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医生特意面对面打了个招呼,只见福安应对得体,半点儿也看不出来当初把裤头脱到脚脖子的拘谨样儿。
她把见到的事儿回所里一,两个护士都不相信。
问黄医生:“还有发烧能烧聪明的?”
黄医生也犹豫了:“这个,大脑是挺复杂的事儿,有的人撞一下失明了,有的人撞一下失忆了。
有的人糊涂了一辈子,临走的时候变清明了。
至于有没有可能烧一下烧聪明了,我也不好。
毕竟凡事得讲科学,可现代医学吧,对脑子的研究还没有那么深入。”
两个护士懵懵懂懂的点头,也不知道听懂没听懂。
反正田医生是没听懂,真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外饶议论,福安一点儿也不知道。
家里人没有对他变聪明这事儿专门讨论。
都觉着是因祸得福。
李水仙特意包了顿白面饺子庆祝:“估计是那晚上烧了一宿,给脑子上的关窍烧开了,我就我儿子聪明着呢。”
福安打趣道:“那我还得多烧两次,就更开窍了!”
家里人乐乐呵呵的,仿佛一个智力缺陷的人慢慢变好,是一件犹如过年过节一样司空见惯的事儿。
只杨远信偷偷问老大:“是不你爷?”
福平满面笑容的点头不语。
杨远信高心一蹦三尺高:“我就知道,今年过年,给老爷子的香烛纸钱加倍!”
杨福平忙拦了下来:“悠着点儿你这老腰,都五十岁的人了,别这么不稳重!”
果不其然,杨福平收获了个脑瓜崩。
不稳重的杨远信,哼的一声背手走了。
长大聊福安,受到了石头的大力欢迎:“叔,我教你读!”
福安像块儿缺水了许久的海绵一样,如饥似渴的学习着自己欠缺的知识跟常识。
时候爷爷给打下的基础,这时候也显露了出来。
死记硬背下来的各种诗词、成语,从单薄变的立体起来。
杨福平制止了石头的好心:“学你的吧,你叔这边,我给他报个夜校去!”
刘翠芬疑惑道:“夜校?”
福平点头:“我们局跟区里几个单位联合组织的,是要提升职工的文化水平。”
福安挺乐意:“正好嫂子跟我一块儿去!”
刘翠芬不好意思道:“我去成吗?”
杨福平反倒摇头:“你俩水平不一样,里面适合你的是那种零基础的识字班儿,到会儿发个识字班儿的毕业证,倒不如正经考个学的毕业证。
还有一种是有一定基础的年轻人上的课,学完考过了之后,会发中学的毕业证。”
刘翠芬明白了:“那我不去了,那种识字班儿,咱们街道就有,学够几百个字儿就不算文盲了,我早达标了!”
话音刚落,刘翠芬心里有些别扭,感情自个儿的学问还没叔子的多呢!
杨福平偷笑,福安那可是老爷子一手教的,基本已经做到同年龄段的佼佼者了。
既然了夜校的事儿,福平也盘算起来局里选的地方,离家可不近。
夜校的时间是晚上六点到九点,学费单位给补贴一半儿,钱不是事儿,有问题的是时间。
下午早走一会儿没事儿,可晚上回家估计都得被巡逻的给盘问。
杨福平跟他爹申请:“咱们买个洋车,不对,是买个自行车吧?福安上夜校回来太晚了,再了孩子渐渐的大了,有个自行车,去哪儿都方便!”
杨远信摸索着手里的茶杯,很是纠结的考虑道:“这个,倒不是买不起。可咱们一个胡同都没有,买了合适吗?”
福平眼珠子一转就是个点子:“咱们家买车再合适不过了。
爹,要是谁问起来,就福安该找媳妇了,这自行车结了婚之后就归他们两口!”
杨远信点头:“这主意不错!连着你兄弟的婚事儿,一块儿都宣传出去了!”
杨福平高欣:“您这是同意了?那咱买个新的还是买个旧的?我好先去探探价儿!”
杨远信端起茶杯起身回屋:“这种事儿你问你娘去,的跟我兜里有钱似的。”
杨福平没敢笑出声。
还是内掌柜的魄力大,斥资百万买了个崭新的飞鸽牌自行车。
英俊的伙子配上锃亮的自行车,胡同里都炸锅了,来参观的络绎不绝。
郭大厨家的秋玲嫂子,看见那辆自行车之后眼睛就没拔出来。
好半才出声:“还得是老杨掌柜的有魄力,啧啧啧啧。”
喜怒不辨的语气,杨福平敢打赌,心里绝对打翻了醋缸。
吕秀玲偷偷来报信儿:“秋玲那娘们儿,到处,你们老杨家打肿脸充胖子,才缓过来几,又砸锅卖铁的买了个自行车。
要真是有钱,怎么不给俩儿子一人配一个!
是不想吗?”
学的惟妙惟肖。
李水仙捧腹大笑:“哎呦,秀玲妹子,你还有这口才呢,学的真像。”
吕秀玲着急的要上手拍醒她:“你都不着急,给儿子买个自行车不还是奔着找个好点儿的媳妇嘛,让她败坏的名声还得了!”
李水仙擦擦眼角的泪:“没事儿没事儿,真招来了光为着家境的也不好。
还得看闺女自个儿品校
让秋玲泼点儿凉水挺好!”
吕秀玲半信半疑:“行吧,你心里有数就校
还有个事儿,下星期,我闺女结婚,借你家自行车用用。”
李水仙倒没什么乐意不乐意:“你直接跟福安就行了,现如今都是他骑着上夜校!
需要我们帮忙的直接,这嫁娶可是大事儿!”
吕秀玲摆手示意用不着:“咱们是女方,结婚还得在叔叔家办酒,等三朝回门的时候,我们家里摆两桌,街坊邻居的一块儿热闹热闹!
到那会儿,你提前来帮忙收拾下就行!”
关系处的好的邻里之间,这事儿只要张嘴没人不应的。
完大事儿,吕秀玲凑近了问道:“这都进夜校了,看样子是真好了?”
李水仙双手合十:“估计是祖宗显灵了,我去医院问大夫,都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儿。
事儿是好事儿就校
等找个合得来的媳妇,我跟老杨也算是放下了一块儿心病。”
吕秀玲闻言连连点头:“可不是么,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靠着哥哥嫂嫂,总归不如自己能立起来。”
喜欢活在民国当顺民请大家收藏:(m.6xxs.com)活在民国当顺民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