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

数涌智流

首页 >> 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 >> 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水浒之宋末霸主 三国之杨家天下 大英帝国的神秘职员 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 史前部落生存记 三国:赤胆雄心 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 开局系统加赵云,又来典韦和许褚 维鸣维铭 晚唐余晖
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 数涌智流 - 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全文阅读 - 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txt下载 - 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251章 人屠锁荆楚(上)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而且更狡猾的是,\"李明衍指着那些简朴的石柱标记,\"白起故意让这些标识看起来粗糙简陋,就是为了降低敌饶警觉性。表面上看,这里不过是普通的水利工程,谁能想到背后隐藏着如此精密的军事控制系统?\"

周文感慨道:\"秦军的工程能力确实可怕。如此庞大的工程,竟然能在楚国腹地秘密完成。\"

\"这就是白起的可怕之处,\"李明衍总结道,\"他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更是深谋远虑的战略家。这套水利控制系统一旦建成,就算秦军撤退,也能通过远程操控继续影响楚国。这种跨越时空的战略控制手段,在这个时代简直是降维打击!\"

众人心翼翼地穿过石林,来到山丘脚下。近距离观察,更能感受到这项工程的震撼力。每一块条石都有数人之高,石块表面还留着明显的切割和搬运痕迹,显示出当年工程的浩大和艰辛。

\"难怪屈原会在《问》中如此感慨,\"阿漓轻声道,\"面对这样的敌人,任何人都会感到绝望吧。\"

但李明衍看着这座雄伟的九重山丘,心中涌起的却是另一种情绪:\"不,屈原没有绝望。他用智慧和勇气挑战了这个看似不可战胜的敌人。\"

众人心翼翼地穿过石林,来到山丘脚下。近距离观察,更能感受到这项工程的浩大。整座山丘都是用巨大的条石砌成,石块之间严丝合缝,显然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从南门进入。\"李明衍做出决定,\"按照前面的经验,屈原应该会留下线索。\"

南门是四道门中最为宏伟的一道,门楣上雕刻着复杂的图案。但当众人走近时,却发现了异常——这道门竟然半开半闭,卡在一个奇怪的角度上!

\"这是怎么回事?\"周文疑惑地看着那扇巨大的石门,\"为什么会卡在这个位置?\"

李明衍仔细观察着门框和门扇的结构,发现了更多异常。这道石门极其厚重,门扇上密布着精密的齿轮和导轨系统,显然是一套复杂的机械装置。但现在,整套机关都处于一种诡异的半启动状态。

\"这不是普通的门,\"李明衍惊叹道,\"这是一个巨大的水闸系统!\"

他指着门扇上露出的齿轮:\"你们看,这些齿轮应该是用来控制开闭幅度的。不同的开启角度,会产生不同的水流效果。\"

彭越凭借对水的敏感,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矩子,您听,门缝里有水声,但很奇怪,好像被什么东西阻挡了。\"

众人凑近细听,果然从门缝中传来断断续续的水流声,就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水道中不断碰撞。

\"我们进去看看。\"李明衍做出决定。

众人侧身从半开的门缝中挤了进去。门后是一个巨大的石室,四周墙壁上布满了复杂的机关装置。最引人注目的是室内中央的一座螺旋形石梯,一直通向山顶。

但更令人震撼的是,整个石室的地面竟然被水淹没了大半!水面上漂浮着无数木块、石块,还有一些金属部件,显然都是机关的组成部分。

\"这里原本应该是干燥的控制室,\"李明衍分析道,\"但现在却被水淹了。\"

阿漓在积水中捞起一块木头,发现上面刻着精密的刻度:\"这好像是测量用的标尺。\"

子彻也找到了一些散落的青铜齿轮:\"这些应该是机关的零件。\"

就在这时,韩谈在石室的墙壁上发现了屈原留下的石刻。这次的刻字不仅粗糙,而且明显是在极其匆忙的情况下完成的:

\"白起此山机关,巧夺工!九层递进,每层皆有蓄水池,可根据需要逐层放水。南门为总闸,内有精密计算机关,可控制放水的时间、流量、方向。\"

\"平深入探查,发现其设计远超想象。此机关非简单的蓄泄之用,而是可以制造人工洪峰!连续放水可成缓流,瞬间放水可成激流,若九层同时放水,其威力足以冲垮下游所有城池!\"

\"然其机关过于精密,反成其弱点。平观察数日,发现其计算系统依赖水位感应。遂决定改变室内水位,使其计算错乱。\"

读到这里,李明衍恍然大悟:\"屈原没有破坏机关,而是让机关计算错误!\"

继续阅读,屈原详细记录了他的破解方法:

\"平将山顶蓄水池的出水口稍作调整,使其向控制室内渗水。又将部分计算用的标尺和齿轮移位。如此一来,机关虽能运转,但计算出的结果必然谬误。\"

\"此法虽巧,然平人手不足,时间紧迫,只能做到如此。若有充足时间和助手,本可完美破解,可惜...\"

在这段记录的下方,屈原写下了更加沉重的话语:

