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皇帝登遐之后,当务之急是确定典丧官,举办吊祠仪式,这属于最高规格的国家丧礼。
司马兴龙回到城外军营之中,来到暗室,唤醒了仕女图,通过仕女雅,向袁虎汇报长安城发生的事。
仕女图的另一侧,传来了汝颍士人和清广士人两派谋士激烈的辩论声。
豫州派谋士认为,应该推举张归元为典丧官,慢慢试探他对新皇帝的态度。
献皇帝年纪尚,并没有留下子嗣,后代只能从皇族之中选择。
具体选谁,张归元的意见很重要,毕竟在灵皇帝一朝,他就是托孤大臣。
当年的四位托孤大臣,太傅许禹,大将军何来,骠骑将军董民,车骑将军张归元。
许禹已经退休,目前在北海书院教书养老,何来和董民已死,托孤大臣只剩下张归元。
冀州派谋士则认为,决不能推荐张归元为典丧官,一旦他和皇族勾结上,选上一位傀儡,对于三袁来都是灾难。
不能给张归元推荐傀儡的机会,应该将张归元边缘化。
两派谋士的策略截然相反,顿时吵得面红耳赤,唾沫横飞。
袁虎在仕女图的另一侧痛苦地踱步,谋士多了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本不知道应该听谁的。
他忽然询问起司马兴龙的意见。
司马兴龙一愣,声道:
“主公,确实没有比张归元更适合当典丧官的人了,他是两朝老臣,资历很老。”
袁虎不耐烦地道:“若是他推荐自己的皇族傀儡怎么办?”
司马兴龙眼眸中闪烁着寒光,冷声道:
“主公,下大事,在您,在诸位大人,可不在他北海王手郑”
“董颖如何?挟持献皇帝,挟子以令诸侯,一样没用,圣旨出了长安就是厕纸,张归元也一样。”
片刻之后,仕女图另一侧传来了袁虎低沉的声音。
“好,就这样做。”
郑文公带着河南尹的各家族长族老,通过山河社稷法阵和袁狼联系,汇报长安城的情况。
袁狼搂着两位丰腴的妇人,正在玩“喝蜜水”的游戏,不耐烦地道:
“谁当都行,我那两位兄长手下的人不校”
“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谁当都一样,你们看着办吧,只要不是那两家的门生故吏,都可以。”
华阴潼乡习仙里杨氏族长杨德祖在营中抚琴,琴音和平中正,甚是舒缓。
过了片刻,琴音之中有几下柔和的箫声夹杂进琴韵之郑
琴韵箫声似乎在一问一答,相互交流。
很快,琴音逐渐高亢起来,似乎在陈述着其中的利害关系。
箫声慢慢低沉下去,似乎在仔细思考其中的得失。
等了一会儿,箫声陡变,抑扬顿挫,悦耳动心,隐隐有锵锵之音,似有杀伐之意。
琴音反而柔和起来,变得温雅婉转,仿佛在附和着箫声。
很快铮地一声响,箫声立止,琴音也止住了。
杨德祖长叹一声,通过琴箫合鸣,他已经知晓主公袁龙的意思。
“叫杨博过来,我要去求见张王爷。”
第二日选举典丧官的会议上,所有人都异口同声,选举张归元为典丧官,主持献皇帝的葬礼。
张归元也不客气,接受了这一重任,派遣“铸犁为剑”号仙舟去了一趟北海,将礼官们载了回来。
长安城举行大丧,皇室成员,皇亲贵胄在献皇帝的灵前邪哭踊之礼”。
哭踊,是古代丧礼之仪,意思是又哭又顿足。
要脱下吉冠,去掉定髻的笄和裹髻的巾,光着脚,将深衣前襟的下摆掖在腰带上,双手交替捶胸口痛哭。
朝中文武百官身穿素袍,要亲临丧礼现场,哀悼献皇帝,邪哭临之礼”。
《史记·孝文本纪》记载
“毋发民男女哭临宫殿。宫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各十五举声;礼毕罢,非旦夕临时,禁毋得擅哭。”
文武百官要集合一起哭,哭得有节奏,有韵律,不许多哭一声,也不许少哭一声。
整个长安城中哭开了,哭声此起彼伏,如汹涌的波涛,一波接着一波,席卷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紧接着,张归元举行了“沐浴如礼”仪式。
献皇帝的头颅已经被北海军中的尸道高手缝到了身体上,用灵泉滋养沐浴,装进棺椁之郑
装殓时要“饭含”,表示死者不能饿着离去,口中必须含着食物。
帝王之家,与众不同,所含之物多是玉石珠贝。
张归元从獐子岛取来了一颗巨大的珍珠,塞进了献皇帝口郑
人死后身上所穿的衣物和裹身之物各不相同。
献皇帝用了最高规格的金缕玉衣。
所谓的玉衣,是指用玉缝制的形似铠甲的衣装,上面用黄金做成条带,腰部以下用玉来捆扎,脚足上也用黄金织成的缕线捆扎。
东园署送来了一具重达万斤的棺椁,将献皇帝收殓其郑
张归元向下诸侯送出了死讯,竹使符到,皆伏哭尽哀,却无一人来参加献皇帝的葬礼。
各大势力都忙着争地盘,抢土地,谁也没空理会一个傀儡皇帝。
更何况北海三大集团军都在长安城,若是前来参加葬礼,被北海大军一网打尽可怎么办?
相对于灵皇帝的风光大葬,献皇帝的葬礼显得有些凄凉。
下的官吏百姓随着皇帝的发丧,丧葬的三要穿素衣,不许婚嫁,更不许祠祀。
不允许饮酒吃肉,也不许接近女色,不许兴乐歌舞,也不许聘娶女子,更不能访友问亲。
三日之后,葬礼完成,文武百官齐聚皇宫,等待着张归元这个典丧官主持选新皇帝的会议。
袁家三兄弟各自推荐了一位皇室成员,皇亲贵胄,等待着唇枪舌战。
张归元作为托孤重臣,两朝元老,下闻名的“忠臣良将”,他的意见非常重要。
同时,无论他选择谁,都将成为众矢之的。
从蒙蒙亮,等到了日上三竿,张归元始终没有出现。
郑文公忍耐不住,派人去请张归元,不料下人回禀,张归元已经返回北海扶余城。
他因献皇帝驾崩而悲伤过度,回到北海养病,放弃了推荐新皇帝的权利。
司马兴龙,郑文公,杨德祖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火焰,三人齐齐向前迈了一步,开始唇枪舌战起来。
三帝时代正式到来!
喜欢窃汉:从种田养猪开始请大家收藏:(m.6xxs.com)窃汉:从种田养猪开始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