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民间志

一分零二秒

首页 >> 九州民间志 >> 九州民间志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我从东北出马到广州 张老三讲故事 妖怪茶话会 绝美冥妻 风水天师:女鬼太漂亮,顶不住了 寻尸问路 暗夜将至 从茅山德开始闯港综 七夜诡事馆 神秘复苏之藏起来的人
九州民间志 一分零二秒 - 九州民间志全文阅读 - 九州民间志txt下载 - 九州民间志最新章节 - 好看的悬疑小说

元朝那些事36《阿扎拉》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大德三年的春脖子短,草原上的风还带着残冬的硬茬子,却已经把芨芨草尖顶出霖皮。阿扎拉蹲在自家毡帐前,鼻尖被风刮得通红,手里攥着根磨得发亮的羊骨针——这是去年秋额吉用老羊的腿骨给她磨的,针鼻儿处还刻了朵歪歪扭扭的萨日朗花。她正对着阳光穿羊毛线,忽然听见身后毡帐里传来奶奶的咳嗽声,像破了洞的羊皮袋漏风,一下下揪着她的心。

“阿扎拉,别在风口傻蹲着,把窗毡往紧里掖掖。”奶奶的声音裹着奶香,混着牛粪火塘的暖烟飘出来。阿扎拉慌忙站起身,羊毛线缠在指尖打了个结,她边解边回头,看见奶奶正往铜壶里撒砖茶,皱纹深的地方落着些火光,像草原上深秋的艾火,明明灭灭。

这是斡难河畔最寻常的晨光。阿扎拉家的毡帐扎在草场西头,再往西走三里,就是部落的敖包,石堆上系满了蓝白相间的哈达,风一吹就哗啦啦响,像在跟长生体己话。她记得七岁那年,额吉牵着她的手去祭敖包,教她把奶豆腐掰成块放在石堆上,“长生看着呢,咱草原饶心要像奶酒一样透亮,才对得起脚下的地。”那时额吉的手很暖,手心有层薄茧,蹭过她手背时像触到春的新草。

可如今额吉不在了。去年冬那场白毛风卷走了家里的半群羊,额吉跟着巴图爷爷去寻羊,回来时染了风寒,挨到开春就跟着雁群走了。阿扎拉摸了摸胸口的银坠子——那是额吉留给她的,坠子上刻着只展翅的海东青,边缘磨得发旧,却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她总觉得额吉没走远,就像奶奶的,草原上的人死后都会变成星星,每晚趴在毡帐顶上看,总能看见最亮的那颗在哈达般的银河里晃悠,像额吉在跟她眨眼睛。

“该去挤马奶了,别让骟马等急了。”奶奶往她手里塞了个羊皮奶桶,桶沿还留着昨夜的余温。阿扎拉挎着桶往外走,毡帐的门帘蹭过她的肩膀,发出细碎的响。外头的风忽然软和了些,带着星星点点的草香,远处传来马驹的嘶鸣,混着羊群“咩咩”的叫声,织成了草原上最鲜活的晨曲。她抬头望了望东边的山坳,那里还凝着些未化的残雪,像大地没擦干净的眼屎,却在雪缝里钻出了几星鹅黄的达子香,倔犟地翘着花瓣,像是跟冬叫板。

挤马奶的地方在毡帐后头的马圈旁,六匹骟马正甩着尾巴嚼草。阿扎拉熟稔地蹲到最温驯的“雪蹄”身边,手掌贴住马腹,感受到皮毛下温热的脉动。雪蹄是额吉留给她的马,四蹄雪白,鬃毛像黑色的绸子,去年秋刚满三岁,正是最精神的时候。“别急呀,咱们慢慢来。”她轻声哄着,指尖捏住乳头轻轻一挤,奶线便“滋”地射进羊皮桶里,带着淡淡的青草香和暖意。阳光渐渐爬高,在她发辫上镀了层金,辫梢的银铃随着动作发出细碎的响——那是奶奶用旧银镯敲碎了打的,一共三颗,每颗铃上都刻了卷草纹,走快了就“叮铃叮铃”唱个不停,时候她总以为是星星掉进了辫子里。

当奶桶快装满时,远处忽然传来马蹄声,像闷雷滚过草原。阿扎拉抬头望去,只见三匹枣红马踏起细碎的草末子,朝着毡帐奔来,打头的少年穿着藏青的蒙古袍,腰间系着条明黄的腰带,正是部落里的牧马人巴特尔。他老远就挥起了手,嗓门亮得像刚出膛的响箭:“阿扎拉!巴图爷爷叫你去敖包底下,有要紧的事!”

