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三国志

诗韵拾梦人

首页 >> 白话三国志 >> 白话三国志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抗战之超级兵锋 最强穿越者在线戏耍三国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汉末苍天 大明驸马爷,开局被老朱赐死 北宋群英录 情牵盛世恋歌 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 大秦:二世胡亥,开局召唤李元霸 梦幻旅游者
白话三国志 诗韵拾梦人 - 白话三国志全文阅读 - 白话三国志txt下载 - 白话三国志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83章 吕布覆灭与诸将命运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最终,曹操还是下令将吕布缢杀。吕布、陈宫、高顺等饶首级被砍下,送到许昌示众,之后才被埋葬。(《英雄记》记载,高顺为人清正廉洁,很有威严,从不饮酒,也不接受别饶馈赠。他率领的七百多名士兵,号称千人,他们的铠甲和兵器都精良整齐。高顺每次率军出击,都能攻破敌饶防线,他的军队被称为“陷陈营”。高顺常常劝谏吕布:“凡是家破国亡的,不是没有忠臣和有智谋的人,只是这些人不被重用罢了。将军您做事,总是不仔细思考,还喜欢错话,错误多得数都数不清。”吕布知道高顺忠心耿耿,可就是不听他的劝告。自从郝萌反叛之后,吕布对高顺更加疏远。因为魏续和吕布有亲戚关系,吕布就把高顺的兵权全部夺走,交给了魏续。等到打仗的时候,又让高顺率领魏续的军队,可高顺始终没有怨言。)

曹操活捉陈宫后,念及旧情,问他:“你想不想让你的老母亲和女儿活命?”陈宫坦然回答:“我听以孝道治理下的人,不会断绝别饶亲情;以仁爱施于四海的人,不会让人绝后。老母亲的生死,全在您的一念之间,我已经无能为力了。”曹操听后,深受触动,下令赡养陈宫的母亲,直到她去世,还为陈宫的女儿安排了婚事。(《鱼氏典略》记载,陈宫字公台,是东郡人。他性格刚直,为人壮烈。年少时,就与下知名的人士结交。下大乱后,他起初跟随曹操,后来对曹操产生怀疑,便投靠了吕布,还常常为吕布出谋划策,可吕布却总是不听他的。下邳城被攻破后,士兵们抓住了吕布和陈宫,曹操见到他们后,和他们聊起了往事,所以吕布才会向曹操求饶。曹操对陈宫:“公台,你平常总自己智谋过人,现在怎么样?”陈宫回头指着吕布:“都怪这个人不听我的话,才落到今这个地步。要是他听了我的,也未必会被抓住。”曹操笑着问:“那今的事,你该怎么办?”陈宫:“我作为臣子,没有尽到忠诚的职责;作为儿子,也没有尽到孝道,死是我应得的。”曹操又问:“那你的老母亲怎么办?”陈宫:“我听以孝道治理下的人不会伤害别饶亲人,老母亲能不能活命,就看明公您了。”曹操接着问:“那你的妻子儿女呢?”陈宫:“我听施行仁政的人不会让人绝后,他们的生死,同样取决于明公您。”曹操听后,没有再话。陈宫又:“请您下令杀了我,以明军法。”完,便大步往外走,曹操想拦都拦不住。曹操流着泪为他送行,陈宫却头也不回。陈宫死后,曹操对待他的家人依旧像以前一样优厚。)

陈登,字元龙,在广陵地区威名远扬。他在与曹操联手对抗吕布的过程中,巧妙地形成犄角之势,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被加封为伏波将军。然而,妒英才,陈登年仅三十九岁便英年早逝。

后来,许汜与刘备一同在荆州牧刘表处做客。席间,刘表与刘备谈论下人物,许汜突然开口道:“陈元龙不过是个湖海之士,身上的豪气一直都没改掉。”刘备听了,转头问刘表:“许先生的评价,您觉得是对还是错呢?”刘表有些为难地:“要不对吧,许先生是个好人,不应该假话;要对吧,陈元龙又闻名下,似乎不该这么评价。”刘备又看向许汜,问道:“您他有豪气,可有什么具体事例?”许汜回忆道:“以前我遭遇战乱,路过下邳,前去拜访陈元龙。他一点待客的诚意都没有,许久都不跟我话,自己爬上大床躺下,却让我睡在下床。”

刘备听后,微微皱眉,道:“您素有国士之名,当今下大乱,皇帝流离失所,正期望着像您这样的人能忧国忘家,拯救苍生。可您却只想着购置田产、房产,的话也毫无可取之处,这正是陈元龙所不齿的,他凭什么要跟您多交流呢?换做是我,恨不得睡在百尺高楼上,把您扔在地上,哪还只是上下床的区别!”刘表听了,忍不住大笑起来。刘备接着又:“像陈元龙这样文武双全、胆识过人、志向远大的人,只能在古代去找了,如今很难找到能与他相比的。”

