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回复:“已经签了首批订单,生产线在扩产,没遇到大问题。他们还,要是后续有军工领域的适配需求,也愿意调整技术参数,为前沿领域做配套。”
“这就好。”陆云笑着,“工业摸底不是‘一摸了之’,后续的跟踪、帮扶才是关键。不管是民用还是前沿领域,只要是优质企业、先进技术,咱们都得帮他们扫清障碍,让他们能安心搞生产、搞研发。”
回到大院,晓阳正拿着积木搭“大飞机”,看到陆云就喊:“爷爷,我搭的飞机有超强防护,不怕坏人!”陆云蹲下来,摸了摸他的头:“等爷爷帮叔叔阿姨把好技术用起来,以后咱们的‘大飞机’会更厉害,更安全。”
吃饭时,妻子提起新闻里“不少企业在搞技术升级,连邻居家的儿子都进了一家做特种材料的公司,工资涨了不少”。陆云听着,心里更踏实——每一份优质企业的成长,不仅能增强国力,还能让普通家庭的日子更有盼头。
哄睡晓阳后,陆云回书房,在工业摸底报告的扉页写下:“摸底是起点,对接是关键,兜底是责任。让每一项先进技术都找到用武之地,让每一家优质企业都能安心发展,这才是工业摸底的真正意义。”
深夜,他看着窗外的灯火,想起那些正在对接的企业、正在突破的技术,心里清楚:守住这些“宝贝”,就是守住经济的底气、国力的根基。而他要做的,就是继续当好“搭桥人”“兜底人”,让好政策、好技术、好企业,真正成为守护万家幸福的坚实力量。
这刚到办公室,陆云就让中央秘书通知:“请发改、财政、工信、市场监管等相关单位,上午十点来会议室开会,重点议‘优质企业培育’的事,把前期摸底的好企业、好技术盘活。”
十点整,会议室里坐满了人。陆云开门见山:“之前工业摸底,咱们发现不少优质企业——有的技术到了前沿突破期,有的有社会责任涪肯踏实做事,却缺政策扶、缺资源帮。今开会,就是要凑齐‘政策工具箱’,让这些企业做强做大,还能承担更多社会担当。”
发改部门负责人先开口:“培育得有方向,得先定‘优质企业’标准吧?比如技术要达国内领先、三年内无违规记录、带动就业超200人,这样才能精准筛选,不浪费资源。”
“这个标准要加一条——必须有社会担当。”陆云补充,“比如疫情时捐物资、平时吸纳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就算技术稍弱,也该纳入培育,咱们要的是‘又强又有温度’的企业。”
财政部门负责人接着:“资金是关键。之前的2000亿科创补贴可以倾斜,还能设‘优质企业专项贷款’,利率比普通贷款低2个点,帮企业解决扩产、研发的资金难题。”
陆云点头:“还要搞‘以奖代补’,企业要是能带动周边中企配套发展,或者帮贫困户就业,按带动人数给奖励,最高1000万,让企业愿意扛社会责任。”
工信部门负责人提到技术瓶颈:“有些企业技术到了前沿,却缺高端设备、缺顶尖人才。我们可以牵头搞‘产学研对接’,帮企业联系高校、科研院所,还能引进海外高端人才,给人才发安家补贴。”
“人才补贴要精准。”陆云强调,“企业引进的博士、行业专家,政府承担30%的薪资,连补三年,让企业敢招人、留得住人。另外,帮企业申请‘技术专利快速通道’,缩短审批时间,让好技术尽快转化。”
市场监管部门的同志:“要给优质企业‘减负’,比如减少检查频次,除了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其他检查一年不超过两次,让企业专心搞生产、搞研发,不用应付频繁的考核。”
“还要给‘信用加分’。”陆云补充,“优质企业在招投标、政府采购里优先考虑,让他们有更多订单机会。但要是企业后续出了违规、丢了社会担当,立刻取消资格,把资源让给更合适的企业。”
祁同伟远程参会,提到汉东的优质企业:“咱们有家做环保材料的企业,技术好还帮100多贫困户就业,就是缺渠道。要是能纳入培育,帮他们对接全国的建材市场,肯定能快速做大。”
陆云当即回应:“让这家企业优先进‘优质名单’,下午就派工信的同志去对接,帮他们联系建材协会,下周组织供需对接会。还要帮他们申请‘绿色产品认证’,贴上认证标识,提高市场认可度。”
散会后,陆云让秘书拟写《优质企业培育实施方案》,明确各单位职责:“发改负责筛选企业,财政负责资金支持,工信负责技术人才对接,市场监管负责减负加分,每月汇总进展,别让政策停在纸上。”
下午,他特意走访了一家入围的家电企业。老板:“之前想扩产做智能家电,缺资金也缺人才,现在有专项贷款、人才补贴,三个月内就能启动新生产线,还能再招200个工人,优先招周边的失业人员。”
陆云笑着:“做强了别忘承担社会责任,比如给农村地区搞‘家电以旧换新’优惠,帮老百姓用上好产品,这才是优质企业该有的样子。”
回到大院,晓阳举着画的“工厂”跑来:“爷爷,老师工厂能造好多东西,还能让叔叔阿姨有工作。”陆云抱起孙子:“爷爷在帮好工厂变厉害,以后能造更多好东西,还能帮更多人有工作。”
吃饭时,妻子:“楼下超市就是家优质企业,疫情时没涨价,还送菜给独居老人,现在听要被政府培育,要开分店了。”陆云夹了块菜:“这就是咱们要的企业——又强又有担当,能让老百姓的日子更踏实。”
哄睡晓阳后,陆云回书房,在实施方案上补充:“每季度开一次优质企业座谈会,听他们的困难和建议,及时调整政策。培育不是‘一劳永逸’,要跟着企业需求变,才能真正帮他们长大、扛责。”
深夜,他看着窗外的灯火,心里清楚:培育优质企业,不只是为了应对关税战、突破技术瓶颈,更是为了让这些企业成为“社会支柱”——既带动经济发展,又守护民生温度,让大华国的发展既有速度,更有厚度。
喜欢名义我改变了汉大帮的命运请大家收藏:(m.6xxs.com)名义我改变了汉大帮的命运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