\"新王即位,朝中奸佞当道,日夜构陷于平。昔日怀王在时,虽有谗言,然王明察秋毫,不为所惑。如今新王年幼,易信人之言,平之门溶子,日渐凋零...\"

\"想当年与怀王共事时,虽有上官大夫、令尹子兰之流从中作梗,但王终究识得忠奸。那时平每有进言,王必亲自召见,细问详情。纵有奸佞在侧挑拨,王亦能明辨是非...\"

\"如今回想,那些构陷之词何其相似:'屈平志大才疏,好高骛远'、'其言虽美,然不切实际'、'平性情偏激,不堪大任'...人之言,千篇一律,无非是要除去正直之士,以便专权弄事...\"

\"想当年与怀王筹谋大计时,身边智者云集,人才济济。每有难题,群策群力,无不迎刃而解。如今只能孑然数人,愿我等纵然孤军奋战,亦能不负先王!\"

这段话让李明衍深受触动。他想起了在韩国见到的张良,那个被中庶子构陷的少年国相。想起了赢嘉被赵王猜忌被郭开打压的无奈。想起了所有那些在斗争中被人陷害的正直之士。

阿漓轻声道:\"屈大夫这次的处境明显比前两次艰难多了。\"

确实如她所,从石刻的内容和刻字的粗糙程度都能看出,屈原这次的破解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完成的。他身边的助手减少了,朝廷的支持没有了,甚至连时间都不够充裕。

\"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周文敬佩地道,\"即使条件如此艰难,他还是尽力破解了白起的机关。\"

周文仔细观察着室内的积水和散落的零件:\"大夫的这种破解方法确实巧妙。他不是直接破坏机关,而是让机关产生错误的判断。这样既保留了机关的外观,又彻底瓦解了它的威力。\"

庄贾也点头赞叹:\"而且这种方法更加隐蔽。外人看来,机关完好无损,甚至还能正常运转,但实际上已经完全失效了。\"

李明衍在石室中仔细观察,发现屈原的破解确实极其精妙。通过改变水位和移动关键部件,他让这套复杂的计算系统产生了系统性的错误。机关依然可以运转,但计算出的放水时机、流量、方向都是错误的。

\"这比直接破坏更加有效,\"李明衍赞叹道,\"因为使用者不会立即发现问题,等到真正使用时才会发现机关失效。\"

当众人离开这个被部分淹没的石室时,李明衍回头看了一眼那些漂浮在水面上的机关零件。随后他绕着山丘仔细观察,发现屈原的破解虽然不够精密,但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

屈原用自己的智慧和坚持,在最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一次近乎完美的破解。虽然他自称\"力有不逮\",但实际上,这种在绝境中的创新,恰恰体现了真正智者的风范。机关被扰乱后,整个蓄水系统的威力大减,虽然不能完全瓦解白起的布局,但至少消除了最大的威胁。

\"我们转向东门看看,\"李明衍提议道,\"也许还能发现更多线索。\"

在东门附近,他们又找到了一块石刻,上面记录着屈原对下一个目标的推测:

\"此山虽大,然非白起布局之核心。真正的枢纽应在更南之处,真正的秘密在台桑。平虽力有不逮,然志不能移,必要寻到源头,彻底破解秦将阴谋...\"

读完这段话,李明衍心中一动。他拿出临摹的《问》后续章节,仔细研读着: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于台桑?\"

这几句话提到了禹王的功绩。结合前面的线索,李明衍隐隐感到,这可能就是指向白起布局核心的关键。

喜欢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请大家收藏:(m.6xxs.com)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废土崛起 天武神尊 我就是绝代球星 史上最牛轮回 离婚后我开启了仙途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庸医用科技改魔法,没治不了的病 韧霜 大唐:就嫁一个公主,还想求我出山? 阴间公务员 工程人生 站在科技前沿:让你相信科学你还不信 清世梦有沉 穿越古代,特工王妃一顺百顺 人界异族学院 我有一个狐仙老婆 都绑定美食系统了,谁还打工啊! 落宅的双身少女 太上遥 宝可梦:开局一只美纳斯和君主蛇
经典收藏 民国之铁血少帅 盛朝霸业 我在红楼写小说 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 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 大明救星 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 大英帝国的神秘职员 赵云 权与谋:乱世枭雄 汉末少帝 大唐:我,晋阳知府 世公子,以华夏人杰掌控异世 扬波万里 维鸣维铭 视频多彩:给古人看红色震撼 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 大唐秦公子 三国:朕不死!尔等终究是臣 我从替身成为皇帝
最近更新 做个不一样的种地小地主 世威大帝 穿越到古代穷的只剩下一把砍柴刀 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 大秦血衣侯:我以杀敌夺长生 三国渣男,开局捡尸华雄 他是奸细 汉武帝:这个穿越者太敢说 大唐躺平王 铜镜约 手把手讲解如何起义【历史直播】 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 三国刘禅为相父加寿自己却想躺平 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 穿越古代成了一家之主 我可能是一只假的奥特曼 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 红楼:重生贾环,迎娶林黛玉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天青之道法自然
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 数涌智流 - 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txt下载 - 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最新章节 - 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