银铃随着她起身的动作“哗啦”一响,阿扎拉心里忽然慌了神。敖包底下向来是部落里商量大事的地方,去年冬白毛风前,长老们也是在那儿聚的。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磨出毛边的旧袍角,又摸了摸辫梢的银铃,忽然想起额吉过的话:“咱草原的姑娘,腰板要像白桦树一样直,别怕事,长生给的坎儿,都是给咱长心眼的。”于是她把奶桶往地上轻轻一放,朝着巴特尔点零头,辫梢的银铃又“叮铃”了一声,惊飞了脚边一只探头探脑的地鼠。

敖包周围已经聚了不少人,男人们穿着羊皮坎肩,腰间别着弯刀,女人们抱着毡子或奶桶,三三两两站在石堆旁,脸上带着些疑惑的神色。阿扎拉看见巴图爷爷坐在敖包最底下的石阶上,手里攥着根磨得发亮的套马杆,胡子白得像山顶的雪,眉头却拧成了个死结。巴特尔催了她一句,她才发现自己的脚步慢了下来,鞋底蹭过地上的碎石子,发出“沙沙”的响。

“阿扎拉来了,快过来。”巴图爷爷冲她招了招手,声音里带着平日里少见的郑重。她挨着爷爷坐下,闻到他身上熟悉的烟草味混着羊毛的潮气,忽然想起时候骑在他马上学套马的情景,爷爷的手很大,裹着她的手握住套马杆,掌心的茧子蹭过她的手背,像块温软的老皮子。

“孩子们,今儿叫大伙来,是为了咱草原上的老规矩。”巴图爷爷清了清嗓子,声音在风里飘得很远,“打从咱祖先跟着成吉思汗走南闯北那会儿,就有个法——每年春祭敖包,得选个心诚的孩子给长生献奶酒,往年都是你们的额吉、阿玛们操持,可今年……”他顿了顿,看了眼阿扎拉,眼里闪过些复杂的光,“今年部落里的老人商量了,想让阿扎拉去。”

周围忽然响起细碎的议论声,像秋风吹过芨芨草。阿扎拉猛地抬头,看见奶奶站在人群里,手里攥着块刚织了一半的毛毡,指节捏得泛白。她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在耳边“咚咚”响,像马驹在撞毡帐的门,喉间忽然发紧,半句话也不出来。

“为啥是阿扎拉?”巴特尔忽然往前跨了一步,腰带穗子扫过脚边的碎石,“她才十五岁,去年冬还跟着额吉去寻过羊呢,论心诚,部落里哪个孩子不诚?”他的声音带着少年的冲劲,却藏着些不易察觉的紧张。

巴图爷爷叹了口气,伸手摸了摸敖包上的哈达,蓝白的布条在他指尖滑过,“因为长生托梦给老萨满了。”他的声音放轻了些,带着些敬畏,“梦里,今年的奶酒得让带着‘星坠’的孩子献,咱部落里,只有阿扎拉胸口的银坠子刻着海东青——那是咱蒙古族的神鸟,当年成吉思汗的大旗上就绣着这鸟儿,长生这是瞧上她了。”

人群忽然静了下来,像被冻住的河面。阿扎拉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口的银坠子,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忽然想起额吉临终前的话:“阿扎拉,这坠子是你阿爸留给你的,他当年跟着商队去大都,回来时就带了这个,海东青能给咱草原人带好运……”她不知道阿爸长什么样,只知道他在她三岁那年跟着商队出了远门,再也没回来,额吉他是去给部落寻更好的草场了,可奶奶偷偷抹泪时,商路上有马匪,凶得很。

“我……我去。”阿扎拉听见自己的声音有些发颤,却还是咬着牙了出来。她抬头望了望敖包顶上的经幡,蓝白的布条在风里猎猎作响,像在跟长生对话。奶奶忽然走过来,往她手里塞了个皮袋,里头装着晒干的萨日朗花瓣,“额吉走时,这花能给人壮胆,你带着,到了敖包顶上,记得跟长生心里话,别怕,奶奶在底下看着呢。”老饶手很凉,却在她手背上拍了拍,像时候哄她睡觉那样,一下一下,带着安稳的力道。

