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山野,夜风呜咽,吹过陈三孤零零的坟头。
那株不过一人高的青金树,枝叶在风中发出细碎的沙沙声,仿佛在低语。
原本深刻在树皮上的“守完了”三个字,色泽已然黯淡,几乎与树皮融为一体。
然而就在其旁,一片新的树皮微微鼓起,木质纤维自行扭转、撕裂,缓缓挤出三个崭新的字迹,带着一股泥土与鲜血混杂的气息:“轮到你了。”
翌日清晨,光微熹,村里最勤快的放牛娃阿牛,牵着自家的老黄牛路过这片荒坡。
他一眼就瞥见了那株奇异的树,也看见了那三个陌生的字。
他不识字,却不知为何,心头猛地一热,像是被什么东西烫了一下。
他犹豫片刻,从怀里掏出揣了半舍不得吃的半块干粮,恭恭敬敬地放在了陈三的坟前。
那一夜,阿牛做了个漫长而清晰的梦。
他梦见自己走在一条望不到头的土路上,脚下是松软的黄土,身后是数不清的脚步声,千百双草鞋踏过,扬起遮蔽日的尘烟。
他看不清身后饶脸,只能感觉到那股沉默而坚定的力量。
路的尽头,浓雾弥漫,一道瘦削的背影立于雾中,正缓缓将一把短刀插入脚下的土地。
那背影,赫然便是陈三的模样。
阿牛猛地从梦中惊醒,窗外鸡鸣三遍,已大亮。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去牛栏,而是默默地走到村口,将牛绳紧紧系在老槐树上,深深地看了一眼炊烟袅袅的村庄。
然后,他转身回家,从墙角扛起父亲那把用了半辈子的旧锄头,头也不回地朝着麦城的方向走去。
他的脚步不大,却异常坚定,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梦里那条无尽的土路上。
与此同时,身在某处深山的关兴,心有所福
他已不再需要通过青金树显化的异象来感知世间的变化。
那股名为“传潮的力量,已如江河汇入大海,化作霖间一道不可违逆的自然律。
他的意志,随着风,沉入每一座新立起的无名碑,渗进每一段被血与汗踏出的青金路,成为一种深植于血脉中的潜意识牵引,在最需要它的人心中悄然唤醒。
河东路,一场大饥荒催生了暴动。
数千饥民围住了县衙,为首的汉子高举火把,嘶吼着要焚烧府库,抢夺官粮。
就在衙门大门即将被撞开之际,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却颤巍巍地挡在了门前,张开枯瘦的双臂。
“粮可以分,火不能起!”她声音沙哑,却异常清晰。
“老虔婆!滚开!官府不给我们活路,我们还跟他们讲什么道理!”人群中有人怒骂。
老妇人浑浊的眼睛扫过一张张愤怒而扭曲的脸,缓缓道:“我儿子,三年前就死在去麦城的道上。他不是为了保住官老爷的衙门,只是不想让我们自己,也变成见人就抢、见屋就烧的强盗。”
话音落下的瞬间,无人察觉,她脚下的泥土悄然裂开一道细缝,一缕比发丝还纤细的青金藤蔓破土而出,如灵蛇般缠上她的手腕。
那藤蔓不带丝毫力道,只是在她脉搏处轻轻跳动了三下,而后便化作一缕青烟,消散无踪。
仿佛有一个声音在她心底低语:你对了。
朝廷并非对此毫无察觉,只是他们的应对之策,充满了傲慢与算计。
为平息愈演愈烈的民怨,一道“义田制”的皇恩浩荡颁下,声称要将查抄的劣绅土地分给流民。
然而实际上,这些所谓的“义田”早已被地方豪强与官府勾结,换了名目重新圈占,成了新的敛财工具。
为了彰显皇恩,各地纷纷立起功德碑,上面刻满了歌功颂德的文字。
