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信关于优先开设直营店的建议,与苏宁心中的构想不谋而合。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窗口,不仅能快速提升品牌形象,更能直接触摸市场脉搏,其战略意义远超一个初期的加工中心。目标锁定后,两人立刻行动起来,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选址和筹备郑
特区那条新心商业步行街,名为“华风街”,定位清晰,旨在打造汇聚南北特色、面向游客与本地中高端消费群体的商业地标。街道还在进行最后的装修收尾,但招商工作已经火热展开。竞争之激烈,远超他们之前接触的任何渠道。
铺位租金高昂,入驻审核严格,需要提交详尽的品牌介绍、经营计划和资质证明。这对于一个根基仍在北方村庄的合作社来,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我们必须拿下这里!”苏宁看着“华风街”规划图上那充满设计感的店铺效果图,眼神无比坚定。这里的环境、客流定位,与“槐花牌”想要塑造的形象完美契合。
接下来的日子,成了两人在特区最为忙碌的一段时光。陆信负责与招商部门接洽,展示合作社的资质、订单记录和稳定的供货能力,以其沉稳可靠的形象争取信任。苏宁则倾注全力,熬夜完善品牌手册,精心设计店铺装修方案(利用系统知识库和积分兑换的【基础空间设计】原理),甚至制作了一个精美的店铺运营展望ppt——在这个电脑还是稀罕物的年代,她用手绘和文字详尽描述了“槐花牌”直营店的产品陈立客户体验、文化活动和预期效益。
她的方案远超常规,不仅卖产品,更强调“空间体验”和“文化传播”,提出定期举办草编dIY体验课、民间工艺展览等创意,让招商负责人眼前一亮。
同时,苏宁也动用了手中宝贵的积分。她没有选择直接影响决策,而是花费了150点积分,兑换了【区域性商业信息洞察(短期)】,获取了“华风街”招商决策的一些潜在偏好(如重视品牌独特性、文化内涵和长期运营潜力)以及主要竞争对手的劣势(如同质化严重、缺乏故事性)。这让她和陆信的游更加有的放矢。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凭借着超前的理念、用心的准备、实实在在的订单背书以及一点点运气的青睐(某个原定的知名品牌因故退出),他们成功击败了数个竞争对手,拿到了“华风街”一个位置不算最好,但面积和格局都相当合适的铺位!
签约的那一刻,苏宁和陆信的手紧紧握在一起,都能感受到对方掌心因激动而渗出的汗意。
店铺取名“竹韵轩”,既点明了产品与自然植物的关联,“轩”字又带有一份雅致和空间感,符合品牌定位。接下来的装修、备货、人员招聘(他们在特区本地招聘了两名形象好、沟通能力强的年轻姑娘进行培训),两人事必躬亲。苏宁将系统中学到的零售运营知识倾囊相授,陆信则负责协调物资和解决各种突发问题。
一个月后,“竹韵轩”在“华风街”正式开业。
没有锣鼓喧,门口摆放着由藤条和鲜花编织的艺术装置,店内灯光柔和,原木色的货架上,“槐花牌”的各系列产品错落有致地陈列着,墙上挂着放大版的藤园和匠人编织的照片,背景音乐是舒缓的民乐。独特的装修风格和充满故事感的陈列,使得“竹韵轩”在整条街上显得格外出挑,开业当便吸引了大量好奇的目光和顾客。
亲自坐镇店内的苏宁,穿着自己设计的、带影槐花牌”元素改良旗袍,从容地向顾客介绍产品背后的故事和工艺。陆信则在一旁默默观察客流,及时补货,处理琐事。看着顾客们对产品爱不释手、对品牌故事啧啧称奇的样子,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在他们心中油然而生。
【叮!长期战略规划任务【产业链布局】下游拓展部分取得重大进展!“竹韵轩”直营店成功开业并初步运营。【初级零售运营】知识库已解锁并融合!奖励积分400点!当前总积分:890点!(原有640点 + 任务奖励400点 - 信息洞察消耗150点)】
积分大涨!更重要的是,他们真正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堡垒!
“竹韵轩”的成功开业,像一块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远超预期。不仅直接带来了可观的零售收入,更极大地提升了“槐花牌”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利通公司的林经理亲自到店参观后,对合作更加重视,主动提出了共同开发海外特定客户群体的意向。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商场和礼品公司,也纷纷抛来橄榄枝。
事业的顺利推进,也让苏宁和陆信之间的感情在共同奋斗中愈发深厚。夜晚打烊后,两人会一起清算当日营收,讨论顾客反馈,规划下一步动作。陆信会细心地帮苏宁揉一揉因长时间站立而酸痛的腿,苏宁则会为他泡上一杯清茶,聊聊村里的来信和未来的设想。那种相濡以沫、彼此支撑的感觉,在异乡的灯火下,显得格外珍贵和温暖。
然而,事业的快速扩张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竹韵轩”的运营牵扯了大量精力,来自各渠道的订单也在增加,对槐花村后方的生产能力和物流协调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立自有加工中心的紧迫性再次凸显。
一,陆信拿着初步筛选出的几个潜在加工中心选址资料,对苏宁:“上游的事情,也该提上日程了。特区这边稳定了,我们得有人去实地考察这些地方。”
苏宁看着地图上标注的地点,又看了看窗外“竹韵轩”明亮的灯火,知道新的征程即将开始。直营店是品牌之锚,而加工中心则是供应链之基。两条腿走路,才能行稳致远。
“好,”她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等‘竹韵轩’再稳定一些,我们分头行动。你去考察加工中心选址,我留守这里,同时……也是时候,让槐花村的根基,更深一些了。”
她心中已然有了一个更大胆的计划,不仅关乎加工中心,更关乎如何将槐花村与特区更紧密地联结起来,形成一个真正有竞争力的产业链闭环。而这,需要更多的积分、更广的知识和更周密的筹划。
“竹韵轩”的成功,是一个辉煌的起点,但绝非终点。前方的路,依然任重道远。
喜欢我在八零搞事业请大家收藏:(m.6xxs.com)我在八零搞事业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