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林二人去李家送礼的事情,很快就传到皇帝和崔延龄的耳郑
面对老崔的质问,寇朋只是向李瑜解释他们不知情。
虽然没有决裂的话,但是态度已经不如之前热络。
崔延龄又不是傻子,何尝不知这两人多半是同他们崔家离心,聪明人根本不需要把话得太明白。
想到这里,他恨不得给儿子两巴掌。
可看着儿子惶恐不安的样子,还是没舍得下去那个手。
“我计谋半生,怎会生子如此啊?”
寇朋却觉得崔延龄这个人,根本就不是生了个不争气的儿子这么简单,多少年前他就处理了李瑜。
他不听啊!
非要等人家做大做强,人家现在做大了你干不过了又要开始嫉妒了,这不是自己有病是什么。
赵翊听后倒也没什么,只是默默在心里给寇林这两个人,贴了个见风使舵的标签。
李瑜自那日起,依旧与寇朋等人来往不深但也没有争锋相对,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示好就拉帮结派地搞党争。
赵翊很满意。
为臣者,就是应该如此。
景和四年初春,宁源从大同巡防回京向皇帝禀告完边防的情况后,李瑜沉默了会后拱手道。
“陛下,臣以为当一鼓作气,今年可以再次对卓力部发兵,打散他们的傲气、扬我朝国威。”
能赢一次人家可能认为是运气,可你要是能把对方打趴下三次以上,他就会乖乖缩着不敢言语。
此话正中赵翊的心巴上,可刚回来的宁源却不支持打仗。
“臣此行,见边疆百姓苦战久矣,且去年刚经历一场大战……臣以为还是应当选更柔和些的方式。”
比如重开互市,比如好言相劝,怎么都比开战好。
李瑜不知宁源经历了什么,只当他向来都是守成之人。
他依旧给出自己的建议:“陛下,战机往往是稍纵即逝的,草原人野性十足崇尚弱肉强食。”
“若是咱们不乘胜追击,只怕过几个秋冬待他们牛羊马变的膘肥体壮后,难受的便又变成咱们了。”
在场的大臣也是各有见解,拿不准主意的皇帝便让他们下去,准备单独琢磨琢磨自己决定。
从紫宸殿出来以后,李瑜笑嘻嘻地同宁源开玩笑。
“我本以为你去边疆转一圈儿,会变得肃杀强硬一些,没想到你比从前更不主战了。”
从前宁源好歹站中立,不满意也不会多话那种。
“姐夫。”四年的风沙,吹得宁源脸都沧桑了:“你若是去边疆看看,你也会如我一般的。”
他看到十八岁的将士死在战场上,家里留下老人妻儿无人照应,还要被地主官员欺辱嘲讽。
看到刚成婚的少年,刚看了新娘一眼就被强行拉走从军。
看到大同的耕地上农作的,不是老人就是妇孺孩童。
他没有看到多少青壮年,没有看到胜仗过后百姓得到的好处,只看到处处哀乐与飞钱。
他们高高在上,一个打的直径倒是简单觉得有威严,可底下的那些百姓就痛苦了。
李瑜听了舅子的话以后,笑容渐渐收敛。
“这只不过是阵痛,咱们只有打的敌人再也不敢来犯,他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居乐业。”
否则一到丰收的时候,辛苦一年的东西就被人抢走了。
那不是更惨吗?
“阵痛?”宁源苦笑一声:“姐夫,可这阵痛不知还要持续多久,又会有多少家庭破碎?”
“姐夫,仗是打不完的,古往今来哪朝哪代能做到真正的和平?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安居乐业?”
“哪怕给百姓三年喘息,也比连着打好吧?”
游牧民族踪迹不定,汉人大张旗鼓入草原去找就得许久,其中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得死多少年轻壮丁?
他坚定地道:“姐夫,陛下的决定不是我能了算的,可我此去便坚定认为,对老百姓来吃的饱饭、家人在侧才是真的,什么国威都是假的。”
“若姐夫要劝陛下主战……自然也不会影响你我情谊,只是姐夫也别管我在朝中主和就是了。”
罢他转身去离开,留下李瑜在原地愣愣看着他的背影,听完全过程的吴景诚叹了口气。
“人生南北多歧路,君向潇湘我向秦。”
他拍着李瑜的肩道:“好弟弟,姐夫我还是站你的,叔本性格历来如此,心肠太软了些。”
喜欢此去直上青云路请大家收藏:(m.6xxs.com)此去直上青云路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