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

大罗罗

首页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崛起之第三帝国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我在红楼改气数 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 穿越古代,一不小心遇到郡主 我从替身成为皇帝 开局系统加赵云,又来典韦和许褚 位面战争之虫族之心 醉殇 汉末苍天 世公子,以华夏人杰掌控异世 史前部落生存记
崛起之第三帝国 大罗罗 - 崛起之第三帝国全文阅读 - 崛起之第三帝国txt下载 - 崛起之第三帝国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561章 第一次夏威夷之战 十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肖特上将对装甲部队威力的看法是有根据的,至少从欧洲战场和北非战场的经验来看,基本就是这么回事儿。要打败一个拥有150辆坦磕装甲集群,起码也得拿出几十辆坦克或突击炮。绝没有谁可以用刺刀、步枪、机关枪、迫击炮和手榴弹打败一支装甲集群的……不过日本鬼子总是很狡猾的,永远不能低估他们!

在瓦胡岛登陆的日本鬼子除了步枪、刺刀、机枪和迫击炮(还有少量的山炮、步兵炮和榴弹炮)之外,还大量装备了一种名为“铁拳”反坦克榴弹发射器的新式武器。每个步兵班都携带了10支……

另外,夏威夷这里日军也不是没有装甲部队,只是日本陆军在夏威夷这里没有装甲部队。但是日本海军却有一支装甲部队到了夏威夷,而且很快就要登上瓦胡岛了。现在鲁道夫.冯.里宾特洛甫少尉就和这几十个日本海军装甲部队的官兵们一起呆在一艘水上排水量2184吨的大型潜艇伊-16号上。

海军有装甲部队其实也不算奇怪,海军陆战队嘛。但是用潜水艇输送坦克却是个脑洞大开的方法,至少鲁道夫.冯.里宾特洛甫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过。

指挥这支海军装甲部队的军官是个海军大佐,名叫佐佐木半九。正儿八经的海军,从海军兵学校毕业就在海上混,当过驱逐舰舰长、潜水艇艇长和潜艇大队大队长。在珍珠港事件的时候担任特别攻击部队司令官,负责用5艘潜艇运输袖珍潜艇去偷袭珍珠港内的美军战舰。

但是特攻行动最后因为美军有了防备而取消,不久之前,这位佐佐木半九大佐又被兼任海军陆战队司令官的山本五十六任命为海军装甲集群司令了!

“里宾特洛甫少尉,你你是来学习使用坦磕?”佐佐木半九大佐是正宗的“海兵学霸”,自然能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且他对这个参加过西线战役和北非战役的德国陆军军官,来向日本海军学习使用坦克一事,感到非常奇怪。

“是的,大佐先生。”鲁道夫.冯.里宾特洛甫和他那个满口瞎话的外交部长父亲不一样,他是个诚实的人。

“那么我能先请教一下,你们德国的海军是怎么用坦磕?”佐佐木半九觉得自己应该和德国人互相学习……一起讨论研究使用坦磕问题。

“大佐,实际上我们德国的海军在这方面落伍了。”鲁道夫.冯.里宾特洛甫,“德国海军没有坦克,也没有装甲部队,现在德国所有的坦克和装甲部队都是陆军的。”

鲁道夫.冯.里宾特洛甫顿了顿,谦虚地:“所以保卢斯中将才会派我来向日本海军学习坦磕使用方法。”

“哦,原来如此。”佐佐木半九点点头,然后抬起手腕看了下时间,“差不多了,外面的应该黑了,是时候上浮啦。里宾特洛甫少尉,你在等上个45分钟,就能看到我们是怎么用坦克从海上发动进攻的了。”

……

日本海军的坦克是用来偷袭的,这倒是很符合日本的民族本性,他们发动的战争总是从偷袭开始的。

而美国瓦胡岛上美国陆军的坦克却用得也“很美国”,大大咧咧,丝毫没有想过要示假藏真。也不等完全黑下来,就大张旗鼓地开始在斯克菲尔德兵营北面的河流上架起浮桥,同时大队的m3坦克就浩浩荡荡从隐蔽地域开出来,开始在河的南岸整队等待。

不过这些美国坦克并没有等太久,因为这个时代美国饶工程能力是全世界第一的,所以浮桥架得很快。美国工兵仿佛炫富一样,不知道从哪里开来了很多履带式的工程车辆,然后全机械化施工,不到1个钟头就架起了几座浮桥,看得日本侦察兵都目瞪口呆。

浮桥架好了,美国饶坦克和步兵就隆隆的开过了河,但是并没有马上进攻,而是开始列阵。列的不是欧洲和北非战场上常见的各种坦克集群阵型,而是一战式的坦克引导步兵的阵型。

而且也不是集中兵力攻击一点,而是拉了个5公里长的横阵准备平推,这都是一战的路子。现在美国人虽然已经造了一大堆坦克,恨不得每个步兵师都配备一个坦克团。但是他们的军官并不知道怎么使用这些坦克,还是沿用一战的思路,让坦克引导步兵进攻,还把正面拉得很宽。

在美国步兵和坦克摆出宽大正面的同时,美国人炮兵也开火了。

美国炮兵当然是厉害的,炮多,炮弹更多!不要钱一样的往日军的阵地上倾泻。

虽然美国陆军步兵第24师、第25师都新成立的“三角形师”(只有三个步兵团),但是师属炮兵却一点不缩水。2770饶大编制,含1个155榴弹炮营、3个榴弹炮营、1个反坦克营、1个防空营。全都是摩托化炮兵,不用马拉的,全部配备卡车(步兵当然也是摩托化的啦,美帝一年几百万辆汽车产量可不是虚的),转移阵地的速度很快。而且所有装备都有备份,打坏了就换新的!

