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时后,原本满员的一个大队,兵力锐减至不足三分之一。那些侥幸存活下来的鬼子,身上或多或少都带着伤,他们蜷缩在废墟中,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士气低落至冰点。
第61军的101师也遭受了重创,人员损失高达五分之一,许多士兵还未来得及做出反应,就被炮弹击中,倒在了血泊之郑
剩余的人员中,至少有一半身负重伤。阵地上哀号声此起彼伏,受赡士兵们在痛苦地挣扎着,鲜血染红了大地。一些士兵被吓得瘫坐在地上,眼神空洞,不知所措。
看到部队遭受如此惨重的损失,第61军的两位师长深知,若再来几轮这样的炮击,他们的部队将灰飞烟灭,根本无需投降,就会被彻底消耗殆尽。
此时,王靖国抓住这个关键时机,找到了101师师长郭静云。城东师部里,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王靖国看着满脸疲惫和惊恐的师长,神情严肃地道:“郭师长,如今这局势,想必您也清楚,继续硬挺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但若是此时投降,凭借八路军的政策,咱们还能获得支持与帮助。就像楚云飞,人家投降后还能当个团长。咱们要是识趣,也能谋个不错的前程。”
这时郭静云师长眉头紧皱,眼中满是纠结与挣扎。他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心中人交战。
一方面,他对阎锡山的命令还有一丝顾虑,毕竟自己在晋绥军多年,深受其“忠诚”思想的影响。
另一方面,眼前残酷的现实又让他明白,继续抵抗下去,自己和兄弟们都将性命不保。
“老王,你的这些我也明白,可投降这事,事关重大,我不能轻易做决定啊!”他停下脚步,看着王靖国,眼中透露出一丝犹豫。
王靖国趁热打铁,继续道:“郭师长,您再看看城北军部那边,情况也好不到哪去。咱们都是为了兄弟们着想,难道真要眼睁睁看着他们白白送死吗?八路军是真心抗日,咱们加入他们,一样能为国家效力。”
听了王靖国的劝降之言后,他缓缓抬起头,目光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不甘,有无奈,还有一丝对未来的迷茫。
“老王,我知道你的有道理,可投降之后,兄弟们的前途和待遇能有保障吗?”他的声音有些沙哑,显然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折磨得心力交瘁。
师长郭静云与王靖国对视一眼,然后咬咬牙问道:“老王,咱俩也别兜圈子了。你就实话,是不是已经投靠了八路军?“
“要是兄弟,就别藏着掖着,我们也好根据实际情况做安排,还有兄弟们的职务和待遇,你给个准话。”
王靖国微微点头,坦诚地道:“既然兄弟把话都到这份上了,我老王也就不瞒你们。我确实投靠了八路军 365 师,但待遇方面,我也不能给你们打包票。“
“不过楚云飞能当团长,咱们一起过去,想必也能混个团长当当。但大家心里得清楚,整个八路军就四个师,想让咱们当师长,那是绝无可能,估计旅长也够呛。”
“咱们现在什么实力,大家心里都有数。要是咱们能独自抵抗,别歼灭鬼子一个师团,哪怕能和鬼子一个大队周旋周旋,那咱们确实能跟八路军提更高的职位要求。可现实是,咱们没这个能力,所以在这方面,就别抱太高期望了。”
郭静云师长听完王靖国的话,陷入了沉思。他深知王靖国所言句句属实,如今的局势已经容不得他们再有丝毫犹豫。
忻州城在炮火的洗礼下,仿佛一个巨大的绞肉机,继续抵抗下去,他们将粉身碎骨,而投降,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老王,你的对。我不能因为自己的犹豫,让兄弟们都丢了性命。可我还是有些担心,八路军会不会真的接纳我们,会不会善待兄弟们?”他看着王靖国,眼中透露出一丝期待。
“对吧,老王,你得给我们个准信儿。兄弟们跟着我这么多年,我不能对不起他们。”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兄弟们的关切和担忧。
王靖国拍了拍胸脯,道:“郭师长放心,八路军向来仁义,只要咱们真心抗日,他们定会接纳我们。“
“我王靖国用我的人格担保,兄弟们的待遇肯定不会差。而且,咱们加入八路军后,还能继续为抗日事业贡献力量,这不比在晋绥军里被当炮灰强多了?”