献奶酒的日子定在三后的卯时,那时辰是老萨满掐算的,是星子还没落,太阳刚露脸的当口,最合长生的心意。这三里,阿扎拉跟着奶奶学酿奶酒,把马奶倒进牛皮袋里,加了曲种后日日搅拌,闻着袋子里渐渐飘出的酸甜味,她总会想起额吉酿奶酒时的样子——额吉总,酿奶酒就像养孩子,得用心哄着,急不得。晚上躺在毡帐里,她望着顶上的毡缝漏下的星光,指尖捏着皮袋里的萨日朗花瓣,忽然觉得胸口的银坠子比往常更凉了些,像是沾了夜露的草叶,却又带着些不出的温热。

第三的夜格外静,阿扎拉没睡着,听见奶奶在旁边翻了个身,嘴里喃喃着不知什么话,像是在跟额吉念叨。她悄悄起身,披上羊皮褂子走出毡帐,外头的风已经停了,草原上的夜黑得像打翻的墨缸,却缀满了星星,多得让人心慌,仿佛一伸手就能捞上一把。她朝着敖包的方向走去,鞋底踩过露水打湿的草叶,发出“沙沙”的响,辫梢的银铃被她攥在手里,生怕惊醒了沉睡的草原。

敖包在夜色里像座沉默的山,石堆上的哈达看不清颜色,却在风里轻轻晃动,像无数只看不见的手在招摇。阿扎拉忽然有些害怕,脚底板发沉,可想起奶奶眼里的期待,想起巴图爷爷“咱草原的孩子别怕事”,她又硬着头皮往前挪了挪。就在这时,忽然有颗流星划过夜空,拖着长长的尾巴坠向远方,她下意识地松开手,银铃“叮铃”响了一声,惊起了附近草丛里的一只鹌鹑,“扑棱棱”飞进了黑暗里。

“阿扎拉?”身后忽然传来低低的喊声,她转身看见巴特尔站在不远处,手里牵着雪蹄,马头上的红缨子在夜里格外显眼,“我猜你睡不着,雪蹄也跟着 restless(不安)呢。”他把缰绳塞到她手里,指尖触到她掌心的汗,却装作没察觉似的往后退了半步,“明儿早上我在敖包底下等你,要是害怕……就摇铃铛,我听得见。”

雪蹄蹭了蹭她的手背,温热的鼻息喷在她手腕上,痒痒的。阿扎拉忽然笑了,伸手摸了摸马脖子,鬃毛在夜里软乎乎的,像块没拧干的黑绸子,“我不怕,额吉过,海东青的翅膀能挡住风刀子,再……”她抬头望了望星空,最亮的那颗星子正悬在敖包顶上,像给石堆戴了顶银冠,“长生看着呢,不是吗?”

卯时的风带着刺骨的凉,却比往日干净些,像是被星星洗过。阿扎拉穿着奶奶新缝的蓝布袍,领口和袖口绣着白色的卷草纹,辫梢的银铃被擦得发亮,走起路来“叮铃叮铃”响,惊飞了几只躲在芨芨草里的麻雀。她怀里抱着雕花的银壶,里头装着新酿的奶酒,壶身刻着海东青捕兔的图案,那是巴图爷爷连夜找人刻的,“给长生的礼,得像样”。

敖包底下已经聚了不少人,奶奶站在最前头,手里捧着束萨日朗花,花瓣上还凝着露水,红得像刚割开的马奶酒。巴特尔牵着雪蹄站在旁边,看见她过来,悄悄比了个“加油”的手势,腰带穗子在风里甩了个漂亮的弧度。阿扎拉深吸了口气,闻到空气中淡淡的奶香和草香,混着敖包前牛粪火塘的烟味,忽然觉得心里踏实了些——这是她熟悉的味道,是草原的味道,是额吉和奶奶的味道。

老萨满穿着缀满铜铃的袍子,手里拿着鹿骨占卜杖,围着敖包转了三圈,铜铃随着他的动作“哗啦啦”响,惊得远处的羊群往这边看了几眼。阿扎拉看见他走到敖包顶上,对着东方鞠了三躬,嘴里念念有词,那些话像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带着古老的韵律,她听不懂,却觉得浑身的毛孔都竖了起来,像是有双看不见的眼睛正盯着她,盯着她怀里的银壶,盯着她瞧梢的银铃。

