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下最后一个字时,窗外的月光正好落在案头,恍惚间竟与文中皇宫中的月色重叠。
太和殿的琉璃瓦映着月光,丹陛上的龙纹在夜色里流转,连保和殿庆功宴上的烛火,都仿佛与键盘上的月光融在了一处。
那个在历史上自缢于煤山的崇祯,终究在这个故事里,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他不再是煤山歪脖子树上的孤魂,而是能站在坛上亲手将玉玺交给儿子的 “武崇祯”;不再是对着满朝文臣痛哭 “朕非亡国之君” 的末路帝王,而是能拍着郑成功的肩膀 “去把东宁岛给朕拿回来” 的铁血君主。
完美……嗯……
还算完美!
写这个故事的初衷,源于对 “如果” 的执念。
如果那个勤政到偏执的皇帝,能少一些刚愎自用,多一些容错的智慧,多些“打不过就跑、跑不了就苟” 的务实;
如果明末的名将们,能少些 “各扫门前雪” 的内耗,多些 “砍翻一个够本、砍翻两个赚一个” 的同仇敌忾;
如果那片被战火啃得千疮百孔的土地,能有机会喘口气,让耕牛重新踏上被马蹄踏硬的田垄,让海船重新扬起风帆;
当然,最关键的是,如果敲下的文字能变成白花花的银子!
咳咳……
于是便有了这位武崇祯。
他会在朝堂上与文臣据理力争,把 “节流不如开源”砸在他们脸上;
也会在深夜对着诗词歌赋努力的来来回回的复习,做一些很多人都想做的美事;
他懂得明末有多少人才,让秦良玉的白杆兵威震南疆,让吴三桂的骑兵纵横漠北,让郑成功的海船驶向远洋,让黄得功的大军横扫东倭。
只是,历史上崇祯十七年的每一场胜利都不会轻松,甚至,在根本不可能成功,即便穿越者,也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这也是系统存在的原因。
毕竟,李自成兵围京师后,崇祯确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毫无翻盘的希望。
好在,键盘在我手里。
是我,让长城的蜿蜒中,大明的火炮能轰碎建奴的兵锋;漠北的风雪里,大明铁骑可以踏过冻土;台海的浪涛中,大明的战船可以击碎西洋舰队;南疆的瘴疠里,大明的兵马可以劈开丛林。
是我,让崇祯把玉玺交给朱慈烺时,眼中没有权力的不舍,只有 “吾家有儿初长成” 的欣慰;让郑芝龙看着儿子郑成功出海时,那个曾逐利的商人愿意拿出量财富;让本该不会忠心的人,变成崇祯最忠诚的部下。
有了系统,我才可以稍微“有逻辑”的写中兴,写出金戈铁马的爽感,写出扫灭一切敌的极致碾压。
历史没有如果,但故事可以樱
唯一可惜的是,【如果敲下的文字能变成白花花的银子】这一句话,终究成了句空谈。
这直接导致本书在 100 万字时按下了休止符。
没能像书里的崇祯,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没能写到大明的舰队驶向新大陆,没能看到大明的子民澳洲种出万亩稻田,没能写到逼迫欧洲各国签订割地赔款、成为明藩属的条约,多少有点遗憾。
但值得欢喜的是,有近百书友,自始至终地支持着本书,陪我走到了最后。
每个“催更”都是我爬起来码字的闹钟,每个“用爱发电”和评论都是我最好的兴奋剂,每一份打赏都能让我觉得“这夜熬得值”。
是义父们的推、拉、扯、拽,把这本差点卡在五十二万字就太监的书,硬生生码到了 100 万字,有了个不算潦草的结局;也是你们,让我敢自己“相对完整地写完邻二本书”。
最后,必须正经句:谢谢!
谢谢每个在催更按钮和评论区留下踪迹的你们,谢谢追更的你们、打赏的你们,谢谢揪着虫@我,勒令我修改错别字的你们。
江湖路远,咱们下本《盛唐》再见。
到时候,不定我就能借着盛唐的富庶实现所影如果”,有银子支撑着给义父们呈现出一部数百万字的精彩故事呢!
喜欢崇祯:30年不上朝请大家收藏:(m.6xxs.com)崇祯:30年不上朝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