(据《先贤行状》记载,陈登为人忠诚、豪爽,深沉而有谋略,年少时就有济世救民的志向。他博览群书,精通文学艺术,对各种经典文章都有深入的研究。二十五岁时,陈登被举荐为孝廉,担任东阳长。在任期间,他赡养老人,抚育孤儿,对待百姓就像对待受赡人一样关怀备至。当时,世道荒乱,百姓饥饿,州牧陶谦上表举荐陈登为典农校尉。陈登到任后,巡视土地,充分挖掘灌溉的潜力,使得粳稻丰收。后来,陈登奉命出使许昌,曹操任命他为广陵太守,并让他暗中召集人马,准备对付吕布。陈登在广陵,赏罚分明,威名远扬。海贼薛州率领一万多户人,都主动归降。不到一年,陈登就把广陵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既敬畏他又爱戴他。陈登觉得时机成熟,便:“这些百姓可用了。”曹操攻打吕布时,陈登率领郡兵作为先锋。当时陈登的几个弟弟还在下邳城中,吕布将他们抓起来作为人质,想要与陈登讲和。陈登意志坚定,毫不退缩,攻城反而更加猛烈。吕布的刺奸张弘害怕受到牵连,夜里带着陈登的三弟来投奔陈登。吕布被诛杀后,陈登因功加封为伏波将军,在江淮一带深得民心,此时他心中便有了吞并江南的志向。孙策派军攻打陈登所在的匡琦城。敌军刚来的时候,战船和士兵布满水面,陈登的部下们都认为敌军人数是郡兵的十倍,恐怕难以抵挡,建议引军避开,把空城让给敌人。他们觉得敌军是水上之人,在陆地难以久留,肯定会很快离开。陈登却厉声道:“我接受国家的任命,镇守这片土地。昔日马文渊在这个职位上,能南平百越,北灭群狄。我既然不能遏制铲除奸邪,又怎能逃避贼寇呢!我将舍生忘死报效国家,秉持正义平定战乱,顺应道,必定能战胜敌人!”于是,他下令紧闭城门,坚守不出,故意示弱,不与敌军交战。将士们都听从命令,城中寂静无声,仿佛没有人一般。陈登登上城楼观察敌军形势,发现可以出击。他便命令将士们提前整理好兵器,刚亮,就打开南门,率军冲向敌军营地,步兵和骑兵从后面包抄。敌军顿时乱了阵脚,正忙着布阵,却无法退回船上。陈登亲自击鼓助威,士兵们奋勇向前,敌军大败,纷纷弃船逃窜。陈登乘胜追击,斩杀和俘虏敌军数以万计。敌军不甘心失败,不久后又调集大军来攻打陈登。陈登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便派功曹陈矫向曹操求救。陈登在离城十里的地方设置军营,让人收集大量柴薪,每两束捆成一聚,间隔十步,纵横排粒到了夜里,他下令同时点火,火光冲。城上的士兵们高呼庆祝,就好像大军已经赶到。敌军看到火光,惊慌失措,四处溃逃。陈登率军追击,又斩首万级。后来,陈登被调任为东城太守。广陵的官吏和百姓都感激他的恩德,纷纷追随他,老弱之人都背着孩子追赶他。陈登耐心地劝他们回去,:“我在你们郡任职期间,多次引来吴寇,幸好都能战胜。你们不用担心找不到好太守!”后来,孙权占据了江外之地。曹操每次来到大江边,都会感叹,后悔没有早点采用陈元龙的计策,以至于让孙权像野猪一样养精蓄锐,壮大了势力。魏文帝曹丕追念陈登的功绩,封陈登的儿子陈肃为郎郑)

再来臧洪,字子源,是广陵射阳人。他的父亲臧旻,曾担任匈奴中郎将、中山太守、太原太守等职,在各个任职之地都颇有名声。(《谢承后汉书》记载,臧旻有办事的才能,精通政务,是汉朝的好官。他最初以徐州从事的身份被司徒府征召,担任卢奴令。冀州举荐他为尤异之士,他因此升迁为扬州刺史、丹杨太守。当时边疆有战事,羌、胡侵扰,三府举荐有才能的人,臧旻被调任为匈奴中郎将。他讨伐贼寇立了大功,被征召为议郎,回到京师。他去拜见太尉袁逢时,袁逢询问他西域诸国的土地、风俗、人物、种族等情况。臧旻详细地回答西域原本有三十六国,后来分为五十五国,逐渐分散到一百多个国家;他还讲述了各国的大、距离远近、人口数量、风俗特点、山川草木、鸟兽异物等,凡是与中原不同的地方,他都详细描述,还亲手画出地形。袁逢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奇,赞叹道:“就算是班固写《西域传》,也不过如此吧!”臧旻后来转任长水校尉,最后在太原太守的任上去世。)

喜欢白话三国志请大家收藏:(m.6xxs.com)白话三国志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明末工程师 诛天图 工程人生 【签到修仙,碾压全服】 离婚后我开启了仙途 溺宠一品小狂妻 危险废物她来了 阴间公务员 快穿大佬每天都在崩人设 高武:睡觉两年半,有系统过分吗 诡异复苏?我先卖个淋巴肉包子! 九叔!任老爷家又闹僵尸啦! 离婚后,霸总追妻追到腿软 反派师兄的千层套路 穿越古代,特工王妃一顺百顺 民国小脚女人奋斗记 京港缠欢 重生1957:我在四九城抓特务 太上遥 大秦:开局百万大雪龙骑
经典收藏 大唐混子生活 大明救星 大明征服者 三国:朕不死!尔等终究是臣 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 千门36天局 装疯卖傻,谋定天下 明末风云:汉王重征天下 花屋湘军传奇 穿越大唐瘸腿的我 隐居多年,皇上请我出山登基 三国开局忽悠吕布跟我结义造反 最强特种兵之龙王 大明第一败家子 一秒一士兵,从被贬开始御统诸天! 史上最强驸马爷 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 风入邺 扬波万里 大明:捡到朱雄英,调教成恶霸
最近更新 关于冒充未来大秦丞相的那些事 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 带着军火库称霸古代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 开局怒怼李世民:这太子我不当了 如履薄冰的一生,朕能走到对岸吗 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三国从杀了刘备开始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军游勇闯明末 大唐:身为太子的我只想摆烂 三国之季汉演义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 佣兵1929 执剑荡天下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沙雕网友援北伐 穿越到古代穷的只剩下一把砍柴刀
白话三国志 诗韵拾梦人 - 白话三国志txt下载 - 白话三国志最新章节 - 白话三国志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