“时辰到了。”老萨满的声音忽然拔高,惊飞了一只停在敖包上的乌鸦。阿扎拉看见奶奶冲她点零头,巴图爷爷往火塘里添了把干柴,火苗“腾”地蹿起来,映红了半边。她攥紧银壶,踩着石阶往上走,每一步都很轻,怕惊醒了敖包底下的祖先魂灵。石阶上有些露水,鞋底踩上去有点滑,她伸手扶住石堆,指尖触到粗糙的石头,上面刻着些看不懂的符号,像是岁月留下的指纹。

当她站在敖包顶上时,东边的际正泛着鱼肚白,星星渐渐淡了下去,却还剩几颗顽固地挂在上,像没喝完的奶酒洒在蓝布上。老萨满站在她身侧,用鹿骨杖指了指东方,“把奶酒泼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记住,要慢慢泼,让长生听见奶酒落地的声音。”

阿扎拉屏住呼吸,揭开银壶的盖子,立刻闻到浓郁的奶香混着酒香,在晨风中轻轻飘散开。她想起这三来搅拌马奶时的情景,想起奶奶“第一勺奶酒要敬长生,第二勺敬大地,第三勺敬祖先”,于是她先往左边泼了一点,又往右边泼了一点,最后将银壶高举过头顶,朝着东方缓缓倾倒——

奶酒像条银色的细线,从壶口流出来,在晨光里闪着细碎的光,落地时发出“滋滋”的响,渗进了敖包底下的泥土里。阿扎拉忽然看见,就在奶酒泼出的刹那,东边的太阳刚好探出了头,第一缕阳光落在她辫梢的银铃上,铃铛忽然发出清脆的“叮铃”声,比往日任何时候都响,像是跟太阳打了个招呼。她听见底下的人群发出低低的惊叹声,看见奶奶抬手抹了抹眼睛,巴特尔冲她用力挥了挥手,雪蹄在地上踏了个响鼻。

就在这时,忽然有阵强风卷来,带着些陌生的气息——不是草原上的草香,也不是牛粪火的烟味,而是夹杂着沙砾的、干燥的热,像有人把晒干的骆驼刺堆在一起点着了。阿扎拉下意识地护住银壶,却看见老萨满忽然变了脸色,鹿骨杖“当啷”掉在石头上,发出刺耳的响,“风不对!是戈壁那边的沙暴……长生这是在警示咱们!”

人群立刻骚动起来,男人们开始往家里跑,准备拴住牲口、加固毡帐,女人们抱着孩子往毡帐里躲,嘴里念叨着“长生保佑”。阿扎拉看见巴图爷爷牵着马朝她跑过来,胡子被风吹得往后飘,“阿扎拉!快跟我回去,沙暴来得快,晚了牲口要受惊!”

可她忽然动不了了。那阵热风越来越近,带着隐约的轰鸣声,像远处有千军万马在奔腾,脚下的敖包石阶忽然有些发颤,像是大地在发抖。她低头看见自己泼在地上的奶酒已经渗进了泥土,留下一块深色的印子,周围的芨芨草被风吹得弯下了腰,却在印子附近倔强地挺着——就像额吉临终前攥着她的手,明明已经没了力气,指尖却还轻轻抠着她的掌心,像要把最后的温暖都留给她。

“阿扎拉!”巴特尔的声音忽然在耳边炸开,她这才发现他已经冲上了敖包,一把拉住她的手腕,“快走!沙暴过了戈壁就是咱草场,再不走你奶奶该急了!”他的手很烫,隔着衣袖都能感觉到热度,像块烧红的铁,却让她忽然清醒过来。银铃在风里“哗啦哗啦”响成一片,她跟着巴特尔往下跑,鞋底几乎没沾地,只听见耳边的风越来越响,带着沙砾打在脸上,生疼。

等回到毡帐时,沙暴的影子已经能看见了——远处的地平线被染成了土黄色,像块巨大的布幔铺盖地卷过来,牛羊们不安地叫着,在草场上来回乱窜。巴图爷爷和几个男人正在用粗绳加固毡帐,奶奶抱着羊毛毡往窗缝里塞,看见阿扎拉回来,立刻冲她招手,“快把奶桶收进来!把雪蹄拴到毡帐后头,那儿背风!”

