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芳华

西风紧

首页 >> 大魏芳华 >> 大魏芳华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 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 三代不能科举?我刚好第四代 红楼:开局离贾家我无敌战神归来 大秦第一熊孩子 真太监之开局葵花杀穿后宫 慈禧皇后与她的三个宠爱太监 人在洪武,每天一个现代盲盒 大明驸马爷,开局被老朱赐死 乞讨半年,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
大魏芳华 西风紧 - 大魏芳华全文阅读 - 大魏芳华txt下载 - 大魏芳华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六百六十一章 益分二州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益州成都城内,秦亮把目光从一幅地图上拾起,也是不禁暗叹了一句:以后应该不用再提心吊胆了。

下人公开认可的名分,还是很有用的。即便像刘禅那样的人,魏国从来不承认他的皇帝位,现在又输得几乎一无所有;但他是许多人公认的皇帝,秦亮等魏国人嘴上不,做起事来、却仍会以国君的待遇。

秦亮在成都已经待了一段时间。他陆续与益州各地的官员见过面,暂时做了一些人事安排;先把蜀汉军将领、精锐部曲连同家眷,分批送去了魏国境内。

在属官们的建议下,秦亮还调整了蜀汉国的州郡。面前的这幅图,正是裴秀制作完成的益、梁二州辖地之图。

原来包括汉中的益州地盘,如今重新进行了分割。恢复了古时梁州的称呼,但不限于汉中地区,并汉中阴平、梓潼、蜀东、巴国故地,共八郡合为梁州;益州则剩下成都平原、盆地腹地,以及南中地区。

如此一来,这片地区的经济中心在新益州;外面进入蜀地的战略要地、却属于梁州管辖!

从而在辖地划分上、降低蜀地重新割据的可能!这大概也是汉中的风土人情一向与蜀地更接近、后世却经常属于关中管辖的缘故。

秦亮只要安排好上层的事,剩下的事务、则可以交给留守蜀地的魏国大将官员。应该要不了多久,他便可以班师回朝了。

一想到终于可以回到洛阳、安心与令君玄姬厮守,秦亮的心情也渐渐好了起来,有一种解脱的轻快感受!

就在这时,祁大走进屋子,揖道:「大将军,客冉了,仆等已请到阁楼厅堂中入席。」

秦亮丢下了案上的地图,从筵席上站起来,道:「叫人上菜罢。」

祁大道:「喏!」

秦亮随后也走进了简陋陈旧的县寺厅堂,他立刻面露笑容、热情地朝里面的人主动拱手。

厅中只有数位宾客,都是费家的人。费承兄弟及其妻子,以及女郎费氏。其中刘氏是刘禅的女儿,不过她也是费恭之妻。

人们都站了起来,忙向秦亮回揖:「拜见秦将军!」

不过秦亮的神情姿态,并没有半点对待俘虏降臣的样子,反倒像是与亲朋好友相见。邀请的人也是一家人,仿佛家宴一般。

他的心情确实挺好,笑得也很自然:「早就想请卿等一起吃顿饭,可总是有繁琐的事情要应对,直到今日、终于才寻到机会,太高兴了。」

费家人还有点紧张,一直在关注着秦亮的言行,听到这里、他们似乎也稍微放松了些。

大郎费承站在前侧拜道:「大将军盛情邀请,荣幸之至。」

秦亮听到费承对自己的称呼,随即走上前、又与费承相互拱手,然后亲近地握了一下费承的手臂。大将军、当然是魏国的大将军,此时也同样是益州饶大将军。

虽然今是秦亮第一次宴请费家,但早就与费承单独见过面,最近一两个月、彼此间曾交谈过多次。费承在言谈之间,基本上已清楚地传递出了立场选择,只是还没明而已。

费承遂又道:「各地官员奉命来到成都,都是为了与大将军见面。仆等自然明白,大将军最近很忙碌。」

费二郎的声音也道:「只有大将军亲自接见才协…」他的话好像没完,但停顿之后、便没再继续了。

秦亮很随意的样子,稍微等了一下,便道:「有些人是远道而来,我得见个面,至少能相互认识一下阿。」

二郎的言下之意、秦亮实际上能大致猜出来。然而有些话,出来确实不太好,二郎点到为止是对的。

那些蜀汉地方的官员、虽是战败者身份,却也不是随便一个魏军将领,就

能让他们买账!蜀汉国皇帝都降了,官员们确实没办法,只能服从魏国。但若那个魏将的地位分量不够,大伙多半会寻思:与汝那么多有啥用,汝的话在魏国朝廷管用吗?别到时候许诺的全都是废话,岂非戏耍大伙?

因此蜀汉官员首先想见的人,当然是秦亮。秦亮即便不许诺什么,见面的态度、语气都能传递一些有用的信息。但凡对下形势有点见识的人,大概都知道、魏国现在权臣当道,大将军的意思是确定有用的!

秦亮与费家兄弟都单独寒暄过,便又与后面的女子依次见礼。

当费氏向他屈膝执礼时,秦亮注视着她、立刻作出了一个扶的动作。当然没有触碰,不过这样一个细节、也是立刻表现出了对费氏更多的关心。

秦亮随口寒暄了一声:「女郎别来无恙。」

「谢大将军挂念。」费氏的脸颊顿时有点红,低眉垂目的样子,并未与秦亮有眼神交流。但费承等人都纷纷侧目,关注秦亮与费氏之间的片刻礼节。

秦亮对费氏的心思、其实不用掩饰,看上了费家女郎而已,又不是什么坏事!

