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点我相信,虎父无犬子。只是你想给他跑个什么官呢?”老领导依旧是笑眯眯的看着李旭东,张无忌那子做出的成绩他不是不知道,他只是想看看李旭东究竟想为儿子跑个什么官。
“还是从基层做起吧。您应该知道,我帮着秦家庄子搞了个集体农庄,就是为了探索新形势下的农村集体化的自负盈亏模式。我不敢三自一包全有理,但是自留地和自由市场我还是觉得很可行的。”李旭东沉吟着道。
“集体有集体的好,大型的劳动什么的都可以随时抽调人手,个人有个饶好,只要埋头苦干,家里的温饱问题将得到彻底的解决。我这次在秦家庄子做了些调研,就想做个集体农庄给上面看看。只要因地制宜,国家的农业发展就不再是什么问题。”
“那你认为最大的难点在什么方面?”
“还是企业,现在咱们国家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几乎不占任何优势,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拳头产品。国家又没有多少外汇,一切都需要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加工来换取外汇。可以这么吧,咱们的工业在最近的十年内一直在倒退,现在我们只能开放有限的市场来容纳外国商品的冲击。一旦贸然放开,咱们内地的企业,都得死!”
李旭东咬了咬牙,还是出了自己的想法。
“那你认为咱们的工业该怎么办?”
“优先解决经济内循环的问题,关停一些不赚钱甚至是亏损的厂,然后引进国外的机器设备,一个系统一个系统的进行改造,重新招聘职工,那些下岗工人和老知青优先招录。国家这么大,咱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只能抓大放。”
“嗯,不错,看来你对经济的问题研究得很透彻啊。可惜我又不在台上,不能给你封个什么官。不过你儿子的事情,我放在心上了。你那秦家庄子什么时候能出成果?”老领导继续问道。
“成果过一阵就会有了,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李旭东答道。
“那下一步呢?别跟个算盘子一样,拨一下动一下,直接把你的农庄计划讲完。”老领导有些不悦的道。
“接下来就是深耕土地,咱们不种粮食,种上各种经济类的菜。当然,咱们也可以改种粮食。不过我们的饲养场需要大量的食物来填饱动物的肚子,那些菜叶子啊,边角料啊,咱们都可以用来喂鸡喂猪养鱼。如果利用得好的话,不定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再循环的模式出来。”
“你这个集体农庄具不具备普遍性啊?总不能大家都学你的不种地了吧?”老领导微不可察的皱了皱眉头问道。
“适合集体大规模劳动的土地基本上都是平原地区,大型机械化作业的速度很快,以前一个大队干好几的事情,机械一就能干完。要是丘陵,那就需要型拖拉机工作了,这种拖拉机咱们内地就可以上产,可惜我以前递交过报告,却没人引起重视。”李旭东不动声色的吐槽道。
“烧油的吧?咱们国家的石油不多啊,内地要是都用了,出口怎么办?外汇怎么办?”老领导的眉头皱深了几分,这些事情都不是单独的,而是紧密相关的。
“只要把机器稍微改动一下,就可以烧柴,也可以烧煤了。只是动力会相对弱一些,污染也会稍大一些。”李旭东心里早已经有了应对之法,所以他的话不疾不徐。
“那你再你最担心的事情。”老领导的眉头舒展了一些,不动声色的问道。
难点和最担心的不是同一个问题,难点要解决只是困难了一些,但担心的问题搞不好就要亡国了。
“我最担心的是什么,能吗?了您不得批评我啊,我又不是傻子,等着挨您的训。我建议啊,干部一定要有学历,要有大局观,话做事要一心一意的为老百姓着想。该快的时候雷厉风行,该慢的时候一定要有水磨工夫。”
李旭东的这番话不是没有道理的,从合作社开始,到全国遍地都是合作社,国家制定的计划全都提前完成了,有谁管过老百姓是不是愿意这样做?
“嗯,你的意思是能者上,庸者下,这点我理解。可是李啊,有些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简单,也不可能完全按照你的心意去办,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倾听来自不同群体的声音,不然我们就不可能制定出良好的政策,不能照菇绝大多数人。”
华夏的人际关系盘根错节,不直系亲属,那些姻亲、朋友、下属就够扯上几几夜的了。何况,谁又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办过私事呢?他李旭东不也把秦淮茹塞进了外交部么。
“领导,企业,我的是企业的领导素质问题。现阶段咱们的科技研发能力薄弱,国外最先进的机器设备我们引进不来,最有可能的是购买国外的二手设备,而我们最缺乏的就是生产技术型人才。这种涉及到技术改造的人才在工厂往往不受重视,这一点是急需解决的大问题。但是......”
李旭东出但是之后,忽然就不话了。
“直接,吞吞吐吐的,难道你今就只来拜访我?”老领导不乐意了。
“嘿嘿,领导,权力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受到制约和监督,不关进笼子,公权力就会被滥用。 马克思强调,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公职人员必须‘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 列宁强调,要提高监督机关的地位、规格、权威,建立起包括党内监督、人民监督、法律监督在内的监督体系,以防止公职人员成为“脱离群众、站在群众之上、享有特权的人物”。”
“你有好办法?”
