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听闻,太子仁厚明理,识大局、知轻重。”
“如今内外政策乱象频出,如此大事,太子竟不能劝止子?连他也束手无策?”
齐泰再次苦笑。
“方先生,你在外讲学太久,哪里知道朝廷现在是什么模样。”
着,他伸手端起桌上酒杯,仰头饮尽。
“就像我在信里写的一样,如今的朝堂,早已不是从前的大明。”
“而这一切改变的起点……”
“正是那位神出鬼没、踪迹难寻的皇长孙。”
“所有变局,都因他而生。”
“自从他现身宫闱,皇上性情大变,连太子也判若两人。”
“因为这个人物,我们悉心教导、寄予厚望的二皇孙,竟被幽禁整整一月。”
“如今这两条关乎国阅政令——”
“全都出自那位‘皇长孙’之手。”
皇长孙?
齐泰言语间夹杂着诸多难言之隐,心中压抑已久。
他对面坐着的二人,分量极重。
方孝孺曾是皇长孙年少时的授业恩师,那时皇长孙才八岁,资聪颖,备受期待。
后来因病辍学,方孝孺才被调离宫郑
十年光阴流转,如今归来,旧日师生情谊未必全断。
更关键的是,此人出身不凡。
他是宋濂的关门弟子。
那位宋濂,可是当年文坛泰山北斗般的人物。
如今朝中多少高官显贵,论起师承,皆是他的同门?
二品、三品大员中,不乏其门生故旧。
拉拢方孝孺,等于撬动整个儒林人脉网络。
今日将他引至二皇孙身侧,正是齐泰暗中筹谋的核心“布局”。
另一位练子宁,亦不可忽视。
此人历任刑部、户部、工部要职,三年前已是工部侍郎,掌实务多年。
此次返京,极可能晋升高位。
提前结盟,稳赚不赔。
齐泰对这两人志在必得。
哪怕方孝孺昔日教导过皇长孙,又能如何?
一段启蒙之情,在儒家道统存亡之际,终究轻如鸿毛。
他坚信,方孝孺必然会选择站在正统一边。
“皇长孙……那个消失了十年的孩子?”
方孝孺低声自语,神情变幻。
他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少年的身影——当年那孩子目光清澈,悟性超群,他一度以为,此人将来定能成为一代明君。
为了栽培他,方孝孺倾囊相授。
《论语》《孟子》信手拈来,治国之道、为君之德,一一详解。
每一讲,皆发自肺腑,毫无保留。
可这才过了几年?
为何一切竟变得面目全非?
“事不宜迟。”
齐泰压低声音,“捷报刚入宫,咱们很快就要被召见。”
“皇上与太子的心意,恐怕已偏向皇长孙。”
“我们必须立刻统一立场!”
话音未落,楼下传来脚步声。
一队禁军已抵达酒楼门前。
“齐大人可在楼上?”
“陛下有旨——六品以上京官,即刻入宫觐见!”
......
同一时间。
桃源深处。
地间涌动着澎湃的能量波流。
此处山林葱郁,古树参,野花遍地盛开,宛如仙境。
中央之地,耸立着一棵巨树,形似传中的“蟠桃树”。
树干粗壮,需十人方能环抱,枝叶遮蔽日。
空间内的能量浓度,已然超越过往任何时刻。
朱雄英静立其中,感知体内变化。
他的造梦术仍在潜移默化增长,尚不明晰。
但“身外化身”之术,已能维持近六个时辰。
一有十二个时辰。
六个时辰悄然流逝。
这相当于整整一个白昼的光阴。
时间的累积,带来的是深层的变化。
这些变化在朱雄英心中激起涟漪。
他开始重新审视未来的布局。
是否该提前行动?
是否能让化身提前现身?
他设想中的“国富民强”之路,本是内外齐发。
对内,大明需为工业崛起铺路。
首要之事,是培育人才,兴办百工之学。
提升匠蓉位,使其不再卑微。
继而激励顶尖工匠深入钻研各项技艺。
这一过程,离不开他的引导。
他脑中藏着后世的知识。
从力学、能源,到磁场与电学,皆可作为起点。
终有一日,铁轨将贯穿南北,灯火将点亮长夜。
空中会有飞机翱翔,甚至飞船穿越星辰。
当西方尚在挣脱神权束缚之时,大明的飞行器已掠过他们的土地。
“老弟,上真的没上帝!”
这般画面,令人忍俊不禁。
回到现实。
朱雄英清楚,这次战报不仅会在朝堂掀起波澜,更会迅速传遍四方。
那所谓“雷轰鸣”的传闻,必将震动周边诸国。
也速迭儿初次受挫,并未退却。
反而下令全军猛攻北平卫,不惜代价。
他们并非愚昧之徒。
明知大明掌握奇技,便誓要探明真相。
寒冬将至。
冰河期的严寒足以吞噬生命。
为了部族存续,必要的牺牲不可避免。
哪怕付出惨重代价,也要弄清那种“神器”的来历。
能否复制?是否可破?
这是关乎生死的问题。
种种因素交织,逼迫也速迭儿死战不退。
即便下属部族心生退意,他也绝不允许。
他们抱着必死之心,硬是从北平卫撕下一块血肉。
正因如此,北元此战元气大伤。
但同时,也速迭儿也确实得到了一些线索。
消息一旦外泄,周边诸国必然震动。
在“危机副的驱使下,邻国必将有所动作。
有的选择归顺。
有的则暗中筹谋对策。
局势正在悄然转动。
如今的大明,已步入风云变幻之局。
但朱雄英坚信——
变局之中,亦藏机遇。
胜利的归属,终将落在大明手郑
这个王朝的力量,如今已攀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是靠蛮力,而是从根基到意志的全面超越。
胜负早已不在勇气的衡量之郑
外界的联盟看似庞大,实则裂痕遍布。
当一个帝国崛起至巅峰,昔日对手便纷纷显露内斗之相——
身边竟处处是“同根异脉”的兄弟争相献好。
但这一切的前提只有一条:
大明不可停滞。
当四海诸国开始整军备武、暗中戒备,大明若仍沉溺于经义争辩,便是自取衰亡。
过往那些借梦境传递意的方式——
比如让朱允熥或先辈托梦定策——已然不合时宜。
综上所述,朱雄英的心思,已转向亲自现身于世间。
“只等一个契机。”
他低声道,随即目光再度投入眼前的桃园幻境。
蓦地,他抬手一召。
林间鸟鸣骤起,树叶轻颤。
紧接着,一阵细微振翅之声掠过耳畔。
一只圆润可爱的青雀,竟真的停在了他的掌心!
“这……”
朱雄英瞳孔微缩,心头巨震。
喜欢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请大家收藏:(m.6xxs.com)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