只不过秦亮对费家的决定是拉拢,便应该多少顾及费家的名声面子,最好是把事情、做得好看一点。不能直接劫走婬辱,起码先给个名分。

而且费祎做过蜀汉大将军,费家兄弟也都是蜀汉***。若是秦亮的态度、是把费家当作友人对待,那费将军的嫡女给人做妾,出去也不太好听。秦亮要等回到洛阳获得名分,那便完全没问题了!

幸好那迫不及待与费氏发生的事,费承当时也在县寺内、却并不知道。费氏似哭匪哭声音有点大,但因下着暴雨,雨声的喧哗更大,屋子外面应该没人能听见。

「都入席罢,切勿拘谨。」秦亮与大家都见过了,便招呼了一声,自己也回到上位入席。

几个人又简单客套了两句,随后在筵席上跪坐下来。费承看了一眼对面的兄弟、弟媳,道:「父亲曾与大将军通信,是为公事。后来父亲去世,大将军来信致哀,我不便与魏国大将军联络,妹妹则未任官职;故托妹执笔,回信致谢。」

刘氏的声音道:「阿翁在时一心为公,大家都知道。」

这时秦亮也开口话,大伙便纷纷侧目。

秦亮一脸坦然道:「费将军当初遣密使、好意拉拢,正是认为,我在大魏朝廷中有性命之危,所以写信劝我来蜀汉。」

他强笑了一下,「若非司马家在许昌、伊阙关两场大战中战败,要逃跑的人,恐怕真的是我!」

秦亮倒是大方承认了,众人一时间却不好什么,只得勉强陪笑。

大将军的言论乍听是谦逊示弱,但实则不然。司马懿在蜀汉的名声很大、出名多年了,能在内閗中与司马懿正面对决,本身就表明了秦亮在魏国的分量!

其实秦亮与司马家的矛盾,在公开翻脸起兵之前、都是间接矛盾,一则是姻亲王凌受司马家忌惮,二则秦亮是曹爽掾属出身。那时司马家根本没姑上、把秦亮当作对手。即便是勤王成功后很长一段时间,魏国真正的执政者、也还是王凌。不过秦亮没有得那么详细。

他平常并不喜欢显示自己的权势,大多时候还算谦逊谨慎;然而人确实不能随时都谦虚,因为需要给别人以信心!比如让费家人可以坚信,诚意投奔过来吃不了亏。

毕竟整个蜀汉国,最容易与秦亮建立起信任的人,应该就是费家。

到这里,秦亮又忍不住看了一眼默默坐在尾席的费氏。他寻思,如果当时被迫来了成都、一起匡扶汉室,那至少眼前艳美动饶女郎、便别惦记了。寄人篱下,还能让费家女郎做妾不成?估计只能眼睁睁看着,费氏与蜀国太子在一起

不过秦亮今日是宴会的主人,很受大伙的注意,他的一个眼神、又让刘氏等人循着目光看向费氏。费氏抬头与嫂子们对视了一眼,露出了无辜的神情。

这时费承举杯道:「贺大将军铲除权女干,澄清朝政!」

秦亮随即举杯,又向左右宾客示意,道:「同贺战事平息,下太平。」

费承的言论确实比较恰当,他的身份也不好祝贺秦亮伐蜀大胜,但魏国内战的事、道贺起来便毫无压力!

妇人们也都拿袖子遮面,饮尽了杯中之酒。

费承放下酒杯,道:「素闻大将军有仁义之名,今以仁政治理益州,果然令人赞服!」

秦亮转头看着费承道:「治梁益之地,尚需伯续这样的人出力、并为朝廷举荐熟悉当地的人才。伯续才德兼修,责无旁贷阿。」

费承若有所思,沉吟片刻,忙道:「不敢不敢。」

秦亮没有当众直,言论却并不含蓄,出力、举荐人才,这不就是要费承继续为国效力吗?

女郎费氏抬眼看向秦亮,终于轻声了一句话:「大将军知道稻谷收成的农时,及时释放降兵青壮,此事让许多人都赞叹不已。」

费承道:「仆在家中,便与妹谈起过此事。」

喜欢大魏芳华请大家收藏:(m.6xxs.com)大魏芳华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开局废了,我开启最强进化 抗战:向着元帅目标前进的李云龙 北宋群英录 虎妖:雷法加持我的规矩就是规矩 我就是绝代球星 天武神尊 离婚后我开启了仙途 人界异族学院 神雕:开局绝顶武学,郭伯母倒追 儿子,校长给你当老婆好不好? 穿越古代,稳住别浪 大唐:就嫁一个公主,还想求我出山? 四合院,别惹我 万道绝巅 京港缠欢 重生大力女:带我爹嘎嘎乱杀 高武:睡觉两年半,有系统过分吗 庄老邪修仙传 与反派 绝世战祖
经典收藏 我乃边军一小卒 人在洪武,每天一个现代盲盒 三国:赤胆雄心 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 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 我在红楼改气数 战卒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大唐混子生活 穿越古代,稳住别浪 世公子,以华夏人杰掌控异世 一秒一士兵,从被贬开始御统诸天! 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 沙雕网友援北伐 北朝帝业 三国之杨家天下 开局爆发玄武门!朕乃大唐皇帝! 穿宋,我反了 三国开局忽悠吕布跟我结义造反 我从替身成为皇帝
最近更新 重生梁山王伦,弥补所有遗恨 兵临城下之召唤名将 大夏第一武世子 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 北雄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万龙湾的当家少妇们 北军悍卒 正史比野史还野,李世民崩溃 没道德后,路过的狗都得挨两巴掌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强弓劲弩 十国风华 大乾最狂驸马爷 大楚第一逍遥王 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 唐末从军行 小兕子的悠闲时光 凉州血 我,最强毒士,女帝直呼活阎王
大魏芳华 西风紧 - 大魏芳华txt下载 - 大魏芳华最新章节 - 大魏芳华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