老领导一句问话把李旭东怼的没了半点脾气。
“那您还问我做啥!我只负责提出问题,又不负责解决问题,该操心的是你们呐。”李旭东眨着无辜的大眼睛,继续道:“我建议所有的国家干部都进行财产申报,完全杜绝贪污是不可能的事情,水至清则无鱼,清朝皇帝都有养廉银子,咱们可以在老同志退休之时发放一次性补贴。”
“那这算不算侵犯人权?”老领导笑了。
“嗬,我管他那么多呢,谁都想当干部,因为当了干部,权力范围内不能呼风唤雨,但是土皇帝,一点儿都不为过。”
“我们要防止腐败的发生,司法上三权分立那是必须的。而且既然有完善的法律,为和还要国家纪委的存在呢?”李旭东前世不是组织上的人,对纪委没半点感觉。
“哼,亏你还是党员,连纪委的作用还不知道,纪委的作用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老领导鄙夷的看着李旭东,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这家伙这么聪明的一个人,为什么就这么游离在组织之外呢。
“呵呵,领导,我该提的建议和意见都完了,等我形成书面材料,再交给您过目吧。”李旭东不在乎,他和老领导接触的时间虽然不多,但相互之间的欣赏还是遮掩不住的。
“过年了,我也祝你新年快乐。李啊,这一年估计会很艰难,你要有心理准备。”老领导叹了一口气,未来在何方,还得看咱们这帮老家伙啊。
除了北长街,李旭东带着家人去了趟廖叔家里,这位也是游离在权力中心之外的边缘领导,两人聊的话题就轻松多了,从国外到内地,又从内地聊到香江。
“李,今年打不打算出去看看?”廖叔对李旭东还是很关心的。
“今年要看情况,准备给孩子们写写关于对未来的设想,暂时没打算出去。廖叔,今年您能出国公干就尽早安排吧,风雨飘摇的寒冬腊月,这路可不好走啊,稍一不心,我们可能就站错了队伍。”李旭东隐晦的了一句,随即起身告辞。
“在这里吃完饭再走吧,咱叔侄俩一起喝点儿,难得放松一下。”廖叔拦着李旭东,笑着道。
1967年1月25日,《解放日报》发表了一篇“革命派来信”,呼吁春节不回家,破除旧俗。这一倡议迅速引发了全国各地的响应,各大报纸纷纷刊登类似的“读者来信”和“倡议书”,营造了破除旧俗的氛围。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院顺应“广大革命群众的要求”,发布了春节不放假的通知。通知指出:“一九六七年春节不放假;职工探亲假在革命期间暂停执行,以后再补。”
这个不休息就一直持续了下来,不过谁愿意过年期间还加班啊,就是领导也不愿意守在办公室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人民群众能溜的,除夕中午就溜回家去了,到了大年初一,能不来的就干脆躲起了懒。
“嗯,那我就不矫情了,反正我们也没啥地方可去。”
大年初一,除了给这两位老同志拜年之外,李旭东还真没想到还有哪里值得他去的。
廖叔家的伙食开的不错,一顿饭大家吃的很尽兴。饭后,廖叔又问起李家为何宁愿让无忌找个乡下姑娘,也不愿意和权贵家族结姻亲的问题。
李旭东答道:“没那必要,人家看不上我这种没根底的家族,我也不愿意上杆子求人,就这样也挺好的。这人呐,无欲则刚,李家在国外已经是顶级家族,如果还要靠着裙带关系,那岂不是成了大的笑话。”
“也是,你家有你这个主心骨,家里孩子就不会歪楼,到了你家这种位置,只要孩子们不出错,你家的辉煌大家都看得见。”廖叔对李旭东的认可源自自己的母亲,但是到了现在,他也看得很清楚。
“谬赞了啊,廖叔,您别看着现在的李家好像如日中,可骨子里已经快支撑不住了,这往后啊,还得靠他们自己。”李家不是富可敌国,而是手里掌握着三个国家,身上的担子不轻松呐。
“唉,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呐,不过李啊,你有能力,也有魄力,你李家是不会衰败的。”廖叔拍了拍李旭东的肩膀,轻声安慰着把李旭东送出了门。
“爹,其他领导家里您不去了吗?”张无忌问道。
“明你去这几家吧,把我的拜年礼送到,做一会儿就行了。咱们和这些领导没太多的交集,他们现在虽然失势了,但你依旧要懂礼貌,知道吗。”
李旭东随手递过去一份早已确定的人名和礼单,都是一些老干部,有的还刚被赶下台。
“您这是烧冷灶啊,爹,这些领导真的能东山再起?”张无忌到底还是有些看不清形势,只是纳闷老爹为什么不给当权者送礼。
“呵呵,时势造英雄,也造枭雄,更造窃国者。无忌,一个人任何时候都要有自己的主张,有自己的判断,千万不能人云亦云,即使是迫不得已,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待儿子,李旭东更愿意讲道理。
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张无忌隔着陕北大老远,自然是不能给自己的岳丈拜年的,李旭东又去了秦家庄子,他的岳父老子还在呢,不能失了礼数。
“秦家姑爷,过年好啊!您去咱们温室大棚里瞅瞅,我感觉有些菜可以出了吧?”秦家一个老汉就站在村口等着李旭东他们一家子。
“哈哈,您老也新年好,来,您抽烟。大棚里的菜要是能出的话,你们商量着来,看看是庄子里每家每户分一点吃,还是直接拿去卖给供销社。”李旭东是不想管这些闲事的,哪怕他们卖到黑市,李旭东也不会管的。
喜欢穿越1951请大家收藏:(m.6xxs.com)穿越1951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