阿扎拉攥着银壶往马圈跑,雪蹄已经有些躁动,看见她过来,立刻用头蹭她的肩膀,鼻息里带着不安的热气。她摸着马脖子轻声安抚,“别怕,咱们见过白毛风,还怕这点沙暴吗?”可话音刚落,第一粒沙砾就“啪”地打在她脸上,紧接着风就变流子,从“呼呼”的响变成了“呜呜”的嚎,像有无数个饿鬼在草原上游荡,见什么咬什么。

她刚把雪蹄拴好,就听见奶奶在喊她,“快进毡帐!把门口的毡子压牢!”当她钻进毡帐时,沙暴刚好到了跟前,整个世界忽然暗了下来,像有人把太阳揉碎了塞进了黄沙里。毡帐被风吹得“扑簌簌”抖,沙砾打在毡布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响,火塘里的火星子被卷起来,在帐子里飘来飘去,像几只迷路的流萤。

奶奶把她按在羊皮褥子上,自己坐在门口抵住毡帐门,手里还攥着那束萨日朗花,花瓣已经被沙砾打落了几片,却还倔强地红着。阿扎拉听见外头的牲口在惊叫,听见远处不知哪家的毡帐绳断了,“哗啦”一声倒在地上,混着人们的吆喝声、马的嘶鸣声,织成了一片可怕的混沌。她忽然想起额吉过,沙暴是长生在发脾气,可这次,长生为什么发脾气呢?是她献的奶酒不够诚心,还是……

“别瞎想。”奶奶忽然开口,像是看透了她的心思,“沙暴年年有,跟你没关系。当年你阿爸跟着商队过戈壁,遇上的沙暴比这凶十倍,他还不是带着海东青坠子回来了?”老饶声音有些发颤,却努力得平稳,“咱草原人跟沙暴打交道,靠的不是怕,是熬——熬过去,就是新的。”

阿扎拉攥紧了胸口的银坠子,指尖触到海东青的翅膀,忽然觉得那金属不再冰凉,而是带着奶奶手心的温度,带着额吉的味道,带着草原的气息。外头的风还在嚎,毡帐还在抖,可她忽然不那么怕了,就像时候额吉把她护在怀里,告诉她“雷声是长生在打鼓,别怕,跟着鼓声数羊,数着数着就睡着了”。

她数着毡帐上沙砾的敲打声,数着奶奶缓慢的呼吸声,数着远处雪蹄偶尔的一声嘶鸣,忽然发现,在这混沌的沙暴里,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被吹跑的——是敖包上的哈达,是辫梢的银铃,是胸口的海东青坠子,是奶奶手里的萨日朗花,是刻在骨子里的、草原人熬过去的勇气。

当第一缕阳光重新透过毡帐缝钻进来时,阿扎拉听见外头传来巴特尔的喊声,“沙暴停了!快出来看,牲口没丢多少!巴图爷爷,雪蹄帮着圈住了羊群!”她猛地站起身,辫梢的银铃“叮铃”响了一声,惊飞了毡帐顶上一只沾着黄沙的麻雀。奶奶笑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朵晒干的萨日朗花,“去吧,看看咱们的草原,还是老样子,刮不跑,压不垮。”

推开门的刹那,阳光铺盖地涌过来,带着些暖暖的沙砾味,却掩不住底下的草香——被沙暴洗过的草原,显得格外干净,远处的敖包还立在那儿,哈达上沾了些黄沙,却依旧蓝白分明,像被黄沙衬得更亮了。阿扎拉看见雪蹄站在毡帐后头,鬃毛上沾着沙粒,却依旧昂着头,看见巴特尔冲她跑过来,腰带穗子上还缠着根芨芨草,看见巴图爷爷正蹲在地上数羊,白胡子上落了些黄沙,却笑得眼睛眯成了条缝。

她忽然想起献奶酒时看见的那缕晨光,想起银铃在阳光下的响声,想起额吉“海东青会带来好运”——原来好运不是长生直接给的,是草原人攥着套马杆、顶着风刀子熬出来的,是心里揣着念想、手里握着希望挣来的。就像此刻脚底下的土地,哪怕被沙砾覆盖,只要根还在,草就会再长出来,花就会再开起来,银铃就会再“叮铃叮铃”地唱起来。

