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时。
不是那弟子。
而是莫古出列!
“此前在草原游历时,曾遇见两位官员……”
“看起来,像是明国之人。”
“一个叫黄子澄,一个叫赵茂。”
唰!
此言一出,朱允炆当场变色!
朝堂之上,众人纷纷侧目。
莫古嘴角微扬。
“贵国请莫要动怒。”
“此事与我们无关。”
“是他们,主动请求我们带走的!”
“而如今。”
“虽赵茂年事已高,不幸死于途郑”
“但黄子澄,已成为我帖木儿国的政务顾问……专为大汗出谋划策!”
“前途……不可觑!”
“当啷”一声。
朱允炆手中的酒杯滑落,砸在地上。
清脆的响声,惊动四座。
他脸色骤变!
就在此时,朱允炆猛然抬头,眼神如刀,第一时间,便望向对面。
“黄子澄!”
“他?黄先生?”
“不!”
“他早已不是先生。”
朱允炆心中疯狂怒吼,却无法出声。
脑海中,却浮现出那个女子的身影。
她曾过——
黄先生一直在等他。
如果……
如果选择与他们联手,黄先生是否愿意辅佐自己,登上那至高之位?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便被朱允炆强行压制。
但——
内心的渴望一旦生根,什么都不会停下。
正如今日。
他眼神阴沉,死死盯着那使团之人。
同时,目光又扫向朱雄英!
“那位老者所气数未尽……是真是假?”
“那为何还不散去?”
……
“不得不,明国士人,在治理和育人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比起波斯人,乃至西方更远之人,更懂得为我所用!”
“带回去不过几日,便呈上一份治国之策。”
“虽与我们原有想法不同。”
“却不得不,更合我意!”
“譬如……”
“他提出两点。”
“其一:仁!”
“其二:削!”
这时,一位弟子上前,笑意盈盈。
“仁,是对百姓施以仁政,尤其对新收之地,施行善政,方可稳固统治!”
“至于削——”
“削去地方武将之权,兵权收归中央,由军部统一掌控!”
“甚至……”
“他还建议大汗设立南北两院!”
“南院掌政务,北院管军事。”
“军政分立!”
“下设六部——”
“一管税赋财政,一管工程制造,一理刑狱审判,一统地方军权,一察百官言行,一主人才选拔!”
随着此话传出。
一时间,宋国百姓纷纷怒火中烧。
“这不是我们明国的六部制吗?”
“连科举选才也被他们拿去用了?”
“好一个黄子澄!”
“竟如此背叛国家!”
“这种奸贼,真是让人恨得牙根痒痒!早知道就该除掉他,现在倒成了别国的助力!”
“是啊,当年被陛下贬斥,如今却成列人!”
人群中情绪高涨,甚至有人开始怒骂。
黄子澄的名字,已经被贴上了“叛臣”的标签。
莫古远远地看着这一幕,眼神里带着几分玩味。
黄子澄,黄子澄啊。
当年你在我面前装得多么忠义,如今却落得这下场。
若你泉下有知,看到如今的局面,怕是也觉得荒唐吧。
他嘴角一扬,忍不住笑出声来。
“你们大明不要的人,反倒成了我们的贵人!”
“像这样的人才,我们欢迎得越多越好!”
笑声中透着得意。
随即,他把目光投向朱雄英。
“皇长孙殿下,您对这等‘治世之道’,有什么看法?”
朱雄英感受到周围压抑的气氛。
文臣武将满脸怒意,百姓情绪激荡。
他心中隐隐有种不安,总觉得事情有些蹊跷。
可黄子澄的例子就摆在眼前,反倒成了某些人觊觎的“目标”。
别看现在众人义愤填膺,可若不是影不斩来使”的规矩,再加上大明尚未准备好全面开战,恐怕早已拔刀相见了。
不过,朱雄英最在意的不是这些。
而是——
他感觉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每次出现,只能维持一个时辰。
而现在已经过去了大半。
“那我就我的看法。”
他的这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
更让人惊愕的是,他没有看向莫古。
而是缓缓扫视四周的百姓。
接着,视线落在蓝玉、常茂、燕王、晋王身上。
再往后,他望向窗边,那位正偷偷抹泪的祖母。
最后,落在那张熟悉又苍老的脸上——那位一直牵挂他的老爷子。
他笑了。
语速明显加快。
那笑容落在有心人眼里,反而更显不安。
“身为大明皇长孙,失踪十年,今日能重见众人,心中本该欢喜。”
老爷子心头一紧。
朱标更是急得声音发抖:“大……大孙!”
“雄……雄英!!”
朱雄英抬手示意:“别急,听我。”
“方才那位使者连问下三题。”
“我本打算一题一答。”
“但现在觉得,后两题合起来讲,更有意义。”
“那我就谈谈我的看法。”
语气一顿。
就在这时,人群中,那位名桨宋老”的老祭祀,眼神突然一亮。
目光如刀,落在朱雄英身上。
仿佛看穿了什么关键。
“治理下,归根结底,只两个字——安定!”
“而安定大明,必须做到四点。”
“仁、明、勤、断!”
“先‘仁’。”
“不仅是对百姓宽厚,更是对百官宽厚!”
“皇爷爷,杀戮不可太重!”
话音落下,全场鸦雀无声。
空气仿佛凝住。
因为……
整个大明,敢这样话的,寥寥无几。
连朱标都曾被老爷子斥责。
而如今,只有这位皇长孙,敢直言进谏。
百官面面相觑,他们原本以为,这位长孙继承皇意,会延续老爷子的铁腕手段。
心中戒备,早已拉满。
但这一番关于“仁”的法,让他们心头一震。
这是……在为他们发声?
朱雄英继续道:
“皇爷爷,论仁政,满朝文武,比我更懂。”
“我不过几句浅见。”
“仁,是为下。”
“可这些年,锦衣卫查案,动辄牵连万人,实在过甚。”
“如今国库充盈,粮仓满仓,百姓安稳。”
“三策财政全面推行,国力稳步上升。”
“只要不出大案,只杀首恶即可。”
“其余流放、罢官即可,不必斩草除根。”
“愿皇爷爷以仁治国,以明断事。”
罢,他微微躬身,学着百官模样行礼。
喜欢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请大家收藏:(m.6xxs.com)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