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团团长乔治·马戛尔尼,老马早已在和珅的安排下,半推半就地和这位乾隆宠臣成了结拜兄弟。
和珅下江南前,安排管家刘全盛情款待老马,直接把他送进霖会和白莲教联手经营的温柔乡里。
两位分别来自地会和白莲教的美女把他“伺候”得“舒舒服服”。
“马大人,你也不想被我们一刀宰了,放在桃木棺材里,埋进佛寺吧?”
这已经不是死后能不能上堂的问题了,这是地狱的撒旦敢不敢来接自己的问题!
老马现在是哑巴吃黄连,有苦不出。
既不敢向乾隆举报,也不敢擅自逃跑。
无奈之下,他索性把整个使团都拉下了水,花着和珅的钱,大家一起在八大胡同找灵福
清廷这边,乾隆下了死命令:明年祭奠母亲,必须坐上蒸汽机车!办不到,就拿英国使团是问!
主管此事的和坤不在,其他官员谁也不想接手这烫手山芋。
也有想拍马屁的官员去质问使团何终日流连烟花柳巷。
“我们这是在寻找科学灵感!”
“就像贵国诗人需要饮酒赏舞才能写出好诗一样!”
“你是不是想耽误皇上坐火车?”
老马直接怼了回去,让对方哑口无言。
自那之后,无人敢掺和这事,生怕真被扣上耽误蒸汽机大业的帽子。
这可是要交巨额赎罪银,才能赎罪的罪过!
所以,对于鉴别“西洋使团”真伪这事,英国使团不仅不会拆台,反而可能帮忙圆谎。
一来,怕揭穿后乾隆迁怒于自己。
二来,大家同在一条贼船上,一损俱损。
~~~
于是,在这多方势力的共同推动下,一支由兰芳船队引领,载着众多“西洋使团”的船队随后,浩浩荡荡地向大沽口进发。
船头上,罗芳伯意气风发,心中畅想:“此次携万国来朝之势,总能得偿所愿了吧?”
“琉球那等国都能被封中山王,我兰芳乃幕认可的华夏正统,皇上怎么也得封我个一字并肩王吧?”
他开始琢磨封号,“我祖籍赣南,封个‘越王’?”
“或者按出生地?不行不行,先秦那是蛮夷之地……按秦郡县,封南海王?”
他猛地摇摇头,“不对,大清不用古地名封王,都用吉祥字。”
“难道封我‘兰芳王’?”
“二字王哪有一字王尊贵!”
“我立此大功,能不能求皇上开恩,赐个‘芳王’?”
“这字又吉庆,又和国名、我名……”
罗芳伯已经开始沉浸在被乾隆亲切接见并册封的幻想中了。
而他身后那些“西洋使团”的成员们,同样在做着美梦。
起初他们是被胁迫的,但到了兰芳,和罗芳伯交谈过后,他们开始相信地会和白莲教画的大饼了。
这乾隆皇帝,果然是人傻、钱多、极好面子!
兰芳国拿着自己最珍贵的骨头,摇尾乞怜送给乾隆。
把乾隆逗开心了,乾隆不仅会赏他肉,还赏的是整整一头牛的肉。
而兰芳,不过是乾隆瞧不上、不想要的藩属国。
自己这西洋使臣的身份,比兰芳更稀罕,更能给乾隆长脸。
赏赐怎么着也得比兰芳多吧?
低于一百两黄金,我们好意思接,皇上他老人家也不好意思赏啊!
一群人做着发财梦,仿佛看到了金山银山在向自己招手。
~~~~
就在这支各怀心思的船队北上之时,大清境内,地会与白莲教的各地分舵,已经接到了秘密任务:大量印刷一批揭露此事内幕的册子。
册子里详细记载了这群“西洋使团”是如何被组织、如何伪装、如何骗过朝廷,最终从乾隆那里骗到巨额赏赐的全过程。
按照乾隆的性格,西洋万国来朝这种盛事,必定会昭告下,大书特书。
等到这件事被宣传得人尽皆知,沸沸扬扬之时,地会和白莲教就会将这些册子大规模散发,并公然宣称:“此事,乃我两教所为!”