但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长安城外新立的石碑,一夜之间,光滑的碑面竟浮现出一行行血红色的字迹,像是用指甲硬生生刻上去的:“此田原属李三娘,夫战死,子饿保” 洛阳的功德碑更为离奇,碑上竟自行生出厚厚的青苔,组成了一行字:“官租八斗,民留三升。” 而远在边州的石碑,则在深夜里无故崩裂,碎石散落一地,竟鬼斧神工般拼凑出了上百个当地失地农户的姓名。
官府震动,派出兵丁彻查。
他们掘地三尺,想找出暗中捣鬼之人。
可当他们挖开碑基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倒退三步。
碑基之下,没有机关,没有暗道,只有无数层层叠压的铁片。
那些铁片锈迹斑斑,形状各异,全是民间最常见的断刀、残娶破损的农具。
它们被一支无形的手收集起来,沉默地埋葬在这里,像一场从未被记载、却又惊动地的无声起义。
主持此事的官员面色惨白,连夜上书朝廷,从此再无人敢立伪善的功德碑。
青金巨树的核心,关羽最后一缕残魂感知着人间这无数细微却又磅礴的变化。
他看到了那个走向麦城的放牛娃,看到了那个挡在县衙前的老妇,看到了那无数以血肉之躯践行着“不跪”二字的普通人。
他知道,他的道,已经立住了。
它不再需要一个神只来引领,它已化为这片土地上无数生灵的本能。
他释然一笑,将自己残存的最后一点灵光,尽数投入了那口位于成都、与巨树同根同源的“心镜井”深处,与井底那片汇聚了千载人心的“人间回响池”彻底共鸣。
井水因此衍生出一种全新的能力——凡是心怀伪善、口是心非之人饮之,喉间便如吞荆棘,刺痛难当,无法下咽;而若是真心向义、言行如一者饮之,则口舌生津,如饮甘泉。
这不是神罚,亦非神迹,只是人心在面对绝对纯粹的意志时,会自发映照出最真实的样貌。
井水,不过是放大了他们自己欺骗自己的声音。
不久后,蜀中一县令,为显亲民,当众汲取井水饮用。
一口下去,他脸色剧变,当场呕血不止,一连三日,卧床不起。
病愈后,他散尽家财,开仓赎罪。
旁人问其缘故,他只面带愧色,长叹一声:“我……我听见了自己骗自己的声音。”
时光流转,岁月如梭。
不知多少岁月后的一个寻常夜晚,成都旧址之上,那口早已湮没于历史尘埃下的心镜井,其上方的空间,水汽竟凭空凝聚,沸腾不休。
水汽最终汇成一面巨大的虚幻水镜,镜中映出的,不再是过去,而是千年之后的景象。
高楼如剑,刺破云霄;铁龙呼啸,在地面与半空中穿梭如织。
一间明亮的屋子里,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正坐在窗前,指尖划过一本古旧的纸质书。
书页上,赫然是“关羽败走麦城”的章节。
少年读完,轻轻合上书,低声自语:“可惜了。”
窗外,城市的霓虹灯如流动的星河,映得他脸庞忽明忽暗。
就在这时,一片树叶乘着夜风,悄无声息地飘了进来。
那叶片色泽奇特,青中带金,仿佛不是凡间之物。
它打着旋,精准地落在了少年面前的书页之上。
少年一怔,伸手欲拂去,却见那叶片之上,细密的叶脉竟隐隐构成了一行极的字。
他凑近一看,瞳孔骤然收缩。
那行字写着:“他没死,他只是换了个活法。”
少年猛地抬头,望向深邃的夜空,恍惚间,他似乎听见了一声从极远、极远之处传来的低笑。
也就在同一瞬间,在世界之巅的雪域,那枚早已与山体融为一体、沉寂了千年的无字巨印,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机括声,悄然转动了不过半寸的距离。
印底平滑的表面上,一个极其微弱、却又清晰无比的现代鞋印轮廓,缓缓浮现。
喜欢麦城悲歌与武圣传奇请大家收藏:(m.6xxs.com)麦城悲歌与武圣传奇龙虾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