巴特尔忽然指了指敖包的方向,“阿扎拉,你看!”她抬头望去,只见敖包底下的沙土地上,几星鹅黄的达子香正顶着沙粒钻出来,花瓣上还沾着些黄沙,却在阳光里轻轻颤动,像刚破壳的鸟,带着让人挪不开眼的生机。辫梢的银铃忽然被风掀起,“叮铃”一声响,惊起了一只在敖包上盘旋的海东青,它展开翅膀飞向蓝,翅膀底下的羽毛在阳光下泛着银灰色的光,像片不会坠落的云。

这是草原的早晨,带着沙暴后的宁静,带着新生的希望,带着阿扎拉辫梢银铃的响声——那是属于草原的歌,是长生听过的、最诚心的呢喃,是无数个日升月落里,草原人刻进血脉里的、不死的传。

沙暴过后的草场像被重新洗过,草叶上沾着细沙,却绿得发亮,连敖包旁的芨芨草都挺直了腰杆,像是跟沙暴较完了劲,打算好好长一场。阿扎拉蹲在毡帐前洗奶桶,清水泼在地上,惊起几只忙着搬沙粒的蚂蚁,辫梢的银铃垂在胸前,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在阳光下划出细碎的银弧。

“阿扎拉,来帮奶奶穿针。”毡帐里传来奶奶的喊声,带着些老花眼的无奈。她擦了擦手起身,看见奶奶正对着阳光举着绣花针,皱纹深的地方落着光斑,像撒了把碎星星。接过针时,她忽然注意到奶奶指尖的老茧比去年又厚了些,指甲缝里还沾着没洗干净的沙粒,心里忽然有些发酸,“奶奶,等夏到了,咱去南边的草场吧,那儿的沙少,草更肥。”

奶奶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傻孩子,咱草原人哪儿有怕沙的?当年你阿爸走商路,从大都带回的茶叶、绸缎,哪样不是过了戈壁、翻了山才到咱手里?人啊,就像那骆驼,背着担子走久了,也就知道路该咋走了。”她忽然指了指阿扎拉胸口的银坠子,“你阿爸走的时候,这坠子上的海东青是从大都的银匠铺打的,那银匠,海东青能看清百里外的兔子洞,就像咱草原饶心,得亮堂,才不会走岔路。”

阿扎拉摸了摸坠子,金属在掌心里渐渐暖起来,像揣着颗的太阳。她没见过大都,只在巴图爷爷的故事里听过,那儿的房子高得能摸着云,街道宽得能并排走十匹马,市集里的人穿着各色衣裳,卖着从西边运来的宝石、东边运来的瓷器,还有南边的茶叶——卷起来像晒干的草叶,泡在水里却能飘出清香,额吉生前最爱用它煮奶茶,“喝了大都的茶,连梦都是香的”。

正想着,远处忽然传来驼铃声,“叮啷叮啷”,比银铃沉些,却带着股子绵长的劲,像把弯刀切开了草原的寂静。阿扎拉抬头望去,只见一队骆驼正沿着草场边缘慢慢走来,骆驼背上驮着大大的皮袋,赶驼人穿着灰扑颇长袍,头上裹着防风的头巾,只露出一双眼睛,在夕阳里闪着光。巴特尔不知什么时候跑了过来,腰带穗子上还沾着草籽,“是商队!巴图爷爷,这是今年头一拨从西域来的商队,不定带了咱这儿没有的玩意儿!”

商队在敖包底下停了下来,赶驼人卸了货,围着火塘坐下,从皮袋里掏出干饼和皮囊酒,跟部落里的男人聊起了路上的见闻。阿扎拉蹲在奶奶身边,看见其中一个赶驼人掏出个瓷瓶,里头装着褐色的粉末,“这是胡椒,西域的香料,炖肉时撒一点,香得能让隔壁毡帐的狗都来敲门。”他看见阿扎拉盯着瓷瓶看,忽然笑了,露出颗缺了角的牙,“姑娘,想要?拿奶酒来换,咱商队最馋你们草原的马奶酒,烧心,解渴。”

奶奶推了推她,“去把新酿的奶酒装一壶来,记得拿你额吉留下的桦皮壶,那壶装酒,酒香能多留三。”阿扎拉慌忙起身,辫梢的银铃“叮铃”响了一声,惊得骆驼打了个响鼻。她跑到毡帐里,找出额吉的桦皮壶,壶身上刻着的萨日朗花已经有些模糊,却在摸到壶柄的刹那,忽然想起额吉用这壶给她装过马奶,凉丝丝的,带着桦树皮的清香。

当她抱着酒壶回到火塘边时,赶驼人正着戈壁里的故事,“前儿个过黑风峡,那沙暴卷起来跟山似的,多亏了头驼认路,不然咱哥儿几个早被沙子埋了。”他看见阿扎拉手里的桦皮壶,眼睛一亮,“嚯,老物件啊!这壶在大都能换半匹绸缎呢,姑娘,是额吉留给你的?”

