曾属于华夏,如今各个割据的国。
当年十月,大军开拔,由徐达当主将,率队沿海口配合护航海军南下。
同年冬月,皇太子妃有孕,朱雄英便成了带头大哥,让弟弟妹妹呆在华盖殿偏殿,时刻照拂,让他们早早地享受到了,皇家政治的熏陶环境。
洪武十一年,三月。
倭岛大部臣服于大明,献上降书,愿意世代追随大明,并按照大明的律令与道德,约束和教化岛内民众,转交矿产及农事等各方面的管理与支配权。
在倭岛民生资源匮乏的前提下,大明提供了粮食与先进的耕作、纺织技术,以及自唐以后断代的饮食文化,以前犹如井底之蛙的岛上百姓,诚心归服,并按照大明律令,揭发以前国主与贵族的恶校
同年冬。
倭岛涉及犯罪的国主与贵族,在岛内百姓的监督下,流放北岛种植新引入岛内的土豆等物。
岛上移风易俗,将贵州控制了数百年的汉文化,全面推广开来,人人汉字,并改换了汉人姓氏。
“哈哈哈,乖孙,你看,朝鲜国王也送来了国书,要并入咱大明疆土,他这是害怕咱替咱的新子民找他们报仇吗?”
没办法。
朱元璋只能充当一回和事溃
洪武十二年,三月。
朝鲜王国,并入大明,朱元璋保留朝鲜王称号,并派了大量人手前往朝鲜,继续移风易俗,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大明百姓的氛围中来。
当年六月,皇太子妃常氏再次诞下一位皇子,此时朱雄英已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
“这次是真的全变了。”
当月,朝堂新晋江南文官代表,上书让太子迎新人,以防朝堂与民间议论,太子妃善妒,有损皇家颜面。
下朝时,此人被朱雄英堵在午门揍了个鼻青脸肿,当,毛骧便查抄出此人贪墨的赃款,以及通敌,试图祸乱朝纲等罪。
灭三族,枭首于城楼示众。
想要拉帮结派,与皇家分权做大的文官集团,再次老实了起来。
同时,也没有人敢再提往东宫塞饶事,倒是有不少人,打起了给皇太孙早已册妃的主意。
“爷爷,爹爹,看来往后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清理一下门户才校”
朱雄英的话让朱元璋和朱标,都深以为然地点头附和。
而朱元璋,眼见乖孙已有了雷霆手段,便琢磨着御驾亲征蒙古。
只是南边的仗还没打完,想亲征蒙古的计划,还得先在乖孙那里提一提,才能事无巨细地安排好。
洪武十三年八月。
南洋诸国平定,十万大军轮番驻扎。
同年腊月,蒙古某部失信毁约,攻打边关重镇宣府。
明蒙大战拉开帷幕。
洪武十四年正月,朱元璋决定御驾亲征,由太子朱标监国,皇太孙朱雄英掌工部、户部以及兵部军需军备等事。
这一场战事起于微末,但打了两年。
一直打到作壁上观观虎斗的鞑靼与瓦剌,都被赶进雪原两千里的无人之境,朱元璋这才班师回朝。
同年六月,西域各国派使者来南京,表示愿尊朱元璋为大汗王,昔年归顺唐朝的诸国,归顺大明。
洪武十六年冬月。
在朱雄英的生辰宴上,朱元璋送了他一幅地图。
“乖孙!看,这都是咱替你打下来的江山,剩下的,就要靠你的!”
大明至此,进入再一次汉化大融合,休养生息的阶段。
西域与南洋因大明商贸繁荣,使得当地百姓一起过上了富贵的生活,社会稳定,各行各业发展迅速,人口破亿。
洪武二十年,二月二,龙抬头。
朱棣率领五万海军下西洋,带着常升、冯诚等人,共赴白胡子首领之约。
朱元璋与朱雄英一起,亲自来到吴淞江口,为这支新打造的海军舰队饯校
“四叔!二舅舅,一路顺风,平安归来!”
“呜呜呜!”
船舰启航,冒出黑烟。
朱棣望着蔚蓝的海面,感受着一股新奇的推背感,瞬间笑开了花。
“乖倒儿让我去找日不落,以目前的航速来看,不定过年前能回到大明来。”
走过一棠常升,刚想提醒四将军,不要盲目乐观。
转念想到大明如今的版图,早已较当年扩大了三倍有余。
心里刚升起的这股离愁,淡了。
眼里,只有对新征途的渴望。
“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大明的荣光,终将遍布各地。
照亮一个繁荣与富足的新世界!
(大结局)
………………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与厚爱!
书海浩瀚,有缘再会!
喜欢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请大家收藏:(m.6xxs.com)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