郭静云师长在王靖国的劝下,心中的平逐渐向投降倾斜。但多年的军旅生涯和对未知的恐惧,让他们依然有些犹豫不决。
此时,城外的炮声虽然渐渐停歇,但忻州城的上空依然弥漫着厚重的硝烟,仿佛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抉择而默哀。
城内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第61军的士兵们都在等待着上级的决定,他们的命运仿佛悬在了一线之间。
城东师部里,郭静云师长来回踱步的脚步渐渐慢了下来。他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
“老王,事已至此,我听你的。但你得保证,八路军那边能善待兄弟们。”他看着王靖国,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依然能听出一丝无奈和忐忑。
王靖国心中一喜,连忙道:“郭师长放心,我这就去和八路军那边沟通。咱们一起为抗日大业,开启新的篇章。”
完,他转身匆匆离去,准备将两位师长的决定告知陈振华,开启与八路军谈判的新篇章。
忻州城在经历了这场惊心动魄的炮击和艰难的抉择后,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第 61军的未来,也将在这一系列的抉择中,逐渐明晰。
而这场战役,也将成为抗日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见证着无数人在绝境中为了民族大义而做出的艰难选择。
彼时,王靖国肩负着重要使命,穿梭于晋绥军61军的阵营之郑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努力,他成功服了101师的师长。
这位师长在内心经历了无数次的权衡与挣扎后,终于下定决心弃暗投明,选择投降。当他们做出这一决定的那一刻,仿佛为这片阴霾笼罩的战场打开了一道曙光。
王靖国深知,在这复杂的局势下,投诚还需立下大功,方能更好地融入抗日的洪流。于是,他向101师师长献上一策:
“郭师长,当下若能将忻州城内的鬼子全歼,并且一举拿下61军军部,那便是大功一件,可为诸位的投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此计若成,不仅能极大地削弱日军的力量,还能为抗日大业扫除一个潜在的阻碍。
然而,101师师长听闻此计后,脸上露出了为难之色。思考了一分钟之后,郭静云缓缓开口道:
“王师长,61军军长乃是阎长官的亲信,平日里对我二人不薄,我们实在于心不忍对军部下手啊。”
101师的副师长也在一旁点头附和。尽管他们明白这是一个立功的绝佳机会,但内心的忠义与情感,让他们无法狠下心来对自己曾经的军部下手。
不过,对于歼灭忻州城内剩余不足一半力量的鬼子,101师的两位师长倒是极为赞同。
他们深知,打击鬼子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一点上,他们毫不犹豫,迅速召集麾下将领,开始精心谋划战斗计划。他们仔细研究忻州城的地形,分析日军的布防,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与此同时,他们委托王靖国向陈振华传达一个重要请求:
“烦请王师长告知陈将军,这两日暂勿对忻州城进行炮击,以便我们能有充足的时间展开行动,确保歼灭鬼子的计划顺利实施。”王靖国不敢耽搁,马不停蹄地找到了陈振华,将101师师长的请求如实相告。
陈振华听闻后,略作思考,便点头答应了下来。他深知此次行动的重要性,也理解两位师长的处境。
为了配合此次行动,陈振华在答应请求的同时,对部队进行了周密的部署。他除了将独立四团和独立五团继续布置在忻州城外,加强警戒,防止日军突围或增援外,还积极与115师取得联系。
陈振华深知,此次战斗若能取得胜利,后续的区域接管和兵力调配至关重要。他与115师沟通,希望他们能在战斗结束后,接收包括平型关、繁峙县以及灵宝县等地。
这样一来,365师便能腾出更多的兵力,应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复杂局势,与晋绥军更好地协同作战。
很快,陈振华见到了115师的聂副师长,此时的聂副师长看到陈振华带领365师在忻州城外积极备战,心中十分赞赏。
陈振华赶忙将忻州城内的详细情况,包括晋绥军两位师长的投诚以及即将展开的歼灭鬼子计划,一一向聂副师长做了明。
喜欢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请大家收藏:(m.6xxs.com)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