因为这事瞒不住。
那么多西洋人,抓到一个就会全盘托出。
就算没抓到,乾隆也肯定会把屎盆子扣到反清势力头上,不如主动承认,还能掌握话语权。
还可以打击清廷威望,扬自身之名。
“看啊!满清皇帝被我们耍得团团转,被西洋骗子骗走了那么多银子!”
反正丢的是他爱新觉罗家的脸,与我汉人何干?
这不仅沉重打击了清廷的威信,还能极大地提升地会和白莲教在民间的声望和影响力,可谓一箭双雕。
~~~~
一场“万国来朝”的惊骗局,正向着紫禁城缓缓逼近。
而它的策划者们,已经准备好了在最高潮时,亲手引爆它。
然而,受害者仍被蒙在鼓里,对此浑然不觉。
乾隆皇帝正喜滋滋地接收着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呈报上来的祥瑞,顺便与礼部官员们一头扎进禅让大典的繁琐礼仪研究郑
然而,因为在幕评论区看来的“三十三两白银”论调,他气得吹胡子瞪眼,恨不得把奏折都摔了。
这“三十三两白银”的论调,源自某个后世之人在评论区骂大清骂上了头。
“满清时期,一个家庭一年至少需要三十六两银子才能勉强维持生计,但满清通过精准操控,让百姓最多只能挣到三十三两,生生造出三两银子的缺口,以此实现经济上的奴役,让百姓永无翻身之日。”
乾隆当时看到就炸了!
经济奴役,朕承认,历朝历代都在干!
通过调控赋税、物价这些手段,间接影响百姓的收入和支出,把黎民百姓牢牢拴在土地上,这本就是帝王心术,是维持统治的必要手段。
但他我大清能精准控制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两银子,让全下百姓都卡在“三十三两”这个线上?
我大清要真有这通彻地、细致入微的掌控力,特么的还能亡了国?!
清朝想要做到这种地步,只有将皇宫修在喜马拉雅山上,皇帝都是黄金大只佬,皇帝也不叫皇帝,叫帝皇,坐的也不是龙椅,而是黄金马桶,大概这样或许才能办到。
平心而论,这套理论的核心,即“统治者通过经济手段间接控制百姓”,大体上是没错的,清朝也确实在这么干。
严格来,华夏大地上的统治者们,从两千多年前就开始玩这套了,一路延续到他乾隆朝,甚至后世。
乾隆气的,压根不是这个统治术被人戳穿。
那个胡扯的后人,自称是他乾隆的子孙,改姓了“金”。
但乾隆气的不是后人改姓,也不是气后代骂自己。
通过骂祖宗来博取眼球,换取某种官方谅解,或者干脆就是为了赚取流量当个网红挣钱,乾隆表示理解,甚至还有点欣赏。
他私下里都设想过,要是自己活在后世,保准从努尔哈赤开始骂到末代皇帝,怎么激进怎么来,怎么吸引眼球怎么干。
别的不,靠这个混成个大网红,绝对没问题。
所以,他真正气的,是那个后人实在太蠢!
这种稍微动动脑子就知道是胡诌的“三十三两精准奴役论”,他居然深信不疑,还拿来当论据!
用后世的话来,这智商水平,简直属于那种可以提前标记好,等他老了专门卖他高价保健品的优质客户。
因为这个蠢钝后饶言论,乾隆不由得联想到了如今旗下那些越来越不成器的八旗子弟,以及未来那些不肖儿孙……真是一个比一个傻,一个比一个真!
朕是把‘八旗弓马得下’挂在嘴边,但朕打大金川、平定准噶尔,靠的都是红衣大炮和火枪营!
有些话是出去糊弄别人、让人安分守己的,是统治的术!
彼其娘之,汉人没骗到,倒是八旗深信不疑!
喜欢刷视频:震惊古人请大家收藏:(m.6xxs.com)刷视频:震惊古人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