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远在万里之外的阴云密布不同,351厂内部,是一片热火朝的景象。
Fd-12大型亚跨超声速风洞控制室内。
刺耳的蜂鸣声隔着厚厚的双层观察窗传来,管道内的气流速度已经稳定在2.5马赫的速度。
身材高大的西蒙洛夫,正全神贯注地盯着面前一台监视器,屏幕上满是流动的线条和密密麻麻的数据。
他手里捏着铅笔,在计算图纸上飞快地写画。
“高亚声速区的气流附着状态完美!”
“难以置信,这个耦合三角翼加边条翼的设计,竟然真的能在保持高机动性的同时,兼顾两个声速区的气动效率!”
而在他身边,余宏却没看那块主屏幕,他的目光锁定在另一台更精密的仪器上。
那是由351厂自产,集成了解算计算机的终端,屏幕上正实时刷新着模拟雷达波的散射截面积数值。
“老宋,注意机身与主翼根部的连接处。”
余宏的手指在屏幕上一个毫不起眼的点上点零:
“在高频段的x波段雷达照射下,275度角,依然存在一个0.015平方米的稳定反射峰值。”
站在他身后的宋文闻言,他立刻在手里的另一份模型数据图上标记出那个点。
“明白了余总师,是那里的蒙皮曲率还不够平滑,可以再优化出一个细微的弧度,引导雷达波向其他方向散射。”
他立刻给出了解决方案。
他们正在进行的,是8610工程最核心,也是最后一个需要攻磕技术堡垒。
整机隐身气动布局的最终验证。
从耦合三角翼的一体化设计、到dSI进气道方案的敲定。
从三元稀土复合超耐热钛合金材料的应用、到表面隐身涂层的全频谱吸收效能测试。
从分布式大气数据系统的整合、到全权限三余度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的软件编程。
从机腹内置武器舱的弹射结构设计、再到那颗推重比超过10的新一代航空发动机……
四代机的航电、航发、雷达、材料、飞控,几乎所有子系统都已在余宏的蓝图中一一化为现实,其技术指标甚至已经超越了他记忆中的标准。
而现在,就剩下这最关键的一步。
为此,他们必须不断修改气动布局的每一个细节,在不牺牲气动性能的前提下,将整架飞机的雷达反射面积压缩到极致。
这种跨时代的探索,无论是苏-27还是F-15\/F-16的技术资料里,都找不到半个字的参考。
每一点微的改动,都必须通过上百次数千时的吹风测试来验证。
而宋文此时的心情,与其是紧张,不如是无比的酣畅淋漓。
他忍不住侧头看了一眼控制室窗外远处那几座拔地而起,正冒着白色水蒸气的巨大冷却塔。
那是351厂自己的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站,和超超临界煤炭发电站。
奢侈,实在是太奢侈了!
宋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想当年,他在611所,整个国家最顶级的航空研究所。
为了省电,吹一次风洞,全所上下要提前半个月开会研讨,精确计算好每一个试验步骤,确保宝贵的几个时能够利用到极致。
每一次开机,整个城市的用电都要拉闸调度。
团队的每个人都得把神经绷到最紧,生怕浪费哪怕一度电,哪怕一秒钟。
而现在呢?
在351厂,在余总师的带领下,他们实现了风洞自由。
脚下这座Fd-12风洞,功率全开时,消耗的电力几乎相当于旁边整座洛城的工业加民用总和。
可如今,那两座巨大的发电站正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强劲的电力,彻底将能源短板从他们的字典里抹去。
他可以尽情地测试、修改、再测试,不用再为任何外部因素所掣肘。
这种感觉,对于一个搞了一辈子科研的工程师来,是难以形容的幸福。
“好了,停机吧。”
余宏的声音响起,打断了宋文的思绪。
风洞内狂暴的轰鸣声渐渐平息。
显示器上最终的测试数据定格。
在主流雷达波段下,全向雷达反射截面积的平均值,已经被压缩到了0.001平方米。
这相当于一只飞鸟的反射信号。
成了!
余宏紧绷的嘴角终于扬起一抹弧度。
整个控制室内,所有技术员都从座位上跳了起来,激动地拥抱在一起!
宋文看着那个屏幕上的数字,眼眶一热,差点流下泪来。
四代机项目,从今起,可以已经完成了!
剩下的,只是原型机的制造、总装和试飞的收尾工作!
“辛苦大家了。”余宏拍了拍宋文的肩膀:“8610工程主体攻关,到此结束。”
……
当晚上,总工程师办公室。
余宏和宋文相对而坐,桌上摆着几份截然不同的图纸。
余宏将苏-27、F-15和F-16的技术资料,推到了宋文面前。
“老宋,现在你有两个选择。”余宏的表情恢复了平静。
宋文愣住了。
“第一,继续跟进8610项目的总装和试飞,亲眼看着它飞上。”
“第二。”
余宏指了指桌上那些属于三代机的图纸。
“消化掉这些,揉合进我们自己在8610项目上积累的经验,给我设计一款属于我们兔子自己的三代机。”
宋文彻底僵住了,他的呼吸一滞,难以置信地看着余宏。
“余总师……我……”
“四代机太贵了。”余宏直白地解释道:
“它是我们手中慑止战争的战略性武器,轻易不能示人。”
“我们需要一款性能足够先进,又皮实耐用的战斗机,用来大规模装备部队,甚至推向国际市场,赚取外汇。”
宋文的手微微颤抖,他看着那叠空白图纸,眼中浮现出巨大的震撼。
这不再是执行者的任务。
这是一个总设计师的使命。
他脑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
当年他作为团队核心成员参与歼-8的研发时,面对的是何等匮乏的技术资料。
仅仅是为了解决一个高空高速的难题,就耗费了无数前辈的心血。
而现在……
他跟着余宏,亲手走完了四代机从无到有的全过程,掌握的技术和理念,领先全世界至少二十年。
而他的桌子上,摆着的是这个星球上最强的两款三代机的完整核心技术。
有此基础,再让他去设计一款三代机,这何止是降维打击,这简直就是大学生去做学一年级的算术题!
喜欢重生70:让你守门,你整了个蘑菇云?请大家收藏:(m.6xxs.com)重生70:让你守门,你整了个蘑菇云?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