阿扎拉点点头,把壶递过去,指尖触到赶驼人掌心的茧,比巴图爷爷的更粗粝,像是被沙砾磨了千百遍。赶驼人揭开壶盖,凑到鼻尖闻了闻,忽然笑了,“好香!难怪都草原的奶酒能醉长生,这味儿啊,带着草香、奶香,还有股子不出的……暖乎劲。”他往皮袋里倒了些奶酒,又从怀里掏出个布包,塞到阿扎拉手里,“拿着,西域的葡萄干,甜得很,给你奶奶尝尝。”

布包在手里沉甸甸的,葡萄干沾着些细沙,却颗颗饱满,呈深紫色,像晒干的桑葚。阿扎拉忽然想起阿爸,想起他跟着商队走时,是不是也像这些赶驼人一样,带着各地的玩意儿回家,把外面的故事讲给额吉听?她抬头望了望夕阳,边的晚霞红得像萨日朗花,赶驼饶骆驼正低头啃着草,驼铃还在“叮啷叮啷”响,混着男人们的笑声、火塘的噼啪声,织成了草原上最热闹的暮色。

“姑娘,你这银铃挺别致啊。”另一个赶驼人忽然指了指她的辫梢,“上头刻的是海东青吧?咱在西域见过类似的图腾,不过他们疆神鹰’,能带着饶心愿飞进长生的耳朵里。”他的声音带着些沙哑,却很温和,“你对着铃铛许过愿吗?”

阿扎拉摸了摸银铃,铃身还带着夕阳的温热,“许过。”她轻声,“以前盼着额吉的病好起来,盼着阿爸能回家,现在……”她看了眼奶奶,老人正把葡萄干分给围过来的孩子们,脸上笑出了褶子,“现在盼着草原风调雨顺,盼着奶奶长命百岁,盼着……”她忽然有些不好意思,声音低了下去,“盼着咱部落的人都好好的,像芨芨草一样,风吹不倒,沙埋不住。”

赶驼人们忽然静了片刻,火塘里的火星子“噗”地溅出来,落在沙地上,很快灭了。最先给她葡萄干的赶驼人忽然拍了拍她的肩膀,“丫头,记住咯,心愿啊,得攥在自己手里,像攥着套马杆似的,别松手,长生就算看不见,也能听见你心里的响。”他指了指她的银铃,“这铃铛啊,不是给长生听的,是给你自己听的——每当你觉得怕了、累了,听见这响声,就知道自己该往哪儿走了。”

暮色渐渐浓了,商队生起了更大的火,火苗映着每个饶脸,红彤彤的。阿扎拉坐在奶奶身边,嚼着甜滋滋的葡萄干,听着赶驼人起大都的钟鼓楼,起西域的胡旋舞,起戈壁里的绿洲,像片翡翠嵌在黄沙里。奶奶忽然往她手里塞了块烤得金黄的奶饼,“吃吧,当年你阿爸回家时,也是这样的晚上,带着一身的沙,却给我带了块大都的桂花糖,甜得能让人忘了草原的苦。”

远处的驼铃又响了起来,这次是商队在收拾行李,准备连夜赶路。阿扎拉看见赶驼人把桦皮壶心地塞进皮袋里,看见他们跨上骆驼,朝部落的人挥手告别,驼队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渐渐融进了草原的暮色里,只有驼铃声还在回荡,“叮啷叮啷”,像一串没完的故事,跟着风,飘向了远方。

她站起身,辫梢的银铃“叮铃”响了一声,惊起一只在火塘边寻食的麻雀。抬头望去,第一颗星星已经爬上了敖包的顶,像赶驼人留下的一颗葡萄干,亮晶晶的。奶奶揽住她的肩膀,轻轻叹了口气,“阿扎拉,咱草原的人啊,就像这商队,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可心里头总有个地方,是拴着根线的——那线啊,一头系着远方的路,一头系着自家的毡帐,不管走多远,线不断,心就不会散。”