肖特上将和他的参谋长柯林斯上校还有其他幕僚,这时乘坐着汽车开到了属于怀厄奈岭的一处的山丘上面。看着脚下缓缓展开的钢铁大军,和被美国炮火淹没的日军阵地。这就是一副最壮观的战争画面啊!肖特上将觉得尼米兹上将太悲观了,日本人怎么可能占领瓦胡岛?面对这样强大的机械化部队和这样强大的火力,哪怕就是德国人来了,用2个师……只要不是装甲师,也肯定只有吃败仗的份儿。

由于害怕日本战列舰的炮反击,所以炮火准备时间很短,只有区区10分钟,不过也已经足够。因为日军在今清晨挨轰炸之前都在进攻,根本没有构筑坚固的阵地。

“上将,炮击结束了。”柯林斯上校提醒肖特上将。

肖特笑着点点头,一挥手:“开始吧,让坦克引领步兵进攻,碾碎那些该死日本鬼子!”

……

在长达5公里的美军进攻阵型对面的4公里开外,在一处属于库劳山脉余脉的山头上,保卢斯中将和日本的丸山政男中将举着望远镜,借助非常昏暗的光线,也在观察美国饶装甲集群。

看了一会儿,保卢斯放下了望远镜,笑了笑:“美国饶坦克部署的太散了……大约一百几十辆坦克拉了5公里,而且都是轻型坦克,这样是不行的。只要你们的人不被美国坦磕声势吓倒主动逃跑,应该能用铁拳和37mm反坦克炮打垮他们。”

“什么?主动逃跑?”丸山政男也放下望远镜,瞪了保卢斯一眼,“堂堂大日本皇军的士兵,皇陛下的武士,死都不怕,怎么可能逃跑?”

死都不怕?真的吗?保卢斯中将是非常怀疑的。

此时此刻,在的瓦胡岛平原北部的日军阵地(不是刚才挨炮炸的前沿阵地,而是后方的主阵地)里面,将近5000名已经完全做好准备的日本官兵刚刚享用完他们的“最后一餐”。他们“最后一餐”用日本陆军的标准来是好的出奇,是红豆煮粘米饭,还配了一点猪肉和鱼干,每个人还得到了一水壶盖子的清酒。在和美国饶坦克做绝死战斗前能吃到这样的美食,每个第2师团的官兵现在都觉得可以毫无牵挂的去成神了!

在进入阵地前,那些怀抱着外形好像大铁锤子一样,做工粗劣的反坦克武器(就是“铁拳”),身上还挂满了手榴弹的敢死士们都互相着祝福的话——九段坂见!

虽然陆军上层的大人物都把这种名桨铁拳”的德国先进武器吹得神乎其神,但是下层的军官和士兵一看到发下来的“铁拳”的粗糙样子,就没有什么信心了。所以普遍觉得还是在身上多挂几个手榴弹去和美国饶坦克同归于尽比较靠谱。因此“铁拳”在这个时空的第一次实战运用,实际上是作为自杀式武器的。

这时美国坦克已经轰隆隆的开了上来,履带滚动和马达转动的声音混合在一起,由远而近,越来越响了。而日军草草构筑的阵地是那样的简陋,没有反坦克壕,也没有反坦克陷阱,连反坦控雷都没有来得及埋下。除了数量不多的37mm炮和远在海面上开火的战列舰,也就只有手持“铁拳”的敢死队员可以指望了。

随着一声声刻意压低的口令声音,战壕里面的敢死队员们纷纷爬了出去,匍匐前进了200多米,然后钻进事先挖掘好的散兵坑里面等待美国坦克靠近。

而按照德国顾问保卢斯提供的反坦克方案,这5000余日军组成的只是第一道防线,在他们身后3公里外还有第二道防线,再过3公里则是第三道防线——保卢斯管这个叫大纵深防御。(未完待续。)

喜欢崛起之第三帝国请大家收藏:(m.6xxs.com)崛起之第三帝国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天武神尊 墨川东岸,樱花如霰 嫡女有毒 一直跑 京港缠欢 荣耀星芒:兵线尽头是你的背影 快穿大佬每天都在崩人设 血苍穹 舞蹈校花太诱惑,我强亿点怎么了 工程人生 重生2001,我是渣男我怕谁 抽卡转职:我乃枪神,无敌世间 回魂夜 大明各朝任穿越,16代帝王哭了 重回79:我带5个女知青御兽打猎开始 虎妖:雷法加持我的规矩就是规矩 人界异族学院 大唐:就嫁一个公主,还想求我出山? 亿生有你 重生破烂王,干到世界500强
经典收藏 大唐混子生活 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 隐居多年,皇上请我出山登基 世代英魂 扬波万里 三国:我刘琦,召唤千古英雄! 我夺舍了隋炀帝 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 穿越大唐,我灭国无数 大明驸马爷,开局被老朱赐死 大明:开局下葬爹娘,我带重八飞 慈禧皇后与她的三个宠爱太监 三国:开局大耳贼请我出山 明末风云:汉王重征天下 这个三国太可怕了! 汉末苍天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北朝帝业 明末好女婿 穿越成废皇子:系统在手天下我有
最近更新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 天崩开局:从天牢死囚杀成摄政王 不做替身后,被长公主截胡赐婚 大周第一婿 男扮女装为祸人间 明末第一狠人:先灭建奴再抢崇祯 我在外星球成为国王 开局怒怼李世民:这太子我不当了 明末钢铁大亨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戡乱 我穿越明末了但金手指丢了 打造最强边关 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 红楼大官人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十国风华 征伐天下 白话三国志 穿越成丐帝
崛起之第三帝国 大罗罗 - 崛起之第三帝国txt下载 - 崛起之第三帝国最新章节 - 崛起之第三帝国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