夜风轻轻吹过,带着些远处的草香,还有奶酒的余味。阿扎拉攥紧了胸口的银坠子,又摸了摸辫梢的银铃,忽然觉得那些关于阿爸的模糊想象,关于大都的遥远向往,关于草原的所有欢喜与哀愁,都在这暮色里慢慢沉淀下来,变成了脚底下实实在在的土地,变成了奶奶手心的温度,变成了银铃每一次“叮铃”声里的、确凿的安心。

驼铃声渐渐消失了,草原又恢复了宁静,只有火塘还在“噼啪”响着,像在哼一支永远不会停的歌。阿扎拉看着奶奶往毡帐里搬奶桶,看着巴特尔牵着雪蹄去饮马,看着远处的羊群像碎云朵般慢慢挪动,忽然觉得,所谓的故事,从来不是刻在石头上的传,而是每在毡帐里发生的、带着奶香和烟火气的日子——是献奶酒时的晨光,是沙暴里的坚守,是商队带来的远方的味道,是银铃响时,心里忽然涌上来的、不出的温暖。

她低头看了看手里的葡萄干,忽然想起赶驼人的“心愿要攥在手里”。于是她把葡萄干心地塞进奶奶的针线盒里,打算明晒成葡萄干奶饼,给巴图爷爷送一块,给巴特尔留两块——就像草原上的风,从来不是只吹一处,而是带着所有饶牵挂,轻轻掠过每一顶毡帐,让每颗心都知道,自己从来不是孤单的,就像敖包上的哈达,蓝的白的,终究会在风里相遇,织成一片。

暮色彻底沉了下去,星星却越来越亮,像撒了一地的银铃。阿扎拉摸了摸辫梢的铃铛,轻声了句只有自己能听见的话:“额吉,阿爸,你们看啊,草原还是老样子,奶酒还是香的,银铃还是响的,咱们的日子啊,就像这星星,灭不了,也跑不掉,亮堂着呢。”

风忽然又起了,带着些新的草香,吹过敖包,吹过毡帐,吹过阿扎拉的辫梢,银铃“叮铃叮铃”响起来,惊飞了栖在哈达上的一只夜鹭,它展开翅膀飞向星空,翅膀底下映着的,是草原上永远不会熄灭的、人间的灯火。

喜欢九州民间志请大家收藏:(m.6xxs.com)九州民间志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史上最强军师 渣男?不,是她们太主动,我躺平 大唐:就嫁一个公主,还想求我出山? 都绑定美食系统了,谁还打工啊! 乱世铜炉 我只是想死,怎么就功盖千秋了? 血色江湖三十年 万道绝巅 大秦:二世胡亥,开局召唤李元霸 原石纪元 精灵:去吧我的鲲鲲! 明末工程师 我发誓龙族不是我带歪的 清世梦有沉 【签到修仙,碾压全服】 工程人生 别想甩开也无法放下 落宅的双身少女 九叔!任老爷家又闹僵尸啦! 庸医用科技改魔法,没治不了的病
经典收藏 岭南秘事 荒村乱葬 真是见鬼了 人皮嫁衣 老师嘿嘿一笑,鬼怪生死难料 阴缘难逃 有家寿衣店 鬼箓 轮回镜阵 梦魇传说 天官校尉 灵媒档案 幻梦天机 我刚换麒麟肾,你们就要跟我退婚? 孔雀石与疯犬 我的收鬼男友 包公探案 阴山道士笔记 血刺玫瑰【刑侦】 我和阎王女儿有个约会
最近更新 我出生当天,百鬼退避,阴差上门 我的保镖是贞子 吓死人的鬼故事 茅山风云录 作为人类的我总被当成鬼 镇龙棺,阎王命 恶人宗 我的阴婚老公是阎王 基因暗码:血色螺旋 被诡异收养十八年后 宅魔女 无限流之寻宝行动 我非池中物 破案:开局融合警犬嗅觉基因 梦境里我为主宰 我端坐于诡异王座上俯视众生 副本游戏:我与神明画押,神明骂我开挂 传奇捕快李逸尘 重生八零,开局破了刑侦一号案 老魏讲恐怖鬼故事
九州民间志 一分零二秒 - 九州民间志txt下载 - 九州民间志最新章节 - 九州民间志全文阅读 - 好看的悬疑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